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儿童眼中有光、脚下有路、心中有梦

2021-10-19 01:38王薏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童心陪伴儿童

王薏

“学校应该呈现一种生活,对于儿童来说,便是呈现他们真实而又生气勃勃的生活。这种生活要像他们在家庭里、在邻里之间,或者是在运动场上所经历的生活一样。”这是杜威在《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中的描述,学校应该是充满活力的地方,儿童在学校中应该是眼中有光、脚下有路、心中有梦。

让儿童眼中有光。儿童眼中的光芒需要教师用鼓励、尊重和等待去点燃。教师要做点燃儿童希望的人。教师的鼓励和唤醒,可以激发儿童潜在的自我,让他们愿意展示自己,体味成长的快乐,增强自信心。教师要做尊重儿童需要的人。儿童有时会用层出不穷的“意外”让教师措手不及,而教师不仅是课堂中未雨绸缪、运筹帷幄的“设计师”,还是处理课堂“意外”的实践者,可以通过“意外”事件的有效处理生成预设之外的精彩内容。教师要做等待儿童成长的人。每一粒“种子”都有自己的生长节奏,谁也不知道将来它会是什么样子,而当下的每一刻,需要教师用足够的耐心陪伴、引导他们慢慢长大,让他们看到成长中的希望。

让儿童脚下有路。儿童成长之路需要教师用耐心指导、倾心支持、用心陪伴来守护。教师是儿童成长路上的引路者。教师要教会儿童如何学习,更要培养儿童健全的人格和优良的品质,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好人生底色。教师是儿童成长路上的支持者。面对儿童提出的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教师要包容更要鼓励,因为“思源于疑”,儿童在学习活动中,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积极的探究者、主动的思考者。教师要挖掘儿童身上的潜能,促进儿童在自主探索中不断收获成长。教師是儿童成长路上的陪伴者。教师用童心与专业理性陪伴儿童成长。童心,让教师与儿童没有距离,让儿童对教师充满信任;专业理性可以使教师读懂儿童,顺应儿童的成长规律,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让儿童心中有梦。儿童心中的梦想需要学校用丰富的课程、多样的学习方式、前沿的教育观念打造。设计丰富的课程让儿童有更多选择的空间。尊重儿童个体差异,设计丰富且可供选择的课程。既有必修课程又有选修课程,既有学科课程、拓展课程,又有跨学科主题课程。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更加贴合儿童需要。儿童根据自身的需要,在自由的时间、多样的空间,以多样的方式进行学习。儿童运用各种移动学习终端,采用基于学习数据的反馈学习、定制化的个性学习、线下与线上相融合的混合学习。鼓励奇思妙想让儿童奔跑在追梦路上。学校应该成为激发儿童好奇心、发挥儿童想象力,鼓励儿童创新,培养儿童创造力的地方。

眼中有光、脚下有路、心中有梦,这才是儿童在学校中该有的样子。

猜你喜欢
童心陪伴儿童
陪伴
童心向党
童心向党 快乐成长
“疫”路陪伴 架起“侨”梁,心“联”你我
童心加油,战“疫”必胜
陪伴
童心绘天下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