焦作黄河文化旅游发展战略分析及对策探讨

2021-10-19 12:32许雁领张舒情
关键词:焦作黄河旅游

王 伟,许雁领,张舒情

(河南理工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能源经济研究中心,河南 焦作 454000)

2020年初,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强调,“要实施黄河文化遗产系统保护工程,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1]。随后河南、山西、山东等沿黄九省(区)迅速行动起来,推动区域内外通力协作,加强黄河文化保护传承,促进黄河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充分利用黄河所承载的华夏民族厚重历史文化,打造世界文化旅游品牌,建设“世界大河文明旅游目的地”。鉴于此,着力研究沿黄城市黄河文化旅游发展显得十分必要,也有助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重大国家战略的贯彻实施。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于黄河文化旅游带的概念与资源分类[2-3]、黄河生态文化旅游区开发[4]、黄河金三角旅游协同一体化发展[5]、黄河文化保护发展与文旅融合[6-8]等内容给予了较多的关注,而针对新时期沿黄城市黄河文化旅游发展的系统研究却有所不足。21世纪以来,河南省焦作市在面对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社会经济转型中,通过发展自然山水旅游,成功开创了国内知名的“焦作现象”,焦作山水声名鹊起。不过从长远来看,仅仅依靠焦作山水旅游一枝独秀是不够的,还需要更多的旅游产品来共同支撑焦作旅游的蓬勃发展。由于焦作沿黄文化旅游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空间,将黄河文化与自然山水共同打造,形成焦作“一南一北”两大旅游产品集群,有助于推动焦作旅游业的全面深入发展。因此,本文以焦作黄河文化旅游为研究对象,尝试探讨焦作黄河文化旅游未来的发展路径,以期推动焦作市乃至河南省沿黄文化旅游带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焦作旅游发展的困境分析

焦作是一座“因煤而兴、因煤而困”的城市。为改变产业结构单一、环境污染严重的“黑色印象”,焦作从1999年开始大力发展旅游业,不仅创造了令人惊叹的发展速度,而且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绩。2019年,焦作市总共接待国内外游客5 856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480亿元[9],相比旅游发展起步时期的1999年,分别同比增长了115倍、323倍。然而近年来与快速发展的周边城市相比,焦作面临文化旅游吸引力彰显不够、自然山水旅游遭遇瓶颈等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文化旅游体验质量不高

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焦作自然山水拥有很强的旅游吸引力,但是历史文化旅游知名度比较低,因而出现一个尴尬现象:国内外游客只知焦作云台山,却不了解焦作历史文化。近年来,焦作一直在不遗余力地发展太极文化旅游,通过大手笔谋划推动陈家沟景区发展,建设太极拳祖祠、杨露禅学拳处、太极拳博物馆、国际太极拳文化交流中心、步行商业街等景点,每两年举办“一赛一节”综合性节会活动,极大地促进了太极文化的宣传推广,同时吸引了一大批游客群体。不过随着全国文化旅游发展不断提档升级,面对多样化的旅游消费需求和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焦作太极文化旅游日显疲惫之态。虽然焦作的黄河文化、治水文化、历史名人、遗址遗迹、工业遗存等都具有比较大的文化旅游开发潜力,但是目前这些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无法兼顾,没有发展成为吸引游客必去的旅游目的地。另外,四大怀药、焦作小吃、地方物产等旅游商品仍处于初步开发的状态,尚未形成旅游知名品牌;城市特色商业、娱乐活动缺乏,这些都难以满足游客对焦作文化旅游体验的需求。

(二)旅游产品以山水观光为主

在21世纪初的旅游创业时期,由于满足了当时旅游市场的自然山水观光需求,焦作旅游业实现了快速崛起。然而经过多年的持续发展,焦作自然山水旅游愈显乏力,云台山景区虽然一家独大,但也增长放缓,像神农山等知名度低的景区,则经营更加一般。目前从旅游整体格局来看,山水观光类的旅游产品在焦作旅游产品结构中仍是主力,以云台山为代表的南太行观光旅游产品供给占据着比较大的旅游市场份额。虽然焦作近年来开发了“云上院子”“云武堂”等乡村民宿项目,但是受制于发展空间,项目体量不大,质量参差不齐,难以形成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无法很好地满足游客休闲度假的需求。当前在全域旅游、文旅融合发展的背景下,焦作旅游业亟须转型升级,由单一的山水观光旅游向山水观光与文化体验、休闲度假、康体养生并重的方向转型。

(三)中心城区旅游参与度较低

从城市旅游格局来看,焦作旅游表现出“县强城弱”的特征。北部地区以云台山为代表的山水观光型旅游吸引物,形成了北部南太行旅游带。南部地区以陈家沟、嘉应观为代表的太极和黄河文化体验型旅游吸引物,形成了南部黄河旅游带。中心城区虽然拥有丰富的人文资源,但是旅游景点品级不高,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不足,旅游吸引力不高;城市休闲场所散点式分布,商业街区、美食街区等休闲娱乐项目尚未形成规模,服务档次较低,主题性不足,旅游休闲代入感差。因此在焦作“两带夹一城”的旅游格局中,中心城区发展遮蔽效应明显,游客对中心城区的旅游形象感知十分微弱,难以被吸引并且留下来。

二、焦作黄河文化旅游发展的战略分析

焦作市北依太行山,南临黄河,处于黄河中游和下游分界的特殊位置,是黄河冲出高山峡谷进入广袤平原的第一个节点城市。黄河自孟州市西虢镇进入焦作市,先后经过孟州、温县、武陟三县(市),河道总长99.5千米,如图1所示。目前,虽然河南境内沿黄地市均在不同程度上开展了黄河文化旅游,但是旅游知名度较高或者开发较为成熟的仅有黄河大坝、天鹅湖城市湿地公园、小浪底黄河三峡景区、黄河风景名胜区等几处,主要集中在三门峡、洛阳、济源、郑州等城市,总体来看,河南省黄河文化内涵挖掘不够,黄河文化旅游开发程度不高。从焦作市来看,未能将黄河文化、治黄文化、黄河生态充分利用起来,这也反映出许多沿黄城市相似的发展状况,可以为黄河文化旅游发展提供典型的研究案例。

图1 焦作市沿黄城市

(一)优势分析

(1)资源优势。焦作市地处黄河流域腹地,文化积淀深厚,历史遗存众多,代表性的有黄河左岸堤防发端碑、“万里黄河第一观”——嘉应观、水利部黄委会治理黄河指挥部旧址、新中国成立后黄河下游兴建的第一条引黄济卫灌溉渠——人民胜利渠、南水北调中线穿黄隧道等。还有黄河焦作段自然风光旖旎,自孟州以东直至郑州、开封河段形成了罕见的“地上悬河”,滩涂湿地、农田林地、传统村落共同构成了沿黄生态文化景观,这些使得焦作沿黄流域具备了得天独厚的旅游发展条件(表1)。

表1 焦作市黄河沿岸城市及黄河文化旅游资源

(2)区位优势。焦作市地处河南省西北部,地理位置比较独特,焦太、焦枝、焦新等多条铁路线交汇于此,焦桐、长济、郑焦晋等多条高速公路贯穿境内,南水北调、西气东输、晋煤外运等线路经过此地。此外,太焦高速铁路、郑焦城际铁路均已开通,焦作到太原、焦作到郑州分别仅需115分钟、34分钟,大大缩短了城市之间的出行时间,可以为居民出游提供便利条件。

(3)客源优势。焦作市所毗邻的晋城、郑州、洛阳、开封等城市均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能够为焦作带来大量的旅游客源。另外,焦作市自21世纪以来,举全市之力发展当地旅游业,营造了良好的旅游环境氛围,这也激发了本地居民的出游意愿,激活了旅游需求,他们对文化旅游的喜爱以及文化旅游体验的好奇,促使焦作黄河文化旅游成为理想的选择对象。

(二)劣势分析

(1)旅游文化内涵挖掘不够。随着旅游业的深入发展,文化不再是旅游业的附属品,而是决定旅游业兴衰成败的关键因素[10]。焦作沿黄三县的黄河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多样,有以嘉应观为代表的治黄文化、以人民胜利渠为代表的水利文化、以陈家沟为代表的太极文化、以莫沟村为代表的窑洞文化等。然而焦作沿黄地区对黄河文化认识不足、重视不够,黄河历史文化尚未得到充分开发和有效展示。如果焦作黄河文化旅游开发不注重黄河文化内涵的深度挖掘,则难以满足旅游者的体验需求。

(2)旅游产品形式比较单一。现阶段,焦作沿黄周边景点多以观光游览为主,缺乏参与性、体验性项目,导致游客在游玩过后印象不深,无法形成记忆亮点。例如武陟嘉应观,除了参观欣赏清代建筑群,租赁古装并且拍照留念,以及购买大众化的旅游纪念品,其他再无吸引游客停留此处的旅游活动。从文化旅游发展潮流和趋势来看,依靠创新引领、科技赋能的文化旅游产品,可以创造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竞争力,而焦作黄河文化旅游仍然停留在以静态观光为主的较低产品阶段,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黄河文化旅游的吸引力。

(3)区域旅游合作有待加强。区域旅游合作有利于实现区域间的优势互补、整体营销、规模效益,形成旅游发展合力。从河南省沿黄城市旅游发展来看,无论是省域地市还是市域县区,大多数仍然处于一种单打独斗、松散协作的旅游发展状态。事实上,地区旅游之间既是竞争的关系,也是合作的伙伴,对于焦作黄河文化旅游发展来讲,不仅亟须整合市内县区资源,还需要联合市外周边资源,加强区域旅游合作,整体打造沿黄文化旅游带。

(三)机遇分析

(1)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2020年,国家编制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与此同时,河南省召开了全省文化旅游大会,提出建设体现中华悠久文明的黄河文化旅游带。2020年9月,焦作市文化旅游大会强调塑造黄河文化旅游品牌,建设文化旅游强市。这些明确了焦作旅游业的发展思路和工作重点,为焦作黄河文化旅游发展描绘了清晰的宏伟蓝图,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2)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品质的提升,传统的走马观花式的游山玩水已经不能满足游客的实际需求,深度的、地方的、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成为众多游客追求的旅游体验。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文化博大精深,黄河文化旅游越来越多地受到国内游客们的青睐。同时,国际旅游者也被以黄河文化为代表的具有独特魅力和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所深深吸引,可以预见,这些必将为焦作黄河文化旅游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

(四)威胁分析

(1)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黄河干流全长5 464千米[11],流经青海、四川、河南、山东等九省区,沿黄文化资源积淀深厚、品质卓越、丰富多样、内涵无限,所开发的黄河文化旅游景点特色各异、丰富多彩。在河南省内,以三门峡黄河大坝、济源小浪底风景区、郑州黄河风景名胜区为代表的黄河文化旅游开发引人瞩目。这些已有的同类主题旅游景区将促使焦作黄河文化旅游发展面临不利的外部发展环境。

(2)旅游消费日益理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民的旅游经验不断丰富。旅游者在出游过程中的选择和消费更趋理性,更加注重旅游目的地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生活习俗等方面的游赏体验,更加强调旅游的互动性与参与性,对旅游服务提出更多的定制化、个性化要求,这也对焦作黄河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综上分析,焦作黄河文化旅游优势明显,可以在丰富城市文化旅游内涵、促进地方旅游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然而与郑州、洛阳等沿黄城市相比,当前焦作黄河文化旅游发展相对滞后,因此亟须充分发挥后发优势,挖掘地域特色,打造旅游精品,培育黄河文化旅游核心竞争力。此外,还应积极开展跨市县、跨省(区)旅游合作,共同推动黄河文化旅游带高质量发展,提升黄河文化旅游的知名度与美誉度。

三、焦作黄河文化旅游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面对当前沿黄各地大力弘扬黄河文化、积极开展文化旅游的新形势,焦作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构建旅游高质量发展的载体和平台,做好黄河文化旅游文章,讲好黄河文化旅游故事。具体来说,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挖掘文化内涵,突出主题特色

河南黄河沿岸拥有高山峡谷、生态湿地、历史古都、城市遗址、水利水工、名胜奇观、特色美食、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丰富多样的黄河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资源,包括焦作在内的沿黄城市文化旅游开发既要依托于此,又要凸显自身特色,也就是说,只有深入挖掘焦作沿黄的历史文化内涵,才能在蓬勃发展的黄河文化旅游中大放异彩。文化是旅游的灵魂,要使黄河沿岸的旅游景区景点鲜活起来,需要将地域文化内涵注入其中,依靠地域特色永葆黄河文化旅游的生命力。比如,从发挥焦作市沿黄三县的资源优势来看,可以将依托韩愈文化的孟州打造成为国学研修体验区,依托太极文化的温县打造成为康体养生体验区,依托治黄文化的武陟打造成为黄河文化体验区,集中彰显焦作黄河流域的本底文化旅游特色。此外,焦作还可以打造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即结合地域文化特点,主动融入河南省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去;黄河文化的核心在治水,利用当地现有的治水文化遗存,建立河南省黄河左岸文化地标——黄河治水文化博物馆。

(二)丰富旅游产品,重视游客体验

在体验经济盛行的时代下,旅游的过程是关乎体验的[12]。平面、静态的展示方式是打造旅游产品的常用手法,然而黄河文化旅游开发不能满足于此,需要不断创新求变。实践证明,黄河文化旅游发展依靠科技赋能、依靠智慧补缺,可以提高旅游核心竞争力[13]。焦作应鼓励和支持旅游企业将高新科学技术渗透到黄河文化旅游产品研发中去,促进3D、全息、VR、人工智能、声光电等现代科技与旅游业加速融合,对有关黄河文化进行虚拟成像、动态展示,让静态的黄河文化旅游产品亮起来、动起来、活起来。另外,焦作还可以进行夜间旅游产品创新,激活夜游经济,进而提升旅游体验质量,增强黄河文化旅游吸引力。

(三)完善旅游设施,提升接待能力

焦作沿黄地区的旅游开发仍然处于发展初期,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建设还不能完全满足游客需求。以孟州莫沟村为例,随着“老家莫沟”在全国名声大噪,前来找寻体验乡愁记忆的游客络绎不绝,但是由于莫沟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在春节、五一、十一等节假日,常常出现进出难、停车难、入厕难等问题,导致游客旅游体验质量欠佳,不能完全感受到“老家莫沟”的美丽乡愁和诗意田园。因此,焦作沿黄地区在现有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健全旅游交通、旅游厕所、停车系统等旅游服务设施,从而提升旅游接待能力,扩大旅游接待规模,拓展旅游发展空间。

(四)加强旅游宣传,扩大旅游影响

焦作在开发黄河文化旅游产品时,要结合自身特色进行旅游宣传营销,以巩固和扩大旅游客源市场。具体来讲,着重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做好黄河文化旅游主题营销。依托焦作百里黄河生态文化旅游长廊上的黄河治水文化游、康体养生游、国学研修游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文旅IP,面向不同客源市场开展针对性营销,打造旅游消费亮点,制造引爆效应。

二是注重旅游营销题材的挖掘。为了实现黄河文化旅游营销新突破,努力找寻适当的营销题材,做成国际国内关注的热门话题。例如温县举行太极文化旅游节,武陟举办黄河文化旅游研讨会,孟州开展世界韩氏拜祖大会、韩愈诗词书画展览比赛等。

三是重视新媒体营销平台。考虑年轻群体喜好娱乐社交,偏爱互动直观的营销方式,运用抖音、快手、微博、微信、自媒体、旅游APP等多种途径,以直播、短视频、图像文字等方式开展宣传推广,吸引更多的游客关注焦作黄河文化旅游并前来游览参观。

(五)增强区域合作,形成旅游合力

焦作沿黄地区只有携手推进区域旅游合作,才能更好地促进旅游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实现利益共享、市场共建、品牌共育。从河南省沿黄地市角度来看,在河南省高水平建设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和郑州大都市区的形势下,焦作黄河文化旅游要积极进入到郑焦一体化融合发展中以及郑州、洛阳两大都市圈建设中。焦作还可以利用现有黄河文化遗存,与上游的三门峡黄河大坝、黄河小浪底工程和下游的郑州花园口、开封东坝头等工程节点进行资源整合,共同推出沿黄治水文化旅游精品项目。从焦作沿黄县区角度来看,焦作沿黄三县可以将黄河沿岸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有机结合起来,加强交流沟通和互动合作,共同推动当地百里黄河生态文化旅游长廊建设。

四、结 语

随着文旅融合发展跃升为国家层面战略思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黄河文化旅游迎来了重要发展机遇。焦作黄河文化旅游开发建设正当其时,这有利于打破云台山一枝独秀所形成的“只见月亮明,不见星星闪”的窘境,从而形成“众星拱月”式的良好发展局面,以满足不同类型游客的旅游需求。焦作黄河文化旅游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出许多沿黄城市相似的发展状况。虽然黄河文化旅游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但是同时面临同质化竞争、重复性建设的经营风险,为此,焦作黄河文化旅游需要做好顶层设计,重视游客需求,着力开发注重文化体验的创意性旅游项目,促进黄河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焦作黄河旅游
多彩黄河
黄河宁,天下平
地方立法:助力打造“精致城市、品质焦作”
『黄河』
开启焦作民主法治建设新篇章
焦作太极拳文化产业发展调查
旅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