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勋》背后,一位金牌制片是如何炼成的

2021-10-29 17:58陈丹
综艺报 2021年19期
关键词:郑晓龙功勋金婚

陈丹

“我们这个行当,一切都没有保证。”麦基在《故事》一书中写道。在影视行业,爆款的诞生总是出其不意。没有人知道什么作品能够畅销,什么作品不畅销,什么能够打响,什么将失败。因此,多少人绞尽脑汁却始终难窥门径。

然而,在曹平的制片生涯中,卻几乎没有失手的作品。从《幸福像花儿一样》到《金婚》,从《甄嬛传》到《芈月传》,乃至近期热播的《功勋》——无论是不被市场看好的冷门题材,还是扎堆出现的大热类型,曹平制片的剧集都保持了稳定的品质输出和不俗的市场影响力。

背后的秘诀是什么?曹平在接受《综艺报》专访的过程中一再强调——好故事、好人物。在曹平看来,制片人应该对市场的变化具备敏锐的感知,但若仅仅趋从商业法则,故事难免流于空洞。好故事、好内容是一切的基础。“只要作品好,市场就一定会为好作品买单,观众也一定会为好作品点赞。”

文学照耀

自1997年入行以来,曹平发行了五十多部、两千多集电视剧,堪称业内神话。但令很多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位业内点金手最初的职业航道是俄语老师。

1980年,高考恢复第三年,曹平考入四川外国语大学俄语系。在曹平的回忆中,大学四年是她人生中最快乐、最难忘的一段时光。曹平从小便能歌善舞,刚刚入校时,她代表俄语系在学校迎新晚会上跳了一支独舞《橄榄树》,之后被招入校文艺队。大学四年间,曹平代表学校参加了许多文艺比赛,获得了不俗的成绩。

在专业学习上,俄语点燃了曹平对俄国文学的兴趣。普希金、列夫托尔斯泰等俄国文学大家的作品对包括曹平在内的几代文艺青年都影响深远。大学毕业后,曹平留校成为川外的一名老师,执教五年。五年的教书生活充实惬意,但曹平总觉得缺点什么。正如80年代末90年代初,齐秦在歌中所唱的“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曹平心底也总有一个声音,想去看看更大的世界。

1989年,中央戏剧学院要招收两名外国戏剧专业研究生,主攻俄苏戏剧。曹平抓住机会,考入了中央戏剧学院,后来还前往俄国继续深造。

说起俄国文学和戏剧作品,曹平滔滔不绝,从普希金谈到列夫托尔斯泰,从果戈里的《钦差大臣》谈到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大雷雨》。她喜欢契诃夫,《海鸥》《万尼亚舅舅》《樱桃园》……契诃夫的作品举重若轻,每个看似平淡的生活细节中都描述着触目惊心的人生悲剧,“他的很多作品都是在讲述人类孤独的真相”。

曹平还喜欢万比诺夫的《打野鸭》。在这部充满争议的作品中,万比诺夫塑造了齐洛夫这一多余人的形象——因为没有勇气改变自己于是选择安于现状,但他的理智却不断地告诉他要进行斗争。《打野鸭》充满黑色幽默,剧作形式也非常创新。

对于曹平来说,俄国文学和戏剧对她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这些大家的作品、各式精彩的人物让她看见了人性的幽微和生命的广袤,俄国文学的诗意和现实主义的传统也深刻地影响着她对项目的价值取向。“高尔基曾说过,俄国的戏剧艺术是在劳动过程中产生和形成的,是从生活中来的。我们也始终坚信,创作要扎根人民、贴近生活,贴近时代。”曹平说道。

对于任何艺术形式而言,内涵和良知都应先于技巧。影视剧也是如此,是在限定的时间内雕刻生命。《金婚》通过一对平凡夫妻五十年婚姻生活,书写了人们对于婚姻的美好期望与理想;《甄嬛传》通过无数女人在宫廷生活中的悲剧,来批判封建社会,批判封建制度;《功勋》则表现了时代对于榜样的渴望。曹平一再强调,“社会价值、社会意义、审美价值,这是我们创作的首要考量”。

理解市场

1995年,从俄国留学归来后,曹平进入了北京电视艺术中心。她本意是想成为一名译制片导演,但当时译制部没有指标,她被分配到了发行部,开始了与郑晓龙导演长达二十多年的合作。

刚刚进入发行部,曹平并不适应——不仅远离了她艺术理想的工作,还需要像推销员一样推销电视剧。但现在回过头看,曹平却非常感谢那一段工作经历,“发行工作虽然很辛苦,但是真的能够让你更了解市场。”

曹平刚入行时,电视剧还处于被动发行的模式,发行与创作也相对割裂——创作人员完成电视剧后交给发行人员。这种模式带来的问题是,创作人员并不了解市场需求,不清楚什么样的演员具备号召力、什么样的故事能够让百姓喜欢。发行人员每天与平台方打交道,平台方背后体现了观众的需求。久而久之,发行人员对于市场需求也有了更直观的判断。

2000年以后,行业发行开始进入市场化运作阶段,电视剧发行的难度也不断提升。因为发行人员对于市场需求的判断更敏锐,越来越多的发行人员开始参与项目的前期立项和策划。曹平全程参与了《永不放弃》《结婚十年》《幸福像花儿一样》《亲兄热弟》等剧的立项和策划。

《金婚》是曹平第一部担任总制片人的作品。2005年,她和郑晓龙一起前往河北电视台开会,在路上,郑晓龙提出了《金婚》这部剧的构思,因为那段时间郑晓龙的父母老吵架,他经常回家劝架,但父母吵归吵,却谁也离不开谁,因此,郑晓龙想拍一部剧,讲述上一代人的婚姻。

回到北京,赵晓龙、曹平和北京电视艺术中心其他几个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探讨后,初步定下了《金婚》这个项目。之后,曹平忙着其他剧的发行,再次想起这部剧时,已经过了半年。曹平跑去问郑晓龙,才了解到因为第一版剧本不太令人满意,项目一直处于搁置状态。曹平找到了中戏的师姐王宛平。当时,王宛平刚刚与北京电视艺术中心合作了《幸福像花儿一样》,她还写过一本关于婚姻的书——《婚内婚外》,对这一题材非常熟悉。王宛平创作的剧本大纲获得了郑晓龙及文学部门的认可,这个项目才得以继续推进。

在《金婚》关机宴上,曹平对全剧组人员说道,2007年《金婚》在全国播出的时候,一定会取得很好的收视率和社会反响,每个参加《金婚》的工作人员都会以此为荣。曹平的底气来自于其对市场的判断,以及剧作过硬的品质。

乔布斯曾在演讲中表示,我们无法预先将点滴串联在一起,唯有回首时你才会明白那些点滴是如何穿在一起的,在人生的某个点,你回过头来,会发现这件事情的意义所在。无论是求学阶段的文学滋养,还是刚开始进入这个行业时,发行工作的锤炼,这些经历磨砺了曹平作为制片人的专业能力,让她能够精准的判断项目、判断市场。

猜你喜欢
郑晓龙功勋金婚
金婚
满江红·五秩伉俪
故事思维的魔力:精神在叙事和细节中彰显
公共关系功勋奖
航空工业首个功勋飞机园落成
郑晓龙夫妇:斗出精彩,吵出恩爱
我的剧本你来导
光华自在金婚时
共和国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