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党史 强信念 跟党走(三)

2021-11-01 09:59周迪
少年博览·小学高年级 2021年10期
关键词:云岭军部泾县

周迪

新四军,与八路军一起,是每个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名字。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新四军举起了民族解放的旗帜,铸就了抗战历史的丰碑。

为什么新四军能打胜仗、得民心?

因为,他们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寻访家乡的“红色印记”,点亮红领巾“宣讲坐标”。让我们跟随《少年博览》红领巾小记者,追寻出征的“铁军”吧!

听小记者宣讲——

这只队伍是铁打的吗

1931年,可恨的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想把中国变成自己的殖民地。

在这个生死存亡的关头,中国人选择继续打内战,还是一致对外?

中国共产党毫不犹豫地作出了选择——不惜一切也要保家卫国!可是,中国国民党却退缩了,他们还在盘算自己的小心思。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中国人民愤怒了!

在共产党的积极推动下,打了十年内战的国共两党终于开启了第二次合作,共同抵抗日本侵略者。

也许你会问,上一次国共合作打列强、除军阀时,国民党突然掉转枪口、屠杀盟友,难道共产党人都忘了吗?曾经背信弃义的国民党,怎么值得信任呢?

共产党人当然没有忘记血淋淋的过去。但是,他们深知,中华民族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中国人必须团结起来!

此时,中国南方的红军游击队,已经坚持了三年的游击战争。他们有的吃不饱、穿不暖,有的已和党中央失去联系,有的队伍只剩下二三百人……但是,他们从来没有放弃对党的忠诚!

当国共第二次合作的消息传来,他们没有一句抱怨,迅速下山集结;

面对曾经杀害战友的“敌人”,他们听从党的指挥,以民族大义为重。

自此,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老百姓们亲切地称呼他们为“八路军”和“新四军”。

一起摊开中国地图,这只“大公鸡”的肚子上,你能找到咱们的家乡安徽,这里曾是新四军的主要集结地。

新四军在江淮大地上坚持抗日、壮大队伍、开辟根据地,和老百姓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他们被称为“华中人民的长城”,一支“铁军”!

小记者:程戌凡

指导老师:项秀萍(黄山市徽州区岩寺小学)

跟小记者寻访——

寻找红色“足迹”

今天,我们以红领巾小记者的身份,来到黄山市徽州区岩寺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

1938年5月,中国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在这里整编为新四军,军部设立在金家大院。沿着小巷,我来到了这里——也是叶挺、项英等新四军领导人当年生活和办公过的地方。卧室里只有床和小桌,床上的被褥满是补丁,真实地还原了当时新四军艰苦的生活环境。

正厅中,一把靠墙的木椅子引起了我的注意。讲解员阿姨告诉我,这把椅子是当地人方友元捐赠的。当年,叶挺军长经常坐在这把木椅子上办公。部队转移时,这把椅子留了下来。别看它很普通,却展现了新四军将士艰苦朴素、廉洁自律、勤政爱民的优良作风。

新四军在岩寺集结后,火热开展军政训练,兴办农民夜校,还组织抗日群众团体,教唱抗日救亡歌曲……深得当地老百姓的拥戴。在纪念馆的展柜里,在枪支、蓑衣中,还有一盏毫不起眼的洋油灯。听讲解员阿姨介绍,这盏洋油灯是新四军老战士芮胜的儿子代表父亲捐献给纪念馆的。当年,部队首长把洋油灯赠送给战士芮胜,勉励他坚持革命,为党的事业作贡献。革命的星火就是这么代代相传、生生不息的!

看着墙壁上雕刻的革命先辈形象,我不由地举起右臂,以少先队员最隆重的礼仪——少先队队礼,向英雄们致敬!

小记者:程戌凡 程怡君

指导老师:项秀萍(黄山市徽州区岩寺小学)

听小记者宣讲——

这支队伍爱管“闲事”

1938年7月,时任新四军军长叶挺、副军长项英,把新四军军部转移到了安徽省宣城市泾县的云岭镇。

那年头,兵荒马乱。常有日伪军、杂牌军,进村子抢东西、烧房子、拉人做苦力。

所以,见到新四军扛着枪进了村,村民们害怕极了。他们要么跑进山里躲起来,要么紧闭家门不出去。

观察了几天,村民们发现这支部队好“奇怪”——

他们不乱动村民的东西,还爱四处管“闲事”!

村民们不愿卖粮食给新四军,他们就在野外架起锅,吃发霉的粮食;

村民们不敢开门让受伤的新四军借宿,他们就整整齐齐地睡在屋檐下、空地上;

村民们家门口堆着木柴、放着水缸,田里有农活没干完,他们就帮忙劈柴、挑水,下田干农活……

村民们看明白了——这支队伍,宁可牺牲自己,也要帮助老百姓!

大家纷纷敞开家门,欢迎新四军。从此,这个风景秀美的江南山村燃起了熊熊的抗日烽火。

在驻扎云岭的日子里,新四军打了一个又一个胜仗,参军的年轻人来了一波又一波。老百姓都说:吃菜要吃白菜心,当兵要当新四军!

除了作战和训练,新四军也没有闲着。

村口有一条叶子河,河上的木板桥很不结实。雨大的时候,木板常常被湍急的河水冲走。

看着河面上摇晃的破木桥,听着桥那边学堂里清脆的读书声,新四军又管起了“闲事”——他们要修桥!军长叶挺亲自设计桥的样子,战士们立刻照着图纸忙活起来。叶挺只要有时间,就去工地上帮忙。云岭的老老少少纷纷赶到工地,和战士们一起动手修桥。

桥修好了,叶挺在桥的栅栏上题写了八个大字:军民合作,抗战到底。“叶挺桥”的故事,也流传了下来。

小记者:项 阳 蔡雨夏

指导老师:毕 叶 肖越红(泾县实验小学)

跟小記者寻访——

走近“云岭烽火”

安徽东南山区,重峦叠翠,绿竹如海。青弋江在山间蜿蜒,江畔就是我的家乡泾县。小时候经常听新四军打鬼子的故事,爷爷说,那可是一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让敌人闻风丧胆的革命队伍!

今年正值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身为红领巾小记者的我们,决定前往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走近当年的“云岭烽火”。

纪念馆位于云岭镇罗里村,1938年7月至1941年4月,新四军军部在这里驻扎。司令部是由一间徽派祠堂改建而來,屋子里摆放着一张书桌和几把椅子,阳光照进来,整个屋子亮堂堂的。叶挺军长曾经在这样简陋的小屋子里指挥作战,播撒革命的火种,成就了一番伟大的革命事业,真了不起啊!

循着讲解员的声音,我们来到了“照片房”。看着一张张被放大的老照片,我仿佛置身于岁月的长河中……通过讲解员的讲述,我才知道叶挺军长不仅是军事家,还是摄影家!在云岭期间,他跑遍泾县的山山水水,拍摄了恢宏的茂林牌坊、章渡吊栋阁以及新四军学习、战斗、生活的照片,记录了新四军发展壮大的历程,留下了十分珍贵的军史资料。

离开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我们凝望着高高矗立的叶挺军长铜像,他是云岭人民心中永远的丰碑。

小记者:张 帆 施彦辰

指导老师:唐文娟 吴潘洪(泾县城关三小)

播撒“红色种子”

假期里,我们一起来到泾县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寻访前辈足迹,感悟革命精神。

踏入旧址,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广场中央矗立着的叶挺军长的铜像。只见他昂首挺胸,神采奕奕地凝视着远方。底座上那“抗战到底”四个大字体现了新四军坚持不懈的精神。

走进陈列馆,里面陈列着泛黄的战线图、粗糙开裂的草鞋、短小生锈的枪支、斑驳的公文包和水壶,还有缴获来的日本国旗和武器弹药。通过史料,我了解到,1940年10月,日本侵略者5000余人强势进攻新四军军部。新四军经过七个日夜的顽强苦战,最终赢得了胜利。这样简陋的装备、恶劣的环境,新四军照样打胜仗,真是了不起!

“宁为沙场鬼,不做亡国奴。”无论何时,新四军都牢记民族大义,坚持抗日救国。可就在1941年1月,国民党反动派却在这里有预谋地围袭新四军,杀害了无数新四军将士,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看到周恩来总理在《新华日报》上题词“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揭露“皖南事变”真相时,我们都感到无限悲愤!

参观完新四军军部旧址,我们深刻体会到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作为红领巾小记者,我们要把知道的红色故事讲给更多人听,在更多人心中播撒下“红色种子”!

小记者:项 阳 蔡雨夏

指导老师:毕 叶 肖越红(泾县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云岭军部泾县
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陈列馆美术作品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知识界对日本军部的认识与批判①
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油画作品
悦读之光遍洒云岭 书香云南方兴未艾
第二次西园寺内阁期间“增师案”与政党军部之间的博弈
云岭“普法列车”开到旅客身边
养生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及开发对策研究
泾县蚕桑产业发展困境与破解对策
男子信用卡诈骗10万余元还不上钱玩“躲猫猫”
云岭凭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