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快速康复外科护理临床研究

2021-10-23 09:11柳晶陈洁王晶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74期
关键词:置换术外科髋关节

柳晶,陈洁,王晶

(湖北鄂州市中心医院,湖北 鄂州)

0 引言

近年随着老龄化社会加速发展,老年人口增多,临床接受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比重呈逐年递增趋势,受到临床学者高度关注。全髋关节置换术作为临床常用外科治疗手段,主要针对骨性关节炎、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等患者,可有效替代坏死关节,恢复关节活动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1];受原发疾病及手术创伤影响,患者术后康复周期较长,对康复护理依赖性较大,直接决定预后疗效。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是遵循循证医学,吸收科研结果制定的早期康复护理对策,通过提高患者康复依从性,有效缩短康复周期,为临床手术治疗增效,于手术护理应用中取得较好应用疗效[2]。现研究笔者为提高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有效性,特引入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特针对临床有效性,开展如下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对象均为湖北鄂州市中心医院收治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纳入94例,入组时间2019年2月至2020年12月,依据入组时间划分两组,参照组47例,男26例、女21例,年龄62-88岁,平均值(69.82±1.57)岁,原发疾病:骨性关节炎14例,股骨头坏死15例,骨折18例;试验组47例,男27例、女20例,年龄61-89岁,平均值(69.79±1.61)岁,原发疾病:骨性关节炎15例,股骨头坏死13例,骨折19例;两组患者入组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参照组开展常规康复护理,试验组开展快速康复外科护理:(1)术前护理:护理人员坚持人文关怀理念,于术前辅助患者完成相关专项检查,客观评估患者手术开展指征,辅助患者术前进行灌肠,开展肠道准备,依据患者不同受教育程度、自我管理能力,可借助图片、视频、文字等方式,给予患者健康宣教,针对原发疾病、全髋关节置换术开展重要性等相关情况进行健康讲解,帮助患者科学认知疾病,明确手术治疗相关知识,有效提高患者手术治疗依从性;于患者术前2h规定患者禁饮,缩短患者进食时间,改用葡萄糖溶液静脉滴注,有效提高患者机体耐受度,利于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3];于术前灌肠时,动作轻柔,避免导致患者机体不适,以免诱发恐惧、焦虑、不安等负面情绪,给予患者心理引导,于病房巡视时评估患者心理状况,给予患者有效的心理支持,帮助患者缓解术前负面情绪,针对临床最新研究、手术开展优势、优秀外科小组等相关情况,对患者进行讲解,提高患者手术治疗信心[4];(2)术中护理:加强手术室环境管理,现阶段常用层流净化手术室,科学设置室内温度及湿度,加强患者隐私防护,于手术台铺设隔离床垫,依据手术开展周期,采用软垫、保温毯等方式,帮助患者缓解局部压迫力,避免术中压力性损伤情况发生,加强术中保暖,避免患者不必要皮肤暴露,导致体温下降过快,术中间隔10-20min,给予患者体温监测,确保患者体温维持在37.5℃左右,针对术中使用冲洗液、血液等,需进行保温处理,避免过凉液体导致机体激发应激反应;加强对患者术中各项生命体征的监测,熟练递接手术器械,缩短手术开展时间[5];(3)术后护理:术后及时将患者转运观察室,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确保患者通换气正常,避免导致窒息情况发生,调节患者机体体位,提高患者舒适度;待患者苏醒后,主动询问患者自我感受,评估患者认知功能,避免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等情况,术后开展体位管理,间隔2h给予患者体位更改,针对患者受压部位进行按摩,有效改善受压组织血液循环,避免压力性损伤[6];患者苏醒后,给予患者温开水口服,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不良反应,若患者术后2h内未出现恶心呕吐情况,可追加温开水,以帮助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修复;术后6h,可适当予以患者流质食物,日常饮食禁食辛辣刺激等食物,以清淡、高维生素、优质蛋白食物为主;加强引流管管理,观察引流内液体的性状,若发现异常,积极联系主治医师;辅助患者进行床上排便,避免患者便秘情况发生[7];于患者麻醉苏醒后开展床上运动,以被动运动为主,加强对患者肢体及小关节活动,有效避免长时间卧床导致血液循环障碍;待患者导管拔除后,可辅助患者于床旁进行站立及室内转移,开展早期康复运动锻炼,每日站立及运动时长,依据患者机体耐受度。

1.3 评价标准

借助Harris髋关节功能评估量表对患者关节疼痛、活动度、畸形、功能进行量化评估;记录比对两组患者术后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对比

试验组患者Harris髋关节疼痛、活动度、畸形、功能评分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对比[(±s),分]

表1 两组患者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对比[(±s),分]

?

2.2 两组患者下床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对比

试验组术后下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下床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对比[(±s),d]

表2 两组患者下床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对比[(±s),d]

?

3 讨论

老年人随着年龄增大,机能降低,骨钙持续性流失,继发关节炎、骨折概率显著升高,临床接受关节置换手术患者比例呈逐年递增趋势,受到临床学者高度关注。全髋关节置换术作为临床治疗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首选治疗手段,可有效恢复正常髋关节活动,避免瘫痪;受老年患者机体素质及手术创伤因素影响,患者术后康复周期较长,为缩短术后康复周期,优化医疗资源,开展早期康复运动尤为重要。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理念作为临床新型康复外科手段,以既往康复护理经验为参照,总结科研结果,明确围术期患者生理、心理护理需求,制定科学安全的康复护理对策,有效缩短患者预后康复周期,以循证支持为护理依据,落实优质护理对策有效,利于患者术后功能的修复,优化医疗资源[8]。经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Harris髋关节疼痛、活动度、畸形、功能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下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参照组(P<0.05)。

综上,全髋关节置换术配合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可显著改善髋关节功能,缩短术后康复时间。

猜你喜欢
置换术外科髋关节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镜治疗:不是良好的治疗措施/LOVRO L R,KANG H P,BOLIA I K,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12):3575-3580.
髋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患者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半髋关节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分析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
《中国整形与重建外科(英文)》
评价X线、CT及MRI对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诊断意义
肩肘外科进展与展望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腹腔镜外科杂志》征稿、征订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