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凡尔登”逆转苏德战争命运

2021-10-25 00:24怜青
风流一代·经典文摘 2021年10期
关键词:斯大林格勒英法苏军

怜青

80年前的1941年6月22日,德意志第三帝国挥师百万进攻苏联,二战中最壮烈最残酷的系列战争自此打响。

在兵力装备、制空权和炮火支援上都有着绝对优势的德国人不会料到,自己碰到的第一个钉子居然来得这么快。在波兰边境的布列斯特要塞里,仅约4000名苏联新军士兵,顽强阻击着德军最精锐的第45步兵师。600毫米口径巨炮的炮火覆盖,不间歇的空中支援,遮天蔽日的装甲集群,占尽优势的德国人没能一举冲垮要塞内的苏军。

城内的妇孺自发照顾起了伤员,孩子为守军运送弹药和食物。直到8天后,德军才攻克这一要塞。此时,稳居上风的德国人没想到,随着不断深入,他们还将反复经历这样令人心胆俱寒的巷战。

诚然,无惧牺牲的精神并不能单方面决定战争的胜负,布列斯特要塞之战也非苏德交战初期的常态。在1942年以前,如雪片般飞向斯大林办公桌前的军报中,好消息屈指可数。愤懑的情绪一度充斥着这位苏联最高领导人心头——他对开战时间的误判,让苏联从1938年开始的积极谋划几乎化为泡影,苏联军民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牺牲。

英法祸水东引

一战结束20年后,战争的阴云再次笼罩欧陆大地。英法太害怕战争了,两国均未从一战的创伤中走出来。用别国领土换取英法集体安全,何乐而不为?更何况,英法的绥靖也颇有“祸水东引”的深长意味:得到了大量东边领土的德国人,即便要侵略,优先选择也将是更东方的苏联。

讽刺的是,苏联的思路竟与英法大体相同——斯大林虽然斥责了英法的绥靖,但称出于集体安全政策的考虑,仍愿意与英法合作。然而,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间的巨大差异,让英法苏三国难以达成一致。漫长的谈判无果后,苏联决定“联德”,与后者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欧洲大地重回平静。

殊不知,那只是暴风雨前最后的宁静。仅仅8天后,德国闪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此爆发。

枕戈待旦的“泥足巨人”

《圣经·旧约》记载,巴比伦国王曾梦见一个巨大雕像,金头银胸,但脚却是半铁半泥的。

“泥足巨人”的形象,似乎与俄国紧紧捆绑在了一起。沙皇俄国叶卡捷琳娜时期,西欧人就用“泥足巨人”一词来讽刺沙俄,列宁在讨论沙俄帝国主义时也沿用了这一称呼,后来的美国军事学者戴维·格兰茨在《苏德战争前夕的苏联军队》一书中,依然用“泥足巨人”来称呼这个大国。

彼时的苏联,国土面积和人口均位居欧洲首位,经济发展喜人。但其三大产业比例失调,群众受教育程度低,军事人才在“大清洗”中损失惨重。希特勒曾狂言:“只要在苏联的破门上踢一脚,整个房子都会倒掉。”

而在苏德“互不侵犯”的年月里,苏联纸面实力快速膨胀。1941年6月苏德开战前,苏联红军的总兵力已从1938年初的150万飙升至约500万。令人扼腕的是,斯大林对于开战时间的误判,让大部分努力回归原点。

无数的情报显示战争迫在眉睫。朱可夫在《回忆与思考》一书中称,丘吉尔曾在1941年4月底向斯大林分享了德国人的动向,暗示苏联要抢占先机。既害怕误信假情报,又坚信自己对希特勒足够了解,这两种情绪在战争爆发前命运攸关的时期,左右着斯大林的判断。

5月15日,苏军传奇间谍佐尔格发回电文称,“战争将于6月20日至22日开始”。5月30日,佐尔格再电称,柏林已通知驻日武官,苏德即将开战,并称有95%的把握确信战争会准时开始。

金子般珍贵的情报未能引起斯大林重视。苏联元帅华西列夫斯基称,斯大林高估了外交手段解决问题的可能性。

6月22日凌晨,德国启动了巴巴罗萨计划,集结百万大军,分北、中、南三路同时进攻苏联。开战当天,苏联就损失了超1200架飞机。炸掉水库、坚壁清野,都没能阻止德军的攻势。18天里,德军将战线足足推进了600公里。

苏联最精锐的西南方面军,66万将士被德军围歼;莫斯科外围,苏联红军60余万人相继被德军击溃,首都暴露在德军的炮口之下。“三个月灭亡苏联”的狂言甚嚣尘上。

然而,希特勒还是低估了苏联人的韧性以及苏联冬季的寒冷。1942年1月,在莫斯科丢下50多万具尸体后,德军不得不放弃对莫斯科的觊觎。苏德双方最终的决战之地,来到了以苏联最高领导人名字命名的城市——斯大林格勒。

血战“红色凡尔登”

斯大林对于此战格外重视,因为依伏尔加河兴建的斯大林格勒是航运重地,一旦失守,高加索地区出产的油料就会遭遇转运困难,而难以为苏军提供补给。这在现代战争中,是不可想象的灾难。

在危难时刻挑起防守大任的是名将崔可夫。苏军中,或许没有人比他更清楚自己将要面临的困境:由于已经不可能在城外阻止德军,要想守住斯大林格勒,必须经过一场接一场的残酷巷战。“苏联虽大,身后却无地可退!”

崔可夫宣布:“要么守住城市,要么战死在那里!”

9月12日,德军攻入斯大林格勒城内,并在不久后占领了城中过半的区域。参战的德军统帅保卢斯尚未意识到,自己的军队将被苏联人困死在这小小城中,并最终将第三帝国拖入深不见底的泥淖。

接下来的两个月里,德军多次发动规模化的攻势,但始终无法将城内的苏军尽歼。轰炸后的街道、工厂、住宅甚至楼梯间,每一处都成为了苏德两军的战场。

“我们攻占了厨房,但客厅的战斗依然在继续。”一名德军军官在战后如此总结这场战役。

在战斗中,最为人所称道的莫过于苏军对一座大楼的死守。这座平平无奇的4层小楼,成为德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挥之不去的梦魇。

9月底,苏军一支23人的小部队从德军手中夺回了这座4层小楼,作为周遭的制高点。德军很快便调集优势兵力围攻此楼。面对数倍乃至数十倍于己的德军兵力,23名苏军战士在巴甫洛夫中士的带领下,多次击退来犯之敌。俄罗斯人、乌克兰人、格鲁吉亚人、犹太人、鞑靼人……这23名苏军士兵的民族各异,但卫国信念无比一致。

苏军接连派出小股部队支援大楼里的守军,直至苏军开始反攻。崔可夫骄傲地宣称:“因攻占这座楼而阵亡的德军,恐怕比攻占巴黎时阵亡的人数还多。”战后,这栋大楼也被冠以守护者的名字,改称为“巴甫洛夫大楼”。

3000米!1000米!300米!3个月的鏖战后,德军在尸山血海中将阵地推进至城市边缘,双方交战前线距离苏军身后的伏尔加河,仅剩180米。然而,直到整个战役结束,德军也没能再将战线推前一步。

随着在巷战中越陷越深,德军已经腾不出足够的兵力来防守侧方。德军两翼只能交给装备和训练远不如德军的意大利和罗马尼亚部队进行防守,双方攻守之势悄然改变。11月19日,苏军开始了代号为“天王星行动”的反击,重点打击的就是德军防守较为薄弱的两个侧翼。

12月12日,两翼被彻底粉碎的德军仍试图反击,但在苏联的钳形攻势下,德军的攻势被切断。困守城内的保盧斯率部突围失败,最终只能在次年的2月向苏军投降。他也成为苏德开战后,第一位被苏军俘虏的德国元帅。

一将功成万骨枯。在这场寸土必争的鏖战中,双方伤亡人数以百万计。德军入城时,更有超4万平民惨遭屠戮。其惨烈程度较之一战中最血腥的“凡尔登战役”,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此战也被后人称为二战中的“红色凡尔登”之役。

苏军将士最终在这座以斯大林名字命名的城市中,战胜了德军,也改变了二战的阶段性走向。

猜你喜欢
斯大林格勒英法苏军
诗译英法唯一人:许渊冲
借鉴英法经验,促进我国PPP模式健康发展
《斯大林格勒》轻武器战术之瑕疵
俄政府不支持伏尔加格勒改名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英法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五十年代学习和借鉴苏军的回顾与思考
朝鲜战场遇苏军
“奇怪的战争”——论英法联盟二战初期的战略指导
如何评价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历史地位?
三十年代苏军的现代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