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建设中传统民居改造的矛盾性刍议

2021-10-25 17:51耿子威
科学与财富 2021年25期
关键词:传统民居矛盾性乡村旅游

摘 要:在当下大规模的城镇化改造与各类不合理的城市建设扩张冲击下,一些传统村落正在以非常快的速度消失在人们视野中,有些交通位置相对便利,乡村原始形态与风貌保存良好,文化景观资源丰富的传统村落,开始在乡村旅游上探寻自身发展的出路。然而乡村旅游建设对建筑功能的要求使得某些“传统”不再适用,按照传统建造手段与经验主义建造的传统民居,在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的今天,面临人们对旅居环境的多重需求时,表现出明显的尴尬和矛盾性。

關键词:乡村旅游;传统民居;民居改造;矛盾性

传统民居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聚居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居住类建筑,它们结合自然气候,因地制宜,淳朴自然,由于各地区自然环境与人文情况的不同而显现出多样化的面貌,形成不同的审美意境,承载着中国特有的建筑文化。而作为生产生活与人际交往的空间,形成完善于数百年前农耕社会的传统民居已不能满足现代经济建设下人们对居住环境所提出的更高要求。

一、传统民居改造的必然性

(一)建筑文化与生态经验的传承

中国的传统民居承载着人们的日常生活,见证着民族的荣辱兴衰与家庭的动人故事,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魅力。其建筑特征、营造技巧等都包含着当时艺人和工匠的劳动智慧,体现特定历史年代的艺术水平、文化水平、制作工艺水平、社会经济结构与价值观。乡村的传统建筑重视与自然环境的结合,蕴含着朴素的生态性建造经验,值得我们研究、借鉴与转化,使其能够应用于现代人居环境建设中,在新的经济环境条件下发挥更大的价值。但在城市化过程中,现代建筑材料、技术与形式日新月异,中国各地的民居越来越向现代化方向发展,一些大型居民建筑在传承和演变中逐渐消亡,其中文化与经验甚至还未来得及总结就遗失了。传统民居需要探索一种方式以适应不同的历史阶段,或为民居文化的传承与现存民居的溯源延续时间。

(二)人居环境的更高要求

在现在的传统村落中,民居建筑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其一,我国的传统民居建筑有相当大的部分是用木质材料建构的,防火性较差,及易出现火灾安全问题,一旦发生火灾,会造成不可逆的大规模破坏;其二,许多历史民居经过漫长的时代变迁,物质材料不可避免的自然老化,加上无专人修缮,墙体褪色、坍塌,内部木制品部分腐化脱落,损毁严重;其三,作为居住建筑,在功能上首先要为人们提供舒适便利的人居环境,而当下按照传统建造手段与经验主义建造的民居显然已无法达到,于是村民们开始房屋进行自发改造,用现代建筑材料代替传统的木石砖瓦,以改善居住条件、提高生活品质,导致原始风貌被破坏,这已然成为当今很多传统村落里的一个“通病”,也说明对传统民居的功能与性能进行整体提升是迫切需要的。

二、传统民居在乡村旅游建设中的矛盾

(一)传统民居的商业化

乡村旅游建设,本质上可以说是一种基于商业手段复兴乡村的建设实践。一方面,作为一种商业模式,民居建筑在由私人的居住空间转变为公共空间时,其改造管理路径必须符合商业逻辑,如果改造后的民居建筑无法在现实中吸引并留住游客,促进盈利,那么乡村旅游对乡村的唤醒与带动作用也就无从谈起。另一方面,这种商业化使得旅游乡村之间的竞争变得激烈,部分开发商与经营者通过用现代化的完全改造,提升功能,营造夺目的视觉表现形式增强竞争力,这就使得传统民居中的原生要素被抹除,民居与乡村的联系被割裂,乡村文化也变得商品化,最终违背了乡村旅游的初衷。

(二)被忽视的审美差异

《民宿蓝皮书》编委会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于2020年在丽江发布了《民宿蓝皮书:中国旅游民宿发展报告(2019)》,其中有数据显示,在民宿预订群体的年龄阶段中,2018年民宿的预订群体中21至30岁群体占到45.99% ,20岁及以下群体由2017年的3.23%上升到7.6%[1],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乡村旅游的群体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而现存的传统村落中的青壮年大都因村子交通闭塞、条件艰苦而迁居外地谋求更多的发展机会,老龄人口是村中主要的人口构成,生活环境、文化程度不同,使当地居民与年轻化的乡村旅居群体形成了审美差异,诚然,这种迎合年轻群体,忽视审美差异的改造效果确实能够使村子聚集起高关注度,但这种关注度的持续时间往往是短期的。

(三)感官供给与心理预期的落差

一般来说,历史文化信息保存比较多的传统村落经济都处于欠发达阶段,地方财政与招商开发条件受限。一些村庄自发进行的乡村旅游改造,功能方面大多以民宿、农家乐、采摘园、工坊等形式为主,旅游体验形式相对单一且具有相似性,缺少品牌包装与经营策略的指导,发展不够成熟,基础设施与接待能力更是难以跟上。民宿、客栈等旅居建筑大都由村民闲置的民居改造而来,在物理性能与便捷度等方面与城市中的现代旅居建筑存在差距,完全消除这些差距,又导致乡村旅居空间“类酒店化”,失去自身的特色,游客体验原始乡村风情的需求难以满足,使改造后乡村建筑的感官供给与游客对目的地的心理预期产生了很大的落差。

三、结束语

一边是文化遗产的保护,一边是对居住现实的适应,传统民居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我们提出了的巨大难题和困惑。旅居者离开居住地到乡村地区旅游的最大起因就是城乡之间在自然环境、生活方式、文化特征等方面具有差异性[2],正视这些差异,乡村在生态上、文化上、生活方式上的特色和优势,也正视村民们的生活需要与乡村发展的诉求。重新审视现代化的改造与传统民居的关系,二者之间是互补而非对立,削足适履或一成不变,不能使村子重新焕发生机;以拼凑堆砌和模仿的手法把复古的或流行的样式强加于乡村,也不能获得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要以历史文化背景为主导,从文化体验的角度着手,将一部分目光从对视觉形态的追求转移到文化内涵中,减少民居与环境的压力,才能使传统民居与村落在乡村旅游建设中保持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过聚荣.民宿蓝皮书:中国旅游民宿发展报告(2019)[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04

[2]赵承华.乡村旅游及其推动农村产业结构优化研究.武汉理工大学博士论文 2009.04

作者简介:

耿子威(1996—),女,山东泰安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公共环境设计研究。

猜你喜欢
传统民居矛盾性乡村旅游
《大大方方的输家》:一部先锋性与矛盾性并存的小说
自尊在网络成瘾与矛盾性的家庭环境中的中介作用
城镇化背景下“微山岛”传统民居保护研究探析
全域旅游背景下海南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范式
乡村旅游供应链优化探析
传统民居装饰在现代环境艺术中的应用研究
英美法系对价原则的矛盾性及其解读
《黑暗的心》中康拉德生态意识的矛盾性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