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汉语言文学教学如何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2021-10-22 02:37罗英琦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汉语言文学教学体系

罗英琦

摘要:高校是我国人力资源开发的重点对象,肩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专业人才的重要任务。重视中华传统文化,弘扬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应是高校高度关注的问题。目前,高校的汉语言文学教学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因此,高校必须对汉语言文学教学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给予应有的重视。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中华传统文化;教学体系

一、发展中华传统文化的意义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华传统文化包括思想方面的文化、精神方面的内容。在过去的五千年里,中华传统文化是一代又一代人智慧和精神的体现。中华传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是中华民族在世界中的文化象征,是伟大的精神遗产,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随着21世纪的到来,科学和技术在社会中不断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学习传统文化更有必要。要想通过语言教育教授汉语和文学,首先必须奠定语言教学的基础,这将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写作和阅读能力,并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在大学教育发展的过程中,汉语和文学有着悠久的历史。汉语言文学教育实际上是语言教育的深入发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助于提高自身的整体技能。因此,学习汉语文学相关专业就应更深入地学习汉语,共同发展我们的语言文化,造福世界。传统文化与科技创新相结合,有助于中国发展得越来越好,走在世界发展的前列。在新的发展形势中,世界文化和经济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而中国文化也受到了其他国家文化的影响。为了突出中国的特色,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意义非凡。

二、高校汉语言文学教学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存在的问题

(一)一些高校对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在高等院校中,学习汉语和文学有助于大学生增强发展传统文化的意识,高校的教学理念能够直接和深刻地影响中华传统文化传播的整体效率。语言文学相关研究表明,在发展中华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一些高校存在着缺乏知识的问题。高等院校的领导人是学校发展战略的制定者,如若他们对于通过学习汉语和文学发展中华传统文化缺乏了解,将直接影响这项工作的完成程度。另外,中国一些高等院校的负责人对教授汉语和文学以保护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并且,在汉语言文学教学的日常实践中,他们得不到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因此难以有计划地进行教学。

(二)高校汉语言文学教师教学经验不足

教师是汉语言文学教学实践的主要力量,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教学水平可以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很大影响。通过教授汉语言文学以发展中华传统文化,文学家建议教师应对中华传统文化有很深的了解。但如今,仍有一些大学教师自身对中华传统文化了解甚少,在课堂中不能深入分析和解释中华传统文化,学生也很难理解。此外,一些教师在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方面能力有限,对网络资源的利用较少,无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丰富课堂内容和教学形式。同时教育保持在以前的水平,教师和学生缺乏沟通。这不仅会使教室的气氛变得无聊,同时也会大大降低学生的积极性。

(三)教学材料的内容和思想有一定的局限性

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教学材料是教师的重要参考资料。因此,中文教科书和材料内容的意识形态水平将直接影响教师教学的方向和水平。目前,我国一些高校在教授汉语言文学时,教学内容和思想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学材料的内容只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若教学材料的思想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利于高等院校通过教授汉语言文学以促进中华传统文化发展。

三、高校汉语言文学教学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策略

(一)提高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

目前,一些高校没有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给予足够的重视,其应该在思想领域认识到加强汉语教学和文学教学在发展中华传统文化方面的意义和必要性,打破目前中华传统文化传播的僵局。

(二)建立专业教师队伍,完善传统文化教学体系

在高校中,学习汉语言文学是复杂和长期的,因此,不可能通过短期内大量更换原有教师以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但是,高校可以邀请来自不同学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师开展讲座,促使本校教师学习专业文化,加深教师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丰富教师自身的知识储备。

(三)保证汉语言文学教学时间充分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课程具有多元化特点,课程安排也较为紧凑。但课程内容非常丰富,在有效的时间内,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专业文化知识。高校应保证汉语言文学教学有充足的时间,以便有足够的时间教授中华传统文化。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各教师的教学内容也有待完善,他们大多只是机械化地教授了学生技能和相关专业文化知识。目前,许多学校都在进行职业培训,社会发展要求学生掌握更多的技能,具有更高的文化素养。因此,为了促进中华传统文化发展,不仅要保证课程的持续性,还要保证课程内容的丰富性。

(四)研究发展中华传统文化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对于发展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的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应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和技能以及保护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为目标,创新、丰富教学内容。社会的发展对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教学方法应该面向学生,确保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占主体地位,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更广泛地应用启发式教学,使学生对课堂内容产生兴趣,更好地学习汉语言文学。

结束语

总之,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部分。专业教育的内容和人才发展的需要,将传统文化教育与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相结合,有助于全面提高现代文学水平。本文深入分析了汉语言文学教学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方面存在的问题,重点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策略。为了更好地在高校中发展中华传统文化,高校需要重点关注汉语言文学教学,通过多种举措不断提升汉语言文学教学水平和质量。

参考文献:

[1]王焕玲.应用型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古代漢语课程实践教学研究[J].教育与职业,2020(15):157-158.

[2]宋扬.汉语言文学专业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和对策研究[J].才智,2021(1):85.

猜你喜欢
中华传统文化汉语言文学教学体系
谈如何在小学教育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论孙中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创新
当代中国文化自信的深刻内涵与动力源泉
试析汉语言文学教学如何提高实效性
基于CDIO模式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教学体系改革
虚实结合和科教融合的计算机实验教学体系
数字媒体技术课程体系及实践教学环节设计
探析汉语言文学中国学文化的魅力
地方高校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的特色化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