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北部地区农林复合生境瓢虫群落多样性及其季节动态分析

2021-10-22 09:32阿尔孜姑丽肉孜丁新华吐尔逊阿合买提付开赟阿地力沙塔尔郭文超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瓢虫生境相似性

阿尔孜姑丽·肉孜,丁新华,吐尔逊·阿合买提,付开赟,阿地力·沙塔尔,郭文超

(1.新疆农业大学林学与园艺学院,乌鲁木齐 830052;2.新疆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农村部西北荒漠绿洲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乌鲁木齐 830091;3.新疆农业科学院微生物应用研究所/新疆特殊环境微生物重点实验室,乌鲁木齐 830091)

新疆位于中国的西北内陆、亚欧大陆腹地[1],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内多种生态系统加之复杂多变的气候特征共同造就了新疆特有的生态多样性,同时也蕴藏着极其丰富而又独特的天敌昆虫资源,尤其是适应西北荒漠绿洲干旱、高温、多风沙等极端环境的特有天敌资源[2]。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瓢虫作为控制多种农业系统的蚜虫、叶螨和介壳虫等害虫的主要捕食性天敌,在生物防治中起着重要作用[5-8]。它们在各生境系统均有分布,物种多样性甚为丰富,全世界分布大约360个属6000多种[3]。我国已记载的种类达到724种[4]。这些天敌瓢虫资源的研究和保护利用不仅是充分发挥其天敌在害虫生物防治中的作用,也在保护农田生物多样性和农田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推动作用。

国内外不少学者对瓢虫资源调查及物种多样性分析方面进行了研究,姜双林[9]对陇东地区不同生境和月份瓢虫群落多样性研究中,发现不同地区、不同生境及不同月份,陇东地区瓢虫群落的物种数目及多样性指数、均匀度、优势度等指数均有明显差异。这主要与瓢虫的生物学特性和植物多样性有关,另外也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李广等[10]对北坞园林绿地捕食性瓢虫发生规律及生态位做了研究。肖银波等[11]对四川大渡河流域不同地点铁杉林瓢虫科多样性进行了分析比较。李国锋和王慧[12]对四川南充市郊人工林、农田、河漫滩草丛以及灌木丛等4种生境的瓢虫种群结构及多样性进行了抽样调查研究。刘德波等[13]对高黎贡山百花岭瓢虫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季节性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这些研究分析了我国不同月份、不同生境系统中瓢虫群落多样性变化,表明瓢虫群落多样性受生境类型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目前,有关新疆瓢虫资源系统调查以及多样性分析方面的研究十分有限。苏杰等[14]对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农田及沙漠-农田交错带瓢虫的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李进步等[15]对新疆阿克苏地区棉田捕食性天敌种群动态变化进行分析,发现7月天敌种类多,数量大,高峰期天敌虫量平均达到8.86头/株。张建萍等[16]对北疆地区棉叶螨天敌种群动态变化分析做了研究,结果发现,深点食螨瓢虫Stethorus punctillus的捕食能力最强,持续时间长。综上而言,上述研究虽在一定程度上开展了局部区域天敌资源的调查工作,但缺乏全面性、系统性,对目前新疆这一特殊生态区域内瓢虫资源调查尤其是群落物种多样性及其季节变化分析还需进一步深入加强。有鉴于此,本文针对新疆北部地区6种典型生境的瓢虫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其群落多样性及季节性变化特征,旨在为我国西部干旱地区瓢虫群落多样性监测和保护以及农林业害虫的生物防治提供基础资料。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设计

本文选取新疆北部地区分布面积较广且具有代表性的麦田、玉米田、苜蓿田、棉花田、防护林以及果园等6种典型生境,并于2019年5月10日至9月25日通过采用定期系统调查的方法对上述各典型生境瓢虫种类数量及群落多样性进行了分析。每种生境选择三块样方,每隔15 d采用扫网法进行系统调查。各典型生境及采样点信息详见表1。

表1 新疆北部地区典型生境瓢虫群落定期调查点分布情况Table 1 Distribution of ladybug communities in typical habitats in northern Xinjiang

1.2 标本采集与鉴定

本试验采用选择直径38 cm的捕虫网扫捕收集瓢虫标本,扫网时往返1次为一复网,每个调查点扫100复网。调查后,将采回的瓢虫样品分装于 70酒精的离心管内,记录相关采样信息,将其带回试验室,借助双目式体视显微镜(Nikon SMZ 745T)详细观察瓢虫的外形、鞘翅斑纹以及外生殖器等特征,并依据相关文献与论著[17-22]进行形态学描述,并寄至我国瓢虫分类专家虞国跃研究员完成鉴定。

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1.3.1 优势种的确定 新疆优势种瓢虫依据其所占百分比确定:>10为优势种,1~10为常见种,<1为稀有种[23,24]。

1.3.2 多样性指数 本文试验利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10对北疆地区(高新区、昌吉市、伊宁县)定期调查的瓢虫数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完成绘图;为避免每样方(生境)的调查点总数不一致而产生的调查取样强度差异对多样性分析结果的影响,本文在群落多样性分析过程中具体先求取每样方的物种个体平均值进行计算,再采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公式、Pielou均匀度(J′)公式、Margalef丰富度(D)公式及 Simpson优势度(C)公式来计算瓢虫群落的多样性、均匀度、丰富度和优势度[25]。具体计算公式为:

个体平均值数(Ni′),Ni′=Ni/Sp;Pielou 指数(J′),J′=H′/H′max=(-∑PilogPi)/logS;Shannon-Wiener指数(H′),H′=-∑PilogPi;Margalef指数(D),D=(S—1)/lnN;Simpson指数(C),C=∑(Pi)2。式中,Ni′是每样方物种i的个体数总和(Ni)除以总调查点个数(Sp),Pi是一个个体属于其中某类(As)的概率,通常用Ni′/N(Ni′为As类的个体平均数,N为样方内物种的个体平均数总和)来近似地表示;S为总物种数量;ln为自然对数,底数2.7182838。

1.3.3 相似性聚类分析 运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10采用Jaccard 指数[26]进行计算各生境瓢虫科昆虫群落相似性指数。q=c/(a+b—c),其中c为两群落的共有类群数,a和b分别为群落A和群落B的类群数。q值为0~0.25时极不相似,0.25~0.5时中等不相似,0.5~0.75时中等相似,0.75~1时极相似。

2 结果与分析

2.1 新疆北部地区典型生境瓢虫群落资源总体概况

本研究共获得到瓢虫标本5501号,经室内鉴定,隶属3个亚科6族13属23种(表2)。其中,瓢虫亚科Coccinellinae的种类最多,为3族10属17种,占全部种类的73.91%,其次是小毛瓢虫亚科Scymninae和盔唇瓢虫亚科Chilocorinae,分别为2族2属4种、1族1属2种,各占全部种类的17.39%和8.70%。个体数量组成方面,多异瓢虫Adonia variegata(28.52%)、方斑瓢虫Propylea quaturodecimpunctata(20.21%)、深点食螨瓢虫Stethorus (Stethorus) punctillum(16.51%)等三种为新疆北部地区瓢虫群落中的优势种,龟纹瓢虫 Propylea japonica(9.93%)、甜菜瓢虫 Bulaea lichatschovi(7.27%)、十三星瓢虫 Hippodamia tredecimpunctata(3.65%)、二十二星菌瓢虫 Psyllobora vigintiduopunctata(2.42%)、闪蓝光瓢虫 Parexochomus semenowi(1.95%)、菱斑巧瓢虫Oenopia conglobata(1.67%)、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1.45%)、四斑小毛瓢虫Scymnus (Scymnus) mimulus(1.40%)、双七星瓢虫Coccinula quatuordecimpustulata(1.38%)以及黄足光瓢虫Parexochomus flavipes(1.15%)等10种为新疆北部地区瓢虫群落中的常见种。

表2 新疆北部地区典型生境瓢虫资源群落组成Table 2 Composition of ladybug resource communities in typical habitats in northern Xinjiang

2.2 新疆北部地区典型生境瓢虫群落组成及其优势种分析

为了明确新疆北部地区各典型生境间瓢虫群落组成及数量分布间的差异情况,我们对6种典型生境的物种组成、个体数量分布及优势种进行了分析,结果详见表3、表4和图1。麦田生境共获瓢虫标本746号,隶属3个亚科5族11属13种,该生境平均个体数量分布为83号/样地/次,其中多异瓢虫、方斑瓢虫、龟纹瓢虫3种为优势种,十三星瓢虫、七星瓢虫、深点食螨瓢虫、甜菜瓢虫4种为常见种,其余6种为罕见种;玉米田生境共获瓢虫标本1007号,隶属3个亚科6族13属17种,平均个体数量分布为112号/样地/次,其中深点食螨瓢虫、方斑瓢虫、多异瓢虫以及龟纹瓢虫为优势种(4种),甜菜瓢虫、菱斑巧瓢虫、闪蓝光瓢虫、二十二星菌瓢虫、异色瓢虫、七星瓢虫为常见种(6种),其余7种为罕见种;苜蓿田生境共获瓢虫标本2362号,隶属3个亚科6族13属20种,平均个体数量分布为262号/样地/次,其中多异瓢虫、方斑瓢虫、甜菜瓢虫为优势种(3种),龟纹瓢虫、十三星瓢虫、深点食螨瓢虫、双七星瓢虫、二十二星菌瓢虫、菱斑巧瓢虫、四斑小毛瓢虫、七星瓢虫、闪蓝光瓢虫、中国双七星瓢虫Coccinula sinensis为常见种(10种),其余7种为罕见种;棉花田生境共获瓢虫标本145号,隶属2个亚科3族4属4种,平均个体数量分布为48号/样地/次,其中多异瓢虫和方斑瓢虫为优势种(2种),龟纹瓢虫和深点食螨瓢虫为常见种(2种);防护林生境共获瓢虫标本806号,隶属3个亚科6族13属15种,平均个体数量分布为198号/样地/次,其中深点食螨瓢虫、多异瓢虫、方斑瓢虫为优势种(3种),甜菜瓢虫、闪蓝光瓢虫、黄足光瓢虫、龟纹瓢虫、二十二星菌瓢虫、华美瓢虫Coccinula elegantula、菱斑巧瓢虫为常见种(7种),其余5种为罕见种;果园生境则共获瓢虫标本435号,隶属2个亚科4族10属13种,平均个体数量分布为145号/样地/次,其中方斑瓢虫、龟纹瓢虫、深点食螨瓢虫、二十二星菌瓢虫为优势种(4种),多异瓢虫、四斑小毛瓢虫、异色瓢虫、双七星瓢虫、十三星瓢虫、连斑小毛瓢虫Scymnus (Scymnus) inderihensis为常见种(6种),其余3种为罕见种。

图1 新疆北部地区典型生境瓢虫群落物种数和个体数的变化动态Fig.1 Seasonal dynamics of ladybug community group number and individual number in different habitats and different months in Northern Xinjiang

由上可见,苜蓿田瓢虫群落密度最大,个体数量分布最多(262号/样地/次),物种也最为丰富(20种),其次依次为防护林(198号/样地/次、15种)>玉米田(112号/样地/次、17种)>果园>(145号/样地/次、13种)>麦田>(83号/样地/次、13种),而棉花生境群落组成密度低,个体数量较少(48号/样地/次),物种相对最为单一(4种)。

2.3 新疆北部地区典型生境瓢虫群落组成的季节动态变化

2.3.1 瓢虫群落组成的季节动态变化分析 新疆北部地区所获得的瓢虫群落个体数和物种数季节变化动态分析由图2可知 ,每个时间段调查的各生境总平均个体数量依次为 5月下半月(161号/样地/次)>6月上半月(121号/样地/次)>9月上半月(119号/样地/次)>7月下半月(114号/样地/次)>8月上半月(93号/样地/次)>7月上半月(91号/样地/次)>6月下半月(86号/样地/次)>8月下半月(64号/样地/次);物种数量从最丰富的月份到最贫乏的月份依次顺序为,7月上半月(20种)>6月下半月(19种)>5月下半月(17种)>7月下半月(17种)>8月下半月(17种)>6月上半月(16种)>9月上半月(16种)>8月上半月(15种);可见,5月下半月—9月上半月期间在新疆北部地区瓢虫群落物种数在15~20种之间变化,7月上半月最为丰富,但总体上看,瓢虫群落季节性变化较稳定、物种分布均匀,各月份中物种数之间的差异不太明显。

不同生境瓢虫群落物种数和个体数的季节动态变化分析由图3可知,防护林生境中9月上半月采集的个体数量最为丰富(70号/样地/次),苜蓿田中5月下半月的个体数为次之(58号/样地/次),而棉花田中7月上半月时所获得的数量为最少(1号/样地/次)。物种数而言,7月上半月、7月下半月及其5月下半月苜蓿田中发现的物种最为丰富(15种、16种、14种),其次是8月下半月玉米田与苜蓿田(13种、13种),而棉花田在各个月份中的物种数量变化范围在2~4种之间,由此可见,该生境瓢虫群落组成较贫乏。

图3 新疆北部地区典型生境瓢虫群落物种数和个体数的季节动态Fig.3 Seasonal dynamics of species and individual numbers of ladybug communities in typical habitats in northern Xinjiang

2.3.2 瓢虫群落中主要优势种的季节性变化分析 新疆北部地区典型生境瓢虫群落主要优势种在5-9月份之间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由表5可知,5月下半月主要优势种是多异瓢虫、方斑瓢虫、深点食螨瓢虫,其优势度分别为0.39、0.20、0.17;6月上半月主要优势种及优势度依次为多异瓢虫(0.33)、方斑瓢虫(0.31)、龟纹瓢虫(0.12);6月下半月主要优势种及优势度依次为多异瓢虫(0.24)、方斑瓢虫(0.26)、龟纹瓢虫(0.14)以及深点食螨瓢虫(0.10);7月上半月主要优势种及优势度依次为多异瓢虫(0.27)、方斑瓢虫(0.22)、龟纹瓢虫(0.13)、深点食螨瓢虫(0.13);7月下半月主要优势种及优势度依次为深点食螨瓢虫(0.28)、多异瓢虫(0.23)、方斑瓢虫(0.16)、龟纹瓢虫(0.10);8月上半月优势种及优势度依次为多异瓢虫(0.27)、深点食螨瓢虫(0.23)、方斑瓢虫(0.16);8月下半月优势种及优势度依次为深点食螨瓢虫(0.34)、多异瓢虫(0.25);9月上半月主要优势种及优势度依次为甜菜瓢虫(0.45)、多异瓢虫(0.15)、深点食螨瓢虫(0.13)以及方斑瓢虫(0.10)。

表5 新疆北部地区瓢虫群落物种优势度及其季节动态Table 5 Species dominance and seasonal dynamics of ladybug communities in northern Xinjiang

2.4 新疆北部地区典型生境瓢虫群落多样性及其季节动态分析

不同生境瓢虫群落多样性指数的季节动态变化由图4-A1显示,果园生境的变化幅度较大,多样性指数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趋势。8月上半月和7月下半月均较高(0.71、0.69),6月下半月为最低(0.17);防护林生境的多样性指数与果园生境的相比近于相反的趋势;玉米田生境在整个生长期的多样性指数波动与防护林生境有相似,8月下半月和6月下半月较高(0.72、0.69),6月上半月和7月下半月均较低(0.41、0.49);麦田(5月下半月—7月上半月)和棉花田(7月上半月—9月上半月)相对较短的生长期内,多样性指数的动态变化与玉米田生境在相对应生长期的变化呈基本一致的趋势;苜蓿田生境瓢虫群落多样性指数在5月下半月—8月下半月期间的多样性指数从0.51到0.81,波动趋势平缓上升,而8月下半月到9月上半月下降到0.41。

由图4-A2显示,不同生境瓢虫群落丰富度指数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趋势。其中防护林生境与其他五种生境的丰富度指数变化趋势有明显差异,防护林生境5月下半月(1.67)迅速上升到7月上半月(3.11)后逐渐下降;果园生境的变化动态具有规律性,5月下半月-9月上半月期间,每月上半月都会下降到较低点,而每月下半月都会达到高峰点,形成“W”型趋势;麦田、玉米田和棉花田生境的丰富度指数与他们的多样性指数正相关,动态趋势基本一致;苜蓿田生境的变化幅度较大,具有两个高峰点,分别为7月上半月(3.24)、8月下半月(3.18),同时也有两个较低点,分别为6月下半月(1.90)、8月上半月(2.47)。

由图4 -A3可知,不同生境瓢虫群落均匀度指数的季节动态变化与多样性指数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5月上半月—6月下半月期间的均匀度指数动态幅度较大,最高为防护林生境(0.94),最低为果园生境(0.25);6月下半月—8月下半月期间保持平衡状态,平均均匀度指数为0.65~0.68;8月下半月—9月上半月期间防护林生境的均匀度从(0.64)急剧上升到(0.86),棉花田生境的上升动态不太明显,其余生境均匀度指数都呈逐渐下降趋势。

由图4-A4可知,不同生境瓢虫群落优势度指数动态趋势与多样性指数趋势完全相反。棉花生境7月上半月和果园生境在6月上半月的优势度指数都较高,分别为1.00、0.82;其余的生境在5月上半月—8月下半月期间优势度指数动态趋势平衡;8月下半月至9月上半月期间防护林生境从0.32逐渐下降到0.20,但其余玉米田、苜蓿田、棉花田以及果园等生境的优势度指数分别从0.26、0.18、0.56、0.25上升到0.33、0.55、0.70、0.54。

图4 新疆北疆地区典型生境瓢虫群落特征的季节动态Fig.4 Seasonal dynamics of ladybug communities in typical habitats in northern Xinjiang

2.5 新疆北部地区瓢虫群落相似性分析

2.5.1 不同生境瓢虫群落相似性分析 为了比较不同生境间瓢虫群落组成的相似性,采用Jaccard指数(q)分析6种不同生境瓢虫群落间的相似性程度。由表6 可知,6种不同生境瓢虫群落相似性系数的两两比较结果表明,总共15个生境组中苜蓿田与防护林间的共有度最高,共同存在的物种具有15种,相似性指数为0.75,属于极相似;麦田与玉米田、苜蓿田、防护林及果园,玉米田与苜蓿田、防护林及果园,苜蓿田与果园,防护林与果园等生境间的相似性指数为在0.5≤q≤0.75范围内,属于中等相似;麦田与棉花田、棉花田与防护林及果园为中等不相似;玉米田与棉花田(0.24)、苜蓿田与棉花田(0.20)为极不相似。

2.5.2 不同月份瓢虫群落相似性分析 为了有效揭示新疆北部地区不同生境不同月份之间瓢虫群落的相似关系,用 Jaccard 的相似性系数公式计算不同月份之间的相似性,以衡量各月份出现的瓢虫种类之间的共有度关系。由表7显示,新疆北部地区不同月份瓢虫群落物种分布的相似性指数,表中28组相似性系数中,有16个属于中等相似,占52.0%;其余为极相似,占48.0%。其中8月下半月与9月上半月组的瓢虫相似性系数最高(0.94),其共同种有深点食螨瓢虫、多异瓢虫、方斑瓢虫、四斑小毛瓢虫Scymnus (Scymnus)mimulus 、长隆小毛瓢虫、闪蓝光瓢虫、黄足光瓢虫、十三星瓢虫、双七星瓢虫、华美瓢虫、龟纹瓢虫、菱斑巧瓢虫、七星瓢虫、甜菜瓢虫、二十二星菌瓢虫等15种;其次7月下半月与8月下半月组的瓢虫相似性系数也较高(0.89),剩余26组相似性程度相对居中,相似性系数都在0.5以上。

3 讨论

新疆北部地区东西跨度大,分布广,生境系统构成复杂,植被覆盖率和昆虫群落物种丰富。本研究于2019年5—9月在新疆北部地区典型生境中定期调查发现,北部地区瓢虫群落结构组成具有3亚科6族13属23种,其中瓢虫亚科的种类最多(17种),占全部种类的73.91%,其次是小毛瓢虫亚科(4种)和盔唇瓢虫亚科(2种),各占全部种类的17.39%和8.70%。优势种群分析表明,从各种生境类型角度来看,多异瓢虫、方斑瓢虫、龟纹瓢虫等三种为麦田生境的主要优势种,深点食螨瓢虫、方斑瓢虫、多异瓢虫以及龟纹瓢虫四种为玉米生境的主要优势种,多异瓢虫、方斑瓢虫、甜菜瓢虫三种为苜蓿田生境的主要优势种,多异瓢虫和方斑瓢虫两种为棉花田生境的主要优势种,深点食螨瓢虫、多异瓢虫、方斑瓢虫三种为农田防护林生境的主要优势种,方斑瓢虫、龟纹瓢虫、深点食螨瓢虫、二十二星菌瓢虫四种为果园生境的优势种;从不同月份角度来看,多异瓢虫、方斑瓢虫、深点食螨瓢虫三种为5月份的主要优势种,多异瓢虫、方斑瓢虫、龟纹瓢虫以及深点食螨瓢虫四种为6月份与7月份的主要优势种,多异瓢虫、深点食螨瓢虫、方斑瓢虫三种为8月份的主要优势种,甜菜瓢虫、多异瓢虫、深点食螨瓢虫以及方斑瓢虫四种为9月份的主要优势种。总体可见,多异瓢虫(28.52%)、方斑瓢虫(20.21%)、深点食螨瓢虫(16.51%)等3种为新疆北部地区瓢虫群落中的主要优势种群。这与李进步等[15]和阿力甫·那思尔等[27]的研究结果很相似。该结果表明,北部地区典型生境区不同月份中发现的瓢虫资源,从科、属和种的角度来看都是较为丰富的,这种优势种结构反映新疆北部地区瓢虫群落是相对稳定的。

不同生境在不同月份中,水分、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差异导致了瓢虫群落主要种类所占的比例不同,因此它们在群落中所表现的多样性、均匀性和优势度指数也有一定的差异[28]。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生境瓢虫群落Shannon-Wiener指数、Margalef指数和Pielou指数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依次为8月上半月>7月下半月>5月下半月>8月下半月>7月上半月>6月下半月>9月上半月>6月上半月。其中果园生境的群落多样性指数与防护林生境表现出近于相反的趋势,果园生境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高峰为8月份,最低点为6月上半月和9月上半月,而防护林生境的高峰为6月上半月、9月上半月,最低点为8月份;玉米田生境群落多样性指数不同月份中的波动幅度不大,但基本趋势与苜蓿田生境相近。由此可见,群落多样性特征很好地反映了新疆北部地区不同生境瓢虫群落在不同月份中多样性方面的差异,这表明不同月份和不同生境环境因素对瓢虫种类的分布影响有所不同。防护林和苜蓿田生境的多样性指数及丰富度在整个生长期中的平均水平都高于其他生境,说明此种生境环境比较适宜大部分瓢虫种类的生存,但不同月份中各类群在这种生境中的分布也不一样。棉花田生境的优势度指数在整个生长期中的平均水平为最高,说明该生境中瓢虫种类相对较为单一。

相似性指数是衡量生境与瓢虫群落关系的一个重要指标[29]。本研究采用Jaccard 的相似性系数公式分析了新疆北部地区选取的 6种典型生境瓢虫群落之间的相似性关系和不同月份瓢虫群落之间的相似性关系。结果显示,不同生境瓢虫群落之间的相似性系数较大,生境间相似性程度较低,15个生境组中苜蓿田与防护林间的共有度最高,共同存在的物种具有15种,相似性指数为0.75,属于极相似;麦田与玉米田、苜蓿田、防护林及果园,玉米田与苜蓿田、防护林及果园,苜蓿田与果园,防护林与果园等9个生境组间的相似性指数为0.5≤q≤0.75范围内,属于中等相似;麦田与棉花田、棉花田与防护林及果园为中等不相似;玉米田与棉花田、苜蓿田与棉花田为极不相似。从新疆北部地区不同生境的特征来分析,以上结果可见,棉花田与其他生境之间的相似性系数较低(≤0.5),瓢虫种类组成差异较大,分布不均匀。其原因可能是两方面,第一,新疆北部地区棉花生植区主要集中在中温带区,该区的特点为典型的大陆性干旱气候,夏季炎热、雨水量少,昼夜温差大,于是棉花田周围的植被类型单调,生物多样性较低,从而导致棉花田瓢虫类群数量的贫乏;第二,由于耕作制度、棉花种植模式、过度使用农药等多种因素变化也是影响瓢虫群落种类分布的一个重要原因。不同月份的瓢虫群落之间相似性分析结果表明,瓢虫群落组成在不同月份的分布差异并不大,28组相似性系数中,有16个属于中等相似,占52.0 %;其余为极相似,占48.0%。新疆北部地区不同月份的瓢虫群落相似性水平较高,整个生长期共同存在的瓢虫种类具有深点食螨瓢虫、多异瓢虫、方斑瓢虫、四斑小毛瓢虫、闪蓝光瓢虫、十三星瓢虫、中国双七星瓢虫、龟纹瓢虫、甜菜瓢虫以及二十二星菌瓢虫等 10种。综上所述,相似性指数的比较结果反映了瓢虫群落物种在不同生境和不同月份的组成分布特点,即生境间的相似性关系。

通过研究新疆北部地区瓢虫群落物种多样性即季节性变化,一方面初步明确了该地区瓢虫种类和分布,对于新疆瓢虫资源系统调查也是非常有益的补充;另一方面瓢虫群落物种多样性和相似性指数能够反映在新疆北部地区不同月份的瓢虫资源组成分布规律,为新疆捕食性天敌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研究;为促进绿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猜你喜欢
瓢虫生境相似性
一类上三角算子矩阵的相似性与酉相似性
枣树适应干旱生境研究进展
浅析当代中西方绘画的相似性
小小瓢虫
飞呀,小瓢虫
低渗透黏土中氯离子弥散作用离心模拟相似性
金秀瑶族长鼓舞传承的文化生境
瓢虫
瓢虫
不同生境中入侵植物喜旱莲子草与本地种接骨草的光合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