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针治疗轻中度腕管综合征临床观察

2021-10-20 08:07冉群芳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1年18期
关键词:体针腕管腹针

冉群芳 刘 宏

北京按摩医院,北京 100035

腕管综合征(Carpal tunnel syndrom,CTS)是正中神经在腕管内被卡压的一组症状和体征[1]。CTS典型临床症状为正中神经支配区域,即手掌桡侧3个半手指感觉减退、麻木、疼痛,经休息或甩手后症状可部分缓解,后期可出现拇短展肌无力、萎缩和活动障碍。因此早期诊治尤为重要,可避免手术和手部功能不可逆丧失。目前轻中度CTS以口服药物、理疗、局部注射类固醇类药物以及针灸等保守治疗为主。笔者采用腹针治疗轻中度腕管综合征,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6例病例共60例腕管综合征均来源于2019年8月至2020年10月北京按摩医院针灸科,按就诊先后顺序通过查随机数字表的方法随机分成腹针组和体针组,每组30例。体针组年龄最小32岁,最大62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6个月。腹针组年龄最小30岁,最大65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7个月。两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诊断标准

1.2.1 诊断标准[1]依据《外科学》第9版关于腕管综合征的诊断标准:①桡侧三个手指指端麻木或疼痛,持物无力,以中指为甚。夜间或清晨症状最重,适当抖动手腕可以减轻,有时疼痛可牵涉到前臂;②拇、示、中指感觉过敏或迟钝;大鱼际肌萎缩,拇指对掌无力;腕部正中神经Tinel征阳性;屈腕试验阳性;③电生理检查:大鱼际肌肌电图及腕-指的正中神经传导速度测定有神经损害。

1.2.2 轻中度腕管综合征诊断标准[2]参照顾玉东教授关于腕管综合征的分型:见表2。

表2 腕管综合征的临床分型

1.3 纳入标准 符合腕管综合征诊断标准;符合轻中度腕管综合征诊断标准;病程大于3个月;均同意参加临床研究试验。

1.4 排除标准 近6周因腕管综合征接受其他治疗;拒绝参加实验者;研究期间失访者;合并类风湿性关节炎、糖尿病或者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 颈神经根病、多发性神经病或者近端正中神经卡压患者; 既往有腕管松解术史、腕关节外伤史者。

1.5 治疗方法

1.5.1 腹针组 患者仰卧位,取穴:引气归元、健侧商曲、患侧滑肉门、上风湿点、大陵[3]。操作:穴位局部皮肤常规消毒,选用0.22 mm×40 mm一次性毫针(北京科苑达医疗用品厂,批号A200926)。腹部穴位进针时避开毛孔、血管,手法轻、缓,只捻转不提插或慢提轻插,采用候气、行气、催气三步法,引气归元深刺以调脏腑,滑肉门穴中刺以调经脉,上风湿点穴位浅刺,大陵浅刺。留针20 min。1周3次,共治疗10次。

1.5.2 体针组 患者仰卧位,取穴:大陵、内关、合谷、外关、阳池,均取患侧。操作:穴位局部皮肤常规消毒,选用0.22 mm×40 mm一次性毫针(北京科苑达医疗用品厂,批号A200926)。大陵与皮肤呈30°角进针,向掌根方向斜刺8~12 mm,有针感即止;其他穴位直刺10~25 mm,得气为度。留针20 min。1周3次,共治疗10次。

1.6 观察指标

1.6.1 治疗前后临床疗效评估 采用数字疼痛评估量表( VAS)[4]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改善情况。

1.6.2 电生理指标 主要检测的电生理指标为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SCV)。使用肌电诊断仪(丹麦,型号Dantec keypoint)对 CTS 患者进行电生理检查,检查前告知患者检查目的、过程及有无不适、需要配合的具体事项。为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将室温控制在 28~30℃之间,肢体温度控制在 32℃以上,并清洁皮肤以降低阻抗。刺激电极:将环状电极置于拇指作为刺激电极;记录电极:位于腕部褶线上方正中神经走行处;参考电极位于记录电极近端,两者相距2~3cm。仪器设置:扫描速度2ms/D,灵敏度5~10u V/D,带通20~10k Hz,刺激脉冲时限0.1ms。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7.0 统计学软件包处理数据,数据以均数加减标准差(mean±SD)表示,数据之间采用配对t检验,所有数据均以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评估结果 两组治疗前VAS评分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经过10次治疗,各组与治疗前相比,VAS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 ,但治疗后腹针组与体针组比较,VAS评分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 。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2.2 两组治疗前后电生理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前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CV)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治疗后SCV均改善,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经过10次治疗,腹针组与体针组比较,二者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SCV比较

2.3 安全性比较 治疗过程中,体针组有1例单侧腕管综合征患者因无法耐受体针疼痛退出体针组观察。

3 讨论

在中医学中,腕管综合征没有具体的名称,根据其症状可归于“痹证”“筋伤”的范畴。《素问·痹论》言:“痹或痛,或不痛,或不仁,……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也。其不痛不仁者,病久入深,荣卫之行涩,经络时疏,故不通,皮肤不营,故为不仁。”《素问·逆调论》云:“营气虚则不仁,卫气虚则不用,营卫俱虚,则不仁且不用。”故本病的成因多为久劳损耗气血,营卫俱虚,加之外感风寒湿邪而导致肌肉骨骼疼痛、麻木不仁、活动障碍。

腹针是通过针刺腹部穴位调节脏腑、经络及相关部位气血功能达到治疗全身疾病的一种特殊针法,其中引气归元由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四穴组成,有培肾固本、补气回阳之功,四穴合用具有益气血、壮筋骨的作用。滑肉门穴属阳明经多气多血,具有通调气血、梳理经气,使之上输下达肢体末端的作用,是引脏腑之气向全身布散的重要穴位。健侧商曲取其“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左治右,以右治左”之意,通过调健侧气血达到治疗患侧疾病的目的。上风湿点为腹针特有穴位,具有祛风除湿、化瘀通络的作用。大陵穴浅刺,因腕部远离脏腑,恐脏腑之气达四末已无力,故在局部配穴以引脏腑之气直达病所[4]。

本研究显示无论腹针和体针治疗,均能近期改善腕管综合征症状和电生理。因此腹针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保守治疗方法用于腕管综合征的治疗。同时腹针主张无痛治疗,相对于传统体针治疗,患者的接受度更高,依从性更好。由于本研究的条件限制,例如没有辨证分型,只有近期疗效观察,没有远期疗效观察,而这些更能体现腹针疗效优势的地方没有进一步追踪,这也是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猜你喜欢
体针腕管腹针
水针结合腹针治疗术后胃瘫综合征验案
腹针结合浮针治疗颈源性耳鸣病案1则
薄氏腹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经验
腹针配合神阙灸治疗慢性盆腔炎验案1则
超声引导腕管注射类固醇治疗腕管综合征及其对神经电生理的影响
体、火针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42例疗效观察
耳穴按压配合体针治疗酒精成瘾临床分析
腕管综合征的肌电图临床分析
神经肌电图与超声在腕管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
解剖结构定位法指导电针取穴治疗腕管综合征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