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府曲子综述

2021-10-25 02:50凌楠茜
艺术品鉴 2021年29期
关键词:曲子音乐研究

凌楠茜

西府曲子源于先秦时期秦穆公宫廷的一种“宫曲词”,后来秦孝公发还雍籍部分歌童和乐工返乡,逐渐形成西府曲子的坐唱,隋唐时期西府曲子有了固定的曲牌,又受到宋元诸宫调和鼓子词的影响,最终由散乐坐唱的清曲逐渐发展为一种集民间曲艺和戏剧表演为一体的艺术形式。西府曲子流行于陕西宝鸡地区的凤翔、岐山等地区,在流传过程中由于地域和语言的影响形成了东、西、南、北和中五个声腔风格流派。西府曲子的曲牌结构分为平弦曲子、月弦曲子和曲牌三个部分,曲调欢快优美,歌词具有深厚的生活气息和浓郁的地方色彩,表现了质朴情感和现实生活,代表曲目有《绣荷包》《放风筝》等。笔者通过对知网的检索,所得相关的学术论文与评论报道约30 余篇,其中学术论文31 篇,评论报道2 篇。对西府曲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关于西府曲子的历史渊源、音乐形态和词乐关系等几个方面。

关于历史渊源方面的研究如陆晖的《眉户戏沿丝绸之路西渐研考》讲到眉户戏的形态特征和西传历史。刘亮和党肖婷的《秦音妙曲传千古——2500 年前音乐活化石》论述了西府曲子作为2500 年前的音乐活化石,从春秋时期秦国雍城宫廷音乐一路历经沧桑而流传至今,是音乐史上罕见的现象。吕博的《西府曲子渊源与历史之新论》探讨了西府曲子中平弦和月弦的历史发展。西府曲子主体的联曲体月弦曲子是在单曲体平弦曲子出现以后,这符合事物由单一向复杂发展的客观规律。邰潇玮的《西府曲子略考》通过古籍考证西府曲子从隋唐开始出现固定曲牌平弦,随后宋代出现乐弦。吴玉堂的《丝绸之路明清俗曲展演及学术研讨会述要》作了丝绸之路沿线上的俗曲展演和各位专家的专题学术汇报。李宝杰的《明清曲韵喧檀板丝路风流证梨园——丝绸之路·明清俗曲展演暨学术研讨会综述》主题是围绕参演的不同曲种作针对性的介绍与思考,着重强调大家最关心的保护与传承问题。

关于音乐形态方面的研究和评论报道如李雪的硕士论文《西府曲子音乐志——小沙凹曲子班》采用“乐班音乐志”的文本形式以口述历史的方式记录曲子班创立以来的发展变迁,对西府曲子常用曲牌进行了分类整理。卢文娟的《简说西府曲子的独特魅力》、许德宝的《陕西地方戏曲音乐简述》主要论述了眉户戏和秦腔的声腔及音乐结构。王莹的《浅析宝鸡关中地区西府曲子的文化内涵》、《陕西宝鸡西府曲子考察与研究》、吕博的《探究宝鸡地区西府曲子的生存状态》和牛东梅的《凤翔西府曲子考察》都从文化形态、音乐形态、社会形态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初步地考察与研究,吕博的《探究宝鸡地区西府曲子的生存状态》提出了文化审美特征,牛东梅的《凤翔西府曲子考察》提出了与东府眉户戏比较的新问题。原作哲的《陕西曲艺音乐品种概说》不仅对陕西曲艺音乐进行了脉络清晰地概述,还与其他乐种之间的亲缘关系进行了追溯和相关研究。李雄飞和韩伟的《“西曲”与陕西曲子再议——兼与原作哲先生商榷》对于原作哲先生关于西调的概念和类别性问题进行了进一步推敲与完善。高德里的《西府曲子》从历史流变和民俗活动的角度论述了这一曲种。杨瑞琦的《试论“西府曲子”的传承》、麻雪、李波和王星的《非遗之后该怎么办?》提出非遗后应把这个荣誉视为该项目大规模保护、发展和传承的开始。李媛媛的《西府曲子的研究与发展问题探讨》指出了西曲发展的瓶颈和传承的建议。而王渭清的《西府曲子的艺术特征及传承保护刍议》以批判性的思维强调了非遗保护的切实有效方案。冯实的《小曲如酒醉人心——凤翔县残疾人演出队元宵节演出记》记述了西府曲子演出与传承和发展等方面的纪实性评述。

关于词乐关系方面的研究如原作哲的《“西曲”与陕西曲子》从清代俗曲集中有关“西”的曲牌看其与陕西曲子的关系。王朝中的《西府人的精神家园——浅议西府曲子的魅力》通过文人学士的参与,折射出西府人的文化意识。王莹的《试论西府曲子“五更”歌调的音乐艺术研究》由于受到当地民间音乐和方言的影响,因而在音乐艺术特色和地域特色中与西府民间音乐艺术具有同样的音乐风格。李雁劼的《西府曲子词修辞特点研究》和王飞的《西府民间音乐的特色研究——以“西府曲子”、“西府民歌”为例》除了在音乐唱腔上的优美外,还运用了诸多修辞手法丰富了表达的效果。李爱金的《西府曲子唱词和曲调的艺术特征》和吕博的《浅析西府曲子唱词特征》因衬词的不同而别有韵味。

特别要指出严洪萍的《音乐人类学视域下的西府曲子研究》、李雁劼的《人类学视域下西府曲子问题研究》对人类学视域下西府曲子所面临的严峻问题提出了抛砖引玉的解决方案。王莹和刘进锁的《音乐人类学视野下的西府曲子之历史演变》在人文历史文化背景下概述了西府曲子的萌生与发展轨迹,从而为西府曲子的学术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有效地研究途径。

综上所述列举的文献我们不难看出对西府曲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西府曲子的历史渊源、音乐形态和词乐关系等几个方面,文章研究内容大体一致,相似之处与重复研究较多。对于西府曲子在音乐技术形态分析、民间文化艺术特征、跨学科研究、题材内容等方面的论述不足或不够深入。现如今,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加大了力度,虽然研究已经有了崭新的面貌,但存在的问题依旧严峻,针对传承艺人的撰述较少,对地方方言与西府曲子的曲调关系问题可做进一步探讨,曲目研究相对匮乏。在研究视角方面,可借鉴民俗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增加多角度、多学科综合的研究成果。这种活态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断地传承与流变,其艺术价值、文化价值以及社会价值需要我们从多个角度更深层次的去整理、挖掘和研究。

猜你喜欢
曲子音乐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柴可夫斯基的曲子有什么魔力?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有风吹过
吹曲子
公园那边有人在吹萨克斯
音乐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