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核二三公司打造有核工业特色的“工匠级”产业工人队伍

2021-10-25 12:59王杨张晓璇
中国军转民 2021年18期
关键词:中核人才队伍竞赛

■ 王杨 张晓璇

(作者单位:中国核工业二三建设有限公司)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中国核工业二三建设有限公司党委高度重视人才工作,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始终将培育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队伍作为推动引领公司发展战略落地的重要举措。通过创新人才工作机制,统筹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实施人才工程项目,多措并举做好育才、引才、用才工作,逐步打造了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为实现新时代核工业“三位一体”奋斗目标夯实人才基础,贡献中核二三力量。

一、以技能竞赛为引领,培育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

中核二三将职业技能竞赛作为培养、选拔、评价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近日,由中核二三承办的“2020 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核能系统焊接职业技能竞赛”在浙江 海盐圆满落幕。来自全国各大核设备制造和安装产业相关集团的27 家单位的97 名优秀技术能手参加竞赛。

经过激烈角逐,中核二三选手斩获通用竞赛团体冠军,获得通用项目个人综合成绩前两名,包揽通用项目4 个单项第一、获得三个专用项目中的2 个专项第一和1 个专项第二,以赛促练,以赛促建效果明显。

此次竞赛是中核二三举办的诸多赛事之一。事实上,自2005 年起,中核二三已成体系举办职工职业技能竞赛,希望通过技能竞赛机制,为员工搭建起展示技能的舞台,选拔一批在专业领域具有高超技能的顶尖人才。为加速技能人才队伍培养建设,2018 年,中核二三将原本每两年举办一次竞赛调整为每年举办一次,除涵盖焊工、电工、管工、钳工、测量、起重等主要传统施工工种,还加入CAD 软件、无损检测技术及BIM技术等新兴技术应用。通过不断完善竞赛制度,创新竞赛形式,拓宽竞赛覆盖面,扩大竞赛规模,健全激励机制,经过15 年来不间断的提升完善,中核二三职业技能竞赛已逐步发展成为工种相对齐全、参与度和美誉度较高的一项职工活动品牌。

为最大限度激发员工参与技能竞赛的热情,中核二三还对竞赛冠军颁发总经理特别奖和授予“工匠之星”称号,将竞赛获奖选手中的非自有职工转为自有职工,将竞赛成绩与技能专家聘任、技术能手及劳模选树、八级工等级评定等挂钩,从正面激励员工立足本职、学习技能、提高技艺、争创一流。使职工将个人职业规划与企业发展需求紧密结合,达到个人成长与企业发展的有机统一。

从全国劳动模范、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头人彭存利,到中央企业“百名杰出工匠”、全国技术能手、浙江工匠丁凌,党的十九大代表、大国工匠、中核集团劳动模范未晓朋,全国技术能手、全国最美青工、中央企业劳动模范魏海涛,公司劳动模范、劳模创新工作室(电气)带头人李枝清,中核二三焊接技能专家、此次竞赛冠军陈鸿,一代代各领域技能专家均通过中核二三职业技能竞赛展现个人能力、实现自我价值。通过大力宣传获奖选手典型事迹,中核二三多渠道、全方位、立体化展示工匠风采,弘扬工匠精神,营造尊重人才、崇尚技能、岗位成才的良好氛围,传播“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

二、创新培养模式,多渠道打造技能人才孵化基地

新技术、新工艺对技能人才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为迅速提升员工技能水平,中核二三整合优势资源,以培育专业技能人才为办学宗旨,建立了阳江培训基地,打造技能工人招聘-培训-使用-评价-能力再提升的资源供应链,切实提高技术人员业务能力及产业工人技术技能,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今年5 月12 日,培训基地正式开班,现已完成342 人的培训工作。其间,还组织了162 名技能工人开展了2 期技能人员培训,专题学习专业理论、实操、质量、安全及企业文化等课程;组织53 名进度控制人员开展项目管理进度控制能力提升培训1 期,培训课程涵盖各级进度计划的编制与管理、沙盘推演、BIM 技术、P6 Professional 软件操作和应用等内容;组织127 名质量、安全、技术人员开展职能线人员能力提升培训3 期,培训内容包括专业知识讲解,经验反馈学习等方面。

阳江培训基地可满足200 余人同时培训,培训教师均由核电系统资深专家和专业能手担任。目前,中核二三已编制发布各专业培训大纲、教材20 份,制定13 份管理制度及管理程序,保证了培训基地规范、有效运行。

此外,中核二三还依托基层项目设立“华龙育才学院”,打造成为中核二三承担“华龙一号”群堆项目建设的“人才加工厂”,共培养出211 名精益班组长,为裂变出核岛安装的骨干人才队伍筑牢坚实基础。

三、筑实人才高地,激发技能人才创新创效活力

中核二三围绕人才强企战略,进一步发挥高技能人才在技术攻关、创新交流、传授技艺和绝技绝活的传帮带作用,创立了四个“劳模及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由“全国劳模”彭存利领衔的“劳模创新工作室”作为中核二三首个国家级大师工作室,汇集了30 多位焊接、管道、电气、钳工等专业的专家人才、高级技师和岗位能手。通过签订师徒培养协议,以“创新+实训”模式,激发全员创新智慧和创新创效能力,以点带面,培育了一批批优秀技术能手,近年来已逐渐成为职工成长成才的“摇篮”和技术创新的“孵化器”。

由中核集团“劳动模范”冯英超领衔的“冯英超自动焊创新工作室”以整合职工技术创新,聚焦自动焊专业难点为目标,实现从“个人作用”到“集体效应”的转变,激励全员立足岗位开展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将工作室和施工一线再融合、再深 化、再推广,推进职工技术创新活动踏上新的台阶。

与此同时,中核二三还重构了核电项目产业工人八级工分层制度体系,将技能等级与岗位工资体系挂钩,通过实施高技能匹配高工资机制,激发员工自主提升技能的意识。2016 年5月,中核二三正式开启八级工等级评级工作,此次评级涉及14 个主要工种,旨在全面提升公司技能工人水平。八级工制度的推行得到广大技能工人广泛认可,现已累计完成5745 名技能工人的考核定级,为公司培养和建立一支创新型高技能人才队伍打下坚实基础。

实施八级工制度,不仅提高了技能工人的幸福指数和企业归属感,更激发了产业工人队伍全员提升技能水平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打通了技能工人晋升通道,为技能工人构建出一条发展清晰、导向明确、激励持久的技能职业发展通道。

中核二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搭建起人才培养的系统化平台。继“青年英才”培训班实施之后,又一中长期人才工程——“2035 人才工程”正式启动。该工程立足中核集团“人才强企”及“三位一体”战略目标落地,对接中核集团“领航计划”“金骏眉计划”和中国核建“青蓝计划”,坚持“服务发展、服务集团、人才优先、以用本、创新机制”的工作方针,为所有青年人才成长搭建了多渠道、宽口径、全方位的培养平台。中核二三计划用15 年时间、8 个培养周期,分期、分层、分类培养出1470 名涵盖管理、工程技术及技能“三类六型”高素质人才队伍,建立起规模与产业发展相适应、质量与结构显著优化的高层次人才队伍。

目前,已遴选出第一期培训班学员197 人,组建成领军领跑班、领先班、领航班、领英班、领匠班共五个班,并根据每个班培养方向“量身定制”了培养体系运行手册,确保学员各方面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同时,完成2035 人才知识地图及培养路径搭建,以及学员2年期线上线下专属培养课程体系搭建。课程主要围绕战略视野、文化基因、创新变革、管理效能、领导育人、专业方法、职业素养等三型六类人才能力素质和知识要素的要求进行设计,第一期网络学习课程顺利开班,197 名学员正在接受系统化培养。

人才的综合性培养至关重要。中核二三正是通过实施长期人才发展战略,利用三个五年,实现专业技术人才与行政管理人员横向交流与纵向晋升,打通职业生涯发展“双通道”,促进职工成长成才,不断开创人才繁荣发展新局面。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中核二三将始终沿着党和国家发展提出的加快建设一支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全面贯彻中核集团、中国核建工作部署,以公司战略为导向,扎实推进各项人才工程顺利实施,着力培养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工匠级”高素质产业人才队伍,确保“十三五”圆满收官、“十四五”良好开局,为中核集团高质量发展、实现新时代“三位一体”奋斗目标贡献中核二三力量,续写我国核工业新的辉煌篇章。

猜你喜欢
中核人才队伍竞赛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中核公铁
中核港航工程有限公司
中核科技
中核机械工程有限公司
关于培养新时期青年人才队伍的思考
培养集聚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
激发人才队伍活力 更好助力追赶超越
我看竞赛
创新思维竞赛(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