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窦内窥镜治疗老年慢性鼻窦炎患者的有效性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

2021-10-23 09:11成爱红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74期
关键词:鼻甲内窥镜鼻窦

成爱红

(青岛市即墨区第三人民医院,山东 青岛)

0 引言

慢性鼻窦炎为临床常见耳鼻喉疾病,患者发病主要表现为嗅觉减退、鼻塞、头晕头痛,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现代医学针对慢性鼻窦炎首选外科手术治疗对策,以经鼻外径路手术为主,因手术创伤较大,受患者鼻腔生理结构特异性影响,于治疗期间易导致下鼻甲黏连、上额窦开口狭窄,手术创伤较大,易导致软组织淤血,临床应用价值受限[1,2]。近年随着外科技术不断完善,内镜技术于耳鼻喉手术应用中取得较好运用反馈,经鼻内窥镜下开展手术治疗,可显著提高手术微创性,减少手术不良反应。本研究笔者特针对鼻窦内窥镜于慢性鼻窦炎有效性进行探究,选取92例老年患者开展数据比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课题入组患者为耳鼻喉科室收治的慢性鼻窦炎老年患者,研究开展时间2019年10月至2020年12月,共计92例,所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模拟抓阄方式分组,参照组46例,男26例,女20例,年龄61-79岁,年龄均数(67.86±2.47)岁;观察组46例,男25例,女21例,年龄60-82岁,年龄均数(67.91±2.51)岁;针对两组慢性鼻窦炎老年患者入组资料作统计校验,差异细微(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所选患者均满足耳鼻喉科对慢性鼻窦炎的评估依据,患者入组时伴有鼻塞、流鼻涕、头晕、嗅觉下降等临床症状,经CT检查确诊[3];(2)患者均遵医嘱开展外科手术治疗,对本项研究项目知情,授权手术资料进行数据比对。

排除标准:(1)既往有鼻窦手术患者、鼻内窥镜手术开展禁忌证患者;(2)合并危重急症患者;(3)患者治疗依从性较低、抵触治疗或中途脱落患者。

1.2 方法

术前给予患者CT检查评估患者病灶情况,制定针对性手术方案;参照组予以经鼻外径路手术,采用局部麻醉的方式,待获得最佳麻醉平面后,指导患者被动体位,制定手术入路,于鼻外径为手术入路切口,充分暴露病灶后,切除鼻息肉组织,术后选取敏感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观察组给予鼻窦内窥镜手术治疗,置入鼻内窥镜探查病灶鼻息肉情况,于钩突前下缘做弧形切口,充分暴露鼻窦病变部位,加强鼻甲组织防护,针对伴有鼻甲肥大患者,需辅以鼻甲成形术,再进行鼻息肉切除,术后选用医用海绵于鼻腔填充,持续止血48h后取出;术后3个月内给予患者类固醇类喷雾局部给药,术后选取敏感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

1.3 评价标准

依据老年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缓解情况评估治疗有效性;若鼻塞、流鼻涕、头晕、嗅觉下降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则为显效;鼻塞、流鼻涕、头晕、嗅觉下降等临床症状好转,则为起效;若不满足上述指征,则为无效[4]。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下鼻甲粘连、上额窦开口狭窄、软组织瘀血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总疗效比较

观察组无效人次1例,参照组无效人次7例,有效率比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总疗效比较

2.2 两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后1例患者继发软组织瘀血,参照组术后2例继发下鼻甲粘连、2例继发上额窦开口狭窄、3例继发软组织瘀血,发生率比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3 讨论

慢性鼻窦炎为临床常见耳鼻喉科慢性疾病,疾病诱发因素较多,临床学者针对疾病病因病机尚无统一阐述,患者发病后伴有流鼻涕、鼻塞、头痛、嗅觉降低、头晕等症状,可经由临床症状及体征CT检验等情况确诊;因慢性鼻窦炎临床病例表现特异性较低,极易被患者所忽视,临床保守治疗不佳,具有较高复发情况,严重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降低患者生活质量,探究适配的治疗手段具有重要课题探讨价值。

临床学者于慢性鼻窦炎病理分析中发现,受局部炎症因素影响,病灶生理结构特殊性较高,炎症根除难度较大,若没有给予有效炎症控制,随着变态过敏反应增多,严重危害患者日常生活。据流行病学研究显示[5],慢性鼻窦炎发病以中老年患者为主,与老年患者机体免疫力降低具有高度关联性,该类患者疾病治病周期较长,复发率较高,受老年患者机体功能降低影响,一定程度增加临床治疗难度,疾病复发率较高,多建议采用外科治疗方案,以根除病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既往传统针对慢性鼻窦炎手术多以鼻外径手术为主,手术创伤较大,受病灶生理结构影响,手术操作机械性损伤较大,易导致鼻下软组织瘀血、下鼻甲黏连、上额窦开口狭窄等,影响患者术后转归,患者接受程度较低。近年随着内窥镜手术不断优化,经由内窥镜下开展鼻窦炎切除术,可有效确保微创开展优势,降低传统手术弊端,有效根除病灶,缓解临床症状[6,7];考虑鼻内窥镜手术开展特异性较高,于手术开展时,需精准探查病灶情况,以提高手术开展精准性,于患者术前2周开展药物治疗对策,有效缓解局部炎症反应,避免术中大出血或因手术操作导致术中、术后炎症发生[8];于手术开展期间精准手术操作,降低手术过程中导致鼻甲结构或黏膜组织异常,影响术后转归情况,考虑患者术后复发率较高,需于术后3个月采用类固醇喷雾剂局部给药。经研究比对结果可知,观察组无效人次1例,参照组无效人次7例,有效率比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例患者继发软组织瘀血,参照组术后2例继发下鼻甲粘连、2例继发上额窦开口狭窄、3例继发软组织瘀血,发生率比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窦内窥镜兼具安全及高效优势。

综上,鼻窦内窥镜可显著改善老年慢性鼻窦炎临床症状,减少术后不良反应,整体效果显著。

猜你喜欢
鼻甲内窥镜鼻窦
SMARCA4在鼻腔鼻窦畸胎癌肉瘤中高频性丢失
2种不同中鼻甲成形术在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术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鼻窦内窥镜在耳鼻喉病变临床诊治中的应用分析
舒适护理在鼻内窥镜术后鼻腔填塞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一种具有附加内窥镜功能的医疗管
缓解鼻窦疼痛,试试盐水冲洗
电子内窥镜临床评价要求探讨
内窥镜技术研究进展
中鼻甲垂直部长度和鼻窦炎病变程度关系探讨*
鼻中隔偏曲对侧下鼻甲骨角度变化的CT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