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档案保护研究

2021-10-28 03:23郭淼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年17期
关键词: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摘 要: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鲜明地方特色以及各种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在提升地方综合实力方面具有很大的作用。赫哲族在长期以来发展过程中,有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被保留下来,但随着生态环境遭受破坏、非遗项目的商业化开发以及传承断代问题的影响日益严重,赫哲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留存遭受严峻挑战。文章分析了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和局限性,通过将数字化档案技术应用于保存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赫哲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长远留存寻找新的出路。

关键词: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档案保护

赫哲族分布于乌苏里江、松花江以及黑龙江流域,这里水域环境相当辽阔,鱼类资源非常丰富,再加上广阔的林海、丰富的地产资源以及极佳的地理环境,使得赫哲族在生活中创造了丰富多彩且具有浓厚民族色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是指世代流传、保留下来的并将其视为文化遗产的构成部分的各类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以及与之相关的场所或事物等。

1 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

传承悠久的赫哲族在历史的进程中保留了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有精神文化、民俗文化和物质文化等方面。

1.1 赫哲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分析,在2007年至2019年期间,黑龙江省将赫哲族的20余项申报项目批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其中主要包括萨满舞、鱼皮镂刻粘贴画、说胡力等。对其进行保护的单位分别为饶河县文化馆、佳木斯市郊区非遗中心以及同江市群众艺术馆等10多家非遗中心、博物馆以及文化馆。

1.2 赫哲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目前,赫哲族被评选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有四种,分别是赫哲族鱼皮制作技艺、赫哲族桦树皮制作技艺、赫哲族伊玛堪以及赫哲族婚俗。2006年,赫哲族鱼皮制作技艺被评选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黑龙江省民族博物馆负责对其进行保护。桦树皮制作技艺也被评选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由饶河县文化馆负责对其进行保护。在2006年被评选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还有赫哲族伊玛堪,由黑龙江艺术研究所负责对其进行保护,根据有关资料显示,象征着赫哲族文化瑰宝的古老英雄史诗伊玛堪于201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2014年,赫哲族婚俗被评选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由同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负责对其实施保护。

赫哲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含了传统技艺、传统音乐美术以及体育竞技等项目,具有十分丰富的内容,这些项目向世人展示了传承悠久的赫哲族人民的聪明才智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

2 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化传承所遭遇的困境

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社会的发展,现代科技使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便利。然而科技在给人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让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技艺传承出现了断代的现象。赫哲族在为其古老技艺的传承在不断努力,然而在这条路上要面临许多艰难险阻。

2.1 生态环境基础对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

生態环境包含了社会文化环境与自然环境,生态环境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在此基础上才能孕育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文化及其产物。赫哲族分布于三江流域,拥有广阔的水域以及森林资源,这些地理环境为赫哲族提供了丰富的水产资源以及动物资源,也促成了赫哲族独有的经济体系,在夏天捕鱼为一年的口粮做准备,到了冬天捕貂,这样以货易货的渔猎方式也衍生出了当地的渔猎文化。

但是由于捕猎的不加节制,也让生态环境遭到了一定破坏,使得原有的生态基础逐渐下滑,渔猎资源也难恢复当年的盛况,随着林业生产的大规模进行,造成捕猎产业遭受重创;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剧增,捕鱼产业也逐渐凋零,再加上水质的污染以及鱼苗的损害现象相当严重,这也使得捕捞经济发展受到严重阻碍①。生态环境的变化加速了渔猎文化生机与活力的凋敝,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也没有了依托。

2.2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缺乏

传承人即民族技艺文化的载体,其通过自身的知识与想象,对书面上的记载以及物品进行实体化,将其展现于世人眼前。传承人将其所掌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向世人展示、表演以及各种渠道加以传播,这不仅有利于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还能促进其传承。然而,近年来由于新事物的冲击,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接纳新事物的同时,并未看到传统的重要性,赫哲族的非物质文化传承人面临缺失,特别是对于赫哲族这一只有语言却无文字的民族来说,新旧一代人的传、帮、带问题日益突出,这也造成了传承人老龄化的现象,进而一些只能由口授以及肢体传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始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②。现如今,掌握赫哲族传统说唱技艺“伊玛堪”、桦树皮制作技艺等传承人都已是高龄,虽然老人对技艺传承十分看重,并且在专门设置的传习所进行专业的讲授,然而年轻人认为这种技艺与如今社会的发展格格不入,难以维持生计,因而都不愿将时间花费在这些事情上。所以熟练掌握或者是拥有高超技艺的手艺人随时间而逐渐变少,这些都是影响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性转化以及创造性发展的原因。

2.3 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商业化传承现象日趋严重

商业是以营利为目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商业化的炒作、运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快速提升其影响程度,并且对于其知名度的提升也有一定好处,能够在一段时间内改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资金不足的问题③。

然而,商业炒作只能收到短期的效果,在如今的商业社会,商家主要是以牟利为主要目的,对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不遗余力的开发,甚至还会为了利益而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断章取义抑或是随意更改。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随意修改或者完全曲解,会让其文化价值以及传统价值被打破,可能还会被世人所误解,最终所取得的效果可能会适得其反。与此同时,伴随赫哲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超强度开发现象日益突出,赫哲族的经济规模以及类型已发生变化,原有的优势在逐渐流失,这也会对传承的热情造成极大的影响④。

2.4 传承工作的成效较差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以及利用工作的开展牵扯到较大的范围以及较多的环节,再加上相关部门认识不够,未对其引起足够的重视以及政府部门也未成立高效的主导、协调以及联动的工作部门,这也造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保护等工作一直是由传承人独自进行。缺乏专业的指导,也未有关于引资、建设等方面的配套性政策,难以建设起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的整体环境,进而使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以及深度挖掘工作陷入困境,延缓了传承事业的进行⑤。

3 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优势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数字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工作中的应用越来越成熟。由于其独有的传播以及保存优势,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长期留存、展示传播以及开发等,为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提供便利⑥。

3.1 直观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注重整个流程、过程,而后者则是一个具体的实物。如赫哲族的桦树皮制作技艺是要将整个制作流程留存下来进行保护传承,传统的保护方式是对其进行文字记载,并不能将整个过程完整、清晰地记录下来,以至于后世在对其进行重现的过程中总会有或多或少的困难,并且文字记载保存容易受到损坏,这又会给再现工作增添难度。而通过对现代技术的使用,将整个过程以数字设备予以完整留存,后世对其进行研究时可以看到清晰、完整的操作流程,因而可以更好地传承下去。

3.2 易保存

传统纸质、照片等留存方式容易随时间的流逝而变质,并且要想有长时间的完好保存,需要保障留存的条件,因而较多的珍贵非遗档案由于缺乏相应的保存条件,正面临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的严峻挑战。将赫哲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数字化档案留存,无须非常严苛的保存条件,且不会因时间的洗礼而变得破败不堪,其安全性以及稳定性都较高,可以不用担心损坏问题。

3.3 易查询

与传统文字档案相比,数字化档案的最大优点之一就是易查询,无须再像以前一样想要了解、查阅相关内容,就得对纸质书籍进行一点点收集,再一本本地翻阅,不仅费时费力,而且还会使人感到厌倦,造成工作效率的降低。但通过数字技术,只需通过电脑进行翻阅、检索,动一动手中的鼠标即可,快捷方便。并且在数据录入时就将档案编辑好,这样查找就更快了。将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制作流程拍摄下来,通过数字化技术加以留存,在后世对其进行了解时,就可通过网络等方式来进行查找,这样不仅能节省时间,而且还可以避免查找时间过长而导致的耐心消失,使得传承人在学习的道路上,仅仅止步于兴趣爱好的出发点上。

4 赫哲族非遗项目数字化档案管理注意事项

由于在其保存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而在进行数字化档案留存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4.1 真实性及完整性

在对赫哲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时,最关键的就是注意其真实性以及完整性。由于数字化档案自身易复制、易删改的特点,因而在电脑、网络普及的今天,只需轻轻地点击一下鼠标就可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修改。因而,对于赫哲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不仅需要后期的工作人员有高度的敬业精神,以避免其对资料进行删改,而且还要注意采集建档时的真实性以及完整性。不仅要真实完整地留存整个技艺流程,而且留存资料的环境也不能轻易改变。比如赫哲族传统说唱技艺“伊玛堪”,其音律只有在当时的特定环境下才是完美的,若像录制流行音乐一样在录音棚来对其进行录制再加上后期对其进行剪辑制作,可能会出现更好的效果,但其真实性已然发生改变。因而在对其进行录制时,需要我们以专业的角度来思考问题,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实性以及完整性。

4.2 关于长期留存的问题

近些年,信息技术的发展相当迅速,因而数字化档案的保存时间远远超过了当初对其进行读写的计算机硬件與软件的使用年限,在多年之后,可能现如今非常先进的技术设备也会因技术革新而改朝换代,因而为避免由于软件以及硬件过时而引起的问题,须对数字化档案长期存取的环境予以保护,因而可能需要建立相应的软件、硬件档案库。当然,考虑到市场化经济的今天对于将电脑开发商已经淘汰或者是即将淘汰的技术予以保存是非常难的,因而需要建立起统一的数字格式,以避免因设备更新而带来的保存技术改变等问题。对于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留存与保护问题,需与整体的非物质文化留存工作相结合,这就可以避免零敲碎打、各自为政的难题,通过通盘协作、齐心协力,通过国家与政府的力量建立起统一的数字格式,通过各级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来对其进行查阅就会变得十分方便。虽然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档案管理起步时间较晚,与顶尖水平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但如今已得到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①。

5 结语

赫哲族在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漫长历程中,抒写了一篇篇动人的发展史,也体现在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高超技艺中,这是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如今伴随科技进步,这些古老传承在现代化的冲击下逐渐凋零,通过对其进行数字化档案技术留存,以确保能够完好保存并继续传承下去。

【作者简介】郭淼,女,汉族,吉林长春人,博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高校档案管理、高等教育管理。

【基金项目】本文系吉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课题“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保护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JM-2021-74C。

①马玉杰,李鑫,毕云平,等.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式保护研究态势分析[J].档案天地,2018(7):45-46,52.

②谭必勇,徐拥军,张莹.档案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模式及实现策略研究[J].档案学研究,2011(2):69-74.

③冯永康.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研究[J].新丝路:上旬,2019(9):22.

④闭玉文.基于数字化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研究[J].赤子,2019(33):258.

⑤杨帆,谭杰.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J].经济师,2020(3):58-59,62.

⑥钟正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探讨[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9(6):200.

①黄耀斌.数字化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15):169-170;白文正.赫哲族民间美术传统技艺数字化保护研究[J].明日风尚,2019(6):42.

猜你喜欢
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赫哲族音乐的几点思考
赫哲族民俗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佳木斯市赫哲族传统体育发展现状调查探究
赫哲族传统纹样在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赫哲族舞蹈的研究综述
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创产品研究
湘西苗族刺绣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探析
赫哲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