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A理念下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设计的应用研究
——以2020年外研社“教学之星”大赛为例

2021-10-22 01:09胡明珠徐巧燕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21年9期
关键词:外语思政育人

胡明珠,徐巧燕

(福州工商学院,福州 350715)

2017年年底,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明确提出,要以“课程思政”为杠杆,撬动整个课程教学改革。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是新时期教育改革的基本指针和目标,作为国家人才培养重要基地的高等学校更应始终把立德树人置于首位。

2020年外研社“教学之星”大赛以语言与育人融合的外语课程与教学设计为主旨,搭建了全国高校外语教师交流新思想、新理念与新方法的学习平台。本文选取2020年参赛主题——《新视野大学英语1》第三单元,以POA为教学方法,按照2020外研社“教学之星”竞赛要求开展教学设计,遵循“驱动”“促成”和“评价”三个流程,尝试探索思政育人元素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有效路径,以期对新形势下的外语教学有所启发。

一、“外语课程思政”研究

通过内容分析法和词频分析法就“外语课程思政”现状进行文献计量分析归纳相关研究热点、学术成就和研究取向,共获得53篇学术论文,其中,2020年发表21篇,2019年发表21篇,2018年发表9篇,2017年发表1篇,2014年发表1篇。由此可见,自2014年“课程思政”概念提出以来,国内学者对“外语课程思政”关注度陡增,到2017年后实现了量的飞跃。

刘泽林(2020)指出了大学英语教学在思政融入方面的三个不足,即教材内容与需求脱节、教师素质有待提高和教学服务难以满足需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重视教材文化构建、加强教师专业发展和拓展教学实际空间等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具体措施。尽管国内外学者对于思政元素融入大学英语课堂已经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其中部分研究涉及融入路径,如刘小阳(2018)、李丽雯(2018),以及马宝娟、梁美琪(2018),部分涉及教学方法和策略,如唐凤华(2019)、郭炜(2019)、许晏玮(2019),还有些关注教学现状调查和反思,如李颖(2020)、张彧凤(2020),而教学实践表明,近年来课程思政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反拨作用尚不明显,理论和实践结合还存在一些困难,关于“大学英语教学中如何融入课程思政”方面的研究较少,研究存在方法需要改进、范围有一定局限等问题,需要加强分析教学策略的修正和扩展。

二、产出导向法(POA)

产出导向法,简称POA,是文秋芳教授和其团队创立的比较前沿的教学方法,主要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通过驱动、语言促成、评价,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见图1)。POA还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桂靖、季薇,2018)和非通用语教学,如罗马尼亚语(董希骁,2019)、僧伽罗语(江潇潇,2019)。

图1

三、POA理念下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设计的应用研究

(一)单元设计思路

外语课程思政指的是借助外语课进行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使外语学习和思想政治有机融合,实现全方位育人的目标。

本单元的主题是“Digital Campus”,共有两篇文章,其中,第一篇文章“College life in the internet age”,主要介绍随时随地的网络连接使互联网时代的大学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教育深受裨益;第二篇文章“Too much of a good thing—A real addiction”,主要阐述互联网给大学生学习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使他们深陷其中。结合我校学生的学情和教学计划安排,基于产出目标,本单元教学重点为第一篇文章,而第二篇文章则作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材料,在U校园等线上平台完成相关学习任务即可。

本单元的第一篇文章为说明文,通过分析大学教育中新技术的运用,重点阐述和介绍了21世纪电子信息时代的大学生活是怎么样的。本单元的课程设计理念紧紧围绕文秋芳教授创立的产出导向法(POA),因此突出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六种关键能力为目标。教学流程由产出导向法的“驱动”“促成”和“评价”三个阶段构成,着重把“金课”中“立德树人”放在首位,实现“金课”要求的全课程育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基于此,整个教学设计都应严格选择恰当的教学材料,编写合适的练习,将“育人”理念自然高效地融入其中。

(二)单元教学目标

遵循“产出导向、学用一体”的原则,本单元“Digital Campus”通过一系列子任务最终在语言、内容、思想等方面得到输入,并形成应用性输出。本单元设计的产出任务是“Cause and Effect”的写作输出,通过两个课时的阅读任务掌握因果关系,并通过两个课时的辩论任务拓展写作话题的语言和结构。

借助课堂讲授、小组任务、学生讨论、案例分析等手段,促使学生在与该主题相关的语言、思维、人文素养方面得到综合提升。文秋芳教授(2018)在《新时代高校外语课程中关键能力的培养:思考与建议》中提出了外语教育的六种关键能力,即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辨能力、文化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英语教学除了要强化和发展前面四种核心素养外,更加需要培养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就业和工作做准备。

(三)单元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程的教学计划和大纲,本单元计划分三个阶段,共计6个课时完成,见表1。

表1

(四)单元教学评价

在“产出导向”设计理念的指导下,本单元的教学结合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方式,在评价主体上将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和教师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并利用U校园平台以及学习通平台,进行签到,对作业、课堂抢答、投票、互动等功能实现量化评价,从而详实客观地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完善单元考评。本单元设置了辩论,鼓励学生积极探究、实践与创新,这些环节设置所发出的信号将对本单元的教学起到引导作用。学生的辩论主题(The future of digital education: gloomy or rosy)充分体现了教育与互联网的相互影响,突出了互联网时代的教育特点,使学生能够在真实情境中将自己的思想和价值取向外显出来。辩论环节具有较大的开放性,旨在让学生充分运用单元话题和已有的知识储备表达自己的观点,考查辨证看待问题的能力。同时,全球信息互享的背景也体现了家国情怀、全球意识等价值观,充分体现了学科育人的价值导向。

对学生写作进行评讲,写得好的方面予以表扬,写得不好的方面适当指正,鼓励学生在点评的基础上进行二次修改,养成尽善尽美的习惯和态度。通过对常见的线上直播平台进行对比,考查学生查阅资料的水平。对学生的累积性评价考核结合了U校园和学习通两大平台,督促学生在线学习、在线完成任务和在线阅读文献资料等,从而加深学生对线上平台的认知,形成思辨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五)特色创新

其一,教学设计发挥了英语课程的隐形育人功能,即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过程中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浸润积极的理想信念。比如,通过观看视频,一方面,很好地导入了本单元相关话题“网络”(Internet)、“数字化校园”(Digital campus),让学生们更加熟悉文章的相关背景知识;另一方面,让学生更加深刻感受到当前网络的重要性,实现中国及世界的在线教育。此外,通过提供丰富素材的输入,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中国科学技术和综合国力的强大,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课堂上,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们发挥学习主体性、自主性,从文章中寻找出“数字化校园”的因(Cause)与果(Effect),并分组完成思维导图的制作,既能有效地锻炼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快速理解文章大意,打通文章脉络,又能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话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其二,从教师(“育人”元素融入的关键)、学生(“育人”元素融入的核心点)、课堂(“育人”元素融入的载体)、课外(“育人”元素融入的延伸)四个维度入手,构建“育人”元素融入大学英语课堂的可行路径。教师挖掘出课程蕴含的德育价值,课前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提前积累与辩论话题的相关知识,并完成相关教师布置的阅读任务。一方面,坚持以“学生为本”,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训练学生阅读技巧,实现语言教学目标;另一方面,从所阅读的材料中,如智能手机的发展、教育方式的改变(从传统的教师到多媒体,到在线网络直播课的实现)等,让学生为我国教育的蓬勃发展感到自豪,从而关注学生的情感培养,鼓舞学生年轻一代不断奋进,努力向前,为祖国做出更大贡献,从而实现育人的教学目标。

其三,单元设计不仅有提高学生英语语言技能的工具性功能,同时兼具人文性功能。课堂上教师采用教师评价和生生互评相结合,有效地将语言知识点,即作文“因果关系”类文章的写作技巧、亮点词汇、词组、句型等传递给学生。此外,课堂上,教师通过思维导图导入“在线学习”(Online Learning)相关词汇、词组,学生进行头脑风暴来拓展思维,这也是教师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突出了思政的育人元素。

四、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思政元素融入外语课堂,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定四个自信,引导人文情怀,培养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增强大学教学的时代性、实效性和思想性。本文从课程思政出发,基于前沿的POA教学理念,探讨外语课程思政的可行性及其具体教学方法,符合教育部在全国所有高校、所有专业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立德树人的要求,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猜你喜欢
外语思政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大山教你学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