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师造化”之广西山水写意

2021-10-22 07:56黄文祥田月欢
炎黄地理 2021年8期
关键词:漓江广西艺术家

黄文祥 田月欢

“心师造化”的古今意义

“心师造化”一词从姚最的《续画品录》中提出来的。著作内容里,姚氏将绘画反映生活概括为“立万象于胸怀”,提出了“心师造化”的理论,明确指出了生活是绘画创作的源泉。这不仅表明艺术与生活的关系,也表明绘画创作中的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晚唐张璪进一步提出了“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他所提出的这句话对姚最的“心师造化”进行扩展,在其基础上加深概念,准确地概括了画家先从客观事物中汲取创作原料。“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体现出“心师造化”的扩充和完善,“心师造化”转变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凝练和概括。“心师造化”更为完善,它意义在于反对画家率尔操笔,应“立万象于胸怀,传千祀于毫翰”。《中国古代绘画理论发展史》提到姚最的“心师造化”论阐述了古人在绘画创作之前,会深入研究所描绘自然对象的规律和特性,穷尽了解之后,再去表现。心师造化论对于古代的意义在于理解艺术与所表现的对象之间关系,这种理论思想一直延续至今。然而古人的“师造化”与今日的“师造化”在思想上有所不同,古人提出山水画在“师造化”上的先声:稚拙。且今日的地貌也有所不同,艺术所表现的物象发生了改变,既使是几年之间同一区域的变化也是巨大的,更何况从古至今。如今提到:“心师造化论,在艺术与所表现的关系理解上体验和感悟生活。“师造化”所产生的元素更有人文气息。对于同一区域的地貌,成为艺术家产生新的语言和符号的可用资源。艺术与所表现的对象之间的关系,是唯物主义艺术反映论的见解。“心师造化”从古代便成画家进行艺术实践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创作原则。即使是董其昌以古法为宗,强调笔墨为主也提倡要行万里路,通过面向自然来扩充眼界。近现代以来,艺术家们借助“师造化”的方式,深化和挖掘造化之源,从中提炼出自己的绘画语言和风格特征。对自然的关注,推动着今日艺术的领悟方式和创作方式。

“心师造化”是广西地域艺术风格形成的前提

广西的本土地貌植被丰厚,给人一种温润的感受。广西人质朴善良,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和自己的家乡,他们与这片土地上的万物共存。广西相关的地方研究都对广西艺术进行了多角度和多层次的分析,对广西艺术进行广泛深入的探讨。广西大致囿于庞岭山脉和海洋山脉之间,这里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条件优越,植被茂盛,种类繁多。从远处看,建筑掩映在山林之间,江水环绕,十分和谐。从绘画的角度看,“心师造化”能使得这些复杂而又有序的地域符合艺术的表现要求。艺术家通过师法自然得到符合中国章法布局与造型。他们的艺术形式中蕴含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除了绘画之外,广西民族文化绚丽多姿,绘画、音乐和文化活动等方面都展现着不同的风采。这些艺术创作的源泉都根植于广西地域文化,他们用敏锐的视觉和听觉捕捉广西地域独特的元素从而形成广西本土的艺术文化。音乐角度上,根据大自然音色创作。文化古迹上保留了很多传统文化元素,这些建筑与广西独特的喀斯特地貌融为一体。此外,广西尤为著名的桂林山水自然景观,展现了广西独特的民族地域文化特色优势。因为有一批批艺术家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使得一个区域的艺术风格由此产生。然而广西地域文化的形成,正是由一批批广西艺术家亲身体验本土生活和寻找当地自然的风俗,总结出当地人文风格。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更是深深地吸引了大批艺术家扎根于广西,以造化为师感受大自然。

广西艺术界的精英们明白广西独特的地域是大自然赐予的宝藏,以“心师造化”这样一种传统方法,打开广西独特的地域文化风格。闫瑾在文章中阐述到“以造化为师是艺术创作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这也使得广西淳朴的文化生活走进艺术的视角,让广西少数民族生活的美变得更多元化和具体化。广西艺术风格审美特征的形成与民众审美有巨大的联系,广西艺术意境来源于生活和空间环境,而且广西艺术的内容美与形式美是统一的。广西人民崇尚自然,以质朴、古拙的自然美为美,依山傍水而居,充分展现了人文艺术美与自然美和谐共存的可能性。通过对广西艺术特点和审美与自然特征的分析,客观反映出漓江元素的地方特色、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念,彰显广西独有的文化观念和民族特性。广西本土艺术的形成是一个长期性的过程,然而有“心师造化”的思想基础,艺术家们才能对广西的地域特征有穿透性的认知,也使得广西的地域文化和艺术创新的研究成为艺术家们一辈子所探索的内容。

“心师造化”与广西本土艺术形式

广西地域性艺术融汇了少数民族风俗民情之特色,在本民族音乐、绘画、舞蹈等方面,创造了独特的地域艺术风格。艺术的呈现形式多种多样,大多数是以大自然的活动相关,带有浓厚的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这些都是人民生活的艺术结晶。

二十一世纪以来,出现了一批漓江画派的艺术家,他们以桂林山水为师,促进了广西绘画艺术的发展,他们的绘画作品以广西本土地域为出发点,具有强烈的地域特色。他们的山水风格和创作理念对广西地域文化有一定的借鑒价值,其中有代表性的一位艺术家是阳太阳先生。阳太阳是土生土长的桂林人,对中国传统绘画有很高的热枕,从小在桂林长大的他喜欢照本学画,想要成为一名画家。自幼天资过人的阳太阳16岁在桂林省立第二师范学习,抗战之后他回到桂林,与桂林文化界人士一起投入到国防文艺阵营中,但这一时期更多的是为抗战活动做宣传。阳太阳真正达到“心师造化”之境是在晚年时期。他手中的画笔使自己内心与大自然同频共振地绘出一幅幅优秀画作。他坚持并主张“心师造化”,他的大多数作品都是来源于广西桂林的漓江山水,他早就意识到当今的艺术工作者们需要建立广西独特地域文化风格,所以他紧紧抓住这个具有鲜明个性的地域特色。多年深入生活中,写生再写生,不断探索和实践,开拓出一条带有广西地域文化风格的新路。他曾说过 “人生因艺术而丰富,艺术因人生而发光。”这两句话简练而明确,正好道出了他从事艺术的追求,他的艺术语言清新生动、浑厚华滋苍润、明朗悦目雅逸,呈现出符合广西地域文化特色的山水意境。阳老“青春浪迹,白手还乡”,他把探索广西地域性艺术作为自己后期的艺术实践,刘绍荟在《读画、学艺、随想》中阐述到在阳太阳先生看来,“世界一切完全是活物,自然都是有灵气的”。艺术家认为“画为心物”,艺术家的灵感实质是心灵上的“回归”和“返璞归真”。艺术家会把自己取之于自然的感情投入到对象中,与对象融合,而暂入“物我合一”的意境中。他继承和发扬“心师造化”的艺术方法,既以造化为师,又不为造化所奴役。但与“师造化”一词不同的是在“心”字,他对于广西的自然风光感到舒适和温雅,他内心对于桂林有浓浓的故乡之情,漓江对太阳先生来说不是柔弱的只能欣赏的、带着脂粉气的青罗带、碧玉簪,而是俊秀、质朴、温馨的母亲之江。在《漓江木排》的创作里,太阳先生用自己对桂林几十年的情感去表达漓江整体自然景物。《“笔墨当随时代”——观阳太阳先生从艺七十年回顾展》一文中张文祥提到:“阳太阳先生已经把自然写实描绘转换为对于广西文化精神和生命的传达,画幅中大量空白——卧云的运用构成了内在生命的灵气流动,整个画面充满生动的气韵,并使画面雄浑而富于韵律。”“心师造化”在阳老先生的心里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使得他的“写意”既非宋元山水大家的复制,亦非沈周等清明画家对山水的刻板印象,这已经不是“师造化”中简单的写生,而是包含有自身抒情的风格和漓江山水的秀美融为一体。产生简淡而有着中国传统哲思情趣的画面,是“心师造化”之后显现出“天人合一”哲理的崇高感。鉴藏家陈此生评价:“太阳勇于求索,外师造化,内发心源,探中西绘画之精微,博采众长,所作人物山水,意境高远,笔情纵横……。”他所提到的内发心源不就是“心师造化”之意吗?老先生对生育故土的艺术贡献,是始发于“心师造化”的艺术思想理解,也正因为如此,广西地域性文化风格才逐渐走进现代艺术界。

广西民族音乐中“刘三姐”是一个民间传说中的人物,她的形象如此生动和令人印象深刻,是因为她贴近于广西壮族姑娘的特征,是广西人民心中的美好回忆,是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中亲近自然的真实写照。在壮族民间舞蹈形式多元发展中,体现人与自然的舞蹈多达几十种,至今仍在流传。是壮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有着浓厚的广西民族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舞蹈创作的产生来自于舞者采风时深切感悟壮寨的风土人情和山影蹁跹的漓江山水。踏过那如行云流水般的龙胜梯田,这里的壮家朋友会用特有的方式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热情的壮族村民跳起古朴的民间舞蹈,真切地感受原汁原味的壮族风情及感同身受其珍贵的人文精神价值。

“心师造化”推动广西本土艺术风格的发展

对于广西地域性艺术风格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离不开广西本土艺术家们不断地自我实现和探索。在有着得天独厚的地域环境下,更需要艺术家们以“心师造化”去身体力行。艺术风格中带有生活的气息,丰富的广西历史文化资源、独特的地域特征、浓厚纯朴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悠久的人文、自然景观等,无不体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支持,为广西山水画风格样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猜你喜欢
漓江广西艺术家
漓江真美
历届全国美展广西作品展(三)
历届全国美展广西作品展(一)
2018广西版画邀请展作品选登
小小艺术家
毛主席来到我广西
小小艺术家
漓江之美
还我们美丽的漓江
漓江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