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临床效果分析

2021-11-02 08:39李静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71期
关键词:电切宫腔镜息肉

李静

(徐州矿务集团第二医院妇产科,江苏 贾汪 221000)

0 引言

子宫内膜息肉(Endometrial polyps)是指子宫内膜局部间质出现过度生长,在子宫内膜上出现良性腺体上皮覆盖的病理状态。子宫内膜息肉由子宫内膜腺体、血管及间质组成。子宫内膜息肉有单一病灶和数个病灶、大病灶和小病灶、有蒂病灶和无蒂病灶之分[1]。较大的息肉可突入子宫颈管,引起感染、坏死并排出分泌物,影响正常月经的量和周期。子宫内膜息肉绝大部分属于良性,临床报道的发病率范围在7.8%-34.9%之间。子宫息肉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雌激素水平及炎症刺激有关[2]。由于子宫内膜息肉可导致女性不孕,甚至癌变,临床对于较大的子宫内膜息肉大部分均采用手术切除的方法进行治疗[3]。宫腔镜下息肉切除术目前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常用方法,切除方法可采用冷切法、电切法,临床对于这两种方式的利弊存在较大的争议,本方案对比分析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的冷切术和电切术的临床效果,为临床选择手术方案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6月至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50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次序编号,数字随机表法分为电切组和冷切组两组,每组25例。所有患者既往无子宫内膜手术史,符合宫腔镜手术治疗指征。对照组年龄21-56岁,平均(34.84±7.59)岁;已育者21例,未育者4例。观察组年龄20-55岁,平均(34.79±7.46)岁;已育20例,未育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手术方法

两组患者均于术前完善相关检查及健康宣教,手术时间安排在月经结束后4~7d内进行。术前采用0.9%氯化钠膨胀子宫,膨宫压保持在95mmHg;患者于静脉麻醉下手术,取膀胱截石手术位,清洁消毒外阴、阴道后将子宫颈前唇向上钳夹,对子宫颈进行探查,扩张宫颈管,置入宫腔镜,注入膨宫液膨宫。做好准备工作后即可按照不同内膜息肉切除术实施手术。

1.2.1 冷切组手术方法

宫腔镜下探明息肉位置、数量、大小,并根据上述信息选择匹配的刮匙刮除息肉,再行负压吸引刮除物,宫腔镜下观察息肉刮除情况,若尚有未刮除的息肉,则采用冷刀从息肉蒂部紧贴子宫内膜处进行切除,宫腔镜下观察切除干净后,予以常规补液、预防感染等措施。

1.2.2 电切组手术方法

宫腔镜下明确息肉情况,采用环状电极电凝切除息肉基底部,电凝功率为30~50W,电切功率为70~80W;切除完整后负压吸引切除物,宫腔镜下检查确保息肉切除干净。术后处理同冷切组。

1.3 观察指标及方法

对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前、术后不同阶段月经量进行随访并行组间比较,术后1个月对两组患者术后临床疗效进行测评并行组间比较,整理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并行组间比较。

1.3.1 临床疗效判断标准

患者于术后月经干净后2~5天内行宫腔镜检查判断临床疗效。显效:宫腔镜下未检出息肉,内膜形态结构完整;有效:宫腔镜下未检出息肉,但内膜尚存在形态结构的瑕疵;无效:不符合显效和有效判断标准者。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3.2 并发症观察

术后定期随访患者,了解其是否出现感染、出血、宫颈粘连等并发症,术后1年行宫腔镜检查,若检出子宫内膜息肉则为复发。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总有效率组间比较

术后1个月评估临床疗效,电切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冷切组患者(P<0.05),见表1。

表1 临床总有效率组间比较[n(%)]

2.2 临床手术相关指标两组间比较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切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低于冷切组患者(P<0.05),见表2。

表2 临床手术相关指标两组间比较(±s)

表2 临床手术相关指标两组间比较(±s)

组别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术后住院时间(d)电切组(n=25) 31.42±3.28 8.57±3.81 5.76±1.16冷切组(n=25) 32.17±3.36 12.26±3.07 5.82±1.07 t值 1.348 4.167 0.219 P值 0.075 0.021 0.735

2.2 术前及术后不同阶段月经量组间比较

两组患者术前月经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两组月经量均较术前下降,且电切组患者低于月经量低于冷切组患者(P<0.05),见表3。

表3 术前及术后不同阶段月经量组间比较(±s,mL)

表3 术前及术后不同阶段月经量组间比较(±s,mL)

组别 术前 术后3个月 术后6个月 术后12个月电切组(n=25) 320.61±21.41 102.83±21.69 85.27±13.45 72.57±12.71冷切组(n=25) 319.57±20.79 127.39±18.81 72.48±12.52 60.61±10.26 t值 1.024 5.147 4.894 5.725 P值 0.076 0.000 0.000 0.000

2.3 术后并发症率组间比较

电切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率低于冷切组患者,见表4。

表4 术后并发症率组间比较[n(%)]

3 讨论

子宫内膜息肉是妇科常见病,大多数患者因息肉较小,对各项生理体征无明显影响,部分患者有息肉尺寸较大或突入宫颈管或导致患者的月经周期、出血量等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需要手术切除以解除临床症状[4]。宫腔镜可明确子宫内膜息肉的具体情况,为手术治疗提供客观数据,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手术的精准度。因此宫腔镜下手术已成为临床广泛使用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手术方式[5]。但在息肉切除方法上有冷切和电切两种方式。冷切除是先采用刮刀搔刮息肉,对于不能完全搔刮切除的息肉再采用冷刀切除,负压吸出[6]。这种手术方式对于较大的息肉切除效果好,对医生的技术要求相对较低。但其也存在搔刮不干净,内膜损伤大等劣势[7]。电切刀在宫腔镜下逐个采用电凝电切的方式对息肉进行切除,对医生的技术熟练度要求较高。因此,临床认为其各有利弊,在选择上意见并不统一[8-9]。

本方案对比分析宫腔镜下电切和冷切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显示,电切术患者术中出血量较冷切组明显降低。这与电切具有较小的损伤,且可在切除过程中及时止血有关。在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方面,两种术式相差不大。这与其它文献存在一定的差异,可能与不同医院技术水平存在不同有关[10]。电切组患者术后不同阶段月经量得到有效控制,明显低于冷切术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冷切术患者,并发症率低于冷切除术组。说明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手术中采用电切术对息肉进行切除,较之于冷切术可有效降低术中出血量、术后不同阶段的月经量,提高临床总有效率,降低并发症率,是更符合子宫息肉切除的手术方案。

猜你喜欢
电切宫腔镜息肉
宫颈长息肉了怎么办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二次电切术后肿瘤复发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手术室细节护理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手术患者中的干预价值
肾镜联合电切镜外鞘治疗膀胱结石临床效果分析
肠息肉防治莫入误区
宫腔镜下诊刮电切术和冷刀切除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疗效对比
胃息肉会发展成胃癌吗?
观察宫腔镜在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药物保守治疗中的应用
宫腔镜下清宫术与常规清宫术治疗人工流产不全的临床效果
比较3号和4号Supreme喉罩在50~60kg女性患者宫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