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强脉冲光联合红蓝光治疗中度痤疮临床观察

2021-11-02 08:39王萧菡樊磊强王梦楠张艳峰通信作者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71期
关键词:痤疮中度蓝光

王萧菡,樊磊强,王梦楠,张艳峰通信作者)

(承德医学院,河北 承德 067000)

0 引言

痤疮是皮肤科常见的炎症性疾病之一,在青春期人群中发病率较高,其好发于皮脂腺分布较密集的区域如面部、胸背部等,皮损表现可为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等[1]。部分患者会因为病情反复、长期不愈以及色素沉着等问题影响日常生活或形成心理疾病[2]。痤疮的常规药物治疗可以起到一定作用,但是由于起效缓慢,耐药性和不良反应较大或患者自身依从性不好,通常难以达到预期效果。为此,物理疗法因较小的不良反应及更容易被痤疮患者接受的特点,逐渐成为治疗的新选择。此次研究选用红蓝光联合新型强脉冲光(optimal pulse technology intense pulsed light,IPL-OPT)疗法应用于中度痤疮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了2019年09月至2020年11月在承德市中心医院皮肤科门诊接受治疗的60例面部中度痤疮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研究组人数30例,男性 12例,女性18例,年龄(22~34)岁,平均(29.41±9.75)岁;对照组人数30 例,男性10 例,女性 20 例,年龄(19~38)岁,平均(27.81±11.01)岁。患者已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经伦理委员会同意。纳入标准:①依照皮损性质将痤疮分为3度和4级,符合中度(Ⅱ级)标准:炎性丘疹[3];②自愿接受治疗及定期复诊随访者。排除标准:①妊娠或哺乳期妇女、患有皮肤疾病者或光敏感的病人;②有重大疾病或精神疾病的患者;③在半年内接受过任何激光疗法的患者;④治疗前一个月内接受过其他痤疮治疗方案的患者;⑤拒绝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2 治疗仪器及治疗药物

强脉冲光(IPL)治疗仪(M22王者之心):能量密度10~30J/cm2,光斑15 mm×35mm,滤光片选择560/590nm,脉冲模式为双脉冲,脉宽3-5ms脉冲延迟25~40ms;OmniluxTm型欧美娜红蓝光治疗仪,蓝光波长(415±5) nm,输出功率(20±5) W,能量密度为48J/cm2;红光波长(633±6) nm,输出功率(40±5) W,能量密度为126J/cm2。丹参酮胶囊(河北兴隆希力药业,国药准字Z1302011)、夫西地酸(爱尔香港奥美制药厂,国药准字HC20090034)。

1.3 方法

对照组单用红蓝光进行治疗。首先患者清洁皮肤然后仰面躺于治疗床上,拍照留存,眼罩遮眼保护,红蓝光仪器的光照头对于患者痤疮部位,距离10-15cm,红光照射15min,蓝光10min,每周红蓝光治疗2次,连续治疗16周。治疗前后拍照留存。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IPL-OPT疗法,对患者双眼进行保护后,涂抹3mm厚度左右的保护凝胶,首次治疗以12J/cm2;脉宽选择3.5~4.5ms,皮肤微微发红被认为能量合适。从患者现阶段的皮肤状态选择使用的数据,波长(560~590) nm,脉宽(3~5) ms,脉冲延长时间(25~35) ms。IPL-OPT疗法1月1次,3次为1个疗程。两组维持相同的药物治疗(丹参酮胶囊100mg/次,2次/日口服,夫西地酸2次/日涂抹)。患者外出防晒,清淡饮食。

1.4 观察指标

痤疮病情轻重采用GAGS进行评估,分为6个区域:Ⅰ区:前额部(因素分值2);Ⅱ区:右颊部(2);Ⅲ区:左颊部(2);Ⅳ区:鼻部(1);Ⅴ区:颏部(1);Ⅵ区:胸部及上背部(3)皮损分值:无皮损(0),单个粉刺(1),单个丘疹(2);单个脓疱(3);单个结节(4);痤疮分级计算方法:某一皮区总分值=因素分值×皮损分值,各不同皮区总分之和即为综合分值[4]。②GAGS疗效评价:疗效指数=(治疗前GAGS总分-治疗后GAGS总分)/治疗前GAGS总分×100%。治愈:疗效指数≥90%;显效:疗效指数≥60%,<90%;微效:疗效指数≥20%,<60%;无效:疗效指数<20%。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GAGS评分比较

表1 两组GAGS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GAGS评分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GAGS对照组 30 治疗前 14.81±0.32治疗8周后 10.091±0.22治疗16周后 6.06±0.18观察组 30 治疗前 14.75±0.38治疗8周后 8.996±0.29治疗16周后 1.98±0.37

观察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n (%) ]

2.2 不良反应

所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以耐受刺痛与灼热感,26例在治疗后面部轻度红肿,冷敷一天后均缓解。

3 讨论

痤疮一向是困扰少年甚至青年人的常见问题。临床发病率在近年来一直有所增高[5]。疮的发病涉及多个环节,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主要是由以下四个致病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细菌感染,皮脂分泌增多,炎症反应及毛囊皮脂腺导管堵塞[6]。有研究表明,局部异常增多的雄激素可以导致皮脂腺过度分泌油脂,而过多的油脂堆积在痤疮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其次,导致痤疮发病的病原微生物主要为痤疮丙酸杆菌,它可以通过产生蛋白酶、脂肪酶和透明质酸酶损伤表皮细胞而破坏毛囊壁,引起毛囊炎症反应[7]。此外,异常增多的油脂为痤疮丙酸杆菌的增殖提高了有利条件,从而引起红色炎性丘疹。中度痤疮不加以干预治或疗很可能发展为重度痤疮甚至形成瘢痕,会极大影响患者外貌,因此处于中度的痤疮是控制疾病进展和治疗的重要时期[8]。寻常痤疮的治疗主要是使用药物减少炎症反应,抑制油脂分泌,溶解过度增生的角质层,但同时药物的不良反应和依赖性也是需要考虑的。现阶段光电技术已经作为治疗痤疮的重要手段之一,不同的激光治疗设备拥有不一样的激光波长、能量密度和脉冲宽度,所以对皮肤的渗透深度也会不同。

红蓝光在寻常痤疮和其他皮肤病中均显示出良好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9]。主要原理是在使用红蓝光仪器治疗时其窄谱光源发出的有效冷光改变了细胞结构和杀灭细菌,也为新生皮肤细胞创造较好发育的环境,促进健康皮肤生长[10]。红蓝光治疗是用较高纯度、功率密度的红光及蓝光轮替对患处进行照射,红光用来加速细胞新陈代谢,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患处油脂的异常堆积,而蓝光在不损伤皮肤组织的前提下能够有效杀灭毛囊细菌,从而快速高效抑制炎症反应,最大限度减少痤疮形成,并促使其减少、愈合[11]。红蓝光常用于治疗浅表型痤疮的治疗,因为其穿透性较差,难以作用于深层次痤疮的治疗或痤疮后红斑的修复。强脉冲光一般是指(550~1 200) nm 光谱的光,它的波长范围广、穿透性也更强。在接触皮损时产生光化学反应,其作用机制是可见光作用痤疮丙酸杆菌代谢产物的内源性卟啉,释放出单线态氧离子,可有效杀灭痤疮杆菌,并通过IPL辐照诱导胶原蛋白再生,增加皮肤厚度,在短时间内快速修复皮肤屏障,能有效避免痤疮病程延长和降低复发率[12-15]。同时通过光热的作用使毛孔扩张,改善皮脂腺分泌,加速炎症的吸收和消退,也促使了毛囊内的坏死物质更好的排出[16-17]。热效应也能刺激纤维母细胞的转换及胶原蛋白的分泌,也使皮肤质地得到改善。在Sami等的研究中,平均四到八次IPL疗程可清除90%以上的炎症性痤疮病变[18]。此外,脉冲光经调节后的光谱照射,被面部皮肤血红蛋白选择性吸收产生光热作用,诱导血红蛋白发生变性、凝固反应,损伤毛细血管内皮功能,使其丧失伸缩舒张能力,促进吞噬系统分解,改善红质等症状,抑制痤疮后红斑的产生[19]。在使用IPL-OPT治疗方式的过程中,患者仅出现较小反应如:轻微刺痛、烧热感和一过性红斑,几乎没有其他不适感,几乎患者都可继续工作和正常生活。适当降低能量、手具贴压皮肤的力度和及时冷却都可改善症状。因此,使用红蓝光和强脉冲光联合治疗痤疮,不仅能有效抑制炎症进展、促进皮损消退,同时大大提高了患者治疗过程中的舒适性与安全性。

治疗第8周时,对比GAGS评分无较大差异 (P>0.05),且观察组GAGS综合分值无明显下降,16周后,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GAGS综合分值低于对照组。说明红蓝光联合强脉冲光治疗可以有效抑制中度痤疮进展演变为重度痤疮,为痤疮治疗确切有效的方法。

综上所述,本组实验表明IPL-OPT联合红蓝光疗法效果显著安全性提高、实现了痤疮的优化治疗,整个治疗过程患者耐受性较好,对中度进展到重度痤疮的治疗也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临床诊疗中可作为优项选择。此次观察中病例数量有限和随访时间较短,未能观察远期效果差异,今后对新型强脉冲光联合红蓝光的疗效及相关经验仍需进一步的积累和总结。

猜你喜欢
痤疮中度蓝光
不同针灸疗法治疗寻常痤疮的网状Meta分析
小米手表
蓝光特别推荐
蓝光特别推荐
蓝光特别推荐
西华县2017年秋作物病虫发生趋势与预报
为什么有些人会得严重痤疮?
常常摸脸会长痤疮是真的吗
舆论引导中度的把握
蓝光TOP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