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本挖掘和生物信息学筛选放射性直肠炎的治疗药物

2021-10-20 08:02郑凯峰庞林荣周欣陈俊
现代实用医学 2021年8期
关键词:直肠炎放射性单抗

郑凯峰,庞林荣,周欣,陈俊

放射治疗是恶性肿瘤的治疗手段之一,约50%的患者需要接受放疗,尤其是盆腔恶性肿瘤患者。盆腔恶性肿瘤放疗时或放疗后,易出现放射性直肠炎[1],它往往伴随着腹泻、便血及里急后重等症状,严重的可能导致直肠阴道瘘或直肠尿道瘘,需要结肠改道造瘘[2]。这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患者经济负担,而且限制了治疗癌症的放疗剂量。如何处理放射性直肠炎成为盆腔放疗的关键问题。本研究通过文本挖掘发现放射性直肠炎及伤口愈合的共有基因,对这些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分析、构建蛋白互作网络、药物-基因互作分析探讨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的分子机制及治疗的靶向药物,为后续预测和治疗放射性直肠炎提供理论依据。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本挖掘 基于数据库 pubmed2ensembl 用于文本挖掘(http://pubmed2ensembl.ls.manchester.ac.uk/)[3]。Pubmed2ensembl 系统将PubMed 上的超过200 万篇文章链接到50 个物种,近15 万个基因。输入搜索词伤口愈合(WH)和放射性直肠炎(RP)进行查询,然后从每个结果中提取出所有的基因,将这些基因的交集进行后续分析。

1.2 共有基因筛选 基因本体论(GO分析)反映了目前对基因的生物学过程(BP)、分子功能(MF)和细胞成分(CC)方面的了解[4]。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5]提供已知生物通路的数据资源。为了说明基因的功能和所在信号通路,通过DAVID 程序进行GO 和KEGG 通路富集分析。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3 蛋白质互作网络 将上述共有基因导入STRING[6],分析这些基因的蛋白互作网络,进一步通过Cytoscape 软件[7]计算出网络中的核心基因。

1.4 药物-基因互作分析 利用DGIdb(http://www.dgidb.org) 探索药物-基因的相互作用,寻找核心基因对应的药物[8]。这些靶向相关基因的候选药物可能成为潜在的治疗方法。

2 结果

2.1 文本挖掘结果 与伤口愈合相关的基因有1 217 个,与放射性直肠炎相关的基因有32 个,两个列表的共有基因有25 个,包括IRF6、IL1B、NLRP5、ZBTB8OS、MVD、FAS、CALCR、CDH1、CDH3、LTF、PLAU、NODAL、MMP2、EDN1、APC、IL6、IL2、TNF、TF、RPS4X、MMP9、IL8、ALB、PNMA2及APEX1。

2.2 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 共参与了777 个BP,14 个MF 和26 个CC,其中BP涉及细胞增殖调节、代谢过程的正调控及凋亡过程调控等;MF 包括受体绑定、细胞因子活性及细胞因子受体结合等;CC 包含细胞外区域部分、膜绑定囊泡及细胞外间隙等。见封三彩图1。

2.3 KEGG 通路富集分析 共有基因涉及多达28 条信号通路,包括TNF 信号通路、肿瘤相关信号通路、细胞因子搜题相互作用及移植物抗宿主病信号通路等。见封三彩图2。

2.4 蛋白互作网络分析 将共有基因导入STRING 网站构建PPI 网络,选择interaction score≥0.4 的节点。将这些节点蛋白导入Cytoscape,获得ALB、CDH1、IL1B、IL2、IL6、CXCL8、MMP2、MMP9、PLAU 及TNF 10 个核心基因,见封三彩图3。

2.5 药物-基因互作分析 通过DGIdb网上数据库,搜索与核心基因相对应的药物共有36 种,这些药物能作用于上述核心基因。见表1。

表1 药物-基因互作表

3 讨论

放射性直肠炎在盆腔放疗中比较常见,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和放疗效果;因此,探索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生机制,实施合理有效的治疗迫在眉睫。本研究通过文本挖掘,筛选出的25 个与伤口愈合和放射性直肠炎相关的基因。

KEGG富集分析发现这些基因介导了包括移植物抗宿主病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NF- B通路等多个信号通路。研究表明,在一定量的放射线作用下,小鼠肺、乳腺等组织中TNF- 、TNF- 表达上调,TNF信号通路激活,导致放射性损伤的发生[9]。另有研究发现,中药灌肠能通过调节NF- B 信号通路,减轻放射性直肠炎的症状[10]。这提示TNF 信号通路、NF- B 信号通路在放射性直肠炎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本研究通过蛋白互作网络筛选出了10 个核心基因,其中IL1B 基因表达的白介素1(IL1 ),能诱发炎症介质和趋化因子的释放,引发炎症性疾病[11]。Symon 等[12]研究发现,IL1 在放射性直肠炎的小鼠直肠黏膜中表达显著升高。白细胞介素6(IL6)能介导包括细胞凋亡、增殖、侵袭和转移等生物过程,在免疫反应、炎症反应中起重要作用[13]。有研究表明,放射治疗增加肿瘤细胞和基质细胞中IL6 的表达,导致炎症的发生[14-15]。因此,抑制IL1 、IL6 也许能够预防和治疗放射性直肠炎。

本研究检索DGIdb 数据库发现36种作用于这些基因的药物,经过筛选,将目标锁定在靶向IL1 的卡那奴单抗和IL6 的司妥昔单抗。卡那奴单抗是靶向IL1 的全人单克隆抗体,FDA 批准其用于风湿性疾病[16]。司妥昔单抗是嵌合人鼠白介素6 单克隆抗体,FDA 批准其治疗多中心型巨大淋巴结增生症。目前尚无研究证实这两种药物在放射性直肠炎中的应用效果,但本研究结果能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缺乏实验和临床研究的支持。下一步拟通过实验探究IL1 和IL6 在放射性直肠炎中的作用机制,验证卡那奴单抗和司妥昔单抗在放射性直肠炎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直肠炎放射性单抗
FOLFOXIRI联合贝伐单抗±阿替利珠单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
医院静配中心曲妥珠单抗剩余液信息化管理与成效
居里夫人发现放射性
宫颈癌放疗后放射性直肠炎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司库奇尤单抗注射液
A Meta-Analysis of Treating Radiation Proctitis by Retention Enema with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莫把直肠炎出血当痔疮
放射性家族个性有不同 十面埋“辐”你知多少
使用抗CD41单抗制备ITP小鼠的研究
来自放射性的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