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应用于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对患者心理状态的改善作用研究

2021-10-23 09:12王夕英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74期
关键词:针刀腰椎间盘常规

王夕英

(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中心医院,山东 青岛)

0 引言

腰椎间盘突出症为临床常见慢性骨科疾病,疾病诱发因素与外伤、慢性劳损具有高度关联性,导致腰椎纤维破裂、髓核突出,压迫神经组织、诱发腰部疼痛,部分患者伴有下肢放射性疼痛,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若没有及时给予患者治疗干预,严重影响患者腰腿功能,易导致患者丧失劳动力,阻碍社会发展[1]。现阶段临床针对腰椎间盘突出多采用手术治疗及非手术治疗两种,以非手术治疗为首选,考虑腰椎间盘突出症诱发因素较多,非手术治疗复发率较高,探究适配治疗手段具有重要课题探讨价值[2]。随着我国传统医学快速发展,小针刀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应用中取得较好应用反馈,考虑疾病治疗周期及针刀治疗特异性,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期,患者心理状况波动较大,辅以有效心理护理对策尤为重要[3]。本研究笔者特针对心理护理与针刀联合治疗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性进行探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本院门诊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分析对象,共计130例,采用电脑随机分组法,常规组65例,男38例,女27例,年龄37-76岁,均龄(52.36±2.14)岁;心理组65例,男35例,女30例,年龄39-75岁,均龄(52.41±2.12)岁;统计分析两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一般资料,差异符合后文比对指征(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针刀进行治疗,常规组患者于针刀治疗期间辅以传统护理干预对策,辅助患者进行针刺,基于解剖学原理进行体表定位,对患者体表皮肤进行常规消毒,于治疗后,帮助患者擦拭血液,预留患者5-10min,观察无不良反应后叮嘱患者离开。心理组患者于针刀治疗期间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对策:(1)治疗前心理护理:于治疗前需针对针刀治疗注意事项、作用原理、临床应用优势等相关情况对患者进行讲解,提高患者对针刀相关知识的掌握,避免患者因疾病认知不全,导致盲目恐惧等情绪发生,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因病机、临床治疗注意事项、预后康复等相关情况,对患者进行讲解,有效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考虑患者身心负担较大,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期间,需针对针刀治疗成功案例、临床最新研究、优秀医务人员等相关情况,对患者进行讲解,提高患者治疗信心[4];(2)治疗期心理护理:考虑针刀治疗时伴有一定疼痛情况,需予以患者肢体或语言鼓励,建议患者勇敢面对治疗,可通过采用聊天等方式,以转移患者注意力,帮助患者缓解疼痛;加强无菌化管理,避免医疗操作导致感染情况发生;(3)治疗后心理护理:治疗后需针对针刀完成相关情况对患者进行讲解,告知针刀治疗后患者自我管理、注意事项等情况,加强对患者治疗时面部表情的观察,了解患者疼痛情况,及时询问患者疑惑情况,针对患者及家属疑惑问题进行答疑解惑,若患者伴有疼痛不耐或疼痛剧烈,可遵医嘱给予患者镇痛药物,有效帮助患者缓解焦虑等负面情绪;加强患者家属宣讲,告知针刀治疗研究、临床优势等相关情况,建议患者家属多给予患者情感支持,鼓励患者进行治疗,以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避免中断治疗,以提高患者遵医行为[5,6]。

1.3 评价标准

借助中文译版汉密尔顿焦虑评分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汉密尔顿抑郁评分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对患者心理状况进行量化评估;自拟满意问卷表,针对操作技能、护理关怀等维度满意情况进行量化评分,总分为100分,问卷信效度79.8。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心理状况评分比较

心理组患者HAMA、HAMD评分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心理状况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心理状况评分比较(±s/分)

?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情况调研评分比较

心理组患者于操作技能、护理关怀等满意评分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情况调研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情况调研评分比较(±s/分)

?

3 讨论

近年随着人们生活压力不断增大,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率呈现逐年递增趋势,成为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主要慢性疾病,受到临床学者高度关注。腰椎间盘突出症以腰腿疼痛为主要病理表现,多呈神经放射痛,严重影响患者肢体活动功能,降低患者生活质量,选取有效治疗手段尤为重要[7]。针刀作为中医特色针刺疗法,临床主要作用原理是通过切割、剥离、松解等方式,有效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疼痛,以起到疏通气血、调节经络、改善肌肉痉挛等作用,有效缓解局部黏连导致疼痛症状[8];因针刀治疗为侵入性操作,患者治疗期间伴有明显疼痛情况,加之治疗周期较长,患者于围治疗期极易出现焦虑、恐惧、不安等负面情绪,严重影响患者生理功能,易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不利于治疗工作的开展,需辅以有效的心理干预对策。经临床大量病例分析中显示,因腰椎间盘突出症病程较长,临床根据难度较大,复发率较高,于治疗期间患者负面情绪较多,需开展有效的心理干预对策,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基础知识、针刀治疗优势、疼痛发生情况及康复重要性等相关情况对患者进行讲解,帮助患者缓解心理负担,鼓励患者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治疗,于治疗期间给予患者无菌操作、镇痛等措施,缓解疼痛感受,提高患者遵医行为,避免患者治疗中断,显著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可有效促使腰椎间盘突出症症状转归,获得最佳治疗效果。本研究经组间数据比对显示,心理组患者HAMA、HAMD评分低于常规组,心理组患者心理状况更佳;经满意度评分显示,心理组患者操作技能、护理关怀等满意评分高于常规组,整体效果显著。

综上,于腰椎间盘突出症针刀治疗中辅以心理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负面心理状况,提升患者医疗满意度。

猜你喜欢
针刀腰椎间盘常规
针刺联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研究
常规之外
重庆市中医药学会举办首届“忠州纯针刀”杯青年针刀人才论坛演讲比赛
重庆市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专委会举行成立大会并举办全国针刀治疗冻结肩专题培训班
肩关节针刀闭合松解麻醉推拿术治疗肩周炎的疗效
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MRI和CT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温针灸配合超短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探讨常规课的高效课堂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