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服务国际化:打开N扇窗,拥抱全世界

2021-10-29 19:22金盛翔
杭州 2021年17期
关键词:邵逸夫杭州市许可

金盛翔

城市国际化,离不开公共服务国际化。

从国际化学校的引进,到国际化医院的评审;从成立移民事务服务中心,到打造“外国人来华工作一站式服务管理平台”;从提出建设国际美食街,到谋划特色生活体验区……一个个小小的“窗口”,组成了杭州这座城市拥抱全世界的故事。

“一件事”受理,外国友人直呼“GOOD”

“有了这个‘一件事受理点,我们就方便多了,再也不用来回跑了,也不用因为看不懂中文而发愁了。”今年6月18日,杭州市“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和居留许可‘一件事办理启动仪式”在杭州国际人才创业创新园(拱墅园区)举行,来自比利时的Ruben现场同时拿到了来华工作许可证和居留许可证。这标志着,杭州的国际化水平、人才生态环境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众所周知,外国人在中国工作必须同时持有有效外国人工作许可和居留许可。以前,由市外国专家局负责工作许可审批,市出入境管理局负责居留许可审批,聘外单位需先申请获得外国人工作许可后才可开始办理居留许可,耗时费力。如今,“串联审批”改为了“并联审批”,外国人“双证”一起办,真正实现了“少跑路、减材料、减时限”。

与此同时,相较于上海的一窗受理服务只针对外国高端人才,杭州本次改革做到了对各类外国人才全覆盖。而且不同于上海办事大厅的“物理并窗”办理,杭州通过部门的有机融合、打通权限、共享信息,真正做到了“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信息一体化”。

“推进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和居留许可‘一件事办理试点,最大限度地畅通外国人才来杭创新创业‘绿色通道,是打造‘一站式人才创新创业服务综合体,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提供高品质人才服务的重要举措。”杭州市科技局外国专家局(科技人才办)局长傅立如此表示。

近年来,杭州市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人才生态持续优化,已连续十年荣获“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称号。在此基础上,杭州围绕“数智杭州·宜居天堂”目标,不断健全全生命周期的国际人才引育链。

争取获得《外国高端人才确认函》审发权、深入推进外国高端人才“一卡通”服务试点、设立外国专家书屋,形成国际人才集聚新磁场;面向全球发布全市重点揭榜挂帅项目、开展专场活动向全球推介杭州双创环境、举办“百名外国专家云签约”专项活动,提升国际人才创新新动能;建设国际人才创业创新园、推动海外创新平台发展、谋划创建全球创新平台,打造全球双创新高地;组织媒体中英文全方位报道杭州优良的人才生态环境、创建杭州国际人才交流平台,提升城市品牌新影响……如今的杭州,正全力打造人才最优生态城市。

“在杭州办校,大有前景”

在杭州城市国际化的前端——钱江新城,有一所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在圈内知名度颇高。

1200个学位、3岁班到12年级的年级设置,2018年创校首年便获得世界先进教育促进组织认证,随后先后获批成为AP(美国大学预修课程)、PSAT(学术评估测试预考)和SAT(学术能力评估测试)考点……这便是浙江杭州钱江贝赛思外籍人员子女学校(以下简称“贝赛思”)。

作为美国BASIS学校在中国的直属校区,贝赛思自行精心设计了以科学、技术、工程、数学为核心的文理兼修的课程体系,以充满张力、互动性强的课程教授模式来激发学生对于学术的热爱;更为重要的是,这里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开设了不同的中文课程。母语班、近母语班及以中文作为第二语言的CSL班级……学校统一使用人教版语文教材,从语言基础、读写能力、文学素养、文化知识等方面,培养学生对中文的语言学习和对中国文化的兴趣。

贝赛思校长Kyra Gailis女士说:“之所以选择在杭州开校,是因为杭州开展涉外教育很早,基础好。近些年来,杭州逐步加大了对外开放的程度,国际化水平年年提升,我们觉得在杭州办校,大有前景。”

贝赛思,只是杭州不断健全涉外教育服务体系的一个缩影。事实上,杭州市外籍人员子女学校起步于2002年,至今已有19 年历史。截至2020年底,包括杭州国际学校、杭州日本人学校等在内,杭州市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共有8所,在校学生人数从当年的20余人增加到了49个国家的1987人。

当然,于杭州而言,打造国际化学校、推进教育国际化的种种举措,远不止此。2018年2月,西湖大学正式获教育部批复成立,面向全球持续引进高层次人才;2019年4月,杭州市政府、浙江省教育厅、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共同签署《共建中法航空大学合作框架协议》,截至今年6月,北航已派駐学生250人、教师147人参与人才培养和学院筹建工作,已录用面向全球招聘的学术人才、管理人才等30余人;2019年12月,作为教育部首批海外中国国际学校建设试点单位,迪拜中国学校项目启动,杭州市承担全国第一所境外办学的试点工作,2020年9月,迪拜中国学校在杭州和迪拜两地,以线上线下同步直播的方式举行了成立仪式暨开学典礼;以“千校结好”“百校结对”等行动为载体,杭州市坚持推进师生海外交流,截至2020年底,全市中小学与国外及港澳台地区学校结对总数超过1200对,有海外结对学校的中小学校占比达41%,共有53所中小学入选浙江省“千校结好特色学校”……

杭州市教育局高等教育处(交流合作处)副处长应伟东表示,教育国际化已成为杭州城市国际化的重要支撑。

“做中国最好的国际化医院”

“在祖国建设一所前所未有的以西方医院管理理念与运营模式为基础的国内示范水平的现代化、国际化医院。”带着这样的医疗梦,20世纪80年代,祖籍浙江的邵逸夫先生向浙江省政府捐资7000万港元建设医院,同时邀请美国罗马林达大学健康医疗机构(LLUH)在建院前五年协助管理医院。

作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陆第一个由港资捐建、外方管理的大型公立医院——与生俱来的“国际化”印记,成为邵逸夫医院流淌在血液里的基因和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自1994年建院,27年来,中国首家通过JCI评审以及亚洲首家通过磁性认证的大型综合性医院、中国首家美国Mayo Clinic医疗联盟成员、成为国家“一带一路”医学人才培养联盟副理事长单位……邵逸夫医院始终走在国内医疗机构国际化进程的前列,一路满身荣耀。

2020年,杭州市启动国际化医院评审试点工作,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以最高分获评,与杭城其他四家医院荣获首批杭州市“国际化医院”称号,并于今年4月召开的杭州医疗国际化推进会上接受荣誉授牌。邵逸夫医院国际合作交流办公室主任詹一蕾说:“这得益于邵医全球认可的管理机制、国际领先的临床与科研实力、高层次全方位的国际合作交流以及整合完善的国际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例如:首创中西融合“邵医模式”已成为中国医院管理行业标杆,医院咨询委员会主席Richard Hart博士荣获“中国国家友谊奖”;以微创医学引领国际,多项技术和手术方式为国际首创,成立“一带一路”微创医学学院,创办中国首本微创外科国际期刊,引领中国及世界腔镜外科的发展;实现与在全美医疗机构中综合排名第一的Mayo Clinic全面合作,创建国际人才培育平台,至今员工出国进修与外籍学者来访双向交流已超6500人次,是海外医学生及住院医生在中国首选医疗培训机构,与浙大城市学院、LLUH共建国际健康科学中心;2008年在浙江省最早开设国际医疗中心,是众多外籍病人及国际保险公司首选在浙医疗机构,G20与B20峰会指定医疗保障医院……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院长蔡秀军说:“打造健康中国、健康浙江,义不容辞。”他也表示,“浙大邵逸夫医院将在巩固原有优势的基础上更攀高峰,切实推进医疗的双循环发展,积极参与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建设,将为杭州的国际化发展继续承担更多职责!”“最大可能地促进人类的身心健康”,这是邵逸夫医院27年来一直所坚持的使命。

如今的杭州,正处于“亚运会、大都市、现代化”的重要窗口期,医疗国际化也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持续开展国际远程医疗服务、不断拓展国际人才双向交流;积极打造国际化医疗服务区域、规范医疗服务领域外语标识、提高医疗人员外语口语交流能力;积极拓展国际交流合作关系、扩大舒心就医服务范围、积极推进国际医疗保险,不断提升服务软实力……更为丰富的国际化元素,带来的是更为舒适的医疗体验。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相信杭州拥抱整个世界的故事,未来将更加精彩。

猜你喜欢
邵逸夫杭州市许可
杭州市支援武汉医疗队等6个集体获杭州市五一劳动奖状
杭州市西湖区中小学教师作品选登
邵逸夫 长寿三大法宝
杭州市萧山区美术教师新作选
邵逸夫:多情人不老
背对背拥抱
邵逸夫的养生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