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高职学生的犯罪预防及措施
——以广西高职院校为研究样本

2021-10-23 09:59黄淑燕邵燕婷
法制博览 2021年27期
关键词:犯罪行为犯罪问卷

黄淑燕 邵燕婷

(梧州职业学院,广西 梧州 543002)

一、调查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近年,随着“互联网+”时代迅猛发展,高职学生犯罪问题呈现上升趋势,高职学生犯罪的手段出现智能化、多样化等特点。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网络暴力游戏影响、学校普法教育少和学生自身心理因素是引发高职学生犯罪的主要原因。预防高职学生犯罪,不仅关系到学生的个人成长发展,也关系到高职教育的育人效果。[1]

预防高职学生犯罪,事关学生的个人健康成长与发展,事关千家万户的平安幸福,事关平安中国建设大局。因此,提出高职学生犯罪预防的对策措施,预防和减少犯罪行为,对学生个体、法治校园和社会整体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调查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本次调研对象是以梧州职业学院、广西演艺职业学院、北海职业学院、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5所高职院校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性别学生为研究样本,共有1046名学生填写了调研问卷。

本调研以电子问卷形式进行,包括16题选择题和1题开放性主观题,在问卷星上发布后通过QQ、微信等社交软件分享给梧州职业学院等五所院校学生填写。在线共发放和收回1046份问卷,回收率100%。问卷以匿名形式进行,所收集的数据具有较强真实性、客观性和有效性。

三、调查研究的结果分析

(一)高职学生犯罪行为的类型

1.常见的犯罪行为类型

寻衅滋事罪、抢劫罪、盗窃罪、故意杀人罪、强奸罪、聚众斗殴罪、诈骗罪、故意伤害罪等是常见的犯罪行为。问卷结果显示,86.81%的学生认为,聚众斗殴是高职学生主要犯罪行为类型;其次,83.27%的学生认为,盗窃是高职学生犯罪的常见类型;超过78%的学生认为,故意伤害和寻衅滋事在犯罪行为中也较多。具体如图1所示:

图1 高职学生犯罪行为的常见类型占比

2.男生的主要犯罪行为类型

调查问卷结果显示,93.02%的学生认为,暴力犯罪(打架等)是高职男学生的主要犯罪行为类型;其次,超过70%的学生认为,盗窃诈骗犯罪、网络违法犯罪和性犯罪在男生中也占较高的比例。具体如图2所示:

图2 高职男学生的主要犯罪行为类型

3.女生犯罪的类型

调查问卷结果显示,首先,68.45%的学生认为,网络违法犯罪是高职女学生的主要犯罪行为类型;其次,63.1%的学生认为,盗窃诈骗犯罪在女生中也比较多;再次,暴力犯罪(打架等)、性犯罪和其他犯罪也占一定的比例。具体如图3所示:

图3 高职女学生的主要犯罪行为类型

(二)高职学生犯罪的原因

1.家庭教育的缺失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教育是高职学生接受的最早教育。对于学生来说,最浅显、最基础的教育都是通过家庭,特别是通过父母来完成的。因此,在高职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有没有对孩子进行良好的法治教育和道德素质教育,关系着高职学生的心理和行为是否健康。[2]

调查问卷结果显示,40.44%的学生认为,家庭因素是高职学生犯罪的主要原因。家庭因素中,56.98%的学生认为,犯罪的高职学生父母受教育水平较低,未能对孩子进行良好的教育和引导,因此会导致学生发生犯罪行为。另外,父母离异、父母重组家庭、留守学生等因素,也是导致学生犯罪的家庭原因。

2.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

随着经济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社会价值呈现多元化趋势发展。由于受国内外各种错误思潮、腐朽观念等因素的影响,现实生活中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错误观念和看法极易侵蚀高职学生的心灵,不利于他们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犯罪现象和行为由此增多。调查问卷结果显示,25.53%的学生认为,社会因素是导致高职学生犯罪的主要原因。在社会因素中,网络社交媒体管理不规范、黄赌毒现象、社会暴力事件、网络游戏、娱乐场所管理不严格等是引发高职学生犯罪的主要因素。具体如图4所示:

图4 高职学生犯罪的主要社会因素占比

3.学校教育的不健全

学校是高职学生接受知识、提高法治素养和道德素养的主要平台和渠道。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法治教育是否到位,影响着高职学生健康品格和良好行为的养成。一些高职院校片面追求就业率,只重视专业知识讲座、专业技能竞赛和课题研究,对思想理论教育重视不够[3],对法治教育重视不够,没有开展相关的法治讲座和活动,学生法治素养因而缺失,犯罪现象也会因此而增多。问卷结果显示,20.55%的学生认为,学校教育因素是导致高职学生犯罪的主要原因。在学校因素中,学校普法教育少、校风和学风问题、学校规章制度不健全、班级管理等是引发高职学生犯罪的主要因素。

4.学生自身心理因素

高职学生还处在价值观塑造还未完全成型、思想意识形态还未完全成熟时期,一些学生心智不够成熟,思想比较偏激,遇事时常表现比较冲动,容易采取比较极端的方式或措施解决问题。问卷结果显示,一时冲动、好奇心驱使、寻求刺激、兄弟义气等是引发高职学生犯罪的主要心理因素。

四、预防高职学生犯罪的若干建议

预防和减少高职学生犯罪行为,需要从家庭、社会、学校和学生个体等方面共同努力,根据问卷数据,提出以下建议。

(一)发挥家庭教育的第一课堂作用

预防高职学生犯罪,家庭教育是重要的平台,父母承载着重要的责任。首先,父母要充分了解孩子性格,针对孩子特点进行教育和培养。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言行,无时无刻不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注意言谈举止,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榜样。其次,父母与孩子要以融洽的模式相处,相互学会倾听,了解孩子成长的需求,引导孩子用辩证、理智的思维处理学习和生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4]

(二)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对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有重要的作用。良好的社会风气,可以促进高职学生崇德向善,预防和减少犯罪行为的发生。在全面依法治国的进程中,国家司法和公安等相关部门要对网络社交媒体管理不规范、黄赌毒现象、社会暴力事件、网络暴力游戏等现象进行依规管理和惩治,在全社会营造一种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社会氛围。

(三)健全学校思想政治和法治教育

在学校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着学生良好的政治素质、心理素质和品德修养的养成。因此,要充分发挥学校思政教育立德树人的作用,同时,通过开展普法活动和讲座加强法治教育,引导高职学生成为国家和社会需要的专门人才。问卷结果显示,学校可以通过开展法律知识学习和竞赛、开展法律知识讲座、开设法制宣传栏和宣传刊、模拟法庭进校园和开展心理咨询活动等措施,加强对高职学生的法治教育,预防和减少犯罪行为。[5]具体如图5所示。

图5 学校加强对高职学生犯罪预防的措施

(四)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和管理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因此,家庭、学校和社会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使学生自我认识、自我克制、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同时,高职学生要通过观看新闻和法制节目或阅读法制书籍等,主动学习法律知识,提高自身法治素养,时刻以高的道德标准和法律要求检视自身思想,约束自我行为,提高自我教育和管理能力,不突破道德底线,不触碰法律红线。[6]

五、结语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高职院校是我国21世纪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然而近几年来,发生在高职院校大学生群体中的违法犯罪现象十分突出,成为不容回避的社会问题。预防和减少高职学生的犯罪行为现象,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等多方努力。

本项目以广西高职院校大学生为研究样本,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分析高职院校大学生违法犯罪的成因、犯罪心理、犯罪形态等相关数据,把握高职大学生犯罪的内在规律,对合理构建高职学生犯罪预防的措施体系提出建议,以期推动高职大学生法治素养的提升和法治校园的建设。

猜你喜欢
犯罪行为犯罪问卷
利用“短信嗅探”技术实施网络侵财犯罪行为的定性研究
Televisions
问卷网
什么是犯罪?
重新检视犯罪中止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
“犯罪”种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