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行重症监护护理观察

2021-10-23 09:12杨大霞王杏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74期
关键词:监护神经功能重症

杨大霞,王杏

(河南省漯河市第二人民医院,河南 漯河)

0 引言

脑卒中疾病的临床特点为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均较高,尤以中老年人为主。由于中老年人往往随年龄增长伴随有大脑供血不足,容易引发患者的脑组织缺血、缺氧,从而造成脑神经系统损伤而发病。对该类疾病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工作难度较大,以往的常规护理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1]。对此,笔者选取80例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旨在观察对其进行重症监护护理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河南省漯河市第二人民医院2017年11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80例。纳入标准:患者均经过脑部CT等相关检查后确诊,患者发病时间在12h之内,家属同意参加本研究。按照患者的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将80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男25例,其余均为女性;年龄54-89岁,平均(66.20±9.85)岁;脑梗死23例、脑出血17例。观察组,男24例,其余均为女性;年龄53-87岁,平均(67.15±9.74)岁;脑梗死24例、脑出血16例。对上述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40例实施常规干预:遵医嘱用药、常规病房巡视等[2]。

观察组40例实施常规干预+重症监护护理[3]。(1)加强术后监测,尤其是指患者的生命体征等,病情严重者需重点监测,并根据病情延长监测时间,一般患者监测48-72h左右[4,5]。(2)有研究指出,部分病情严重患者会出现颅内压上升的表现,因此护理人员应遵照医嘱给予患者甘露醇等药物降低颅内压。当患者进行将降颅内压操作时要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脑疝、脑水肿等不良事件,每2h测量一次患者的颅内压情况并严格记录。(3)根据医嘱为患者提供持续的高流量氧支持,实时监测患者的血氧情况[6,7],若其血氧状态未得到明显的改善,需及时告知医生并配合其实施高氧液静脉滴注治疗。(4)预防并发症: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吸痰干预,预防坠积性肺炎的发生;定期帮助患者进行翻身,并于身下垫软垫,适当按摩肌肉,避免压疮;观察患者的二便情况,如发现消化道出血及时告知医生进行治疗方案的调整[8,9]。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2周后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化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估,总分0-42分,分数越低表示神经功能越好]、并发症情况、死亡与护理满意度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明显较轻,其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未发生死亡,对照组中死亡率为2.50%(P<0.05);在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患者比对照组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对比

3 讨论

脑卒中患者的病情一般均较为严重,不仅需要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而且护理干预对于治疗效果也具有较大的影响。随着人们护理需求的增加,以往的常规护理暴露出了一些不足之处,而重症监护护理是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实施的针对性的干预[10-12]。本文在加强术后监测、降低颅内压、预防并发症等多个方面开展护理工作,有效改善了患者的预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3-15]。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的NIHS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护理满意度等方面均比对照组更好(P<0.05)。

综上所述,对于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而言,在其护理工作中,实施重症监护护理的效果较好,有利于降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护理满意度,研究价值较高[16]。

猜你喜欢
监护神经功能重症
上海此轮疫情为何重症少
护娃成长尽责监护 有法相伴安全为重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老年重症肺部感染临床诊治研究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儿童监护机器人设计
重症不惑
我国成年监护制度之探讨与展望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