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洪流下的丹下健三

2021-10-21 17:50江缇丁山
艺术科技 2021年16期
关键词:文化输出

江缇 丁山

摘要:丹下健三早年受到建筑大師柯布西耶的影响,对现代设计十分青睐。在吸收西方文化的同时,他也对日本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入思考和研究。反观现阶段我国的文化输出,仍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丹下健三的成长与创作历程,对其成长背景、心路历程进行探索,挖掘丹下健三建筑创作之路背后所蕴含的思维方式和方法体系,以期从其独特的研究方法中得到启示和指导。

关键词:日本建筑;新现代主义设计;丹下健三;文化输出

中图分类号:TU-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6-0-02

0 引言

现代主义建筑学是对长期垄断建造的权贵精英主义者进行的一次重大反击,现代主义建筑与设计强烈地反对为高端精英服务的设计。在现代主义艺术品设计的领军者中,有不少年轻人期待自己能够完全改变艺术品设计的方向和服务对象,为广大劳苦大众提供基本的艺术品设计。与此同时,他们当中还有不少年轻人开始渴望通过自己的设计方式建立一个更加优秀的社会,建立一个良好的社区,通过自己的设计方式改善整个社会,试图利用自己的设计方式达到改良社会的目的,以此避免大量社会革命的发生,但是这种想法明显是乌托邦式的,充满了资产阶级的理想主义特点[1]。丹下健三认为建筑需突破传统形式,但也并不反对美的原始准则。他认为应在去除建筑多余功能的同时,建立新的形式,赋予其时代精神,也正因如此,作为日本新现代主义建筑的开拓者,丹下健三并没有站在传统建筑形式的对立面,而是试图将令自己感动的元素融入建筑形式中。到了后期,丹下健三更注重建筑设计的文化输出,将日本元素融入更多的建筑设计中,用现代技术演绎传统形式,让传统文化穿上现代的衣服。寻求建筑的本质渐渐成为丹下健三的设计所追求的内核,他让空间从最原始的突出的体块、体量变成心理的情绪或精神上的表现,从而引发人们对建筑的关注与共鸣。丹下健三的思想不仅影响了设计师,也引发了人们对建筑与传统相融合的思考。

1 时代背景下丹下健三建筑思想的演变

丹下健三是日本建筑教父,是亚洲地区首位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的建筑师,是日本现代建筑史上的“柯布西耶”。他不仅是一名建筑师,还是一名社会规划师,更是一名空想乌托邦主义者。他为二战后的日本培养和壮大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日本建筑师,影响了黑川纪章、稹文彦、矶崎新等老一辈日本建筑师。

丹下健三大学毕业时,日本已经正式开始着手实行侵华战略。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胜利以后,日本国内规定不再需要任何名为建筑工程师的设计师或项目经理担任建筑承接人的工作,丹下健三就重新考入东京大学,并且从此开始了他自己的一种区别于单独从事建筑设计的“城市计划”。战争初期,日本建筑引入了传统意义上的日本军国主义和日本国粹主义,并且陆续进行了一些具有重要政治宣传性质和具有社会重要意义的大型建筑设计艺术比赛。丹下健三在三个主体工程项目中都获得了一等奖,其中日泰经济文化交流会馆建筑就是日本人在1941年进攻泰国后再次要求丹下健三设计建造的一个主体工程,当时的丹下健三设计了很多具有独特风格的日本古代艺术建筑[2]。

在明治维新时期,日本主张以西学为主、东学为用。兴亚式建筑体现了一种复兴亚洲文化和艺术的现代化建筑风格,盛行于1930年至1940年左右,是一种因清末殖民主义而发展得越来越成熟的现代化建筑。它充分结合西式与东方传统建筑的整体美学特点,以皇家帝冠式的屋顶设计为重要特点,可以认为是东方近代化在建筑方面的体现,带有日本帝国时期的严肃气质。1945年美国用原子弹炸平了长崎和广岛,日本宣布投降,百废待兴的日本在客观上给建筑师提供了发展平台,他们开始反思建筑的形式。

二战后,丹下健三的第一个项目就是广岛城的复兴。丹下健三仍然保留着在原爆中被美军轰炸破坏了一半的日本工业革命奖励纪念博物馆的历史模样,并且与当时一座位于中国上海和平纪念广场的慰灵纪念碑遥相对应。他用100米长的农村道路对大片的农村土地进行了规范而整洁的合理分割,其中日本原子弹发射爆炸事件展示馆的主体建筑设计,丹下建三采用了传统钢铁结构支架整体架空的建筑技术,简洁的建筑结构和大体型及特意设计放大的空间尺寸使它更具有现代历史感和纪念。慰灵碑原本是一个大的椭圆拱形,经过修建后成了低厚的小拱形轮型,下面的一块石碑上还特别书写着“安息吧,因为错误不会重演”[3]。

2 从空间设计到文化输出的转变

2.1 东京都厅的设计尝试

东京都厅于1952年开始进行设计,当时的日本由战后逐步被占领的状态中解放了出来,民族意识也开始逐步增强。丹下健三采取与日本传统的封闭式办公楼不同的开放式平面,外围采用钢质格子包围着建筑物,形成了阳台。由于没有支撑承重的墙,它们形成了自己的独特对立体。这一设计采用了日本古典传统风格建筑中“庇”和“缘侧”的概念。东京都厅主要利用铁器体现日本弥生文化,运用了大量的钢铁,而非现在的钢筋混凝土。

1950年,日本建筑师们发现现代主义是机械的,是与文化相割的,于是他们开始反抗大日本帝国思想,反对极端地去除民族性。丹下健三提出不再对传统文化进行模仿,而是对古典精神的思想内核和哲学内涵进行继承与发展,其第一步就是将传统元素与现代城市相结合[4]。

2.2 香川县厅舍的现代与传统结合

1955年,丹下健三开始着手对香川县厅舍进行建筑设计,这座日式建筑后来被日本人认为是让现代日式建筑在当今日本各地发扬兴盛起来的一大杰作。丹下健三等人超越了原有日本弥生时代的民族传统,为充分表现和突出绳文时代的民族传统作出努力。香川县厅舍采用了一种大型水平弧形围栏和一个弧形跳梁,模仿了古代日本民间神社和中国寺庙建筑中的五重天宝塔,高层的部分被当时的人们所称道。

在这一次的作品中,丹下健三将木构建筑物所具备的通透性通过钢筋混凝土的整体造型而提升到了极限。这是对柯布西耶式建筑的信仰,也是对混凝土的信仰。

但后来丹下健三在香川县又修建了一座新的县厅,旧的县厅变成了东馆。内部增加了公共空间和绿地空间,通过建筑表达了对民主的渴望。世卫组织用了日本传统木屋合掌造的元素展示“爱与和平”的主题[5]。

2.3 公共建筑的兴起

第二阶段又被认为是丹下健三全面爆发的阶段,奠定了他作为当今世界著名建筑师的基础。同时也因为进入19世纪60年代后,日本在政治和经济上的急速繁荣和发展,使其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日本国内重大的公共工程项目的增加,奥运、世博会的举行等等,都给丹下健三提供了许多挑战和机遇。在这一历史时期,他顺利地完成了自己在独立建筑方面的巅峰之作,也顺利地完成了自己从未放弃过的在城市规划工程项目上的重大突破。他利用想象力去建造了自己理想的空间和象征[6]。

1964年东京奥运会的主会场——代代木国立公园综合运动体育馆,是一座前所未有的大楼,奥委会把所有功劳和奖项都颁给了这座大楼的建筑师。体育馆协会董事长布伦戴奇在大会开幕式上发表讲话时表示:“体育激励了建筑师,众所周知,许多新的世界纪录在这个大型竞技体育场馆中不断产生,这个艺术作品也充分激发了体育运动员的信心和力量。”

同时这个竞技场馆深深地铭刻在那些曾经有幸参加此次奥运会的人们的记忆里。这也正是丹下健三在这一历史时期努力追求的,他将建筑空间和其功能进行了融合,从而使得这一建筑在现代社会的各种场景中产生了一种与其功能相符的新理念。

两个大型竞技场全部采用了双层悬索式建筑结构。第一个悬索展厅比较大,由两个相对方向错位的白色新月状钙质岩石连接组成,双主体的悬索高27米,31根副悬,工字架式钢制平顶屋盖,内部结构使用粗犷的优质钢筋铁骨混凝砂泥土。在外观上形成了一种类似直线阶梯形坡顶式的建筑形状,内部却是精心创造的一个带有人体运动感的开阔使用空间。第二个画廊博物馆由一根长达130多米的白色螺旋形玻璃悬索搭建而成,鸟瞰整个画廊,视觉效果非常灵动。

2.4 东京湾1960计划

东京发展到了一定程度,城市急剧扩张,爆发了住房危机,住房缺少规划,使整个东京看起来像一个贫民窟,老城区疯狂向外扩张,城市陷入半瘫痪状态。

这个阶段,丹下健三开始思考自己是否能够设计和研究出一种能够新陈代谢的建筑,让整个房子变成一个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改造和扩建而又不会破坏其原有形式的有机物。矶崎新提出了空中城市的概念,他希望通过空中城市规划摆脱旧社会的问题,建立城市环境的新秩序,甚至建立全新的平等社会。使此次构想真正转变成为现实的便是位于山梨县的政府文化厅,文化厅像是从一条垂直纵向圆筒式的排水管道中不断衍生建造出的一个具有特殊实用功能性和保护作用的大型箱体,并且在必要的时候,它还可以继续向上建造,电梯和其他各种配套交通线路都可以安装在这个圆筒中,设计巧妙。

2.5 日本建筑精神的传承

日本大阪世博会于1970年正式开幕,丹下健三的公司负责本次国际展览会公园全景区和花卉艺术产业展示园区项目规划,1966年公司启动一期项目规划设计。世博会的主题是“人类的进步与协调”。在园区设计上,丹下健三以大片园区场地设计规划上的整个中央区域轴线为主进行整体设计,这样不仅可以做到让园区的各种功能性和空间规划都十分合理,也能让参观者和工作人员之间的交流往来更加方便。该设计以大片场地规划中央区的轴线设计作为主要依托,逐步构建和形成一套充分体现突出丹下园区文化特色的大型公共场所和整个区域公共设施,同时可以做到让各种大型展馆之间的人流往来方便但相互之间不会产生不良影响。

3 丹下健三对日本建筑界的影响

丹下健三是研究近代日本和欧洲现代化建筑的主要学者之一。他把现代建筑与日本建筑设计艺术相结合,在将基本设计元素融入日本建筑中的同时,将日本传统建筑风格与当代建筑有机结合,影响了整整两代日本建筑师。使日本的现代建筑能够真正拥有自己的独特艺术形象,从而能在现代建筑领域拥有一席之地。

有了天赋、精力和足够长的职业生涯,一个人可能会从一个开辟新领域的人变成一个领军人物,这就是丹下健三的命运,80年的职业生涯成就了他,使他成为享有国际声誉的建筑师。他是建筑理论的领军人物和鼓舞人心的老师,稹文彦就是在他手下学习过的著名建筑师。丹下健三为1964年東京奥运会设计的体育场常被认为是20世纪最美丽的建筑之一。当建筑师在进行一次设计时,光是想到建筑的形状就会感到振奋,因为它们似乎来自古老而模糊的过去,但却令人惊叹地存在于今天。

4 结语

丹下健三在柯布西耶的影响下,在日本的建筑思想上实行了新现代主义设计。将带有乌托邦色彩的城市构想规划至城市片区。在这段“进阶之路”中可以发现,城市规划设计会随着时代的快速更替而改变自身的策略方向。而逐步人性化的趋势表明,并不是所有的现象都应该是自上而下发生,许多改革和创新首先可能会出现在一些微观的领域,基于日常生活出发的设计方法往往更为动态灵活,呈现出适应性、针对性特点。当代中国大中型城市的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常态,即由“增量”快速扩张的阶段转变为重品质的“存量”阶段,所面对和要解决的问题错综复杂,整体趋势向保护建筑、景观建造与街区营造的阶段发展。宏观系统性建构的广普城市能带来高产值的经济生活,微观视角下的人居空间营造对城乡之间和新旧之间的过渡问题有很好的借鉴意义。面对未来城市规划转型阶段的复杂局面,应重新审视现代主义大师的理论贡献,挖掘对当下具有参考意义的理论价值。

参考文献:

[1] 辛方正,张燕来.从“机能”到“人居”,现代主义城市设计的进阶之路——以柯布西耶、丹下健三、槙文彦城市设计思想为例[J].建筑与文化,2020(8):199-201.

[2] 刘晶晶.六角鬼丈谈日本建筑设计[J].装饰,2018(7):56-61.

[3] 周韬.从建筑到城市——解读丹下健三的未建成作品[J].建筑与文化,2016(9):136-138.

[4] 徐雅婧,张保安.结构主义思潮下的代代木体育馆[J].绿色环保建材,2020(3):84,87.

[5] 加藤耕一,唐聪.日本建筑教育史概略:从东京大学建筑学科体系创建谈起[J].建筑师,2020(6):13-21.

[6] 大岛正,成潜魏.世界的日本建筑[J].建筑师,2020(6):5-12.

作者简介:江缇(1993—),女,江西新余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丁山(1960—),男,江苏南京人,硕士,教授,系本文通讯作者,研究方向:环境设计、城市景观设计。

猜你喜欢
文化输出
“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图书版权输出的新路径
网络文学中的时代新变因素
浅析影视剧的现象级效应
从文化输出的角度看美国的软实力建设
高职学生文化失语现象调查与研究
“握拳而立”
张靓颖玩音乐没想着“文化输出”
文化输出驱动下的归化与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