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西班牙的城市合作

2021-10-22 03:13戴华东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1年12期

摘要:“一带一路”代表着中国引导的“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中国新时代下的外交政策综合,是基于新时代环境下的中国内政外交的全方位战略布局,更是为了打造国家利益共同体、国家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的切实体现。在此过程中,中国与西班牙城市间通力合作,重塑国家间新型微型经济体合作关系,在创新对外外交拓展形式和经济文化交流深度的同时,将深化中国与西班牙之间的国家战略层面合作。

关键词:一带一路;中西外交;城市合作

1  “一带一路”沿线,多线外交布局

丝绸之路,是自古以来沟通中西方的商路,是中国与世界交往的通道,也是中国对外开放的足迹。其上下跨越2000多年的历史,涉及陆路与海路。中国政府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为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与地区的居民带来了重大机遇,让古老的丝绸之路重新焕发出蓬勃生机。

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一项数据引起关注:2018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合计进出口8.37万亿元,增长13.3%,高出全国整体增速3.6个百分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合作潜力正在持续释放,成为拉动中国外贸发展的新动力。2018年9月发布的《“一带一路”贸易合作大数据报告(2018)》也显示,近年来,中国整体出口与对“一带一路”主要国家和地区出口的增速相关性明显增强。

“一带一路”的外交政策是中国对外经济政策的体现,更是中国海外经济利益的有机整合的阶段化过渡进程。从2013年到2019年,西班牙电信牵手中国华为,中石化与西班牙联合技术公司等合作中标科威特国家石油公司新炼油厂项目,丰硕的合作成果让很多西班牙企业跃跃欲试,西班牙业界甚至建议政府成立部门专门负责“一带一路”倡议与西班牙发展战略的对接。西班牙电信运用华为的云服务技术,在2019年已经为巴西、墨西哥、阿根廷、智利等10多个拉美国家提供了高效的移动网络服务。

如今,连接“世界超市”义乌和欧洲最大小商品集散地马德里的中欧班列“义新欧”运营已满4年,因为“义新欧”的开通,西班牙产品向义乌的出口额从2014年的不足160万美元增长至2017年的1010.56万美元。随着“一带一路”布局的实施与推进,中国已经在50多个国家建立118个合作区。“一带一路”将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欧洲南部以及非洲东部的广大地区联系在一起,覆盖40多个国家。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35个合作区,分别位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匈牙利、罗马尼亚和塞尔维亚和西班牙等国。

而对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国与当地国家的经贸合作区更是遍布沿线,在东南亚的老挝、缅甸、柬埔寨、越南、泰国、马来西亚、印尼,在南亚巴基斯坦、印度和斯里兰卡,在非洲埃及、埃塞俄比亚、赞比亚、尼日利亚、坦桑尼亚、莫桑比克都有中国的园区。

这是基于中国在国际市场布局下的政治和外交战略的提升,也是“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五通’所代表的互联互通的需要”[1],也是整合资源,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切实需求。其中“五通”指标体系由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5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和41个三级指标构成,用于找到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战略对接、经贸投资、产能合作和民间往来的具体抓手[2]。

1.1   “一带一路”与西班牙外交经贸需求

16世纪,西班牙参与的跨太平洋贸易,在从中国福建驶出的大帆船上载满东方丝绸、瓷器、香料等,经菲律宾马尼拉,源源不断运往墨西哥阿卡普尔科港。这条太平洋海上丝绸之路已是经济全球化开端的一个证明。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西班牙积极响应。西班牙也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创始成员之一。

根据西班牙对外银行(BBVA)统计的数据,2008年,西班牙对中国商品贸易净出口仅占其GDP的0.2%,这一比重在2018年翻了十六翻。中国已成为西班牙在欧盟以外的最大贸易伙伴,但鉴于这一占比仍旧低于欧盟对中国的平均水平,这一趋势仍存在进一步扩张的空间。此外,西班牙政府希望“一带一路”能够为其逐步打开亚洲市场发挥更大的作用。

迄今为止,人类经历了三种全球化:丝绸之路所代表的农耕-游牧时代的全球化、工业革命所代表的工业-商业时代的全球化、“一带一路”所承载的工业-信息时代的全球化”。“相关大国近年来纷纷提出了类似的战略构想,影响较大的有日本的‘丝绸之路外交战略’(1997)、歐盟的‘新丝绸之路计划’(2009)、美国的‘新丝绸之路战略’(2011)等,但都没有中国的‘一带一路’更引人关注,更受人期待。”2000年,俄罗斯、印度、伊朗三国发起“北南走廊”计划,准备修建一条从南亚途径中亚、高加索、俄罗斯到达欧洲的货运通道,但进展缓慢。“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布局中,中国已与法国、德国、韩国、英国、西班牙等国就共同开拓“一带一路”沿线第三方市场达成重要共识。相较于其他国家而言,西班牙对“一带一路”的市场合作诉求,更加迫切。

西班牙整体经济现阶段面临比较严峻的下滑压力。在金融结构畸形的同时,如果能够借助中国的经贸合作,实现国家产业转型和经济结构调整,正是西班牙积极响应“一带一路”政策,摆脱经济困局的核心诉求。中国的境外经贸合作区主要分为加工制造型、资源利用型、农业加工型以及商贸物流型四类园区。这对于经济结构不稳定,产业配套不完善的国家是难得的改革和发展的机会,面对经济形势日益困难的欧洲经济困局下的西班牙,更需要借助中国“一带一路的新时代战略,实现国家经济形势的改善和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这也是中国对外经济合作的主要模式,即围绕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贸易建设,突破传统的低技术含量和资源掠夺和环境破坏局限,帮助所在国家工业化和产业多元化生产体系建设。

中国企业已在20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56个经贸合作区,为有关国家创造近11亿美元税收和近18万个就业岗位。基于中国的复杂的全体系工业化流程,将所在国的迥异的资源禀赋有机匹配。通过外交手段完成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的工业化生产融入,使得西班牙国民经济体系接入中国经济体,促进当地就业完成发展成果世界共享的全新的经济增长模式,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率的改善以及西班牙政府主权债务的结构性收入改善。

1.2   “一带一路”与中国西班牙文化外交

新时期的丝绸之路兼具经济、文化内涵,两国相互学习经验,互通有无,共同发展,正是现代丝绸之路的重要意义。

在北京的塞万提斯学院是中国的第一所分院,从2006年正式建立开放迄今,已经培养了上万名优秀的西班牙语学员,并且成功举办了很多重大的文化活动:比如2007年西班牙文化年、毕加索陶艺展等。目前西班牙共有6所孔子学院,注册学员近万人。西班牙还有40多所大学和200多所中小学开设了汉语课。今年在卡斯蒂利亚·拉曼查和萨拉戈萨地区还将开设两所孔子学院,以满足西班牙人日益增长的学习汉语的热情。西班牙参加汉语水平测试的人数从2012年至今保持欧洲第一。

双方愿根据于2018年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西班牙王国政府2018至2021年文化、青年和体育合作执行计划》和于2015年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物局与西班牙王国教育、文化与体育部关于促进文化遗产领域交流与合作的谅解备忘录》,进一步加强两国在造型艺术、舞台艺术、电影、音乐、文化遗产、文化产业等领域交流。

旅游业是西班牙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之一,据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17年旅游业竞争力报告》2017年西班牙的全球旅游竞争力排名居世界首位。据西班牙旅游局发布的最新报告,2018年1-10月,中国赴西班牙人次达64万,同去年相比增长24.4%便利的交通使中国不同地区的游客得以在西班牙各地留下足迹。马德里、巴塞罗那、塞维利亚、萨拉戈萨、瓦伦西亚、格拉纳达是当前中国游客集中参观游览的目的地。

2  一带一路外交,经济投资先行

中国与西班牙的外交合作,源于中国同西班牙日益密切的经贸往来。随着西班牙积极响应“一带一路”战略以来,中国与西班牙的进出口数据就不断刷新。中国商务部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额高达62517亿元人民币,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145亿美元。

据中国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外汇管理局2015年9月22日联合发布的《2015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显示的2015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年度数据,2015年,中国在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出流量1.47万亿美元,较上年增长11.8%的背景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创下1456.7亿美元的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8.3%,成为全球第二大对外投资国。

2.1   西班牙参与一带一路经济利益颇丰

西班牙加入“一带一路”的中国外交战略有其明确的经济利益。“‘一带一路’建设不仅有利于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也将为世界经济增长带来新的动力,造福沿线国家人民,推动世界实现更为开放、包容、普惠、均衡的发展。”仅从对外投资来讲,中国对“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投资占当年流量总额的13%,高达189.3亿美元,同比增长38.6%,是对全球投资增幅的2倍。投资存量的八成以上(83.9%)分布在发展中经济体,在发达经济体的存量占比为14%,另有2.1%存量在转型经济体。

其中,西班牙作为一带一路沿线周边国家,切实感受到了中国对外经济投资的支持力度的加强和对外投资领域的深入。近年来,相应“一带一路”的外交政策和“走出去”的经济政策的中国企业越来越多,机构投资人和商业企业投资明显增大,甚至个人投资型消费在近期也不断增长,更新了中国在西班牙投资的投资广度。中国对西班牙的投资更是在2016年翻了四翻,增至17.08亿欧元。2016年开始每年有30多万中国游客在西班牙旅行,人均消费居各国旅客之首。

前不久开通的“义新欧”专列,就是“一带一路”上城市节点成功合作的典范。作为目前世界上途径国家最多,里程最长的铁路货运线路,铁路打通了中国东部浙江义乌至欧洲、中亚、东盟自贸区的物流运输通道,为途径国家地区,特别是中国与西班牙的经贸发展带来巨大的发展潜力。义乌与马德里两个城市通过合作互补,促进双方的经济发展与共赢,这意味着合作给中国企业与西班牙企业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同时进一步推动了中国国际化进程。

2.2  中國西班牙外经贸投资猛增

中国是西班牙在欧盟外的第一大贸易伙伴,西班牙是中国在欧盟内的第六大贸易伙伴。2018年1-8月,双边贸易额223.74亿美元、同比增长10.6%,其中中方出口额164.84亿美元、同比增长8.7%,进口额58.9亿美元、同比增长16.3%。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人民彼此需要,在生生不息的相连中,货物、人员、能量、食物、产品、文化甚至货币都在不停地奔跑,在位移和交换中,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命运紧密地交织在一起。”

2016年中国在西班牙的投资增长迅速,在欧洲的排名从第九上升至第七。吸引的中国投资额从2015年的4.6亿美元大幅增至18亿美元。中国资本在西班牙主要着眼附加值高的行业,例如奢侈品、消费品、食品、垃圾回收和处理等。除了收购公司外,很多中国企业正在不断国际化,并将目光转向海外基础建设招标项目。实际上,中国企业的全球化,“中国制造”在质量上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企业竞争力在不经意间得到了提升。这种变化有利于经济产能可持续发展,同时也为世界经济做出了贡献。

与此同时,西班牙也增加了对中国的投资合作。至2016年年底西在华投资项目2292个,西班牙在华企业700余家,实际投入35.2亿美元。

西班牙作为欧洲传统大国,纳入“一带一路”的中国国家外交战略,不但能够改善国民经济环境,搭上中国经济增长的“顺风车”,还能在新型国家战略经济体中谋求话语权,与中国一起谱写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3  中国与西班牙支点城市合作与城市外交

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一带一路”政策正是中国外交政策国家化的体现。这与传统的资本主义国家殖民和战争输出的外交政策完全不同。海路方向,至2020年,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双边贸易额力争实现1万亿美元,新增双向投资力争实现1500亿美元。双方还将发展货币互换、建立基础设施银行、互联互通等自贸区合作。陆路方向,连接亚洲和欧洲两大经济圈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占全世界GDP总额的近三成,是世界上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带。“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实施,将为中国与欧亚地区国家提供广阔的合作空间,身处期间的城市居民也将大受裨益。西班牙同中国城市之间的多方合作和省份区域外交,正是其微观层面的表现形式——城市外交和区域外交。中国在巴塞罗那港等多个港口的投资很大。‘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新丝绸之路’不但通往希腊的比雷埃夫斯港、意大利威尼斯,还取道印度洋、经苏伊士运河和地中海到达西班牙与葡萄牙。目前,中国正在加强‘一带一路’同地中海走廊建设对接。未来几年,中西两国在‘一带一路’框架内城市之间深化合作。

另外,西班牙和美洲一直关系密切。西班牙与拉美国家使用相同的语言,在这种背景下,西班牙企业有它的优势。有意愿发展拉美市场的中国企业与西班牙企业合作,双方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实现共赢。实际上,西班牙在三四十年前就已经在拉美地区建立了跨国公司,涉及银行、电力、贸易、电信等领域,发展势头强劲。西班牙企业对拉美市场较为熟悉,中国企业与之合作,将有利于更快更好地打开当地市场。同样,中国企业对亚非市场较为了解,西班牙企业也可以与中国企业在相关项目上进行合作。

3.1  中国与西班牙支点城市外交

以往城市定位所依凭的要素体系和产业体系,在新的开放战略格局下呈现出崭新的态势。因此,城市需要结合我国的开放战略的升级,实现城市定位的及时调适和升级。重点关注“一带一路”节点城市,打通整体链条交通枢纽。

一段时间以来,丝路起点城市、沿线城市、节点城市、枢纽城市、门户城市等定位与口号此伏彼起,显示出地方政府的参与热情和发展抱负。而西班牙城市与中国的经贸合作早已全面开花。

城市也是代表国家的,具有外交属性。外交是代表国家处理国际关系的和平获得,此种代表资格过去长期为职业外交机构和外交代表承担。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及其在国际舞台上的崛起,城市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国家体系、国际体系和全球体系的代表资格。

现阶段,中国与西班牙达成友好城市为西班牙加入中国的“一带一路”城市外交战略优先布局,起到了城市带动区域,区域促进国家外交的良好模范榜样的作用。其中,杭州--西班牙奥维耶多市(2006-05-12);无锡--卡斯特德菲尔斯(2010-11-11);连云港--萨尔的瓦市(2009-09-28);西安--西班牙瓦伦西亚市(2014-05-22)……

2018年中西航线快速增长,航线数量增加,运力投放明显增长。2018年12月11日,中国东方航空正式开通马德里—西安直飞航线,该航线班次为每周二、周六。航线数量从2016年12月的4条航线增加至2018年11月的8条航线。航空公司从中国国航,伊比利亚航空,首都航空,中国东方航空增加为6家航空公司,主要经营的公司除了上面提到的四家外,还有葡萄牙航空和海南航空。

“从综合影响评价维度来看,各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综合影响力开始显现,新疆、福建、广东、上海、北京五省区市位列国内影响力前五;国外影响力方面则是上海、河南、北京、广东、浙江五省市位列前五。”

在推进“一带一路”过程中,应该赋予支点城市以特定的外交权,鼓励城市通过参与主权国家外交來服务国家外交,也可以通过参与国际组织来提升国际影响力,还可以通过参与全球治理来为国际社会做出更大贡献,这是“一带一路”发展的客观需要。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指引下,国内城市积极融入国家的丝绸之路规划,并充分发挥“以点带面”和“从线到片”的带动作用,大力开展丝绸之路经济带及附近区域的城市外交。

3.2   中西两国城市外交基础上的外经贸布局

“一带一路”是综合国际政治经济新形式下提出的符合中国国情的战略对外政策,已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顶层战略,同时也深刻改变着全球化时代的国际经济地理格局。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国与西班牙需要本着互利共赢的原则开展城市集群与区域产业合作,让西班牙经济得益于中国发展。

要实行包容发展,坚持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共创繁荣。西班牙要做好“一带一路”总体布局,围绕“一带一路”时间表、路线图,要有早期收获计划和领域。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要抓落实,由易到难、由近及远,以点带线、由线到面,扎实开展经贸合作,扎实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干起来。”

结论

通过中国与西班牙两国的支点城市的合作互惠、共建共赢,中国与西班牙开启了微观层面的区域外交新格局。这为促进中国与西班牙的经济、文化、旅游等合作领域创造了新的增长点,也为中欧关系,特别是中西两国之间的外交新框架构建了理论基础。通过加强中国与西班牙的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以点带面,从线到片,完善整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外交体系搭建与合作新模式。逐步为形成链接亚太经济圈和欧洲经济圈的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跨区域大合作加砖添瓦。这既是中国国家外交战略综合落实的需要,也是中国的海外利益维护与拓展的必然产物,更是包括西班牙在内的200多万旅居欧洲的华侨华人的愿望与企盼。

参考文献:

[1]王义桅  世界是通的:“一带一路”的逻辑  中国  商务印书馆  2016

[2]北京大学“一带一路”五通指数研究课题组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五通指数报告  中国 经济日报出版社 2016

作者简介:戴华东,浙江永嘉人,欧亚传媒总裁、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博士研究生、温州大学国际合作学院客座教授、察哈尔学会研究员。

●本文初稿于2017年11月,修改2019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