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动态血糖监测评估妊娠期糖尿病营养运动治疗后的效果分析

2021-11-02 08:39李锐莉胡丽燕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71期
关键词:达标率营养血糖

李锐莉,胡丽燕

(1.运城同德医院综合内科,山西 运城 044000;2.山西省儿童医院山西省妇幼保健院产科,山西 运城 030024)

0 引言

妊娠期糖尿病指的是妊娠期才出现或首次确诊的糖尿病,是妊娠期最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与孕妇机体内糖代谢失常有关[1]。随近年来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运动量的降低,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率也呈现出不断升高的趋势。如果妊娠期糖尿病的患者不能对其血糖进行有效地控制,则容易导致妊高症、羊水过多、胎儿窘迫症、巨大儿等多种并发疾病或不良妊娠结局,对母婴健康造成不良影响[2]。而相关调查数据表明[3],通过积极的饮食干预和运动管理,超过九成的妊娠糖尿病患者可以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并改善妊娠结局。而如何更有效得对患者进行饮食和运动管理则成为研究的重点。本文选取2019年7月到2020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均为49例,观察组患者接受连续动态血糖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给予相应的营养运动治疗;对照组患者则给予常规的营养运动治疗及血糖监测,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糖水平、血糖达标率等进行比较,同时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旨在通过与常规营养运动干预方法的对比,分析连续动态血糖监测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营养运动治疗的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经75g糖耐量试验(OGTT),发现其符合下列三项中任意一项判断标准:空腹 血 糖 值 超 过5.1mmol/L,1h OGTT值 超 过10.0mmol/L,2h OGTT值超过8.5mmol/L,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对本次研究内容知情同意,且各项临床资料真实完整。

排除标准:患者在妊娠期即合并糖尿病的情况;患者在妊娠前或妊娠期有影响糖代谢药物或保健品使用史的情况;患者合并全身性感染的情况;患者合并重要脏器器质性病变的情况;患者合并其他妊娠期合并症的情况。

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9例。

对照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29.4±4.6)岁,平均孕周(25.9±3.1)周。

观察组患者平均年龄为(28.5±4.9)岁,平均孕周(26.3±3.5)周。

三组受检者在年龄和孕周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接受连续动态血糖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给予相应的营养运动治疗。在患者确诊妊娠期糖尿病之后,分别对患者的孕周、孕期增重情况、BMI水平以及血糖水平等进行测定,并根据患者的情况,为其制定针对性的、个性化的营养及运动治疗方案。在治疗期间,对患者行连续动态血糖监测,详细记录患者的0h OGTT、1h OGTT、2h OGTT,24h平均血糖值、三餐前后平均血糖、晨起指血血糖、餐后指血平均血糖以及血糖波动情况等,根据患者的血糖监测结果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分析、评估,并对其治疗方案进行及时的、不断的调整,报这个患者的各项营养物质的合理摄入。

对照组患者则给予常规的营养运动治疗及血糖监测。定期对其血糖水平进行测定,并按照少食多餐、适量运动的原则为患者安排营养摄入和运动计划。

1.3 观察指标

治疗八周之后,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糖水平(空腹血糖值FPG、餐后2h血糖值2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糖达标率等进行比较。

其中,空腹血糖值在3.3mmol/L到5.6 mmol/L之间时可以判断为达标,餐后2h血糖值在4.4mmol/L到6.7mmol/L之间时可以判断为达标,糖化血红蛋白在4.0%-6.0%之间时则可判断为达标[4]。

同时对两组患者进行追踪随访,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包括子痫前期、巨大儿、胎儿窘迫、羊水过多、早产、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产后出血等)。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受检者的空腹血糖值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值对比

两组妊娠糖尿病患者干预治疗前的血糖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干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FPG、2h PG以及HbAlc的下降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三项指标的达标率和总的血糖达标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水平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水平比较(±s)

组别 FPG(mmol/L) 2h PG(mmol/L) HbAlc(%)观察组(n=49) 治疗前 12.03±1.56 15.33±1.45 10.68±1.21治疗后 5.02±0.51 7.05±0.73 6.15±0.88对照组(n=49) 治疗前 11.98±1.49 15.29±1.52 10.75±1.23治疗后 7.37±0.70 11.34±0.82 7.82±0.85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糖达标率比较

2.2 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比较

比较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可见,观察组患者子痫前期、巨大儿、胎儿窘迫、羊水过多、早产、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产后出血等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比较

3 讨论

本文通过不同方法对两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进行监测,并给予相应的营养和运动治疗,结果可见接受连续动态血糖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实施针对性营养运动干预治疗的患者,三项血糖评价指标FPG、2h PG以及HbAlc水平的改善程度、达标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而对其进行追踪随访的结果也可见观察组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明显更低。这是由于连续动态血糖监测可以对患者血糖水平的波动变化进行有效分析判断,不仅可以帮助医生对干预治疗后血糖的波动幅度进行观察,对当前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而且有利于隐匿性低血糖的及时发现。不同患者虽然均表现出胰岛素抵抗、血糖异常升高的情况,但是受我国的居民的饮食结构的影响,患者三餐后血糖升高水平不一致;而孕妇因胰岛素抵抗的机制,胰岛素分泌延迟,常会出现空腹血糖正常,而餐后血糖显著升高的情况;还会出现日内血糖高峰多于餐后、夜间深睡眠无症状低血糖等的情况[5]。常规的血糖检测指标无法对孕妇体内血糖代谢变化进行充分反映。

通过连续动态血糖监测,不仅可以根据患者每天的血糖水平变化情况,为其提供个体化的饮食方案,保证其各类营养物质的摄入,还可以结合孕妇的体重变化、孕周等调整其运动强度,一方面避免能量摄入不足的情况,另一方面保持孕妇血糖水平的相对稳定,提高孕妇身体素质,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保障母婴安全。

综上所述,通过连续动态血糖监测可以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营养运动治疗提供更为有效地指导,方便医生对患者的身体状态进行更好的评估,并对治疗方案进行及时调整,有效控制血糖,改善患者的妊娠结局。

猜你喜欢
达标率营养血糖
沙颍河(阜阳段)生态流量监测的探索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居家监测血糖需要“4注意”
夏季给猪吃点“苦”营养又解暑
山西省2017年地表水功能区水质现状评价分析
四川脱贫攻坚半年“成绩单”出炉
这么喝牛奶营养又健康
蔬菜与营养
春天最好的“营养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