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抗抑郁动物模型使用规律探讨

2021-10-20 08:07宁百乐符文彬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1年18期
关键词:动物模型抗抑郁造模

高 静 宁百乐 符文彬

1.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中心,河南 郑州 450000;2.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东 广州 510120;3.广东省中医院大针灸科,广东 广州 510120

抑郁障碍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类心境障碍,是最常见的精神障碍之一[1]。据世界卫生组织在2017年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全球抑郁障碍病人约有3.22亿,患病率为4.4%[2]。中国精神卫生调查最新公布,我国抑郁障碍患病率发病率达6.8%[3]。据预测,到2030年抑郁障碍造成的疾病负担将位居全球疾病负担之首[4]。抑郁障碍已经成为全球研究热点[5],针刺作为一种中医传统治疗方法,自古以来对抑郁障碍的治疗上显示出较好的疗效[6-9]。近年来,针刺抗抑郁的机制研究日益丰富[10-12],抑郁障碍动物模型作为载体在其相关研究中广泛应用[13-14]。本文研究了近二十年来应用抑郁动物模型的针刺抗抑郁文献,对抑郁模型使用规律进行探讨,为以后针刺抗抑郁基础研究提供借鉴。

1 研究方法

1.1 检索策略 检索式:中文以“抑郁症”“抑郁障碍”“郁证”为主题词或关键词进行第一次检索,再以“针刺”为主题词或关键词进行第二次检索。英文以“depression”“acupuncture”为检索关键词检索;文献数据库:中文数据库为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外文(语言限制为英文):Pubmed数据库。检索时间范围2000年至2020年。

1.2 纳入文献筛选 检索后对文献进行手工筛选,剔除临床研究、个案报道、综述等,以抑郁动物模型为研究对象的针刺抗抑郁研究作为最终筛选目标(不包含抑郁共病模型的相关研究,如卒中后抑郁、产后抑郁等)。文献筛选由两位研究人员同时进行,以免漏选或多选。

1.3 统计分析 将符合要求的文献建立数据库,对模型的运用规律如模型类别、动物使用、造模时长、造模方法等进行统计分析。

2 研究结果

根据上述关键词,共检索出2701篇相关文献。对文献进行阅读筛选,剔除临床研究、综述、个案报道等,共筛选出162篇运用抑郁动物模型的针刺抗抑郁相关文献,共包含165项实验。

2.1 抑郁模型类别 研究结果显示,在165项实验中涉及的动物模型共有11种,包括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模型(CUMS)、慢性不可预知应激模型(CUS)、慢性束缚应激模型(CRS)、强迫游泳应激模型(FST)、母婴分离模型(MS)、习得性无助模型(LH)、药物诱导抑郁模型,其他类别的模型还有社会孤立模型、WKY模型、浸水模型等。

2.2 抑郁模型使用情况 研究结果显示,纳入的研究中,应用CUMS模型的研究118项,CUS模型的研究11项,CRS模型的研究10项,FST应激模型的研究7项;MS抑郁模型的研究5项;LH模型的研究4项;药物诱导抑郁模型的研究5项。见表1。

表1 各类抑郁模型使用频次表

2.3 各种抑郁模型的造模时长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CUMS模型造模时长多为21 d,最长为60 d;CUS模型造模时长多为21 d;CRS模型造模时长多为21 d;FST应激模型造模时长为2 d;MS抑郁模型造模时长为5 d;LH模型造模时长多为7 d;药物诱导抑郁模型造模时长则小于2 d。见表2。

表2 各种抑郁模型造模时长分布表/项

2.4 抑郁模型动物使用情况 研究结果显示,研究中所使用的动物主要为大鼠、小鼠,其中使用大鼠的研究占96.97%,使用小鼠的研究占3.03%;动物种属涉及SD大鼠、Wistar大鼠、C57BL/6小鼠、B ALB/C小鼠、昆明小鼠等。在动物性别的选择方面,使用雄性动物的研究占86.67%,使用雌性动物的研究占1.21%,使用雌雄各半动物的研究占12.12%。见表3、4。

表3 各种抑郁模型动物种属的选择 [例(%)]

表4 抑郁模型动物性别使用分布情况 [例(%)]

2.5 各种抑郁模型造模方法分析

2.5.1 CUS模型 CUS模型是通过较长时间给予动物不同的刺激因子,而造成对其的长期压力。在使用CUS模型的研究中,使用频次较高的刺激因子为禁水、冰水游泳、晃笼、昼夜颠倒、禁食、热应激、夹尾等。其中,50%的研究联合孤养方法。见表5。

表5 CUS造模应激项目频次表

续表5

2.5.2 CUMS模型 CUMS模型是使用频率最高的抑郁模型。CUMS模型是由CUS模型改良而成,是通过每日给予动物不同的较温和的刺激因子,从而造成对动物的长时间压力。具体的造模方法为,使用7~10种刺激因子,每日1~2种,为避免适应性,随机分配刺激因子,至少连续两日内的应激不重复,持续应激21 d或更长时间。将118项使用CUMS造模的研究中所使用的刺激因子进行频次分析,其中禁水、禁食、夹尾、冰水游泳、昼夜颠倒、晃笼、束缚、热应激、潮湿垫料、电击足底等10项刺激因子有较高频次出现。另外,65.25%的研究还联合孤养的方法。见表6,图1。

表6 CUMS造模应激项目频次表

续表6

图1 CUS/CUMS模型构建过程模式图

2.5.3 CRS模型 CRS模型是将束缚作为单一刺激因子,经过较长时间刺激构建而成。在使用CRS模型的研究中,80%的研究造模时联合孤养方法。该模型构建的具体方法为,每日将动物放置在一定大小的瓶子或金属网袋内,以限制其活动,每日刺激4 h,连续进行28 d。如图2所示。

限制行为,每日4 h,持续28 d图2 CRS模型构建模式图

2.5.4 FST应激模型 FST应激模型属行为绝望模型的一种。其操作方法为,先将动物放进一定规格的容器内进行适应性训练15 min,使其适应环境并诱导绝望行为,24 h后进行正式实验,持续6 min游泳,观察期间动物的不动时间,不动时间代表了动物的绝望行为的持续时间。如图3所示。

图3 FST应激模型构建模式图

2.5.5 MS抑郁模型 MS抑郁模型是将出生不久的幼鼠与其母鼠分离,等其成熟后,而出现快感缺失、活动减少、兴趣降低等抑郁样行为。具体操作方法为,在幼鼠出生15 d后,将其与母鼠分离孤养一段时间,通过行行为学检测其抑郁样行为。

2.5.6 LH模型 当机体遭受到不可逃避的厌恶性刺激(如足电休克)时,会产生一种绝望行为,表现为对刺激的不再逃避,即使在可逃避的环境下也呈现出逃避行为障碍及自发活动减少。LH模型既是根据该原理构建的,具体操作方法为,将动物置于不可逃避的笼内给予不可预知的电击刺激,持续2~3 d后,将其置于可逃避的笼内再次给予电刺激时,动物出现逃避不能的行为,其中逃避延迟时间和成功逃避次数代表了其抑郁样行为。

图4 LH模型构建模式图

2.5.7 药物诱导抑郁模型 药物诱导抑郁模型时通过给药,而诱发动物的抑郁样行为。常运用的药物有LPS、皮质醇、利血平等,给药方式有脑立体定位注射、腹腔注射等。

3 讨论

研究结果显示,在针刺抗抑郁的研究中,较为常用的动物模型有CUMS模型、CUS模型、CRS模型、FST应激模型,其中CUMS、CUS、CRS模型的造模时间在21 d以上,而FST应激模型造模时长为2 d。在抑郁动物模型的相关研究中,CUMS模型亦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研究,该模型源于Katz提出[15]的CUS模型,后由Willner改良而成[16],很好地模拟了抑郁障碍发生发展的过程[14]。其优点在于多种应激因子交替出现,可避免动物习惯。而CRS模型与CUMS、CUS模型同样为慢性抑郁模型,造模时长较长,但较两者刺激因子单一,有造模简便的优点,亦为当前研究中常用模型[17]。FST应激模型与悬尾实验(Tail suspension test)一样,均属行为绝望模型,该模型造模时长短,操作简便,在快速抗抑郁的药理研究中常用[18]。MS抑郁模型、LH模型和药物诱导抑郁模型在针刺抗抑郁中较少使用。另外,抑郁模型还有嗅球切除抑郁模型、转基因动物模型等,但在针刺抗抑郁研究中使用较少。随着抑郁相关基因的发现,遗传学及表观遗传学的发展,转基因动物将成为针刺抗抑郁研究的重要载体。

各类抑郁模型中动物的使用上,鼠类是最常使用的动物,以SD雄性大鼠最为常用,未涉及鸟类、猪、鸡等动物的使用。不同的模型所使用的动物具有选择性,不同种动物对造模的效果影响较大[14]。因大鼠行为表现多样,情绪反应敏感,常用以高级神经活动的研究[19]。但在不同的种属的选择上亦应注意,应参考既往研究来确定动物的种属。同时,性别是抑郁障碍的发生重要的影响因素[3,20]。其中,雌性动物存在明显的生理周期,由于机体激素水平的波动性变化,可能会对造模的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21]。因此,多选用雄性动物进行实验,可避免性别及生理周期因素的影响,以保证模型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在针刺抗抑郁的研究中,各类抑郁模型的造模方法大致保持可重复性,在较复杂的模型中有较多的可变空间。运用CUMS和CUS抑郁模型造模时,较多的研究参考Katz和Willner等人[15-16]的方法改良实验方案,因而出现多种多样的刺激因子。根据刺激因子出现的频次所呈现的规律,至少约50%的研究中,使用了禁水、禁食、夹尾、冰水游泳、昼夜颠倒、晃笼、束缚、热应激、潮湿垫料、电击足底,这对今后的相关研究有参考意义。其他模型造模时涉及操作种类较少,因而在这些研究中造模方法一致性较好,便于重复。

针灸对抑郁障碍的治疗在临床上表现出有效、安全、绿色的优势,揭示针刺抗抑郁的作用机制对指导针灸临床具有重要意义。抑郁动物模型的应用,对于抑郁障碍分子机制的研究和针刺抗抑郁机制研究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当前,抑郁模型多种多样,除上述几种抑郁模型外,针刺的抗抑郁效应还应在更多种模型中得以验证。另外,每种模型都有优点与适用范围,同时也存在一定的缺点与不足。因此,应该根据研究目的以及实验室的实际条件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开展实验。

猜你喜欢
动物模型抗抑郁造模
肥胖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抗抑郁药帕罗西汀或可用于治疗骨关节炎
胃癌前病变动物模型复制实验进展
肾阳虚证动物模型建立方法及评定标准研究进展
脾肾阳虚型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造模方法及模型评价
胆囊胆固醇结石湿热证小鼠造模方法的研制与评价
湿热证动物模型造模方法及评价研究
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当药黄素抗抑郁作用研究
颐脑解郁颗粒抗抑郁作用及其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