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面冷却对316L对接接头焊接残余应力和变形的影响

2021-10-21 01:37韩成才曹嘉晨郭龙龙
关键词:对流温度场宽度

韩成才,曹嘉晨,郭龙龙

(西安石油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5)

引 言

316L不锈钢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和焊接性能、机械加工性能和综合力学性能,被广泛地应用于石油、化工、核电、海洋装备、航空航天等工程领域[1-3]。同时,焊接技术是大型构件连接的必要技术手段,因此受到国、内外工程界和研究人员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焊接过程中的不均匀加热和冷却,导致焊后在结构内部存在较高水平的残余应力[4]。残余应力不仅促使裂纹萌生、扩展,对结构的尺寸稳定性、疲劳性能有不利影响,而且会引起应力腐蚀,威胁焊接结构的安全[5-7]。因此,非常有必要采取合理的措施,有效地降低焊接接头的残余应力。

降低残余应力的方法有:去应力退火、振动时效、锤击、温度拉伸消除应力处理、超声冲击等[8]。部分学者探讨了焊缝背面强制冷却对残余应力的影响。如,陆雪冬等[9]研究指出,焊缝背面施加随焊雾化水冷可以有效地控制焊接变形;吴铭方等[10]研究指出,与空气中冷却相比,随焊背面水冷改善了焊接残余应力的分布,尤其是降低了残余拉应力的峰值;Jiang等[11]研究表明,背面强制散热能有效地降低焊缝表面的残余应力,焊缝表面的纵向残余应力降低幅度达20%;Yegaie等[12]研究了背面强制冷却对Monel 400对接接头温度场和残余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背面强制冷却促使TIG焊缝高温区的峰值温度低于空气中冷却,导致焊缝区域的残余应力峰值较低。

目前,鲜有关于焊缝背面强制冷却对316L不锈钢焊接接头残余应力、变形影响的报道。有研究表明:焊缝背面强制冷却能够改善奥氏体焊缝的微观组织、力学性能[13-14]。因此,本文针对316L多道焊对接接头,开发了热、力耦合有限元模型,研究冷源宽度、功率对残余应力和变形的影响。研究成果可为316L焊接接头残余应力、变形的调控提供参考。

1 有限元模型

1.1 几何模型及网格划分

母材为316L不锈钢板, 尺寸为150 mm×80 mm×8 mm,开V形坡口,坡口角度为60°, 钝边高度为2 mm,装配间隙2.5 mm;坡口内共填充3层焊缝,材料为316L焊丝,对应的几何模型如图1所示。图中L为冷源宽度,冷源长度完全覆盖试件的纵向;此外,为了分析冷源宽度、功率对残余应力的影响,定义了路径P1和P2,此两路径位于焊件垂直于焊接方向的对称面内,且分别位于焊件的上、下表面。采用TIG焊,焊接电流110~120 A,焊接电压28~30 V,焊接速度3 mm/s,焊道间冷却时间为30 min。焊前先对母材进行点焊固定,点焊焊缝长度为3 mm,厚度与第一层焊缝的厚度相同,点焊分布于焊缝长度方向的两端、中间。

图1 几何模型示意图Fig.1 Schematic of geometric model

利用Hypermesh软件进行网格划分,兼顾计算效率和精度,在焊缝及热影响区附近网格划分得比较细密,最大网格尺寸为1.6 mm×1.5 mm×1.2 mm,在离热影响区较远的区域网格划分相对稀疏,总共43 600个单元,如图2所示。温度场分析采用DC3D8单元,应力场分析采用C3D8R单元。

图2 网格模型Fig.2 Mesh model

1.2 热源模型及温度场计算

采用Goldak双椭球热源模型模拟电弧的加热作用,在笛卡尔坐标系中,前、后半椭球的热流密度分布为[15]

(1)

(2)

基于Abaqus软件建立焊接有限元模型时,以1 s为时间步长建立焊接分析步,每个连续的冷却过程作为1个冷却分析步,利用Python语言编辑程序实现分析步的快速、高效建立;同时,焊接中涉及焊缝材料的逐步填充,该过程的模拟通过修改Abaqus的关键词“MODEL CHANGE,TYPE=ELEMENT/ADD”实现。此外,Abaqus温度场分析时,与坐标、时间相关的热源密度无法直接添加,因此,利用Fortran语言编辑Abaqus软件的热源接口DFLUX子程序,将双椭球热流密度施加到温度场分析模型上。温度场分析中各个节点的温度通过求解非线性传热方程

(3)

获得[17]。式中:c为比热容,J/(kg·℃);ρ为密度,kg/m3;t为时间,s;Kx、Ky、Kz分别为x、y、z方向上的热传导系数,W/(m·℃);T为温度,℃;q为热源密度,W/m3。

建立温度场有限元模型时,考虑316L不锈钢母材与焊缝材料热物理性能的差异,以及材料性能随温度的变化, 具体参数与文献[18]相同。此外,为了模拟熔池流动对温度场的影响,对母材和焊缝材料的热传导系数进行修正,即将其熔点以上的热传导系数值设置为熔点处的3倍[19-20]。将与空气接触的表面设置为对流、辐射表面,对流换热系数取值15 W/(m2·℃),热辐射系数取值0.7。对冷源作用表面设置较高的对流换热系数,其值分别为1.0、1.5、2.0、2.5、3.0 kW/(m2·℃),以模拟不同冷却介质和强度的强制散热作用[21]。

1.3 应力与应变计算

在应力场计算中,使用与温度场完全相同的网格模型,并将温度场计算结果作为应力场计算的载荷,从而求解焊接过程中的位移、应变和应力。考虑母材与焊缝材料力学性能的差异,以及材料力学性能与温度的非线性变化,材料的性能参数与文献[18]相同。同时,假设材料的弹性应力-应变关系符合Hooke定律,塑性行为符合Von Mises准则;利用各向同性硬化准则模拟焊接中的加工硬化现象[22];通过设置退火温度模拟材料的退火效应[23]。计算模型中的力学边界条件仅用于避免模型发生刚体位移,约束如图2所示。

1.4 模型的有效性验证

建立与文献[11,18]相同的几何模型,并利用Hypermesh软件进行网格划分,如图3所示。而且,有限元模型涉及的材料热物理性能参数、力学性能参数、工艺参数、边界条件都与原文相同,以验证本文所建立热、力耦合有限元模型的有效性。有限元模型计算所得残余应力与文献中实测值的对比,如图4所示。可以看出:模拟值与实测应力值变化趋势基本吻合。这表明建模方法正确,可用于焊接温度场、应力场的模拟。

图3 所用模型有效性验证Fig.3 Validation of established model

图4 模拟值与实测值[11]Fig.4 Comparison between simulated residual stress and measured residual stress

2 残余应力分析

焊件在空气中冷却和冷源宽10 mm、对流换热系数1.0 kW/(m2·℃)条件下的残余应力分布,如图5、图6所示。可见,焊件的纵向(焊缝长度方向)残余应力的峰值明显大于横向(焊缝宽度方向)残余应力的峰值;与空气中冷却相比,背面冷却条件下焊件的纵向残余拉应力峰值降低,横截面内纵向残余拉应力数值大的区域减少,底部焊缝、上侧焊缝表面的纵向残余拉应力数值明显降低;此外,背面冷却条件下,横向残余拉应力的峰值有所增加。结果表明:背面冷却有利于降低焊缝表面纵向残余拉应力的峰值。

图5 空气中冷却条件下焊件的残余应力Fig.5 Residual stress of weldment under air cooling condition

图6 背面冷却条件下焊件的残余应力Fig.6 Residual stress of weldment under opposite side cooling condition

焊件在空气中冷却和冷源宽10 mm、对流换热系数1.0 kW/(m2·℃)背面冷却的温度场,如图7所示。对比可知,背面冷却条件下,第一层焊缝下表面的高温区域减小,各层焊缝的峰值温度均低于空气中冷却,且背面冷却对后续焊缝温度场的影响逐渐减弱。由此可推断出:在加热阶段,背面冷却减小焊接热源引起的焊缝临近区域的金属的压缩塑性应变;在冷却阶段,背面冷却增加了已发生塑性变形材料的拉伸卸载作用,故纵向残余应力峰值降低。

图7 空气中冷却与背面冷却温度场Fig.7 Comparison of temperature fields under air cooling and opposite side cooling

2.1 冷源宽度对残余应力的影响

对流换热系数为1.0 kW/(m2·℃)、不同冷源宽度对路径P1纵向、横向残余应力的影响,如图8所示。可见,纵向残余应力出现在焊缝及其附近区域为拉应力,焊趾处的残余应力最大;随着远离焊缝,残余应力数值逐渐降低。横向残余应力的最小值出现在焊缝中心;随着远离焊缝中心,残余应力逐渐增大,并在母材区达到最大值,随后又降低。此外,随着冷源宽度的增加,纵向、横向残余应力峰值降低;但是,冷源宽度为20 mm、50 mm对应的纵向残余应力的峰值差异不明显。与空气中冷却相比,冷源宽度20 mm的纵向、横向残余应力峰值分别降低了8.50%、23.39%。

冷源宽度对路径P2纵向、横向残余应力的影响,如图9所示。空气中冷却条件下,焊缝中心的纵向残余应力为拉应力,其值明显大于临近区域,横向残余应力则为压应力。冷源宽度小于等于20 mm时,随着冷源宽度的增加,纵向、横向残余应力的峰值均降低;与空气中冷却相比,冷源宽度为20 mm的纵向、横向残余应力峰值分别降低了34.86%、33.64%。与冷源宽度20 mm时相比,冷源宽度为50 mm的纵向残余应力峰值有所增加,横向残余应力变化不明显。这表明:背面冷却能够降低焊缝表面的残余应力;在对流换热系数不变的条件下,冷源的作用宽度存在最佳值。

2.2 冷源功率对残余应力的影响

冷源宽度为20 mm,对流换热系数为1.0、1.5、2.0、2.5、3.0 kW/(m2·℃)时,路径P1、P2的残余应力,如图10、图11所示。可见,随着冷源功率的增加,路径P1残余应力峰值的降低幅度逐渐减少,路径P2残余应力峰值的降低幅度则较为显著;与冷源功率为1.0 kW/(m2·℃)相比,冷源功率为3.0 kW/(m2·℃)时路径P1的纵向、横向残余应力分别降低了7.93%、24.13%,路径P2的纵向、横向残余应力分别降低了56.95%、42.31%。这是因为冷源离上侧焊缝较远,增加冷源功率对后续焊缝温度场的影响有限。

图11 冷源功率对路径P2残余应力的影响Fig.11 Effect of cold source power on residual stress of path P2

3 变形分析

空气中冷却和冷源宽度为10 mm、对流换热系数1.0 kW/(m2·℃)背面冷却条件下的焊件变形,如图12、图13所示。由图可知,两者的变形规律相似,即变形均是以Z方向的弯曲变形为主,而且背面冷却焊件的总变形、Y方向及Z方向的变形分量增加。这表明,背面冷却不利于降低焊件的变形。其原因是:背面冷源作用区域的金属对周围高温区域金属有拉伸作用,减小了焊缝背面压缩塑性变形,从而导致焊接变形增加。

图12 空气中冷却对应的焊件变形Fig.12 Deformation of weldment under air cooling

图13 背面冷却条件下的焊件变形Fig.13 Deformation of weldment under opposite side cooling condition

3.1 冷源宽度对变形的影响

冷源的对流换热系数为1.0 kW/(m2·℃),宽度为10 mm、20 mm、50 mm,以及空气中冷却条件对应的变形,如图14所示。可见,焊件的变形随冷源宽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冷源宽度大于20 mm时,变形随冷源宽度的增加不明显;与空气中冷却相比,冷源宽度为20 mm时UM、UZ+增加了29.13%、27.7%。这表明:背面冷却、增加冷源宽度会导致焊件变形增加。

图14 冷源宽度对变形的影响Fig.14 Effect of cold source width on deformation

3.2 冷源功率对变形的影响

冷源宽度为20 mm,对流换热系数分别为1.0、1.5、2.0、2.5、3.0 kW/(m2·℃)对应的焊件变形,如图15所示。可见,焊件的变形随冷源强度的增加而增加,而且增加趋势基本相同。与对流换热系数为1.0 kW/(m2·℃)相比,对流换热系数为3.0 kW/(m2·℃)时UM、UZ+分别增加了26.21%、26.34%。这表明,在冷源宽度不变的条件下,增加冷源强度会导致焊件变形增加,且变形幅值增加比较明显。因此,兼顾残余应力、变形,应合理地施加夹具,从而抑制变形。

图15 冷源功率对变形的影响Fig.15 Effect of cold source power on deformation

4 结 论

(1)利用Hypermesh软件划分网格,基于Abaqus软件平台,利用Python语言编辑程序建立分析步、控制焊缝单元的有序激活,利用Fortran语言编辑热源程序,开发了316L不锈钢对接接头焊接的热、力耦合有限元模型。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能够准确模拟残余应力和变形的分布。

(2) 随着冷源宽度、功率的增加,焊缝表面的纵向、横向残余拉应力峰值降低。当冷源宽度大于20 mm时,上侧焊缝表面的纵向残余应力峰值降低不明显。随着冷源功率的增加,上侧焊缝表面的残余应力峰值减小不明显,下侧焊缝表面的残余应力降低幅度较为显著。

(3) 随着冷源宽度、功率的增加,焊件的变形增加。冷源宽度大于20 mm时,随着冷源宽度的增加变形增加不明显。兼顾残余应力与变形,应合理地施加夹具,抑制变形。

猜你喜欢
对流温度场宽度
直冷双馈风力发电机稳态温度场分析
齐口裂腹鱼集群行为对流态的响应
铝合金加筋板焊接温度场和残余应力数值模拟
四川盆地极端短时强降水中尺度对流系统组织类型
能源桩群温度场分布特征数值仿真研究
JG/T221—2016铜管对流散热器
孩子成长中,对宽度的追求更重要
你有“马屁股的宽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