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战静脉输液监测装置在专科病房输液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2021-10-29 04:30杨迎春
中国医药导报 2021年27期
关键词:换液滴速输液管

徐 曼 杨迎春 叶 苓 于 妍 李 平▲

1.安徽医科大学空军临床学院,安徽合肥 230032;2.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特色医学中心门诊部,北京 100142;3.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特色医学中心消化科,北京 100142

近年来,世界范围内局部战争、地震灾害等突发公共事件多发,可在短时间内出现大批量伤员,且伤情轻重不一、伤类复杂,而静脉输液是医疗救治中最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1]。研究显示,军事行动中伤员死亡率随伤后输液救治时间延长而迅速增加,因此对应急医疗队伍的快速救治能力提出极高的要求[2]。但突发事件环境复杂、医疗条件不佳、伤护配比严重不均、伤员自主配合能力差,频繁无序的输液巡视不仅占用护理人员大量的时间,影响伤员救治时效[3]。并且护士难以及时发现滴速异常、药液外渗、输液中断等问题,导致急性肺水肿、静脉炎、局部组织坏死等输液不良反应,影响患者输液安全[4-5]。因此,现代化的护理装备是救治任务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在伤员救治过程中发挥不可忽视的作用[6-7]。但目前,各医疗机构使用的监控设备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供单人使用的仪器,如注射泵、输液泵、简易输液报警器等,护士无法获取全部患者输液信息[8-10];二是监控网络系统,需在护士站建立主控电脑端,体积庞大、连线多,或是基于手机、手表联网等移动通信技术,不适用于战伤急救、抗震救灾等卫勤保障环境[6,11-18]。因此,课题组研制了野战静脉输液监测装置,以应对野战救灾等应急救援环境下批量伤员的输液管理。已在多个基层部队医院试用,使用人员反馈监测装置的功用性高。现在专科病房开展推广试验,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11 月至2021 年1 月北京某三甲综合性医院消化科病房住院输液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纳入病情平稳,非危重、监护、手术、化疗的输液患者;年龄18~75 岁,有自主行为意识,入院后输液天数为2~8 d,每日连续输液瓶次≥2;患者本人及家属知情同意。最后纳入214 例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07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研究工具

1.2.1 静脉输液监测装置的关键技术和工作原理“野战静脉输液监测装置”融合了3 种技术:红外光电检测技术、433 MHz 无线传输技术和嵌入式编程技术。红外光电检测技术:监测终端内置红外光发射和接收装置,红外光发射器持续发射红外线,而红外光接收器与电路板连接,若有液滴阻挡,接收器与电路板连接的信号线会发生一个跳变,有液滴滴下,LED 指示灯亮,实现液滴信息采集[19-20]。433 MHz 无线传输技术:输液监测系统主要采用433 MHz 无线自组网方案组建星型网络,无需外置的中继器和协调器,手持终端和多个终端节点之间自动构建组网进行数据交换传输。每个输液床号对应1 个监测终端号,1 个手持终端可同时连接多个输液监测终端,监测终端采集到的液滴信息通过无线收发模块传输给手持终端,构建病区输液网络监测系统。嵌入式编程技术:嵌入式芯片与电路板连接,实现数据处理、信息读写和计算功能,护士通过手持终端触摸显示屏手动输入床号、当前液体量等基本信息以及滴速上下限、预报时长等报警阈值,输液监测开始后,手持终端自动接收所有监测终端传输的液滴信息,经数据处理、软件计算后,显示屏上实时显示所有输液患者的床号、当前液体量、当前滴速、已输总量、已输总时间、当前液体剩余液量和剩余时间、剩余总量和剩余总时间等,一旦出现输液异常(滴速超出上下限、剩余时间≤预报时长),即通过蜂鸣器发出报警音。每分钟滴速为瞬时滴速,软件自动计算,随信号接收频率持续更新。

1.2.2 基本组成 一套静脉输液监测系统由1 个手持终端和多个输液监测终端组成。手持终端主要由外壳、触摸显示屏、电路板(包含无线收发模块、单片机)、蜂鸣器、锂电池等组成,见图1。监测终端由外壳、红外光发射器、红外光接收器、电路板(包含无线收发模块)、LED 显示灯、锂电池等组成,见图2。

图1 手持终端外形图

图2 监测终端外形图

1.2.3 基本性能指标 该装置经第三方机构检测,其性能指标如下。手持终端体积:140 mm×69 mm×29 mm;重量:230 g;监测终端体积:97 mm×85 mm×44 mm;重量:180 g;工作温度:5~50℃;电池供应时间:360 min;信号覆盖范围直径:170 m;展开、撤收时间:≤2 min;平均故障间隔时间≥240 h。

1.3 监测方法

试验组患者输液前,护士将手持终端和监测终端联网,在手持终端上输入患者各项输液参数(床号、输液器型号、预报时长、报警上限、报警下限、当前液体量、液体总量),点击“确定”键,连接输液管和患者留置针,再将输液监测终端安装在茂菲式滴壶上,打开输液器开关,即开始输液监测。对照组应用人力监管模式,即护士通过主动巡视病房和患者按铃呼叫获取患者输液情况。

1.4 评价指标

①换液响铃呼叫率指患者因输液袋内液体即将滴尽或已经滴尽而按铃呼叫的瓶次与输液总瓶次之比[21]。②液体滴空率指患者输液过程中,输液袋和输液管的茂菲氏滴壶内液体均滴尽,护士换液时,液面在输液管的茂菲氏滴管以下位置的瓶次与输液总瓶次之比。茂菲氏滴壶内液体滴尽,患者因担心空气进入静脉而焦虑,频繁按铃,护士换液时需增加一项输液管排气操作。若滴空长时间未处理,还会导致静脉回血堵塞针头,护士需使用生理盐水加肝素钠溶液溶解,甚至拔针重新穿刺,增加患者痛苦,并增加了护士工作量和护患纠纷发生率[22]。③输液管内回血率指患者输液过程中,瓶内液体已输完,或尚未输完,但因手臂摆放位置不当所致的输液管路不畅,患者或家属未及时发现,最终导致输液管内压力≤输液静脉内压力,静脉血回流至输液管。管内回血,患者则面临留置针堵塞、静脉血栓等风险。④单瓶液体平均换液耗时指从护士进入病房开始计时,至换液结束停止。换液耗时体现出野战静脉输液监测装置对患者输液滴速、液体余量监测的准确性,准确性越高,则换液耗时越短。同时,换液耗时的缩短,说明护士工作效率提高[23]。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K-S 检验评估研究计量资料的正态性,若符合正态分布,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改用中位数(M),四分位数(P25,P75)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 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或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换液响铃呼叫率、液体滴空率比较

试验组换液响铃呼叫率、液体滴空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换液响铃呼叫率、液体滴空率比较[例(%)]

2.2 两组输液管内回血率比较

试验组输液管内回血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表3 两组输液管内回血率比较[例(%)]

2.3 两组单瓶液体平均换液耗时比较

试验组单瓶液体平均换液耗时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4。

表4 两组单瓶液体平均换液耗时比较[s,M(P25,P75)]

3 讨论

3.1 应用静脉输液监测装置能保证患者输液安全

研究显示,输液速度与患者安全、药物疗效密切相关,滴速过快,易产生急性肺水肿、静脉炎等输液不良反应,尤其老年患者,心肺等器官功能下降,输液时更需注意速度变化的影响[24-25]。而滴速过慢,则影响药物疗效,如头孢类抗生素等,需在短时间内输完,使体内血药浓度快速达到峰值,起到抗炎作用。本研究中,试验组液体滴空率低于对照组约5 倍,静脉回血率低于对照组约3 倍。护士根据药物性质、患者心肺承受力预先设置滴速上下限,输液过程中,一旦输液速度超过设置范围或瓶内液体即将输完,手持设备立即发出声音报警,护士能在第一时间得知输液异常,及时处理。避免液体过快或过慢输入、滴空、静脉回血以及滴速过慢致使管路堵塞等问题,有效预防急性肺水肿、输液局部肿胀等输液不良事件的发生,保证患者的输液安全。

3.2 应用静脉输液监测装置能提高护士工作效率

在病区事务繁忙的输液环境中,患者家属因担心按铃后护士不能及时到达而提前按铃,护士到达患者床旁时,发现瓶内剩余量较多,床旁等待液体输完或选择先行离开之后再返回。或陪护按铃呼叫时,患者瓶内液体已滴空,等待护士换液过程中产生回血或发生静脉堵塞,护士赶到后需进行输液器排气或返回治疗室抽取冲管液,甚至重新准备静脉穿刺。上述情况均导致换液耗时增加,护士额外工作量增加。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单瓶液体平均换液耗时低于对照组(P <0.05)。护士根据手持终端显示的各床位当前液体剩余时间,主动、有序地安排工作,减少因液体滴空排气、回血堵塞后冲管或再次静脉穿刺等工作量,提高护士工作效率。

3.3 应用静脉输液监测装置能给患者提供良好的住院环境

在护理人力资源不足的医疗背景下,患者输液过程中需要专人床旁看护。患者或家属因担心液体滴空或局部渗出而时刻关注液滴情况,加之病房内响铃声不断,无法安心地休息,导致身心疲劳,不利于病情恢复。此外,患者睡眠不足和陪护人员的流动会增加病区内人员的交叉感染率。应用静脉输液监测装置后患者和家属不必时刻紧盯液滴的情况,试验组换液响铃呼叫率低于对照组3 倍多。由此可见,若病区所有患者均使用此装置,无需专人时刻床旁看守液滴,可适量减少陪护人员。铃声的减少和陪护人员走动的减少均能降低环境噪音,利于患者休息,同时有助于院内感染防控。

4 总结

该野战静脉输液监测装置,独立便携、无线自组网、信号覆盖直径170 m,低功耗,能在野战、抗震救灾等突发事件发生时,快速装箱、随身携带、展开即用。专科病房的应用试验证明,该装置滴速、液量监测和报警功能准确性高,能提高患者输液安全性,提高护士工作效率。该装置若用于野战救灾等无病房红灯呼叫系统、无专人看守的应急救援环境,更能体现其性能优势,提高救援队伍的卫勤保障能力。同时,该野战静脉输液监测装置可用于各级医疗机构常规输液管理中,缓解护理人力不足的压力,提升医院护理服务水平。但由于本研究在某三甲医院部分专科病房进行,同期输液人数不多,未能进行同期大量患者输液时装置的应用研究,下一步将扩大样本量,进一步验证装置的临床使用效果。

猜你喜欢
换液滴速输液管
基于药物滴速预警规则降低某院输液速度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的药学实践*
利用远程视频技术指导居家腹透患者换液操作的实践及探讨
一次性防脱落输液管针头的设计
延伸护理服务对提高患者腹膜透析换液操作正确率的影响
输液控制与智能换液系统
滴速记录器的研制与应用
基于单片机的双通道静脉输液装置的设计
输液管插入法治疗牛非泡沫性瘤胃胀气
能自动过滤气泡的医用输液管
挂盐水滴速有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