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闲清课

2021-10-22 05:16
妇女之友 2021年10期
关键词:摹本兰亭序书坛

摹帖:天真烂漫是吾师

借读一年,我学习画了二百多张卡纸,爱人宗友临摹了三本厚厚的册页。

因为高三学习紧张,儿子每天晚上都会学习到晚上十一二点。陪读得陪,我和宗友便也不会提前休息,在客厅各伏一案,我画我的,他写他的。

有時候,我若画得有感觉的时候,请他题跋,他会卖关子:“一字十元,先发一个红包嘛。”抑或,他写得兴致盎然,催我赶紧画一张,我若不肯,他会兀自在柜子里翻捡一张画得稍好的卡纸题上一段文字。尤记高考前数月,他突然研究起《兰亭序》,打印出来贴在墙上,分析每字结构,逐字研习临摹,近乎痴狂。

某夜,我捧读新买的孙炜《董其昌传》,抬头对宗友说:“王羲之的《兰亭序》根本没有流传下来,你临摹的不过是一个仿本,还可以临习多个古人的摹帖,看董其昌草书《兰亭序》写得多漂亮啊!”宗友曾陪我到上海博物馆观看“丹青宝筏——董其昌书画艺术展”,对董其昌并不陌生,他回了一句:“董其昌是一代宗师,能与他比吗?”

我曾到过绍兴,笑说高考过后当陪同宗友去参观书圣王羲之故里,然后再去兰亭实地探寻一下《兰亭序》的前世今生。不过忆江南,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从绍兴到苏州转辗渔洋山拜谒董其昌墓。

当时租了一辆小车,导航到太湖边上,车子绕来绕去,硬是没有找到董其昌墓。后来,我打电话问一位苏州画家,他说董其昌墓在山上树林中,得先导航定位“昙花庵”,询问庵里年纪大的师太就可以找到墓地。后来,正是在昙花庵的一位老师太带领下,顺着迂回山肠小道,在坡下丛林深处找到“明董文敏公墓”,一座孤零零的坟茔,瘦小的墓碑,不大的墓冢。不过,这墓不太像古墓,坟头不高,石头新垒,周边丛林也见不到年头较老的古树。唯一有历史感的是墓碑乃民国遗物,据记载,是前清探花吴荫培有感于苏州古墓多遭破坏,便组织成立“吴中保墓会”,四处寻找古墓,加以修葺,并重新竖立墓碑。

也正是因为那次寻访董其昌墓不易,我后来执意去看董其昌书画艺术展,读着《董其昌传》。

我平时喜欢古画,往往故意绕过书法。然而,董其昌却是中国艺术史上无法绕开的一位大书法家。他不仅是书画兼擅的大家,更是明代书画理论的建树者。在绘画方面,他强调了文人画的概念,并梳理其宗派谱系,至此文人画的理论走向极盛;在书法方面,有“书家神品董华亭”,影响了明清书坛数百年,上至帝王将相,下至一般书法爱好者,无不喜好临习董氏书法,有的甚至崇拜到极其疯狂的程度。我作为一介小女子也喜欢董其昌,尤喜他提出的“以书画养生,得烟云供养”,从而喜欢山水画,且在习画时候沿着传统之路走向烟云深处,借以一种诗意山水寄托情怀,宁静,淡泊。

董其昌书画一生,也是摹帖一生。

董其昌自述十七岁始发愤学书,其一生始终孜孜不倦地对《兰亭序》进行收藏、鉴赏和临习,可以说《兰亭序》贯穿了他一生的书斋生活,先后收藏过怀仕集字本、虞世南本、禇遂良本等《兰亭序》,而经他过眼鉴赏题跋过的《兰亭序》拓本更多,有颖上本、独孤本等版本。据记载,他流传下来的《兰亭序》摹本多达十二种。

更令人惊奇的是,他经常同时用数种书体仿写《兰亭序》,临习过杨凝式、虞世南、禇遂良、颜真卿、柳公权、米芾、苏东坡、赵孟頫等《兰亭序》摹本,最初临《兰亭序》惟妙惟肖,计较于点画结构,到晚年时则认为“学古人书,不必多似”,不再将点画及形体法度放在第一位,而是把古人原帖的神韵提到了首位,甚至故意与原帖拉开距离。如此摹帖一生,充分领略了《兰亭序》的流风余韵,并使他最后以“古淡”精神特色独立书坛,达到了真正的独树一帜自成一家。也正是这样,我们方才得以在千年之后,因为董其昌摹帖,见到《兰亭序》清秀、儒雅与纯正的影子。

高考结束后,宗友不忘把墙上的《兰亭序》揭下带回家,说要继续临习。我又劝他学习董其昌摹本,他脱口而出:“天真烂漫是吾师。”我笑,接了一句:“人间曾有董其昌”。

写于2021年7月6日黄昏,梅雨时停。

编辑/虽然

猜你喜欢
摹本兰亭序书坛
摹本即真本——北宋宫廷藏画“真伪相杂”论
莎士比亚的全球异常:《麦克白》之“人类”摹本、影视化以及灭绝时代
书法作品
郭店楚简《老子》汇释今译选载
《王羲之 兰亭序》
当代书坛二十家
当代书坛二十家
王羲之书兰亭序
当代书坛二十家
当代书坛二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