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侗族村寨文化空间建构及其文化内涵体现

2021-10-26 04:41王成
今古文创 2021年36期
关键词:文化空间文化内涵

【摘要】广西侗族是西南山地具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其村寨空间作为居民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场所,直接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环境的认知,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希望。本文通过现场调查龙胜地灵侗寨和三江高友侗寨,结合环境美学和相关理论知识论证,分析广西侗族村寨聚落空间的建构形态和侗族村寨文化空间的形态特征,阐述了村寨文化空间体现出的形态特征及其文化内涵,提出侗族村寨文化空间建构反映出侗族开放心理、良好人际关系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内涵的观点。本文为侗族传统村落保护性开发和文化旅游发展提供参考,为侗族村寨文化空间建构体系提供重要依据。

【关键词】文化空间;空间建构;文化内涵;广西侗族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36-0111-02

基金项目:本文为2020年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课题项目《广西侗族传统村落文化空间营造与发展研究》(20FMZ015);2019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课题《滇黔桂民族文化旅游区传统村落文化基因识别与活化路径研究》(19XMZ097)阶段性研究成果。

广西侗族起源于古代的百越族群,虽无文字却有着悠久而灿烂的民族文化,其中最能反映侗族文化内涵的是侗族村寨建筑。侗族村寨的鼓楼、风雨桥和民居建筑极具民族特色,一直以来,学术界把研究重点放在侗族建筑技艺和建筑功能上,在村寨艺术空间营造及其文化内涵探讨方面的研究成果较少。因此,侗族村寨依山傍水而建,其空间结构体现出“天人合一”的宇宙观[1],具有一定的空间艺术美,也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值得深入探究。

一、广西侗族分布及其村寨基本布局

侗族位于西南山区,主要分布在湘、桂、黔三省交界的地区。侗族村落在传统建筑和空间规划方面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按照地理位置可分为“北部侗族”和“南部侗族”,相对而言“南部侗族”的民族传统文化保留更加完善[2]。广西侗族属于“南部侗族”,主要居住在桂北山地,侗族同胞通常都是群居,几百户乃至上千户居住在一起形成一个村落,而村落的大小往往由村寨所处的地理位置决定。侗族村寨由民居、鼓楼组成,也包括山林、田地、水井、鱼池等自然景观,村寨与大自然合而为一。

从空间层面看,侗族村寨是一个大型的物理空间,以鼓楼或者鼓楼坪为核心,建造一栋栋木楼,木楼由港子连接在一起。村寨民居后面向外拓展是村民的水井、鱼塘和晒谷场,再向外拓展就是风景林和寓意留住财富的风雨桥。走过风雨桥是为村民提供生活保障的菜地、果林和牧地。村民生活在村寨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村寨前面往往有溪流,寨子后面一片片树林,人们生活十分愉快,极像桃花源林的生活。

二、广西侗族村寨聚落空间的建构形态

(一)村寨聚落空间的形态特征

村寨聚落空间形态是指聚落的外部形态,主要有“集聚形”“长条状”和“放射状”等形式。由于地理环境特殊性,广西桂北地区的聚落类型主要分为“高山河谷”型聚落和“丘陵平地”型聚落两大类。以“族姓”为核心的社会组织结构空间的形态,构建了侗族聚族而居的形态特征。侗族聚落在平面形式与空间层次上多强调以鼓楼为中心的布局形态, 围绕中心的概念, 以聚集效果为目标, 呈现出具有秩序化的内聚向心形态[3]。“寨”是侗族人们生活、生产的场所,也是一种文化身份,村民以寨进行区分。“寨”有广泛的文化认同,同一个寨的村民具有归属感,会互相帮助。侗族村民在村寨中生活,以村寨鼓楼为核心,民居都是围绕鼓楼进行修建。村民生活缓冲区是村寨旁边的文化休闲设施,包括鼓楼、戏台、鼓楼坪、风雨桥、凉亭等,而生产区在建筑外围。

(二)村寨聚落空间的布局形态

传统村寨聚落选址的原則是因地制宜和依山傍水而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紧密。建于山地丘陵地带的侗族传统村寨聚落呈自由布局状态,外形多变错落有致,主要分为“散点式”和“网状式”。居住场所、生产场所和公共场所是村寨聚落居民对空间的需求,村寨聚落的空间布局受到该地域的民族习惯、文化、礼制和风水观念等影响。村寨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如果遭遇自然灾害,或者人多田少,不能容纳更多的人口,村寨人们会在村长的带领下搬迁,另外选择一处风水宝地“安营扎寨”。侗族人民祖先最早住在广西梧州,因为祖先缺衣少食,所以另外寻觅住宅处,带领族民搬迁到西南山区。侗族人民十分看重风水,绵延的山脉像似龙的脊梁,村寨建在山脉上,依山傍水讲究山水之间保持和谐。

三、广西侗族村寨文化空间的形态特征

侗族村寨体现着“天人合一”的观念,是侗族人民用智慧和汗水创造出的艺术品,具有很强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村落形成的空间结构体现出三个重要的形态特征。

(一)空间中心性特征

古人曾探讨“什么是宇宙的核心”,在古时代人类就对自我身份进行思考。人类建立起中心的观念,认为自己是宇宙的核心,统领万物[4]。侗族村寨空间结构与宇宙相呼应,村落空间艺术的中心性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理解。其一,村寨以鼓楼为中心向四周延展。鼓楼是人们聚集的场所,是人们生活的中心,青山、绿水环绕着村寨,形成一个生态文化功能圈,体现出侗族人民的凝聚力,从建筑及建筑布局中体现出生活的艺术美。其二,居民自我中心意识的体现。民居位于村寨的中心,说明人们自我意识的提升,认为人类在自然界中处于中心地位。侗族村落从民居到大自然分别是生活核心区,生活缓冲区和生产区,呈放射状态,显示出中心对称美。

(二)空间和谐性特征

空间的和谐性体现在“人与自然”的和谐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类顺应自然的发展,不随意破坏自然环境,村寨建设都是依据地势而建,成为自然的一部分,所有的生产活动都遵从自然规律。人们对大自然进行学习和模仿,取材来源于大自然制造出文化设施。侗族村寨依山傍水,体现出“天人合一”,村寨是侗族人民创造的艺术品。侗族人民受到宇宙观的影响,村寨整体活动空间就好比一个“小型宇宙”,村寨以鼓楼为中心,围绕鼓楼修建民居,房屋布局与宇宙秩序相呼应。侗族人民尊重长辈,邻里之间相互帮助,人们之间很少纷争,生活非常和谐。村里不同姓氏之间相互联姻,村民都是亲戚关系。村里组织的公益活动大家都积极参加,具有强烈的归属感和集体认同感。

(三)空间层次性特征

侗族村寨背靠青山,前面就是田地和溪流,可谓是“依山傍水”,形成一种最具有层次感的景观格局。侗族民居的生产生活空间结构是由村寨聚落中心向外扩延,聚落中心是村寨民居和公共活动空间,村寨周边为稻田、池塘和山林[5]。民居木楼依据地形地势建立围绕在鼓楼的周围,这是人们生活的核心区,鱼塘、小溪、菜地是生活缓冲区,田地、林地、果园则是生产区。侗族村落依据地势建立,这种层次性是由地势决定的,鳞次栉比的房屋建筑高低错落,如古代绘画作品中的山野田园,显示出层次画面美,给人以无限的美的遐想。当村寨所处的自然环境不同时,村寨的外部形态体现出明显差异。以龙胜各族自治县“地灵”侗寨为例,该村寨四面环山坐落在盆地中央,多为山地型及山麓河畔型,有上寨下寨之分。村寨整体建筑风貌由吊脚木楼、砖瓦房和平顶水泥房混建,传统木楼建筑所占比例为二分之一,传统木楼建筑多为“吊脚”结构。

四、广西侗族村寨空间建构的文化解析

(一)空间结构体现民族开放心理

鼓楼和村寨民居的分布反映村寨的历史,早期的侗寨民居是围绕鼓楼而修建,基本上是一个姓氏,住在一个区域。以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高友”侗寨为例,该寨目前有十个姓氏,五座鼓楼。第一阶段,杨姓和潘姓祖先围绕着村里最老的鼓楼居住;第二阶段,“高友”侗寨接纳了来自湖南的吴姓,接着又接纳了罗姓和黄姓。随着村寨居民人口增加,人们又修建了新的鼓楼,黄姓主要住在崖上,吴姓主要住在寨脚。第三阶段,村里又接纳了韦姓、李姓、陆姓,村子规模在第二阶段基础上继续扩大,村寨得到更好的发展。各个姓氏的居民之间进行相互联姻,村里人都有着或远或近的亲戚关系,各个姓氏的和谐相处,表明“高友”侗寨开放包容的民族心理状态。

(二)空间结构体现民族人伦观念

在男耕女织的古代社会,男女由于身体方面差异,通常家庭中男主外、女主内。侗族村寨空间结构建造基本上由男性负责完成,像一些公共场所凉亭、风雨桥、鼓楼都是村里男性贡献力量组织建设,村寨的民居修建,地基的选择和建房的工序也基本上是由男性完成。男女活动的场有所不同,鼓楼一般是家里年长的男性进去聊天、下棋,女性则很少去鼓楼。女性一般在民居住房圈活动,在住房大厅与邻居妇人闲聊。年长的男性和女性在村里都受到后辈的尊重,有很高的声望。目前村寨里面都有村委会,但是村委会在重要事项做决定之前都要听取寨老们的建议。村寨里年长的男性组成“老人协会”,经常组织一些村寨里的公益事业。村寨年轻的男性在娶妻的时候,通常要邀请村寨里最有声誉的老奶奶到厨房就座,还有和新郎一起迎接新娘等。

五、结语

侗族传统村寨的空间结构中蕴含生命的力量,体现着“天人合一”的观念,认知侗族村寨空间分布及文化空间的形态对特色村寨的传承和发展有重要价值。本文对广西侗族村寨文化空间形态和广西侗族村寨空间建构的文化进行解析分析,为避免乡村建设和发展中形成“千庄一面”和民族智慧结晶的消失,并为特色村寨保持文化的多样性。总之,广西侗族特色村寨是一个艺术空间,有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值得人们进行深入探究。

参考文献:[1]邓玲玲.侗族村寨传统建筑风格的传承与保护[J].贵州民族研究,2008,(05):77-82.

[2]蔡凌.视野与方法——文化圈背景下的侗族传统村落及建筑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03,(04):25-30.

[3]杨慧梅.传统侗族村寨空间布局特征及其现代启示[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0,24(02):26-29.

[4]梁伟,李纳璺.侗族传统村落建筑景观保护与分

析——以柳州三江程阳八寨为例[J].艺术科技,2019,(8):102.

[5]徐赣丽.空间生产与民族文化的内在逻辑——以侗寨聚落为例[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7(04):74-80.

作者简介:王成,男,汉族,广西桂林人,桂林旅游学院副教授、高级工藝美术师、工程硕士、泰国宣素那他皇家大学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乡土人文景观设计、民族艺术。

猜你喜欢
文化空间文化内涵
文化空间视角下的湖南区域表演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民初皖籍知识分子与文化公共领域的建构
对中国传统锡工艺传承的思考
对太极拳双语教学中教学技巧的研究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对比分析
浅谈法语习语的文化内涵
独立书店在数字化背景下的出路
从空间批评的角度看《偶遇者》的文化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