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超声诊断对良性前列腺增生选取经尿道钬激光剜除术与经尿道等离子切除术两种治疗方式疗效的评价

2021-11-02 08:39关惠旋李妙华林志强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71期
关键词:尿道前列腺膀胱

关惠旋,李妙华,林志强

(阳江市中医医院,广东 阳江 529500)

0 引言

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作为男科老年群体高发疾病,临床中以排尿功能障碍症状为主,发病后会对患者正常生活产生严重影响[1]。在对BPH患者进行治疗中,以手术方式为主,经尿道等离子切除术(PKRP)和经尿道钬激光剜除术(PKEP)均属于较为常用方式,为保证手术效果,还应对治疗方式进行合理选择[2-3]。本次研究以我院收治的90例BPH患者作为治疗对象,随机分组后分别使用不同方式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结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将我院2019年8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90例BPH患者作为诊断观察对象,研究经医院道德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且患者签订知情同意书。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对患者进行分组,建立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均45例,对照组:年龄58-81岁,平 均(69.98±3.34)岁;病程1-7年,平均(3.95±0.86)年。对照组:年龄57-82岁,平均(70.01±3.36)岁;病程1-7年,平均(3.96±0.90)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超声诊断设备使用日本东芝彩超Aplio 500。设置相关参数,探头频率为3.5Hz,患者取仰卧位,膀胱充盈良好,用腹部探头扫查前列腺部位,并进行多切面和多方位扫查,检查并详细记录患者前列腺手术治疗前后体积和残留情况。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切除术: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并给予其连续硬膜外麻醉,使用生理盐水作为冲洗液持续冲洗尿道,将等离子电切镜(深圳司迈公司)经尿道置入,并于6点接近膀胱颈中叶前列腺位置做一切口,在精阜前列腺尖部后位置,持续切进至前列腺包膜,并将外括约肌作为临界点,完全切除两侧腺叶。

经尿道钬激光剜除术治疗:按照PKRP手术方式进行麻醉、体位选择,尿道持续使用生理盐水冲洗。选用80W钬激光系统(上海瑞柯恩公司)作为手术用具,直视下经尿道置入电切镜,钬激光光纤直径控制在500μm。对存在膀胱结石患者,做手术切口,位置选择膀胱颈5点与7点处,到前列腺包膜停止。建立2条沟道,连接两侧切面。逆时针沿外科包膜向膀胱颈切割,切除腺体中叶部分,并悬浮于膀胱内,于精阜水平面5点位置,按照逆时针方向,并沿外科包膜进行旋转切割。在12点方向切开膀胱颈至外科包膜腺体,按照顺时针方向,将左右侧叶剜除。手术结束后留置导尿管,并冲洗膀胱,于引流袋尿液清亮后拔管。

1.3 观察指标

(1)尿动力学指标:以残余尿量(PVR)、最大尿流率(Qmax)和膀胱顺应性(BC)为观察指标,使用尿动力分析仪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超声影像尿动力学检查。

(2)手术效果指标: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膀胱冲洗时间和留置导管时间几项指标,出血量越低、时间越短手术效果越理想。

(3)并发症发生率:统计两组尿失禁、尿道狭窄、尿路感染和血尿几项并发症,发生率越低手术治疗安全性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尿动力学指标比较

护理前两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均优于护理前,两组相比观察组更优(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尿动力学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尿动力学指标比较(±s)

组别 例数 PVR(mL) Qmax(mL/s) BC(cmH2O)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45 41.35±2.95 24.57±2.54 7.33±1.25 15.72±2.10 18.60±2.41 6.35±1.05对照组 45 41.30±2.97 16.35±2.50 7.35±1.19 11.25±2.12 18.59±2.38 9.84±1.12 t - 0.080 15.472 0.078 10.049 0.020 15.250 P-0.936 0.000 0.938 0.000 0.984 0.000

2.2 两组患者手术效果指标比较

观察组各项手术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效果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手术效果比较(±s)

组别 例数 术中出血量(mL) 手术时间(min) 膀胱冲洗时间(h) 留置导管时间(h)观察组 45 59.68±7.74 64.59±3.27 33.67±7.84 94.67±8.52对照组 45 86.91±7.30 72.60±3.41 64.20±7.42 133.56±8.94 t-17.169 11.373 18.973 21.125 P-0.000 0.000 0.000 0.000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2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BPH是男科临床中较为常见疾病,主要是因前列腺上皮异常增殖,使得局部结节性增大,出现外科包膜而引起相关症状[5]。该病多见于老年患者,同时受患者群体自身身体机能影响,导致患者发病后多数会伴发排尿障碍等症状,导致其身体产生不适感,进而对其生活质量产生较大影响[6]。而针对BPH患者,临床中主要采用手术方式进行治疗,PKRP是临床中较为常用手术方式,对病灶具有较好清除效果,但术后复发率高,且对患者机体损伤较大,手术安全性难以保证,患者对该治疗方式接受度低[7-8]。而PKEP作为近年来常用手术方式,手术中出血量较低,且因其定位准确,减少了对其他组织损伤,可有效避免术后出现组织残留、尿路梗阻等问题发生风险,止血和预后效果更为理想,可缩短其康复时间,提升手术治疗安全性[9-10]。有关研究显示,通过对上述两种方式治疗前后患者进行超声诊断,并观察患者临床表现,采用PKEP治疗患者相较于PKRP患者,术后患者前列腺状况可得到有效改善,术后残余尿量、最大尿流率和膀胱顺应性等尿动力学指标,可取得良好恢复效果[11-12]。

本次对BPH患者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前PVR、Qmax和BC三项尿动力学指标与对照组对应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患者治疗后,两组各项指标,相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两组相比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膀胱冲洗时间和留置导尿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观察组各项指标更优(P<0.05),而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22.22%),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果说明,在对BPH患者治疗后,经超声诊断以及临床观察显示,采用PKRP治疗方式可在一定程度上取得良好病情改善效果,但该治疗方案在手术效果和治疗安全性方面未能达到理想效果。与之相比,采用PKEP进行治疗,能够提升对患者尿动力学水平改善效果,且可减少对患者机体损伤,改善治疗预后效果,利于提升手术安全性,促使患者术后快速恢复。

综上所述,根据超声诊断结果以及手术效果显示,PKEP对BPH患者治疗效果,相较于PKRP治疗方式更优,可有效改善患者尿动力学水平,且手术安全性更高,更加利于患者术后恢复,治疗方式临床中具有更高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尿道前列腺膀胱
便携式膀胱扫描仪结合间歇性导尿术在脑卒中合并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的应用
男性急性钝性尿道损伤后发生尿道狭窄的影响因素
直肠癌在调强放疗中保持膀胱充盈度一致的重要性研究
治疗前列腺增生的药和治疗秃发的药竟是一种药
前列腺良恶性肿瘤应用DCE-MRI鉴别诊断的作用分析
长段外伤性球尿道狭窄行尿道内切开术的有效性和注意事项
老先生要关注前列腺问题
膀胱镜的功与过
陌生的尿道肉阜
喝一次大酒,重伤一次前列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