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的历史必然性

2021-10-21 03:46赵德友李莹莹
统计理论与实践 2021年9期
关键词:中华民族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

赵德友 李莹莹

(河南省统计局,河南 郑州 450008)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讲话中指出:“中华民族是世界上伟大的民族,有着5000多年源远流长的文明历史,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由于明清时期对内实行封建专制统治,对外实行闭关锁国,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陷入外敌入侵、内战不断的危险境地。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救国探索,但都以失败告终。在这生死存亡的关键时期,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此,拯救中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

一、鸦片战争至1921年的世界与中国

18世纪70年代以来,欧美国家先后发生两次工业革命,推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反观中国,仍然沉浸于“天朝上国”、小农经济不能自拔,远远落伍于世界现代化进程,必然要遭受落后挨打和被入侵掠夺的悲惨命运。

工业革命蓬勃兴起,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称霸世界。1760年,英国发生第一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极大提高了生产力,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地位,英国成为世界强国。19世纪60年代,由美国和欧洲主导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爆发,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各国经济、政治和文化联系进一步加强,资本主义生产呈现社会化趋势。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如美、英、德、法等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列强为了获取更大的利益,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侵略扩张和殖民掠夺,历史悠久、幅员辽阔的中国成了它们掠夺的对象。

闭关锁国、夜郎自大,封建的中国落伍于时代。处于封建制度衰落时期的中国,对内实行残酷的封建统治,对外闭关锁国。自诩“天朝上国”,将西方近代科技视为“异端之尤”,抱残守缺、盲目排外,实施“封海”“闭关”政策,断绝对外经济、贸易、文化交流,丧失了两次工业革命重大机遇,生产方式仍停留在小农经济,逐渐落伍于世界、落伍于时代。

列强入侵、战乱频仍,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年,英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清朝战败,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56—1860年,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被迫与英、法、俄、美等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火烧圆明园,签订《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山河破碎、国土沦丧,中国领土主权遭到践踏。从1840年到1905年的66年中,中国人民一直挣扎在列强侵华战争的硝烟之中,主要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国家都参与了对中国的侵占和掠夺。据粗略统计,列强通过暴力的与非暴力的、非法的与“合法”的手段,侵占中国领土173.9万平方公里,掠去白银约1000亿两。在列强的浩劫下,地大物博、资源丰富的中国变得国弱民穷,陷入前所未有的苦难深渊。

军阀混战、内乱不止,国家统一梦遥遥无期。辛亥革命后形成的北洋军阀集团在袁世凯死后分化,他们依靠手中掌握的军队以及帝国主义的支持,拥兵自重,中国出现了长达十几年的军阀混战,内战连绵,政局一直处于相对分裂的状态,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严重影响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在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之下,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迫切地摆在中国人民面前。

二、近代挽救民族危机的种种尝试

为了挽救民族危机,拯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奋起反抗,仁人志士苦苦探索,尝试进行多次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但无不以梦碎和失败告终。

农民起义期盼的“反帝反封建梦”灰飞烟灭。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持续14年,势力扩展到17省,有力打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和外国的侵略,但是由于领导集团政治上过早的封建化,军事决策一再失误,最后遭到内外镇压,陷于失败。19世纪90年代后半期,义和团运动把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促进了中国民众的觉醒,但是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导致最终失败。

幻想西学改良的“戊戌变法梦”百日消亡。1898年6月,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改良派在光绪皇帝支持下进行了戊戌变法,但仅103天,即遭到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顽固派残酷镇压,变法失败,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有心杀贼,无力回天”,遗恨京城。

试图效仿西式的“议会共和梦”碎裂破产。中国民主革命伟大先驱者孙中山先生首次喊出“振兴中华”的时代强音,1894年在夏威夷檀香山创建兴中会,1905年在日本东京以兴中会为基础成立同盟会。1911年10月10日,同盟会发动辛亥革命,统治中国268年的清王朝土崩瓦解,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终结。孙中山和同盟会设想采取美国议会共和治国体制。然而,由于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在中国的统治力量异常强大,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仅存3个月,革命果实便被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北洋军阀窃取。1912年,同盟会联合4个小党派改组为国民党。

上述种种救国运动,都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推动了中国的进步,但都没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能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且都以失败告终。这些运动为什么都失败了呢,可以从思想和组织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从思想上看,太平天国运动是带有小资产阶级色彩的农民运动,领导人深信上帝神力,大搞封建专制,颁布的土地纲领具有空想主义色彩,难以实施。义和团运动,虽然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者,但是思想狭隘落后,信奉民间神魔鬼怪,提出“灭洋”口号,笼统排外色彩严重。洋务运动,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采用西方先进技术的“用”,来维护已经完全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腐朽的封建主义的“体”,没有动摇封建统治的根基。戊戌变法,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照搬照抄英、日等资本主义国家的模式,幻想进行不流血的革命,将中国封建制度和平过渡到资本主义制度,走资产阶级改良道路,这在中国行不通。辛亥革命,未能提出可以广泛动员工农参加革命运动、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纲领,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这表明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议会共和国是不可能的。

从组织上看,农民领袖具有局限性,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都是以农民为主力的反帝反封建运动,由于农民领袖具有阶级局限性,不能代表新的生产方式,提不出科学、有远见且切合实际的斗争纲领,组织上不能始终保持领导核心的团结,无法战胜强大的敌人。洋务派具有封建性,虽然自称“自强新政”,但是由于领导者李鸿章、曾国藩等都是封建大臣,是封建传统思想的卫道者,只主张学习西方技术,极力反对对封建思想和封建制度进行任何形式的改革。君主立宪派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缺乏反帝反封建的勇气,只采取改良的办法,对封建反动势力和列强寄于幻想,远离且害怕民众,得不到广大民众的支持,注定会归于失败。国民党缺乏组织性,只代表占中国极少数的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不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内组织松散、纪律松弛、派系林立,无法使革命者紧密团结起来形成坚强的战斗力。

那么,到底什么样的思想能够拯救中国?什么样的组织能够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不断思考和探索,希望探寻出一条救国救民的新道路。此时的中国,迫切需要新的思想引领救亡运动,迫切需要新的组织凝聚革命力量。

三、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经历各种救亡运动的失败,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意识到,仅靠移植西方政治制度难以救中国。欲从根本上改造中国,要有文化觉醒和思想启蒙,要有先进思想的指导,更要有坚强的组织来领导。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世界无产阶级从此有了自己的理论武器。

新文化运动,空前的思想启蒙和解放运动。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新文化运动由此发端。新文化运动反对封建思想,大力倡导民主与科学,打开了遏制新思想涌流的闸门,在中国社会掀起了思想解放的潮流,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十月革命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武装力量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先进知识分子李大钊,他相继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文章,讴歌十月革命的胜利。在宣传过程中,他的思想认识迅速提高,从爱国民主主义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成为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但是,由于军阀政权的压制和国民思想的禁锢,以及信息传递的阻碍,当时只有少数先进知识分子能够学习和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

五四运动爆发,中国先进知识分子逐渐接受马克思主义。一战结束后,1919年各战胜国在巴黎凡尔赛宫召开战后协约会议,中国作为战胜国参会。巴黎和会不顾中国提出的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三项提案,背信弃义,把德国在青岛及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严重践踏了中国主权的独立完整,激起各界人士的强烈义愤。5月4日,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以及十几所专科以上学校的3000余名学生参与上街游行,高呼“还我青岛”“取消二十一条”“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口号,要求拒签巴黎合约,惩办卖国贼,一场规模浩大的爱国运动爆发。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由学生、工人和其他阶层共同参与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五四运动后,中国知识分子开始深入思考,到底什么样的主义能够拯救中国。此时,李大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再论问题与主义》等文章,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思想界产生重大影响。1920年陈望道翻译了《共产党宣言》,一经出版立即受到先进知识分子和工人阶级的热烈欢迎。此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开始逐渐接受和认同马克思主义,中国青年学生中的无政府主义者转向接受马克思主义。如毛泽东通过接触和阅读《共产党宣言》,开始坚定地信奉马克思主义,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五四运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准备了思想条件。

“南陈北李”,酝酿建立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且日益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也是中国共产党从酝酿、准备到建立的过程。陈独秀、李大钊认识到,要用马克思主义改造中国,就必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来组织和领导中国革命。1920年李大钊在护送陈独秀离京途中,共同商讨了在中国建立共产党组织的问题。随后,陈独秀和李大钊分别在上海和北京从事建党筹备工作。在陈独秀和李大钊的倡导、推动和组织下,上海、北京、武汉、长沙、广州、济南等地建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

中共一大召开,开天辟地大事件。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参加会议的有上海的李汉俊、李达,北京的张国焘、刘仁静,长沙的毛泽东、何叔衡,武汉的董必武、陈潭秋,济南的王尽美、邓恩铭,广州的陈公博,留日学生周佛海以及陈独秀委派的包惠僧,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党的一大将党的名称确定为“中国共产党”,党的纲领是“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等。大会选举产生了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党的一大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被称为日月经天、江河行地的开天辟地大事。

四、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

在中华民族内忧外患、社会危机空前严重的背景下,在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不是偶然的,是中国近代历史和人民的必然选择,为今后的一切成功和进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深刻改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政党,不仅代表着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让中国革命从此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有了科学的理论指导,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开始了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伟大斗争。

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义无反顾地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历经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中国革命的胜利,是继俄国十月革命之后又一次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极大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独立解放的信心,社会主义运动高潮开始兴起,从此中国革命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民族解放运动互相援助,改变了世界力量对比,改变了世界发展格局。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回望过去,百年征程中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造出了开天辟地的丰功伟绩;展望未来,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中国共产党必将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继续创造新的辉煌、开辟新的历史伟业。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猜你喜欢
中华民族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