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的工资去哪里了

2021-10-20 18:05冯雪利
党员文摘 2021年10期
关键词:李夫人师范学校李大钊

冯雪利

李大钊参与出版的几种刊物

1922年冬天,刚刚入党不久的王一知(张太雷烈士的夫人,杰出的教育家)随党中央从上海秘密来到北京。按照组织安排,她要在李大钊家里借住一段时间。待走进李大钊家,王一知吃了一惊:这是一个北京大学教授的家吗?

局促的三合院里,旧房子、旧家具,一架半新的风琴,几乎没有像样的东西。再瞧瞧一家人的生活:李大钊经常穿一件褪了色的灰布长袍、一双布鞋,每天往返十余公里走着去北大上课。家里没有佣人,夫人赵纫兰每天还要烧饭、打扫房间、洗一大盆子衣服,时常为柴米油盐发愁,面容比起同龄人显得苍老不少。

王一知借住一段时间后才得知,李大钊一家在北京一直租房子住,这所院子就是从好友黄裕培、马实华夫妇那里低价租来的。

难道当时大学教授的工资不高吗?

1914年7月,北洋政府公布的《直辖专门以上学校职员薪俸暂行规程》规定:大学校长月薪400元,高等师范学校及专科学校校长月薪300元,大学教员180—280元,预科教员140—200元,高等师范学校及专科学校教员160—250元。

1918年1月,经好友章士钊举荐,李大钊担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一职。因不在教员序列,初任时月工资120元。1920年7月,李大钊被聘为教授,月工资增至200元。同时,他还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朝阳大学、中国大学等校兼职,每月收入总计近300元。

当时,北方人家的主食白面,1900年100斤为6.41元,1924年也只是8.27元;日常肉食,100斤猪肉1900年为9.45元,1924年为19元。再瞧瞧每家每户必用的煤炭開支。据北大教授吴虞的日记记载,一包炭两块大洋,可以家用两个半月。

可见,当年大学教授薪资并不低,甚至属于高收入阶层,生活可以很不错。有的教授购置了几千元的房子居住,甚至有的能购买几所房子出租。

别的北大教授生活那么优裕,同为教授的李大钊,一家人的生活为什么这么拮据?他的工资去哪里了?

原来,共产党小组成立时,因缺少经费,李大钊每月捐出薪俸80元,用于会务、印刷宣传品、交通食宿等开销。在已知的早期共产主义者中,他是每月资助革命最多的人。

中共北方区委成立后,所需经费大多由李大钊筹措。他带头捐款,其他成员也向他学习,从自己的工资或助学津贴中拿出一部分捐献给组织。李大钊毁家纾国,全力以赴,但从不告诉别人。有一次北方会议开支大增,宣传费、印刷费、旅费十分拮据,他不露声色支撑,甚至张罗贷款。当时担任中共北方区委负责人的罗章龙知道后,不得已告诉了陈独秀,才最终解决。事后,李大钊还抱歉地说:“此等事本不应该向陈先生说,使他分心很不合适。”

李大钊乐善好施,常常救济别人。有人有困难找他,他只要手头有钱,谁急需就给谁,给了钱往往还叮嘱一句:“以后有困难尽管跟我说啊!”如果手里没钱,他会写个借条让人到北大会计室领取,发工资的时候再让会计人员把上月借的钱扣除。刘仁静家境十分贫寒,李大钊两次垫付和担保他的学宿费,并向学校出具亲笔证明。国家博物馆现存有一张李大钊的亲笔字据:“刘仁静同学学费先由我垫。李大钊。”像这样接受过李大钊接济的贫困学生,还有曹靖华等许多人。

因此,每月发薪水的时候,李大钊领到的常常是一堆条子,拿不到几个现钱。校长蔡元培听说后,特意嘱咐会计室:发薪水时,把李先生薪水先扣下一部分,直接交给李夫人,以免李夫人难为无米之炊。

李大钊牺牲后,中外记者纷纷到当时李夫人租住的府右街朝阳里3号家中采访,在看到家里的情况后,这些记者个个震惊不已。他们想不到,像李大钊这样的知名教授,家中竟如此贫寒。

因为没有积蓄,李大钊去世后,夫人和四个未成年孩子的生活成了一个大问题,只能依靠李大钊生前好友的捐款和接济,再有就是北京大学发放的抚恤金。有一次,北京大学开会讨论是否延长向李大钊遗属发放抚恤金。有人反对,理由是北京大学从未有此先例。时任校长蒋梦麟听完后,一字一顿地说:“同人中谁要像守常似的为了主义被他们绞死,我们也可以多给一年恤金。”

会场陷入一片寂静,反对者的手再也没有举起。

(摘自七一网 七一客户端/《纵横》)

猜你喜欢
李夫人师范学校李大钊
北京高等师范学校音乐教育史考释
李大钊《青春》
河南省幼儿师范学校
李大钊
汉武帝《李夫人歌》成因献疑
衡士玉美术作品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论民国中后期武冈中等师范学校训育实践*——以武冈境内师范学校学生自治会为例
你还敢抽吗
临终李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