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医疗系统设计与实现

2021-10-29 12:18孙海波齐顺利孙平于晓倩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2021年10期
关键词:医疗系统智慧医疗

◆孙海波 齐顺利 孙平 于晓倩

智慧医疗系统设计与实现

◆孙海波1齐顺利2孙平2于晓倩2

(1.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广播电视科学研究院 北京 100866;2.北京市二龙路医院 北京 100010)

建立智慧医疗系统,充分发挥居民健康档案优势,共享居民健康信息及就诊记录,将更加有利于人民群众就医及合理使用政府公共卫生资源。智慧医疗系统大致可以分为五个层次:基础设施层、数据资源层、系统支撑层、应用层、用户层。本文从智慧医疗系统项目的建设背景、建设必要性、建设方案等方面,详细介绍智慧医疗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智慧医疗;健康档案;物联网;信息共享

今年是我国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的开局之年,意义重大。党的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对于我国中长期的发展规划指明了方向,保障人民健康是其中一个重要内容,规划的第46条“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中,给出了明确的发展目标,指出必须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

智慧医疗系统正是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重要措施。智慧医疗系统,即通过建设现代化的医疗信息系统,结合现阶段发展比较成熟的物联网技术,比如我们所熟悉的NB-IOT(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窄带物联网)以及LoRa(Long Range,远距离之意,由Semtech公司研发并推广的一种低功耗局域网无线标准技术),完成医患之间的信息共享与互动,充分发挥医生、医院、医疗设备的作用,逐步达到现代化信息化水平,使患者更加方便就医。

1 系统建设背景

看病就医一直是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的大事,也是老百姓关注的重点。“看病贵、看病难”一直是很多人的心声,尤其是对于偏远山区的人民群众。我国实行医疗保障制度30多年来,政府对医疗行业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使得我国的医疗保障水平有了大幅提升。2020年初开始的新冠病毒疫情席卷全球,我国是防治和控制最好的国家,成就的取得与我们的制度,以及前期的投入都是紧密相连的。然而在成绩取得的同时,一些地方也存在很大的差距。

目前个别医疗机构,在软件和硬件设施方面还较为薄弱,医务人员的收入水平不高,导致很多优秀的医务工作者辞职,尤其是全科医生、儿科医生缺口很大。另一方面就是这些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议水平处于较低水平,缺少懂现代化技术的年轻工作人员。一些医院的信息技术人员配置不足,甚至是很多二级及以上医院信息化人员数量不能满足工作需求。综合以上情况,仍需要加大各方面的支持力度,建设现代化水平的智慧医疗系统,增强医疗信息共享程度、提高医务工作人员效率、减少差错,为方便老百姓就医提供更加快速高效的通道。

2 项目建设必要性

当医生给患者诊疗时,如果能够从多方面了解病人的健康信息,尤其是病人在不同诊疗机构的治疗信息,那么无疑能够极大地提高确诊率。智慧医疗系统可以实现各医疗机构(比如市级医院和社区卫生中心)的信息共享,对辖区内居民的健康状况进行数据统计和量化管理,针对每个居民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康医疗档案,为今后居民就医看病提供数据信息支撑,并且健康医疗档案是不断更新完善的。

2.1 减少患者就医支出

智慧医疗系统,以大数据为支撑,为每名居民、患者建立个性化的健康医疗档案,达到千人千面目标,将有利于患者就医。个人健康医疗档案包括居民个人的健康资料信息,以及个人在不同医疗机构的重要诊疗记录,如病理检测、CT检查、核磁检查、X线检查等。有了这些个人健康信息,医生就能够很快掌握患者的基本情况,避免重复检查,节省患者的就医支出,极大提升确诊率。使从业医生能够搜索、分析和引用大量科学证据来支持他们的诊断[1]。例如病理诊断的环节中,有了病人的病史及诊疗信息,可大大提高医生病理诊断的准确性,如图1所示。

图1 病理诊断流程

2.2 有利于公共卫生服务

通过智慧医疗系统,在全市乃至全国建立格式相同的居民健康档案,档案随人走。当该名人员到其他地方工作生活时,健康档案随着人员一起流动,保障人员能够享受到异地的公共健康服务。健康档案以电子形式进行流通,不会产生过多成本。通过智慧医疗系统,更加方便地为边远、贫困和流动人口等人群提供卫生服务,逐步缩小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差距。

2.3 有利于抢救患者生命

院前急救是智慧医疗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死存亡,具有很强的医疗专业性,是抢救病人的前沿阵地,必须加大重视。有了智慧医疗系统,医生通过快速查阅被抢救患者的医疗档案,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比如药物过敏史、诊疗历史等,避免误诊的情况,从而大大缩短抢救患者的宝贵时间。

2.4 有利于科学使用医疗资源

智慧医疗系统的建立,更加方便大医院与社区卫生医疗机构互动,更加有利于合理科学使用医疗资源,最终实现“大病进医院,小病在社区”的目标,避免大家一窝蜂地往大医院跑,造成大医疗看病难,社区医院门可罗雀的形象。另外,智慧医疗系统的运营也离不开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因为电子病历、健康档案等居民的基本信息,很多是需要由社区卫生机构来提供的。

3 项目建设方案

智慧医疗系统的建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方便患者就医为目的。系统分为五层:基础设施层、数据资源层、系统支撑层、应用层、用户层,总体架构设计方案如图2所示。

从图2中我们可以看到,健康档案基本贯穿于整个系统,这也彰显了健康档案的重要性。公共卫生服务、医疗卫生服务、社区卫生服务、区域卫生综合管理都离不开居民健康档案信息[2]。

物联网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潜力巨大,在建设智慧医疗系统时一定要充分利用物联网技术。在低功耗广域网技术中,比较成熟的通信技术有NB-IOT和LoRa,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3.1 基础设施层

包括基础软件环境、硬件环境以及网络环境等。其中的基础网络环境,包括卫生专网、社保专网、电子政务外网、互联网等,用以实现与其他系统的互联互通。基础云服务平台,包括支持系统运行的硬件环境,可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建立私有云,或租赁公有云等。

图2 智慧医疗系统总体架构设计图

3.2 数据资源层

包括智慧医疗系统运行时所需的基础库和业务库等,并实现县、市、省三级数据资源互联互通。这一层是系统运行的重要基础,为系统提供数据支撑,包括健康档案数据、电子病历数据、综合管理库等。

3.3 系统支撑层

该层是智慧医疗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为系统提供底层的服务和技术支撑。系统支撑层主要包括省、市两级数据交换系统,实现数据服务发布、数据服务订阅、交换监控、消息管理等服务。支撑工具主要有工作流引擎、报表自定义工具、电子表单、日志管理等。

3.4 应用层

应用层主要是各类应用系统的集合,在统一的系统框架基础上,根据实际应用场合进行个性化定制,形成不同的模块或系统。应用层主要的应用系统包括健康档案管理系统、公共卫生服务系统、基本医疗服务系统、报表分析系统等。

3.5 用户层

用户层即智慧医疗系统的使用者,包括居民用户、基层医疗机构、卫生行政管理机构、公共卫生管理机构、县级以上医院等用户。根据不同的业务需求,使用不同的角色。

4 结语

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指出,人民健康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要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均衡布局优质医疗资源,改善基层基础设施条件,为人民健康提供可靠保障。智慧医疗系统能够实现医疗信息和资源的共享交换,减少双向转诊流程,节约了时间成本,从而大幅提升医疗资源的合理化分配,真正做到以病人为中心。智慧医疗系统对患者而言,能够大大简化就医流程、降低医疗费用;智慧医疗系统对医生来说,能够提高诊疗效率,降低误诊率;智慧医疗系统对医院来说,能合理利用医疗资源,提高医疗设备的利用率,一举三得。

[1]宫芳芳,孙喜琢,林君,等.我国智慧医疗建设初探[J].现代医院管理,2013,11(2):28-29.

[2]卫生部办公厅.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指南(试行)[R].2009:13.

猜你喜欢
医疗系统智慧医疗
佳能医疗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佳能医疗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
黑客频繁入侵医疗系统 警惕!医疗健康遭遇安全威胁
医疗扶贫至关重要
医疗系统内部审计现状与对策
有智慧的羊
什么是医疗告知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