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素质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领悟社会支持和感恩的链式中介作用

2021-10-21 02:34张大均李坷蔓朱政光武丽丽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链式领悟心理素质

张大均,李坷蔓,朱政光,武丽丽

1. 西南大学 心理学部,重庆 400715; 2. 西南大学 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重庆 400715;3. 辽宁师范大学 脑与神经认知科学研究中心,辽宁 大连 116029

亲社会行为作为个体社会性发展的积极指标之一,是指一系列对他人和社会有益的且符合社会规范和社会期望的行为的总和[1].亲社会行为与心理健康的密切联系在以往研究中已被证实,例如亲社会行为表现较多的个体会表现出更高的生活满意度、 生命意义感,更少地产生焦虑、 抑郁等消极的情绪体验[2].大学生处于成年早期,是从校园逐步步入社会的时期,提升其亲社会行为水平有助于其构建和谐的人际网络,保证身心健康,促进全面发展.目前,有关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主要集中于个体某种心理品质,例如道德认知、 情绪唤醒、 人格特征等,较少有研究综合考察个体整体心理品质以及外在社会支持的影响.因此,本研究拟探讨个体心理品质和社会支持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

心理素质指的是以生理条件为基础的,将外在获得的刺激内化成稳定的、 基本的、 内隐的,具有基础、 衍生、 发展和自组织功能的,并与人的适应—发展—创造行为密切联系的心理品质[3].作为一种内源性的稳定的心理品质,心理素质的认知和人格成分会在与外界环境的交互过程中衍生出适应能力,三者相互作用,对个体的社会适应行为产生影响[3].亲社会行为是积极社会适应的外在行为表现,两者从内外两方面反映了个体的社会适应状况,根据内因决定外因的原理,亲社会行为可以看作是个体心理素质的外在行为表现.有研究者[4]通过实证研究提供了心理素质影响亲社会行为的直接证据,该研究发现在大学生样本中,心理素质越高,表现的亲社会行为越多.因此,心理素质可能是亲社会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尽管已经有研究证明了心理素质能正向预测亲社会行为,初步揭示了二者的相关关系,但对心理素质是如何影响亲社会行为的,即二者的作用机制是什么,尚缺乏必要的实证探讨.

现有研究考察了社会支持水平高低与良好或不佳的心理素质和亲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一致表明三者之间存在紧密联系,提示社会支持的形成可能受到心理素质的影响,进而作用于亲社会行为.例如李温平等[5]以浙江、 云南的初、 高中生为被试,发现青少年社会支持能够显著正向预测其亲社会行为表现; 同时,个体的基本心理需要和他们所体验到的积极情绪能在两者间起到连续中介作用.在该研究中被试同时报告了他们感受到的主观支持(领悟社会支持)、 客观上存在的社会支持和他们对这些外部支持的利用度,也就是说,研究者测量了一个综合性的社会支持系统,以此作为社会支持的操作性定义,参与模型拟合.但有研究者[6]认为,相较于来自于外界的客观支持,个体自身感受到的主观支持(即领悟社会支持)在预测亲社会行为上有更好的表现.从定义上来看,客观社会支持是指个体客观上获得的尊重、 理解和支持等,而主观社会支持体现了个体对支持的可获得程度和他们在多大程度上对外部支持感到满意.后者强调自我认知在社会支持中的重要作用,更能反映内部的心理感受,因此更有可能预测亲社会行为.具体而言,当个体能从由父母、 朋友和他人组成的社交网络获得更多的关心、 尊重、 人际资源和情绪帮助,并对人际关系和环境感到满意时,他们会报告更高水平的领悟社会支持[5,7].个体心理资源由多方面构成,领悟社会支持作为重要的构成要素,为个体提供了应对压力和负面情绪、 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所需的资源,进而为亲社会行为的产生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基础[7-8].所以,领悟社会支持越高,个体更有可能以亲社会的方式对待他人.从心理素质的作用机制来看,心理素质及其因子能够直接影响外部环境中的保护性因素的数量、 性质和利用度[9].实证研究表明[10],对于人格品质完善的个体而言,他们能更好地觉察和利用外部环境中的支持系统,进而报告更高水平的领悟社会支持.由于已有研究证明了心理素质、 领悟社会支持、 亲社会行为相互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因此本研究推测领悟社会支持可能在心理素质和亲社会行为间扮演着重要的中介作用.

积极情绪能增强认知灵活性,帮助个体感知到更多积极的身心资源[11].而感恩作为一种重要的积极情绪,是指个体在认识到他人对自己的帮助后做出的积极回应[12].基于扩展—建构理论,实证研究发现感恩可以通过增加同理心和提高对正义行为的认同感来增加人际来往中的亲社会行为[13-14].何慧等[15]通过元分析的方法对国内外近百篇与感恩和亲社会行为有关的文献进行了分析,发现感恩显著地促进了亲社会行为,且指出这一作用不受被试的年龄、 文化特征影响.故本研究将感恩作为预测亲社会行为的主要变量之一.尽管目前较少有研究考察心理素质与感恩之间的联系,但有研究[16]表明当个体的心理素质较高时,他们对模糊情境的解释具有积极偏向,较少使用消极归因方式,进而可能会表现出更多的积极情绪和认知; 而当个体拥有更多积极认知时,其表现的助人行为也会相应增加[1].因此,高心理素质的个体可能通过更积极的认知获得更高水平的感恩情绪体验.基于以上理论和实证证据,本研究假设个体的心理素质能够显著影响感恩,并通过感恩间接地影响亲社会行为.

就领悟社会支持和感恩的关系而言,前者是个体感知到的社会环境,后者是对外部环境中的刺激作出的积极反应,即感恩可以被看作是领悟社会支持作用下的情绪性产物,反映知和情的关系.有研究[17]明确了二者的正相关关系,表明二者能在大学生的宜人性和心理幸福感之间起到连续中介作用.由于宜人性是大五人格中的一个分维度,部分反映了大学生的人格品质; 同时,心理幸福感是积极心理健康状态的重要指标.根据心理健康与心理素质的关系模型,连灵等[17]研究结果认为,心理素质的人格成分能正向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的积极指标.而亲社会行为同样是个体积极适应社会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个体的积极心理健康状况密切相关.所以,本研究推测,领悟社会支持和感恩在心理素质和亲社会行为的关系中能起到链式中介作用.

综上,对于心理素质水平较高的个体而言,他们能更好地从人际交往中获取有助于自己的心理和社会资源,能感知到更多的社会支持,并从中得到保护,促进积极心理健康状态的产生和维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直接表现为更多亲社会行为,同时,心理素质良好且感知到更多来自他人的支持的个体表现出更多的积极情感,如感恩.根据互惠原则,当个体体验到更多感恩时,他们会更愿意以和善友好的方式与他人互动.因此,本研究以心理素质为自变量,以亲社会行为为因变量,将领悟社会支持和感恩作为中介变量,构建了链式中介模型(图1).

图1 链式中介模型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在东部、 中部和西部地区各选取2所本科院校施测问卷,回收结果后首先剔除作答明显不完整、 答题过程明显不认真的数据,最终回收3 346份有效问卷.其中,女性被试1 835人(54.84%),男性被试1 511人(45.16%); 大一学生1 290人(38.55%),大二学生785人(23.46%),大三学生649人(19.40%),大四学生622人(18.59%).被试年龄跨度为17~26岁,平均年龄19.86岁(SD=1.70).

1.2 研究工具

1.2.1 大学生心理素质问卷(简化版)

采用张大均等[18]修订的大学生心理素质问卷(简化版),从认知、 个性、 适应3个维度对被试的心理素质水平进行测量.被试作答时,需要基于自身情况,从“1”(“非常不符合”)到“5”(“非常符合”)选择最准确的描述进行作答.被试在27个题项上得分的总和越高,代表其有更高的心理素质.该问卷整体的一致性系数为0.95,各维度系数分别为0.86,0.84,0.85.

1.2.2 领悟社会支持问卷

此问卷由Zimet等人[19]编制,Chou等人[6]翻译为中文版并在中国被试中进行检验,发现信效度良好,适合测量中国被试的领悟社会支持.该问卷共12个题项,采用7点评分法测量家人和朋友的支持,以及被试对他人支持的感知.该问卷用“1”表示“非常不同意”,“7”代表“非常同意”.被试从1到7选择最能准确体现实际情况的描述作答.总分越高,被试体验到的社会支持水平越高.该问卷总体一致性系数为0.95,分维度系数分别为0.86,0.85,0.85.

1.2.3 感恩量表

感恩量表最初由McCullough等人[20]编制,后由Chen等人[21]翻译为中文问卷,并在中国被试中施测.该单维度量表包含6个题项,采用7点评分的李克特量表.对某一问题的打分越低,意味着被试越不认同该题项的表述; 高感恩水平的被试在该问卷上会获得更高的总分.本研究中,问卷的一致性系数为0.67.

1.2.4 亲社会行为量表

本研究使用张庆鹏等[22]编制的问卷,从利他性行为、 遵规性行为、 关系性行为和特质性行为4个角度进行测量.问卷采用7点评分法的李克特量表,由“完全不符”到“完全相符”.该问卷的总分越高,意味着个体的亲社会行为表现越丰富.本研究的总体一致性系数为0.93,分维度系数分别为0.73,0.82,0.72,0.75.

1.3 数据处理

使用SPSS 23.0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及描述性统计的运算,然后使用SPSS中的插件PROCESS,选取模型6对链式中介模型进行检验.采用Bootstrapping方法抽样5 000次,对回归系数的显著性进行检验,若其95%置信区间不包含零,则效应显著[23].

1.4 共同方法偏差

由于本研究所有数据的获取均来自问卷,为避免可能出现的共同方法偏差,本研究采用Harman单因素检验法进行检验,提取了9个特征根大于1的因子.因单个因素最多可以解释34.41%的变异,因此本研究只有较小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共同方法偏差,表明数据可用于验证链式中介模型.

2 研究结果

2.1 社会支持、 心理素质、 感恩和亲社会行为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对主要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表1),结果表明,本研究所有变量两两之间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表1 社会支持、 心理素质、 感恩和亲社会行为的描述性统计和相关结果(N=3 346)

2.2 领悟社会支持和感恩的链式中介效应检验

以心理素质为自变量(X),领悟社会支持(M1)为第一个中介变量,感恩(M2)为第二个中介变量,亲社会行为为因变量(Y),构建模型并对其直接和间接中介效应进行检验(表2).

表2 领悟社会支持和感恩的链式中介模型(N=3 346)

首先,心理素质显著地正向影响亲社会行为(β=0.29,95%CI=0.27~0.31),直接效应为0.29; 其次,心理素质可以通过单独促进领悟社会支持(β=0.35,95%CI=0.33~0.37),从而间接正向影响亲社会行为(β=0.36,95%CI=0.33~0.40).当领悟社会支持做中介时,该路径显著,中介效应为0.13.同时,心理素质也可以通过单独促进感恩(β=0.05,95%CI=0.04~0.06),从而间接正向影响亲社会行为(β=0.56,95%CI=0.48~0.63)(图2).检验结果显示感恩在此路径能的中介作用显著,效应量为0.03.最后,领悟社会支持能显著正向预测感恩(β=0.19,95%CI=0.18~0.20),心理素质到亲社会行为的链式中介路径显著,效应量为0.04.总体来看,模型总效应的46.89%为中介效应,即社会支持对亲社会行为的效应有46.89%是通过心理素质和感恩起作用.

图2 心理素质、 领悟社会支持、 感恩和亲社会行为的链式中介模型

3 讨 论

3.1 心理素质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

本研究结果表明,亲社会行为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总变异量的28.84%可以被心理素质所解释,意味着心理素质水平较高的大学生亲社会行为表现更多.从心理素质的功能性层面来看,心理素质反映个体的社会适应能力,心理素质高的人有更健全的认知和人格品质,而这些优势能让他们达到更佳的社会适应水平[3].而亲社会行为符合社会对个人社会化行为的期待和规范,有利于个人心理健康和社会交往,反映了积极的心理健康状况.从心理与行为的关系来看,亲社会行为是心理素质在适应层面的行为表现,也就是说,外在更多的亲社会行为体现的是大学生内部更良好和健全的心理素质.因此,心理素质越高,亲社会行为越多.以往研究[24]表明,心理素质可以作为中介变量影响亲社会行为,如接触更多亲社会类型的视频游戏的青少年能通过更高水平的心理素质来增加亲社会行为.这表明个体内在的心理素质能反映在外显的亲社会行为上,两者存在显著正相关.然而,由于在大学生中探讨心理素质对亲社会行为的直接影响的研究数量较少,本研究获得的这一结果未来还需要有更多研究进行佐证.

3.2 领悟社会支持和感恩在心理素质与亲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

本研究结果表明,领悟社会支持作为中介变量,受到心理素质的正向影响,并促进亲社会行为.高心理素质的大学生会报告更高水平的领悟社会支持,因为他们能更多地感知到他人对自己的理解、 尊重和帮助等,并更好地利用这些社会支持.已有相关文献报告了与本研究一致的结论,例如,在初一和高一学生中,心理素质不佳的个体不能感知到充足的社会支持,报告了更多的社交焦虑[25]; 与此相反,高心理素质的中学新生能感知到更多社会支持,从而更加适应新的环境,表现出更少的社交焦虑.可见,在该研究中,领悟社会支持也能显著地受到心理素质的正向影响.基于主效应模型[26],心理健康及社会适应能力会受到领悟社会支持的直接作用,而亲社会行为正是健康心理状态和高社会适应水平的外化表现,所以高水平的领悟社会支持能够直接促进亲社会行为的增加.根据缓冲效应假设[26],高领悟社会支持能够帮助大学生形成积极认知,使其有效应对生活各方面的压力源,减少负面生活事件的影响并形成适应性的社会关系网络,为亲社会行为的产生奠定基础.已有研究也支持了以上理论,例如郭嫄[27]的研究发现,广州大学生的社会支持越多,其亲社会行为也相应增多.特别地,与客观社会支持相比,对社会支持的感知和利用度在这一关系的作用中处于核心地位,能直接影响亲社会行为的产生.也就是说,领悟社会支持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促进大学生表现出更多的亲社会行为,与本研究结果相一致.

本研究发现,心理素质也可正向影响感恩这一中介变量,促进大学生的亲社会行为.由于高心理素质的个体在认知层面比低心理素质个体有更多优势,所以他们能意识到自己是积极事件的接受者,获得了他人的帮助,从而产生对他人的积极看法和感激之情,并以更积极的方式看待他人的正义行为.张娟等[28]的研究为心理素质和感恩的关系提供了直接的证据,研究者就心理素质水平与正负情绪的相关性进行了探究,证明了高心理素质与正性情绪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而且,在内隐联想测验中,高心理素质的大学生更多地把自我概念与积极词汇相联系,体现了更多的内隐积极情绪态度.就感恩和亲社会行为的关系而言,因为较强的适应能力,高心理素质的大学生能以更具有社会适应性的方式应对这些情感体验,即在人际交往中将自己的感激之情通过帮助、 支持他人来回馈社会,即在他们身上能观察到更多亲社会行为.尽管目前没有其他直接证据证明感恩会导致大学生表现出更多亲社会行为,但根据学前期儿童的行为实验结果发现,积极道德情绪对幼儿的安慰行为有显著的促进效应[29].因为积极道德情绪包含感恩,幼儿的安慰行为也是传统意义上的典型亲社会行为,所以这一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也支持了本研究的结果.

对比单独中介效应可以发现,与感恩相比,心理素质能通过领悟社会支持更多地表现出对亲社会行为的积极影响.其原因可能在于,虽然感恩有其内在的生理基础,是人类在长时间进化后自然选择的结果,但在测量时,情绪受内外环境影响较大,容易存在测量误差.领悟社会支持不仅与长期以来建立的人际关系和社交网络有关,还更多地涉及认知层面的因素,与长期形成的认知模式、 归因偏向有关,是相较于感恩来说,更加稳定的变量.所以领悟社会支持产生了更大的中介效应.

3.3 领悟社会支持和感恩的链式中介作用

领悟社会支持和感恩对心理素质和亲社会行为关系的影响不是彼此完全孤立的,两者间不仅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且领悟社会支持对感恩也有一定的正向预测作用.这说明2个中介变量不仅能平行影响心理素质和亲社会行为的关系,而且通过彼此的联系产生链式中介效应.根据自我决定理论[5],当个体从保护性的外部环境中获得主观和客观的社会支持时,他们获得了对心理健康有所增益的物质、 人际和情绪资源,从与外界的交互中感受到更多理解和支持,因此更好地满足了他们的基本心理需要,从而增强了其积极情绪体验.并且,他人的客观社会支持也可以被看作是他人的恩惠.道德情感理论指出,当个体感悟到他们接受了这些社会支持时,人际交往中的互惠性原则会被激活,促使个体产生感恩这一情绪反应[30].连灵[31]的研究证明了领悟社会支持能够对感恩起到显著的预测作用,同时,二者能在尽责性和生活满意度之间起到链式中介作用,即在尽责性这一重要的人格维度上得分较高的大学生能感知到更多的社会支持,体验到更高水平的感恩,进而对生活有更高的满意度.由于人格品质是心理素质的核心内源因素,生活满意度是积极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因此,该模型在一定程度上也支持了领悟社会支持和感恩作为中介变量在大学生心理素质和亲社会行为之间的重要作用.

综合来看,心理素质高的个体有更好的认知和个性品质,能够更多地感知到外部环境中的保护性因素并对其加以利用,发展出更好的适应能力和更为积极的情绪.对于高领悟社会支持的大学生,他们会因为积极的情绪体验,如感激他人对自己的支持和帮助,而提高友善对待他人的倾向和动机,进而促进亲社会行为.因此,心理素质能够经由领悟社会支持和感恩这两条路径与亲社会行为共同构成链式中介模型.

3.4 研究意义与不足

促进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构建更为和谐稳定的人际网络,并减少消极生活事件的负面影响,进而提升个体社会适应能力.本研究探讨了领悟社会支持和感恩对心理素质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为大学有效开展心理素质教育,增强大学生的亲社会行为和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了依据.根据本研究结果,提升大学生亲社会行为,在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同时,还可加强内外两方面的影响,从外部环境来看,家人和朋友等应该给他们提供足够的社会支持,让其感受到自己是被关心、 尊重的,以此提高他们对自己的社交关系网络的满意度,进而促进感知社会支持的提高.从个体内在品质来看,基于大学生感恩对亲社会行为的积极影响,增加感恩也是促进亲社会行为的有效手段.例如,在大学生群体中开展感恩教育,帮助他们更好地意识到他人对自己的恩惠,并引导其作出适应性的反应,即感激朋友、 家人等对自己的关心、 尊重和帮助.

本研究也存在一定局限.本研究中对亲社会行为的测量采用了自我报告的方法,考虑到社会称许性的存在,被试在自评问卷中可能会对自己的亲社会行为做出过高估计; 考虑到同伴排斥和社会偏见的影响,采用他评问卷也可能低估亲社会行为.未来的研究中,或许需要同时纳入自评问卷和他评问卷对亲社会行为进行评估.此外,由于大学阶段处于成年早期,与青春期和成年中晚期个体的心理有一定差异,心理素质和社会支持乃至感恩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机制可能也有其异质性.但横断研究无法揭示这些影响随个体发展所产生的变化,未来还可尝试进行纵向追踪研究,进一步佐证本研究结果.

4 结 论

1) 心理素质能显著正向预测亲社会行为.

2) 心理素质能通过领悟社会支持或感恩间接正向预测亲社会行为.

3) 心理素质能通过领悟社会支持和感恩的连续中介作用正向预测亲社会行为.

猜你喜欢
链式领悟心理素质
多么痛的领悟
立足高考 领悟自招(三)——自主招生怎么考近代物理初步和光学
链式STATCOM内部H桥直流侧电压均衡控制策略
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心理素质
论新闻记者的心理素质与写作思维
链式D-STATCOM直流电压分层协调控制策略
10kV链式STATCOM的研究与设计
链式咨询看浙江
吃“螃蟹”之后的领悟
开展“解烦恼”活动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