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活化历史文化名城 助力世界文化名城建设

2021-10-24 05:23郑建南
杭州 2021年19期
关键词:文化圈文化名城文化遗产

郑建南

杭州是中国著名的古都之一,以“华贵天城”“东南名郡”闻名中外,海上丝绸之路与大运河两大经济动脉在此交汇,并以此沟通南北与海外,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众多。目前,杭州拥有3处世界文化遗产,48处全国文保单位、93处省级文保单位、542处市县级文保单位,27处历史街区,1643处历史建筑,1处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3处省级考古遗址公园,8处地下文物埋藏区。城市文化遗产资源彰显出全史化、全景化和全城化特征。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是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内容,保护利用好“文化遗产空间”,对于全面保护历史文化资源,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让历史文化融入现代生活,改善人居环境,彰显城市特色,展现“重要窗口”的“头雁风采”具有重要意义。

国内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活化的优秀经验

近年来,北京、广州、西安、洛阳等城市对保护和活化历史文化遗产进行了有益探索,形成了不少经验。

政策制度保障。北京和洛阳均在两市新修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中增加了“利用”章节,鼓励和支持在不破坏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历史文化资源的前提下,对历史文化名城进行保护传承、合理利用,推动旅游和文化产业发展。广州先后修订《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和《促进历史建筑合理利用实施办法》,对城市遗产利用作了指导性说明。

空间体系保护。广州通过复兴古近代传统中轴线、修复六脉渠水系、营造城廓和骑楼文化带、活化提升各民俗风情区等,以“绣花”功夫保护整体格局,打造大湾区人文客厅。西安通过构建“3+1”国土空间底线管控体系(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城镇空间+历史文化空间),在空间上落实保护控制线,保护延续历史文化资源。

活化利用探索。西安大力提煉“盛唐文化”,打造“大唐不夜城”,精创“唐妞”等爆款IP,借鉴迪士尼乐园游线思路,设置唐文化景观节点和文化节点。北京故宫文创IP至2017年底突破10000种,实现收入15亿元,“实体+数字化产品”通过故宫淘宝、故宫文创旗舰店、故宫文化创意馆等文创支线,不断实现效益增长。

保护和活化历史文化名城的对策建议

摸底划线,构建历史文化保护线。一要摸清底数。进一步做好全市文化遗产资源调查,尤其要加大力度摸排目前尚未被纳入法定保护体系、无等级且亟待保护的文化遗产,如方山遗址、三墩粮库等。“边摸排边保护”,将有价值的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及时公布为文保单位、文保点、历史建筑等,并同步标志标牌树立、建档、明确保护管理主体等工作。二要划分底线。按核心保护、协同管控、支撑保障三类空间构建历史文化保护空间“一张图”。核心保护空间类比原紫线划定范围,包括西湖、良渚、大运河等世界遗产,以及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历史街区、历史建筑、名镇名村等保护区划。协同管控空间包括需整体保护、展示的文化生态保护区、文化聚落、线路,以及必要的联动保护空间。支撑保障空间包括需要整体展示、系统利用的跨区域文化遗产保护空间,如文化线路的交通连接、旅游展示等支撑空间。

精准分类,构建文遗保护大机体。一是价值评估。对文遗进行文化、社会、经济、精神、科技、政治等多方面的综合价值评估,并将遗产保护与城市空间进行有机结合,使其作为国土空间规律研究的重要支撑体系之一,把价值内涵丰富、能体现核心内容的遗迹优先保护、系统展示。二是数字赋码。对文化遗产点进行数字赋码,建立历史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库,建立数据共享和动态维护机制,实现对历史文化名城的数据分析、科学管控,对文化遗产的体系完善、整合管理,对保护成果的动态监测、共建共用。

合纵连横,构建区域活态大格局。一是区域格局。通过“合纵连横”策略,整体保护利用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和钱塘江文化带。以京杭大运河沟通四省一市,打造运河文化带,带动经济发展。以浙东运河增强杭州水运能力,实现江海联运,带动杭、绍、甬区域协调发展。以钱塘江为依托,保护海塘遗址,沟通浙西南至徽、赣。二是城市格局。构建“一心、一轴、两带、多片区、多地段、多节点”的历史文化保护格局。其中,“一心”指西湖文化景观遗产区及其缓冲区,“一轴”指中山路及大运河文化轴,“两带”指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和之江文化带,“多片区”含良渚国家遗址公园、南宋皇城遗址、西溪湿地等片区,“多地段”包括各历史街区和地块,“多节点”包括文保单位重要节点,不同类型的文遗采用不同的保护和利用方式。

串珠成网,打造文化遗产大体系。一是圈层体系。从全市空间及历史脉络入手,通过分析提炼、要素聚集,构建主城区六大文化主题圈。分别为跨湖桥文化圈、良渚文化圈、西湖文化圈、西溪水浒文化圈、南宋皇城文化圈、拱宸桥民国商埠文化圈。二是线型体系。提炼线型文脉基因,精心打造七条文化主题故事线。长河、西兴老街为明清江南小镇主题故事线,五柳巷、十五奎巷为杭派民居主题线,小河直街、桥西直街、大兜路历史文化街、信义坊为运河传统历史主题线,武林路、平原里为民国商街主题线,中山中路为南宋御街主题线,小营巷为红色主题线,祥符桥历史街区、运河湾历史街区、平炼路历史年轮带、义桥老街、舟山东路步行街、华丰工业记忆走廊、上塘古运河风景区等打造运河近代发展主题线。三是线圈体系。通过水路串联各圈层,以运河、古新河、小河、西塘河、毛家漾、余杭塘河串联西湖、良渚以及西溪,构成环形寻遗大体系。通过各类水道、绿道、主题故事线串联各圈层、名人故居等节点,以中山路、河坊街串联南宋皇城和西湖。

遗产激活,打造城市文化大窗口。一是遗址激活。对文化圈分析提炼,运用现代科技元素,激活遗址。跨湖桥文化圈,以跨湖桥遗址博物馆为核心,展示跨湖桥文化。良渚文化圈,围绕良渚考古遗址公园,提升遗址保护展示互动性、趣味性、可看性,积极开展研学等深度旅游,引导游客全程体验中华五千年文明历程。西溪文化圈,通过水浒文化提取,打造好汉文化主题岛,并结合相关战役,打造户外虚拟大型实景演出。南宋文化圈,以德寿宫保护展示暨南宋博物院(一期)工程为切入点,“以点带面,以北促南”,推进南宋皇城大遗址公园建设。拱宸文化圈,通过挖掘商埠遗存,再现十里洋场民国场景。二是文旅激活。提取城市核心历史元素,通过文旅激活,展示城市历史风貌轴线。如将中山路与大运河串联,形成老城南北文化轴,打造“繁华南宋御街、千年隋唐运河”。借鉴西安大唐不夜城,提炼杭城文化IP,并结合历史名人再现、街头歌曲创作演绎、金石篆刻艺术转换、民俗风情节日烘托等营造轴线氛围。同时围绕南宋和隋唐文化,合理设置文化节点,加入互动体验活动,并借助数字、灯光,打造数字夜游水陆线。借鉴故宫文创经验,大力培育各遗产文化圈、故事线文创产品。三是功能激活。针对历史街区、地块、历史建筑等,在保护其格局、风貌、肌理以及建筑结构、外观及立面的前提下,通过延续原有功能、恢复原初功能、置换突兀功能等方式,激活区域各遗产。如在当前“红色小营”的基础上进一步打造红色主题故事线,加强中共杭州小组纪念馆、毛主席视察小营巷纪念馆、全国爱国卫生运动纪念馆等现有红色主题场馆的关联度和互动性,提升管理和讲解人员力量,置换现状非红色主题历史建筑。

政策助推,实现文化名城大繁荣。一是政策支撑。加快出台《杭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明确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相关部门的职责。抓住全市国土空间规划编制重要契机,加快国土空间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规划编制,并纳入全市国土空间规划中,让文化遗产保护真正落地。二是部门协作。加强杭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的协调职能,构建整体性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体系,统筹联合城建、规划、文保、环保等部门,加强部门协作,对重要议题进行专题讨论,提高管理效率。

作者系民革杭州市委会城建环资专委会委员,中国美术学院风景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注册城乡规划师

猜你喜欢
文化圈文化名城文化遗产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历史文化名城可持续发展分析
Task 3
走进文化遗存 一座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名城:山西平遥古城
Tough Nut to Crack
圈里事儿
聚力打造“三城三都” 建设世界文化名城
打好文化牌,拓展南海“朋友圈”
铜鼓文化圈的演变过程
文化遗产与我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