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寻课堂密码,让议题式教学出彩

2021-10-22 10:17薛峰
中小学班主任 2021年20期
关键词:议题思政情境

薛峰

[摘要] 在新课标理念下,开展议题式教学能够提升高中政治课堂质量,促成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重点关注思政课堂情境的构建、问题的创设和活动的编排,把握好情境“系统化”、问题“链条化”和活动“精细化”三个维度,是传统思政课堂设计向议题式教学转变的关键。

[关键词] 高中思想政治;议题式教学

新时代,思想政治课的地位前所未有凸显,呈现出教学理念聚焦素养提升、学生诉求紧密结合时代等新诉求;而要破解以往教学中课堂设计结构化陈腐、学生学习内需化不足等问题,亟须找寻教学新“密码”。《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课程的实施“要通过议题的引入、引导和讨论,推动教师转变教学方式,使教学在师生互动、开放民主的氛围中进行”[1]。“议题式教学”的提出,是对以往课堂中情境创设过于冗杂以致主旨不明的反思,是对问题的设计过于浅薄以致思维含量欠缺的变革,是对活动安排过于庸俗以致内省不强的纠正。它的本质在于转变课堂中的思维方式,优化教育教学模式,彰显思政课特有的育人价值。

一、情境“系统化”,用一个主题贯穿课堂

情境是课堂教学的载体,把控着课堂生态的平衡。议题式教学把学科核心素养融入丰富多样的具体情境中,引导学生面对生活世界的各种现实问题。[2]思政课堂情境的创设需要聚焦时代热点、贴近学生生活、彰显德育特征,在这些方面,绝大多数教师都能有关切、有思考、有尝试。比如,用“抗击疫情”“脱贫攻坚”“先进人物”等来呈现社会正能量,用“贸易战”“新疆棉花”“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探索国际关系本质。但不少教师在整个课堂情境构建时缺乏整体性,仅侧重单个知识、单个条目引导,罗列多种不同角度却彼此缺乏联系的材料,以致课堂主题中缺少统一的逻辑,情境深入缺乏有序的层次。这样往往使学生在课堂中沦入机械式的材料阅读,陷入多种场景互换的迷境,最终导致学生思维紊乱,教师主导性作用减弱,课堂主题也被冗杂的流程冲淡。因此,笔者倡议思政课教师需要学会讲故事,善于将整个材料在提炼的基础上,创设出主题统一、结构分明的情境。

统编教材《哲学与文化》第三课第三框“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教学设计,为了把枯涩的知识生动呈现,笔者坚持情境“系统化”,用一个“抗疫”主题贯穿课堂。在“‘疫情視角,看国际,看生活,看成效”的总议题下,从国外到国内的角度,从全国到地方的防控,再聚焦关键的城市,设置了“看国际,疫情下的中美关系”“看生活,疫情下的国内万象”“看成效,疫情中的有的放矢”三个分议题。第一个分议题从疫情下中美关系的风雨历程看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第二个分议题从疫情中因城因地分级分类的防控引出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第三个议题则从“抓住关键窗口期,打赢疫情阻击战”的案例中,探讨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哲理。在设计《政治与法治》第六课第二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教学时,紧扣时事热点,用美国前国务卿办公室主任劳伦斯·威尔克森的演讲视频,发掘美国炒作新疆棉花的真正目的,导出“事实胜于诡辩,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新疆前进的步伐”总议题,并设置了三个分议题。在分议题“从新疆民族构成感悟祖国之包容”中阐明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国情;在分议题“从新疆多民族共存看我国民族政策”中展示好政策下新疆人民安居乐业,团结统一的场景;在分议题“从新疆各民族共同发展增强制度自信”中融入民族区域制度的具体实践;最后则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后新的治疆方略”相关内容升华主题,让学生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中,这两课都做到了课堂主题的鲜明一致,用一个话题贯穿全课设计,进而衍生出有逻辑性的分议题,而且分议题中均有表面独立但统一于主题的情境结构。同时,学生也普遍反响良好,既在故事中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又能对热点事件有整体的认知。

二、问题“链条化”,用一组思维承载知识

问题是情境展开的纽带,促成材料和知识的统一。议题式教学中问题“链条化”呈现时,这样的问题群不是单个的问题相加,也不是有统一标准答案的问题,而是一个有序的、整体的、有逻辑体系的问题链。[3]在具体实施这一策略时,可以先抛出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畅所欲言后,由教师提升并切入总议题;而在各个分议题中,问题设计一般分三个档次,各问题回答时需要在递进中深入材料,在有序统一中把握知识内涵。其中第一档问题具有概括性特征,目的是结合情境和生活,让每个学生都尝试对视频和材料进行分析,得出自己并不成熟的原始观念;第二档问题带有思辨性的色彩,需要学生阅读课本后,反思第一个问题的结论,用结构化的知识去分析和提炼观点,解决内在的思维或逻辑冲突;第三档问题则侧重核心素养的培育,需要在知识内化后形成政治认同,用科学精神和法治意识去举一反三,拓展情感和价值体验,指导生活化实践活动。

如《经济与社会》第二课第二框“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以新疆昭苏县的发展为主题,开篇展示该县区域交通不便、经济结构单一的现状,抛出“昭苏经济发展的劣势有哪些”“单纯由市场调节,昭苏经济能否持续发展”等问题,从而引出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经济持续发展需要政府更好地发挥作用的主题。本课第一个议题“从近年来昭苏之变看政府为什么能”,先展示原昭苏网红县长贺娇龙接受人民日报采访的视频,并借此提出三个问题:“结合生活,列举县长直播带货给昭苏带来哪些大变化”“结合教材,谈谈昭苏县变化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哪些特征”“有人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一样的,你怎么看”。其中,第一个问题,学生可从采访视频和生活的变化中形成开放性回答,激发了学习的兴趣;第二个问题需要学生回归教材对前一问题粗放的思维进行提炼,在理论和实际结合后,深刻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第三个问题则是在前两个问题基础上,通过对比和思维碰撞,引导学生在事实基础上认同并形成对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自信。在此,需要提醒的是,前文提到问题的三个档次,并不意味着一定分三个问题,在具体环节中,也可以把开放性、思辨性和实践性等特征融入一两个问题。例如,在该课第三个议题“泰州万里越关山,牧歌昭苏写芳华”中,展现对口结对帮扶十年间泰州促进昭苏经济社会和民生发展的典型案例,并设置“请从‘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的角度,为泰州援疆事业的发展提出几条建议”的问题。这样的问题整合度较高,宜多次尝试和适应后采用。

猜你喜欢
议题思政情境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探究基于核心素养的议题式美术教育
让政治议题“活”起来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