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陈列展览的转变与发展

2021-10-22 02:02刘芬
炎黄地理 2021年7期
关键词:陈列文物受众

刘芬

博物馆承担着继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履行教育职能的职责与使命,因此推动博物馆实现陈列展览形式的转变与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文章提出了新形势下博物馆陈列展览的转变与发展策略,旨在结合馆藏文物的陈列展览布局和受众的个性化需求,科学创新博物馆珍藏文物的陈列展览表现形式。

博物馆历来承担着保管珍藏文物、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职能,但在新形势发展背景下,博物馆必须利用多元化陈列展览手段实现自身价值。在传统博物馆陈列展览模式下,大多管理人员只局限于某种特定类型的馆藏文物资源和物质设施,忽视了博物馆空间布局设计和陈列展览形式的创新,无法为博物馆受众带来良好的观赏体验。基于此,博物馆必须在新形势发展背景下深入研究陈列展览模式创新的有效策略,基于以人为本的原则优化博物馆陈列展览模式。

新形势下博物馆陈列展览转变的重要意义

有效推动历史文物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博物馆原本就承担着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职责与使命,若不及时突破传统陈列展览形式的局限性,很可能无法使社会公众充分了解博物馆的文化价值,甚至是因博物馆错误的保护措施阻碍我国历史文化的发展进程。这意味着实现博物馆陈列展览形式的创新不但是满足社会公众文化需求的重要举措,还是有效保护我国历史文物价值的必然选择,为我国社会公众带来全新的文物观赏体验的同时,有助于推动文物保护工作的创新性发展与改革。

促进旅游产业的创新性发展。博物馆一直与旅游产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若要实现两者的融合发展,就必须及时创新博物馆陈列展览形式,吸引更多受众群体投入到博物馆陈列展览活动,有效促进旅游产业的创新性发展与普及。因此,博物馆必须深入挖掘当地历史文化,结合当地民族风情和文化特色有针对性地创建博物馆和旅游业沟通交流平台,侧面突出强调博物馆陈列展览的当地文化特色,使博物馆的文化价值和教育职能得以有效发挥,为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先决条件。

博物馆陈列展览的发展现状

陈列展览的空间布局设计不合理。陈列展览空间布局设计的合理性将会直接影响馆藏文物的视觉展示效果,与陈列展览人文教育目标的实现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但当前部分陈列展览设计人员并未严格按照馆藏文物展览的宗旨,科学规划馆内空间的区域布局,使博物馆空间区域中的珍藏文物无法充分吸引受众的注意力,严重加剧了博物馆文物资源浪费现象。

文化教育及宣传职能落实不到位。在新时代发展常态下我国博物馆应积极做好优秀传统文化宣传工作,充分发挥博物馆的公共文化教育职能。但当前大部分博物馆在履行自身文化教育职能时,并未使馆藏陈列展示手段得以有效发挥,致使博物馆展览主题与文化教育宣传目标之间存在明显偏差,因此博物馆从业工作人员必须充分认识到履行公共文化教育及宣传职能的重要意义,依托于先进的陈列展览手段突出强调博物馆职能发挥的重要性。例如,我国现有的抗战博物馆中陈列着大量武器、军服、军旗等元素,但对一顶军帽、一把手枪等物件背后隐含的故事却深挖不到位,相关讲解人员也仅仅是一句带过,无法彰显文化故事中蕴含着的精神内涵。

陈列展览的基础设施和资源缺乏创新。博物馆馆藏文物的陈列展览离不开完善的基础设施和文物资源支持,但当前我国大部分博物馆在物质层面的基础设施建设上仍有所欠缺,无法充分发挥陈列展览模式的最大化价值。现阶段我国大多发达地区的博物馆尽管有着丰富的物质资源支持,但其他地区的博物馆仍缺乏物质和资金层面的保障,尤其是数字化陈列展览技术手段的创新仍无法满足新时代发展需要,在某种程度上严重阻碍了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进程。

新形势下博物馆陈列展览的转变与发展策略

实现博物馆文化表现形式的创新与改革。例如,我国广东省博物馆的“大海道”展览,便是基于大视角、大规模全方位展示出了万历时代海贸相关文物,利用一条船、一个空间、一件事使受众感受到当时海上贸易的繁华景象,并且这种独特的陈列展览风格还可以彰显出形式多样的文化价值,促使受众对某个朝代的发展形态有着更深层次的了解和认知。又如我国贵州省博物馆“多彩贵州民族文化陈列”,实现了三彩与多彩的有机融合,利用实物还原真实场景的同时,还体现出了人地关系、人人关系、人与神灵关系等和谐统一,使多姿多彩的贵州文化得以突显,有效拉近了当地文化展览与旅游业之间的关联,在推动当地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加大博物馆陈列文物藏品的安全管理力度。博物馆管理工作的根本任务在于收集与保存各种文物珍品,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行业规定要求珍藏馆内文物,避免文物丢失或损坏现象的发生。但文物保护工作不仅需要文物修复技术人员的支持,还离不开财务管理负责人员的相互配合。因此,文物保护部门可以定期组织现有财务管理业务人员参加综合性培训活动,要求其熟练掌握智能管理系统的操作流程,实时监测藏品文物的保管情况。与此同时,文物修复技术人员则需要正确使用文物修复处理技术手段,避免文物资源浪费的同时不断优化文物修复效果,积极寻找最适合的文物修复处理措施。这就需要文物修复技术人员有意识地提升自身专业素养,严格按照馆藏文物保护宗旨和需求开展馆藏文物外观检测工作,最大限度地增强文物修复和保护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此外,博物馆与文物保护机构还应定期组织现有的藏品管理人员参加岗位培训活动,确保其具备优良的职业素养和道德情操。例如,博物馆管理人员可以积极借鉴与学习美国、德国等国家的陈列展览经验,了解其引入的先进技术和展览形式,基于市场化角度实现博物馆陈列展览工作的统筹规划,同时重点关注其他博物馆吸引观众的手段和方法。

完善博物馆机构部门的基础设施建设。博物馆在文物陈列展览实践过程中,相关负责人员还应积极强化博物馆基础设施的智能化建设,依托于大数据、虚拟平台还原真实的陈列展览动态场景,营造生动热烈的藏品展览空间氛围,从而在高端的虚拟现实技术手段支持下,为受众呈现出生动立体的文物陈列展览场景。例如,历史类博物馆可以通过实物资料或场景再现的方式,带领观众更深层次地挖掘文物的内涵,创设身临其境的环境引导观众探索与感知历史。此外,在博物馆陈列展览过程中还可以融入广受社会公众喜爱的流行元素,利用通俗化的表现方式提高陈列展览的趣味性,有效激发观众深入研究文物历史背景的兴趣,从而不断加深观众对历史博物馆的印象。

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打造动态化博物馆。传统静态陈列展览方式也不利于激发受众深入挖掘展品蕴含历史文化的兴趣,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中的动态展示功能就能有效吸引受众的注意力,使各个层次的受众年龄群體都能获得全新的观赏体验。受众在参观博物馆时必须严格按照事先规定的次序,在相关指导人员的带领下逐步深入了解展品背后隐含的故事和历史文化,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优化游客的观赏体验。在博物馆动态展演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图像、投影仪、音像等先进的科技设备,为受众呈现直观立体的展演画面,引导社会公众了解历史背景的同时感受到科技革新的力量。此外,在新形势发展常态下,古今贯通也是博物馆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因此博物馆创新陈列展览方式时必须紧跟时代发展潮流,调动更多受众群体参观博物馆的积极性。例如,在抗战类博物馆建设过程中,可以结合受众的实际需求安设内部投影仪,充分利用多点触摸技术、定向音响等技术和设备的应用,全面展示博物馆中珍藏的相关器物,帮助受众更好地理解文物陈列展览主题,突出强调文物器具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

博物馆必须从视觉效果、主题设计以及空间布局等方面着手创新陈列展览形式,有效整合博物馆现有的文化历史资源,科学规划博物馆内部陈列展览区域的空间布局,尽可能为受众带来多元化展览观赏体验,真正意义上实现博物馆文物陈列展览形式的深化与改革。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文化和旅游局城阳区文物保护中心

猜你喜欢
陈列文物受众
浅析新媒体时代下受众观的演变
出售中
组合与构建
老祖宗手一滑,造就了这些文物界的泥石流
让文物讲述天路文化
贪官“自我量刑”,满足了
论网络传播中受众的逆反心理
曲艺受众分析
文物失窃
文物掉包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