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级护理在脑出血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实践效果分析

2021-11-02 08:39丁月明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71期
关键词:评定量表脑出血分级

丁月明

(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分院脑病科,广东 广州 510000)

0 引言

脑出血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并发症多等特点[1-2],已成为一种对国民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构成严重威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公共卫生机构亟待解决的健康问题之一,吞咽障碍是脑出血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高达38%[3],吞咽障碍的临床表现包括饮水呛咳、食物返流、吞咽困难、食物残留口腔等症状。脑出血后吞咽障碍主要是由于运动神经元受损瘫痪导致其支配的咽喉肌、舌肌、咬肌等出现中枢性麻痹导致的[4],如未对吞咽障碍患者进行有效的干预,则会出现肺部感染、营养不良及窒息等并发症[5],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因此开展了此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验证分析分级护理对改善脑出血吞咽障碍患者吞咽障碍情况的效果,为此类患者的护理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于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入住广东省某中医院的80例脑出血后吞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采用神经外科常规护理方案的患者作为对照组(40例),在常规护理方案基础上实施分级护理方案的患者(40例)为实验组,实验组与对照组的一般资料情况如下: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实验组男19例,女21例;对照组小学及以下水平者22例,初中12例,高中4例,大专及以上2例,实验组小学以以下水平者20例,初中13例,高中5例,大专及以上2例;实验组年龄46-70岁,对照组年龄41-67岁,实验组与对照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神经外科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在其基础上实施分级护理干预,如下。基于洼田饮水试验对评定患者吞咽障碍分级,然后根据吞咽障碍分级实施分级护理干预:①评分为V级者:间接吞咽训练,采用鼻饲饮食,家属应注意鼻饲喂食时间,同时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尽早刺激患者的口咽部;②评定为Ⅲ~Ⅳ级者:自行吞咽训练与间接吞咽训练相结合,半流质饮食;能采用作为的患者协助其采取坐位,同时身体侧向健侧30度;不可坐位的患者采取仰卧位,躯干上抬,上抬度数为30度,采用枕垫将患者偏瘫侧肩部垫起,家属在健侧为患者进行吞咽功能训练,包括咀嚼肌、颊部肌肉、舌肌及呼吸功能的训练。③评定为Ⅱ级者:根据患者身体机能及吞咽功能改善情况,循序渐进地进行从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冻状或糊状、普食的过渡。④评定为Ⅱ级以下者:采取利于患者吞咽的患者对患者喂食,如从健侧采用适宜的食具把食物尽量放在舌根处;饮水时尽量用杯子但不用吸水管。

1.3 评价指标

回顾性比较两种护理干预后,患者吞咽功能改善情况、并发症改善情况及患者满意度改善情况,其中吞咽功能改善情况采用吞咽功能评定量表进行评定,此量表的评分在18-46分之间,分数越高提示患者的吞咽功能越差;患者满意度改善情况通过研究者自行编制的患者满意度量表进行评定,评价维度包括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非常不满意,根据评估结果满意率情况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如若满足正态分布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描述,采用t检验,否则采用频数与百分比表示,采用秩和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吞咽功能改善情况对比

干预前两组患者吞咽功能评定量表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吞咽功能评定量表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吞咽功能评定量表与吞咽障碍生活质量量表得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吞咽功能评定量表与吞咽障碍生活质量量表得分比较(±s,分)

项目 干预后 干预前实验组 28.09±5.80 37.40±1.65对照组 34.90±3.84 38.10±2.81 P值 -3.134 -0.680 t值 0.005 0.505

2.2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干预后实验组非常满意32例,满意6例,不满意1例,非常不满意1例,对照组非常满意24例,满意5例,不满意9例,非常不满意2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满意度情况比较(例)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实验组营养不良发生例数为2例,对照组为8例;实验组吸入性肺炎发生例数为1例,对照组为7例;实验组出血发生例数为1例,对照组为9例,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吞咽障碍干扰进食过程,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留置鼻饲管导致患者自我形象紊乱,增加心理及社交方面的心理负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在延长住院时间的同时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因此对吞咽障碍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至关重要。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 年)指出,以满足患者护理需求为前提是护理服务的重要内涵,患者在疾病的不同阶段其护理需求是变化、发展的[6]。护理患者时,应重视人性化护理服务理念、创造人性化护理环境、开展主动服务模式,通过满足患者不同阶段的护理需求[7],因此本研究将分级护理干预应用于吞咽障碍后患者。

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吞咽障碍评定量表得分(28.09±5.80),低于对照组(34.90±3.84);营养不良、出血、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从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对脑出血后吞咽障碍患者实施分级护理干预改善患者的吞咽障碍情况与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可能是由于洼田饮水试验可确定患者吞咽障碍的程度,因此基于洼田饮水试验的分级护理干预较一般护理措施更具针对性,可避免过度医疗的出现[8];基于病程不同阶段护理需求的“无缝隙”康复指导,充分结合了医护专业性的有利作用,进而表现出稳定、持久、良好的疗效[9];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国民健康观念逐渐的发生了改变,患者的护理需求逐渐呈现出多样化,当提供的护理需求满足患者当前需要时,可取得极佳的临床干预效果[10],因此医护人员为患者提供的护理指导服务内容应与其需求密切结合且适度,分级护理干预恰好满足此要求,因此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吞咽障碍情况及减少相应并发症的出现。分级护理干预后患者的满意度得到提高可能是由于此护理干预能做到因人实策,因此患者从中感受到有温度的护理,人文关怀式护理可改善患者对治疗的满意情况[11];分级护理干预可避免过度医疗的出现,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治疗舒适感,进而改善患者的满意情况;吞咽障碍患者往往存在构音障碍,开展此项工作的护士通常需付出更多的耐心、爱心和责任心,因此患者对其工作的认可度较高;从患者入院后如若被诊断吞咽障碍,立即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患者的合理需求得到满足,减轻了对疾病未知的恐惧感,使患者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参与,增加康复训练的可行性,因此患者满意度较高。

由此可见,为脑出血后吞咽障碍患者进行分级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吞咽障碍及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在一定程度上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评定量表脑出血分级
脑出血联合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抑郁模型大鼠的行为学相关性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BI评定量表在非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功能状态评估及护理分级确定中应用的范围综述*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进展
完形填空分级演练
完形填空分级演练
《品德与生活(社会)》利用评定理表对学生进行测评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