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能力建设

2021-10-22 02:45崔丹丹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突发公共事件城市社区

崔丹丹

摘要:应急管理一直是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城市社区作为突发公共事件的第一响应者,需要与时俱进的提高自身的应急管理能力,否则滞后应急管理能力会造成不可估计的损失。不断优化应急管理的各個环节,完善城市社区应急管理体系。城市社区应急管理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在突发公共事件中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提高城市社区应急管理能力至关重要。

关键词:城市社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能力

1.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的发展阶段

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自1949年至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的体系建设都是时间的产物,是随着社会文化经济发展不断完善的。

第一代应急管理体系的主要特点是建立与单一突发事件相对应的应急组织形式。其管理结构的特点是“分散化”,紧急情况特别是复杂紧急情况下,各部门呈现管理效率低下,多部门协调行动效率低下的问题;对于重大紧急情况,依赖行政机构建立的指挥管理小组,危机处理后各自回归原单位。这种临时的分散协调模式暴露出协调性和综合应对能力的不足。这一阶段应急管理体系虽然是不完备的,但是由于当时经济和管理水平有限,在应对突发事件时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第二代应急管理体系的主要特点是从单一应急管理向综合应急管理过渡。这意味着制定和修订应急预案,建立合理的机构、机制和法制,根据2003年抗击非典的经验教训,建立综合统一的应急管理体系。增加了全面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等有效的管理方法。明确政府应急管理办事机构的各项职能,并协调多个协调机构,逐步建立起覆盖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体系[1]。随着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和公共事件情况的复杂,逐渐发现之前应急管理体系的诟病,并在非典的教训下逐渐完善应急管理体系。

第三代应急管理体系的主要特点是在总体国家安全理念指导下,协调应对国内外灾害和突发事件。构建全面综合的公共安全网络,加强、优化和协调国家应急能力建设,从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开始,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治国方略,形成了社会主义新思想,为改革我国的应急管理体系提供了思想保障。2013年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成立,2014年中国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开始,我国从国家战略的高度,部署应急管理工作事宜。2018年应急管理部的成立,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进入新篇章,部门的正式建立预示着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我们国家已做好长期奋斗的准备和决心,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并且最终建立起成熟的应急管理体系。

2.提升城市社区应急管理能力的必要性

应急管理是为了对各类突发灾害和安全事故进行防范和应对,由政府和其他公共机构建立的应对机制[2]。随着环境的恶化,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频发,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程度使得突发公共事件的影响不断扩大,造成的损失不可预估,只有建立完善的应急管理体系才能与突发公共事件抗衡。城市应急管理能力的提升能够促进城市转型,提高城市治理水平。社区作为城市中的一部分,是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第一响应者,在危机发生后,需要社区做出快速反应,尽可能的维护社区内人员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社区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中作用重大,提升其应急管理能力十分重要。

我国城市社区突发事件应对能力不强,应急管理能力的实际状况远落后于现实所需,根据实际调查显示,具有良好应急管理能力的社区能够从容有效的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够有效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相反应急管理能力差的社区,在面对突发公共事件只能束手无策等待上级救援,没有及时有效的挽救生命和损失,浪费了救援时机[3]。

3.提升应急管理能力建设

第一,首先社区自身要重视应急管理能力建设,从各方面提升社区自身的应急准备能力,建立完善的综合保障体系,建立社区应急队伍,在突发事中应对中有专业的应急救援队伍,保证充足的应急物资,对救援物质的更新和调换要及时,还要保证充足面积的避难场所,对避难场所的管理也不能忽视,避难场所内的救援物资要充足,另外还要设置充足的救援专用资金,在物资设备不够时可以购买,还要保证通讯设施的良好,在突发事件发生后能够及时向外界发出信号。

第二,社区要提升综合防范能力,建立完善的监测预警体系,重视预案建设和风险评估。突发事件的类型多样且十分复杂,社区应急预案要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对预案进行及时的更新和修订,另外在预案建设中要听取专家学者的意见,保证预案的科学有效性。对于风险评估方面,社区要全方面的进行风险评估工作,对社区内的风险要详尽了解,风险评估如果不准确就会影响预案建设,所以社区应急工作人员要掌握专业科学的风险评估和预案建设的知识,做到综合(早)研判,及时额监测预警和应急值守。

第三,社区要提高快速决策与反应能力,建立完善的应急决策与处置体系。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社区要及时科学的做出决策,对人员和资源进行指挥调配,对社区应急状况信息的发布和舆论引导要及时,并且要联系其他部门和组织,进行有效的社会动员,通过快速的反应力对社区进行紧急救援和搜救工作。社区必须要有自行决断的能力,突发事件发生后,不能原地依靠外界救援,因为在外界救援抵达之前这段时间,会错时最佳救援时间,社区要充分利用这段时间挽救更多的生命和财产,这就对了社区的决策能力和反应能力提出了挑战。

第四,提高恢复重建能力,应急善后恢复体系。灾后的重建工作十分重要,安抚受伤人员,对社区住房和基础设施进行重建,对受灾群众进行心理辅导和疏通,避免产生心理障碍。对于灾害产生的原因要深度调查,以免突发事件的二次发生,对事件引起的人员进行追究,对应对突发事件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各个部门或者人员追责。另外还要将整个事件进行反思,为提升各方面能力建设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陈志平.地方政府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研究[D].安徽大学,2017.

[2]李洪战,霍永红,关猛,杜彬,张斌.应急管理理念浅析[J].国网技术学院学报,2019,22(05):40-43.

[3]杨文娟. 嘉峪关北路社区应急管理能力建设研究[D]. 甘肃:兰州大学,2016.

猜你喜欢
突发公共事件城市社区
突发公共事件中的微博传播过程分析
传统媒体与网络新媒体对突发公共事件报道的框架分析
城市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城市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高职学生志愿服务城市社区常态化机制实证研究
关于宁夏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调查
我国城市社区服务存在的问题与改进
突发公共事件中微信公众号的谣言治理
加快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思考
基于Hadoop平台的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监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