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无障碍研究进展及其对适老化环境建设的启示

2021-11-01 01:31刘彬杨翠霞田涛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1年20期
关键词:老龄化老化设施

刘彬 杨翠霞 田涛

(1大连工业大学,辽宁 大连 116034;2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

2020年我国第7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60周岁以上老年人超过2.6亿,未来5~10年,中国将步入深度老龄化社会,为应对老龄化社会发展,2021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发布中多次出现并重点提及“老年人”和“城市”,并明确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适老化环境建设与改造已成为我国近期环境建设的重要目标。本研究通过对近10年老龄化无障碍发文量、研究热点、研究重要主题和研究进展与趋势的分析,探讨老龄化无障碍研究进展对我国适老化环境建设的启示与优化策略。

1 资料与方法

运用美国德雷塞尔大学陈超博士及团队开发的CiteSpace信息可视化软件,通过信息可视化手段呈现科学知识结构、规律和分布情况,对数量较多且内容繁杂的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得到可视化效果较好的知识图谱分析〔1,2〕。本文以知识图谱为基础,对相关文献进行多层次研究梳理,通过发文量、关键词共现、关键词聚类、关键词时间线图等分析,结合文献计量、信息可视化等方法,通过提炼归纳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及演进情况,进而总结出该领域的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

由于老龄化无障碍环境主要涉及居住空间或公共建筑空间的无障碍环境,因此本研究选取主题词“无障碍”并且“室内”或含“居住建筑”或含“公共建筑”;文献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的学术期刊、国内外会议论文与学位论文,时间限定在2011~2020年经过整理和筛选,并除去重复记录及文献信息不完整的文献,最终确定1 630篇作为研究样本。

2 结 果

2.1发文量分析 近10年发文量来看,室内无障碍研究文献呈逐渐上升趋势。发文量2011年90篇到2012年147篇增幅达到了61.2%,这与2012年《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和《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2012)开始施行关联较大,从立法层面高度强化了系统开展无障碍环境建设实施。发文量在2015年和2019年两个节点前后均有明显增量,分别与住建部等多部门的无障碍环境城市创建活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9〕5号)等相对应。

2.2研究热点 在关键词共现频次方面,除了无障碍设计、老年人和老龄化研究热点关键词外,无障碍、人性化设计、居家养老、养老公寓也是主要研究热点关键词。在关键词中心度方面,室内设计、适老化和居家养老等常用词汇外,前5位热点词依次为居住空间、老年公寓、老龄化、通用设计和人性化。老龄化、通用设计、居住空间等具有较高频次和较高的中心性。老龄化中心性不是最强,但频次较高,其重要性还在上升;通用设计一直是研究热点,其中心性和老龄化类似;居住空间的中心性最高,是室内无障碍研究最为重要和最受关注的领域。见图1,表1。

图1 关键词共现频次网络

表1 室内无障碍环境研究热点词信息统计

2.3研究重要主题 关键词聚类展现了该领域研究主题。为明确室内无障碍研究领域的热点内容、实施空间、服务人群,对统计文献的主题词和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得出研究关注度最高的9个聚类:#0养老建筑、#1无障碍设施、#2老年公寓、#3医院、#4人口老龄化、#5公共图书馆、#6无障碍设计、#7人性化和、#8居家养老。室内无障碍研究的聚类单元之间联系程度不一,涉及领域也较为广泛。无障碍设计(#6)与居家养老(#8)研究热点词之间联系最为紧密,人口老龄化(#4)与医院(#3)研究之间重叠性较高,表明这些聚类单元之间的共引现象普遍。见图2。

图2 关键词聚类

2.3.1室内无障碍设计理念研究 在社会发展与需求中,不断完善多元空间领域的精细化、通用化、标准化无障碍设计,通过政府监督部门监察公共空间与住宅空间的改造成效,保障标准实施的有效性与通用性。如室内适老性设计理念,从老年人心理、生理等需求对其生活中适老性设计、功能空间优化、整体设施、智能家居等进行分析并提出对应的解决策略〔1~3〕。通用设计理念,将通用设计理念引入无障碍设计之中,解决养老公寓中无障碍设计所存在的问题〔1~3〕。包容性设计理念,从中国当代室内设计现状的角度入手,探讨了包容性设计的思想内涵、原则、途径与方式〔1~3〕。人性化设计理念,从老年人的生理变化和行为特征,研究以人为本的适老化宜居设计〔1~3〕。

2.3.2居家养老的室内无障碍实证研究 主要涉及居住空间养老设施、无障碍家具设计、智能化居养空间设计等研究内容,研究者通过对居住空间养老设施和无障碍家具功能适老化、尺寸尺度适老化、空间心理需求适老化进行研究,为居养室内空间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和依据〔4,5〕;基于AI技术智能化居养空间创新设计,研究者通过分析无障碍设计在AI技术基础上空巢老人居养空间的智能化设计研究及应用,提出优化建议〔6〕。因老龄化快速到来,居家养老的室内无障碍环境建设应结合前期研究基础,扩大无障碍细节设计、认知设计、视觉系统设计、多功能性设计、通用设计和智慧设计等研究,服务于适老化居住空间无障碍环境建设。

2.3.3公共空间室内无障碍实证研究 主要涉及医院、社区诊所、保健康复机构等医疗空间,研究者通过对门诊综合楼内交通空间的无障碍设计进行研究〔7〕,及低位服务设施与无障碍医疗设施的研究分析,为建设设计与改造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和依据〔8〕。公共图书馆、公共博物馆、学校、展会等文体空间,研究者通过分析无障碍设计在高校图书馆中的应用,提出改造优化途径〔9〕,博物馆视觉无障碍研究与应用,提出优化建议〔10〕。公共空间室内无障碍环境建设已由传统的无障碍设施搭建阶段,发展到利用智慧手段,将系统集成,技术研发和应用示范结合,研究技术路线、智能平台、技术标准、方案方法、评估体系、设备装备等,开展应用示范,为我国无障碍环境和服务体系的科技创新提供指导。

2.3.4养老建筑实证研究 养老公寓、日间照料中心主要针对老年人照料设施建筑设计进行探讨〔11〕,研究建筑内部设施对养老需求的协调设计〔12〕;医养结合社区服务中心从医养结合的角度,通过对相关的养老建筑设计进行深入研究〔13〕。 养老服务模式、养老产品更新、养老建筑设计和养老环境建设都朝向无障碍、包容性、适老化和尊老化方向发展。

2.3.5室内无障碍设施实证研究 研究人员从第三卫生间的卫生设施、呼救设施、声光环境等展开研究〔14〕;从地铁站的导盲设施、出入口设施展开研究〔15〕;从医院的医疗器械、复健设施等调研研究〔16〕。“人-产品-环境”三者间关系的探讨,就是适老化、尊老化、友好型设计的原点,不分性别、年龄与能力,适合所有人使用方便的环境或产品的设计,才是无障碍环境设计的最终目的。

2.4研究演进与趋势 通过对室内无障碍环境研究文献关键词共现分析,得到关键词时间线图,关键词所在年份表示此关键词近10年首次出现时间,点的大小代表近10年出现的频次,连线代表一篇文章中出现的两个或多个关键词。研究演进变化过程为: 2012年专业首次出现关键词室内养老设施,2013年首次出现适老化和适老化改造,2015年首次出现养老机构和优化设计,2016年首次出现养老居住、社区养老和养老建筑,2018年首次出现医养结合、日间照料中心,2019年首次出现优化策略和社区养老设施。根据近十年文献横向与纵向研究的特点,室内无障碍环境研究分为两个发展阶段。见图3。

图3 关键词时间线图

2011~2014年室内无障碍公共设施环境改造及提升阶段。2011年广州亚运会的举办,加快了城市无障碍环境的建设。2012年《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与《无障碍设计规范》颁布实施,从法制保障层面促进室内无障碍环境建设,同年,党的十八大提出,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2014年《在标准中界定无障碍的指南》中提出重视通用设计与合理便利的功能需求,将无障碍环境使用人群扩大,通用功能研究进一步提升。此阶段研究主要聚焦于医院、博物馆、图书馆、商场及机场等公共空间无障碍设施环境的改造与提升,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逐步开始关注适老性课题研究。

2015~2020年室内适老化研究增长及扩散阶段。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产业发展。2018年《改革开放40年中国人权事业的发展进步》中提出无障碍环境建设向精细化和系统化转变,以适老化设计、人性化设计、包容性设计等设计理念及策略为主导,加大老龄化、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及养老服务设施等在无障碍环境建设研究中的比重。 此阶段适老化建筑与室内空间改造逐步强化,开始扩散研究医养结合、日照中心、社区养老和智慧社区建设等内容,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环境压力,加快适老化空间建设与改造。

2011年关于无障碍、公共图书馆、残疾人、老年人住宅的讨论,逐渐转向2015年前后,公共设施、设计方法、住宅和适老化等议题在室内无障碍层面的研究。从突变词强度来看,公共设施是室内无障碍突变词强度最高的,发生周期在2012~2014年;公共图书馆、次之,发生周期在“十二五”时期,也是公共建筑无障碍重点研究课题之一。自2013年起,无障碍研究呈现出关键词密度高,既有对残疾人、老年人的无障碍、适老化等与规范标准相关的新热点,也有对设计方法、建筑、住宅等技术方法实施体系的内容。近3年里,适老化环境改造的实践研究在逐步增加。见图4。

图4 关键词突现强度排序

3 讨 论

3.1建设启示 通过研究近10年的老龄化无障碍设计研究的热点与演进,本文提出了无障碍适老化室内环境研究的3个方向。根据研究框架图,由内向外分为4个环层,2~4层各分为3个部分,各部分之间由虚线构成的箭头代表各部分的交流、转化等相互作用。中心环层是我国即将面临的设计核心和要求;向外扩展的第2环层,是3个主要环境:公共、社区、居住;第3环层分别对应公共空间无障碍、社区无障碍、居家无障碍研究的3个方向,最外环层所对应的是无障碍设计中的3个目标:公共空间适老化、社区适老化、居家适老化,3个环层的研究热点逐层细化,目标清晰,同时各个环层也相互影响,交融。提出现阶段无障碍设计研究的核心目标是用适老化设计解决社会老龄化带来的相关问题。“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全面提升城市品质,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推动城市更新,优化空间结构和品质。从新建,重建,扩建的布局规划方式转变为改造提升老旧小区、老旧厂区、老旧街区和城中村等存量片区功能,完成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改造一批大型老旧街区,因地制宜改造一批城中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标准委和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多部门,根据城市更新规划,在2020年发布了多项适老化无障碍环境建设政策和指导意见,包括医养结合机构服务建设标准,无障碍环境创建工作验收,加快实施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工程指导意见,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建设老年友善医疗机构等,政府通过政策指导和扶持,加快提升公共环境、社区环境和居住环境的无障碍设施建设,强调应对性、合理性和规范性〔17〕。

3.2发展启示 技术的推动和智能化的应用是城市更新基本要求。适老化环境创建与改造工作需要新型技术提供支撑,向全面化、科学化、未来化方向发展,无障碍环境及设施应依托智能化管理与应用,加大智慧养老产品推广,发展智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建设智慧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在解决社会老龄化问题的同时,更要科学推动可持续性城市发展。适老化是可持续城市功能发展的必走路径,室内空间更新与老旧改造应通过对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特征研究,加强适老化设计和适老化改造,扩大通用设计的范围与数量,采用先进的科技与智能技术,拓宽管理方式,强调适应性、友好性和共享性的室内环境更新,完成政策汇总中老龄化无障碍环境创建验收与环境建设适老化的目标。

3.3优化规范标准 应对适老化环境建设需求,对已颁布实施的无障碍设计规范与建设条例进行优化,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各部门各行业应统筹规划,互通有无,各地方应遵循当地老龄化程度与潜在需求制定相应规划管理条例。北京、上海、浙江和江苏等地方政府近年已经出台相关管理办法,对无障碍环境与设施规划、设计、施工、监管、各部门协调与科技管理等方面制定了具体条例,为无障碍环境建设与管理提供规范标准。适老化无障碍环境建设应当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遵循地方政府主导、社会共同参与、人民广泛受益的原则,全面推动适老化环境建设与改造。

3.4扩大资金扶持 在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与新农村建设等政策推动下,各级政府正逐年提高适老化环境建设专项资金投入,并鼓励民营企业参与社会养老事业服务体系,加大民间资本投入比例,积极推动适老化环境建设与改造。

3.5加强施工与维护监管 经对老龄化无障碍研究进展的分析与社会调研发现,适老化环境研究与设计已与世界先进国家同步,然而现已施工建设的无障碍环境在使用中出现无障碍设施缺失、无法使用、被占用等众多问题,因此应加强施工监管与设施运营监管力度,确保适老化环境研究与设计得到充分应用。施工方应按照已审查通过的设计图纸,配套建造无障碍与通用设施,并对施工质量负责;监理单位应按照相关标准和已审查通过的设计图纸文件,对该施工质量实施监理,并承担监理责任;消防、安检及质监局等相关管理部门应对无障碍环境与设施长期监管,以保障无障碍环境的正常使用。

3.6健全适老评价体系 全面提高人民生活质量,重视适老化环境建设,国家各部门与社会组织(残疾人联合会、依法设立的老年人组织等)应对无障碍环境规划、发展、设计、施工、维护、使用和监管等方面建立评价指标与体系,各地方应当按照地域经济、文化、现有设施和老龄化程度等相关情况,规范评分细则,对创建领域、指标说明、评价方式、赋分标准与分值等制定详细的评价标准。适老化环境建设应借助网络数据平台,推动全民参与,以规避环境建设与使用中出现的问题,加大适老化环境共享性评价、公平性评价、效率性评价,及时反馈社会需求、施工质量、环境指标与环境可持续性发展等相关问题。

猜你喜欢
老龄化老化设施
健康老龄化十年,聚焦骨质疏松症
老龄化研究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民生设施非“摆设”
警惕环保设施安全隐患
节能技术在开关电源老化测试中的应用
公共充电桩设施建设正当时
擅自启用已查封的设施设备该如何处罚?
杜绝初春老化肌
应对老龄化 中法共同课题
HTPB热固PBX老化过程中的体积收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