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的咏风诗

2021-10-29 01:03周游
文史春秋 2021年4期
关键词:刘彻舜帝南风

周游

咏风诗最早出自舜帝。《史记·乐书》:“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南风》诗云:“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

舜帝借咏南风抒发其政治理想,诗中充溢着爱民恤财的情思。

汉高祖十一年(前196年),刘邦率军平叛,凯旋途中路过故里沛县,宴请父老兄弟,饮酒作乐。席上,刘邦击筑(乐器)而唱《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大风歌》颇能体现帝王之气派、雄主之胸怀,读来荡人心魄。

汉武帝刘彻也曾咏风。元鼎四年(前113年)秋,刘彻到河东祭祀后土(土神),在舟中与群臣欢宴,即兴而作《秋风辞》:“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此诗思致一波三折。在清丽如画的秋色中,轻轻拨动怀想佳人的思弦;在泛舟饮宴中,发出逸兴遄飞的棹歌;然后急转直下,化作年华不再的幽幽叹息。复杂情思抒写得曲折缠绵。

南梁太宗萧纲《咏风》极富文采:“飘飖散芳势,泛漾下蓬莱。传凉入镂槛,发气满瑶台。委禾周邦偃,飞兒鸟宋都回。亟摇故叶落,屡荡新花开。暂舞惊凫去,时送蕊香来。已拂巫山雨,何用卷寒灰。”

此诗起句写春风,飘荡的风吹来,芳香弥漫,携带着香气的风随着摇荡的水波吹向蓬莱山。接着写夏风,风带着清凉吹过栏杆进入门窗,充满整个居所。紧接着虽未写秋风,但见秋风所及,庄稼成熟,兒鸟鸟也回到宋都。之后写冬风,“故叶落”为冬景特征,“新花开”为冬将逝春将临之兆。接下来,“暂舞”(骤然起风),“时送”(时不时飘来),一急一缓,引出一“惊”一“来”,既有诗情变化,又有节奏律动。尾句写风送雨下荡涤人世尘埃,道出作者对风的喜爱。

自诩“韬于文士,愧于武夫”的南梁元帝萧绎作《咏风》:“楼上試朝妆,风花下砌傍。入镜先飘粉,翻衫好染香。度舞飞长袖,传歌共绕梁。欲因吹少女,还持拂大王。”

此诗既咏风又咏美女,香艳细腻,情意婉转,音节流畅,有脂粉气无王者风。萧绎善诗,却疏于治国,也不善治家。

唐太宗李世民所作《咏风》继承刘邦之遗风。诗云:“萧条起关塞,摇扬下蓬瀛。拂林花乱彩,响谷鸟分声。披云罗影散,泛水织文生。劳歌大风曲,威加四海清。”

此诗描写风起关塞,向东一路吹来,直至蓬莱、瀛洲;风吹动着树木,枝叶摇曳之下,花色也纷乱不清;风在山谷中回响,使鸟的啼叫声也隐约难辨;风吹散绸缎般的浮云,掠过水面荡起涟涟水波。结尾,点明题意,由风而联想到刘邦的《大风歌》,“威加四海清”,表达作者统治天下的雄心与霸气。

舜帝、刘邦、刘彻和李世民都算不上文学家,他们为抒发自己的豪情壮志作诗。萧纲、萧绎兄弟是文学家,但他们登基不久就成亡国之君。魏徵曾感叹:“亡国之主,多有才艺,考之梁、陈及隋,信非虚论。”(《陈书》)

猜你喜欢
刘彻舜帝南风
中秋夜思
燕赵古贤
天下为家
南风颂
落叶
刘彻遇险不计较
诡异的偷蛋贼
现代透视眼
皇子要找好亲家
南风易逝,醉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