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东旺画出了 “底层社会倔强着的灵魂”

2021-10-22 19:48曾强
小品文选刊·印象大同 2021年10期
关键词:技法美术馆画作

曾强

忻东旺出生在河北的一个小村庄。在相对闭塞的环境里,出大力流大汗踏踏实实务农似乎是唯一的选择,而忻东旺在年少时似乎就不认为面朝黄土背朝天会是自己的宿命,心灵手巧的他自学绘画并逐渐成为一名民间画匠。凭着不懈的追求,1986年,忻东旺考入山西晋中师专艺术系,开始步入艺术正途;1988年,分配到大同雁北幼师任教;1990年调入山西师范大学艺术系任教;1993年,进入中央美术学院进修;1999年调入天津美术学院油画系;2004年,忻东旺作为优秀艺术人才被引进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任教。

9月1日,大同市美术馆隆重开馆。一组组美展作品宛如世界著名的英国福斯特建筑事务所及中国建筑设计院设计的这座美术馆造型,清雅,新奇,别致,也意蕴深邃。其中,已逝著名画家忻东旺的人物油画(多幅作品曾荣获全国美展金奖和银奖等),被众多观众翘首以待,观赏后赞不绝口,堪称大同美术馆的扛鼎之展。

对缘于西方美术的油画,国人大多感到隔膜,各种艺术流派及风格令人眼花缭乱,莫衷一是。但是,忻东旺的油画让人倍感亲切。这一方面缘于画家创作题材取自观众耳熟能详、司空见惯的本地现实生活,更重要的,也缘于著名学者杭侃(著名考古学者,云冈研究院院长,山西大学副校长,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的序:《仁者之心,天纵之力》。这大约成了观众理解忻东旺画作的一把钥匙。

在《仁者之心,天纵之力》中,杭侃坦言并“不懂绘画的技巧”,只是谈“直观感受”。不管这是否是他谦虚的言辞,事实上,对于一般的观赏者而言,任何的绘画技法都是次要的,能够打动人心的必定是其“直观感受”。感受什么?不是绘画技法的精微或老道,也不是绘画技法的新颖或离奇,而是通过绘画技法叫人感受到的某种精神和意象。绘画艺术就是画家画作中的具象与观赏者“印象”中所“看到”的臆想进行抽象重组,从而产生的心灵共鸣。没有可以产生的心灵共鸣引发的精神共鸣,这种艺术对于观众几乎是不存在的,至少是可以忽视的。

绘画艺术的技法无疑是非常重要的,重要到表现任何艺术内核不能没有一定的技法。忻东旺的绘画其实就非常有艺术性。这些艺术性是通过形象夸张、适度变形、突出特点来具体表现的。有独特的艺术技法而使观者不感到其存在,只感受到人物形象强烈的冲击,以致引起内心的巨大震撼,这样的技法才是最好的技法,也是观众能够会心看懂的前提所在。而杭侃一定非常清楚,绘画不是技法的堆砌或者展示。因此,他直接抛开了可能引起争议的技法赏析,而像欣赏国画一样,直接从心相和精神的层面进行解析。

杭侃这样的解析是非常到位的。他并非引用评价西画经常要用到的所谓“高贵的经典,静穆的伟大”之類空洞说辞,而是发现,忻东旺的油画,外表看上去是西式油画,但骨子里,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精髓:形神皆备,以形写神。这就是他的序切中肯綮能够引起广大观众共鸣的原因所在。

杭侃序中提到的忻东旺绘画的另一个特点,是画家能够以悲悯的情怀着力刻画社会底层人物。绘画本来属于“形上之学”,很少关注和刻画普通百姓。但杭侃先生敏锐地从忻东旺大量画作中提摄,画家其实着意要刻画的是底层社会的人,而且是具有尊严、具有“倔强的灵魂”的我们底层社会生活的一个个鲜活个体。我们生活在一个一日千里的巨变时代,一个伟大的时代,但是,越是这样的时代,越是应该有更多更好的艺术家去把一些堆压在个体之上的重物撕开一道道缝隙,照进一些些温暖和光芒,叫整个社会都能体会、理解和体验这些人的精神悸动、人格尊严,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执着和向往。

这样的艺术阐释,也许才是对忻东旺绘画的更好的提示和解读。

猜你喜欢
技法美术馆画作
手绘技法表现
学生画作欣赏
作品一
美术馆
美术馆的怪物传说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
行走的时髦画作
美术馆里遇到的数学
秀秀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