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性护理在小儿高热惊厥治疗中的实施意义

2021-11-02 08:39吴晓芳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71期
关键词:针对性体温护理人员

吴晓芳

(泽州县人民医院,山西 晋城 048000)

0 引言

高热惊厥为小儿呼吸道疾病,较为常见,发病机制在于儿童上呼吸道感染后,出现体温升高情况,且表现为持续高热(体温>38℃),进而诱发惊厥并发症[1]。高热惊厥疾病具有发病急、病情反复等特点,增加患儿治疗难度,在病情长期反复发作中,患儿神经功能受到严重损伤,危害患儿的健康成长。高热惊厥疾病的临床表征为意识消失、强直性抽搐、牙关紧闭、呼吸节律停顿等,若未能在患儿病情发作时及时给予急救治疗,患儿则会出现不可逆的神经损伤,严重时则增加患儿的致死率[2-3]。为了保障患儿的治疗效果,可在患儿接受急救治疗期间为患儿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其可起到改善患儿临床症状,降低患儿并发症发生率,减轻患儿神经功能损伤的作用[4]。鉴于此,本项研究主要以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复发情况、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等诸多指标进行详细的分析,确定针对性护理干预的实践价值,数据分析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就72例(2018年12月 至2020年12月)高 热 惊 厥患儿开展本项研究内容,对照组(n=36):患儿年龄:2-6岁(3.68±0.23)岁;患儿性别:20例男生,16例女生;患儿惊厥持续时间:15s-8min (3.21±0.58) min。观察组(n=36):患儿年龄:2-5岁(3.19±0.33)岁;患儿性别:21例男生,15例女生;患儿惊厥持续时间:17s-8min (3.72±0.63) min。统计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一般资料数据,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所有患儿均符合高热惊厥诊断标准(2010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儿科急诊医学》);伴有呼吸节律不整、强直性抽搐或者阵挛性抽搐;均无家族病史;患儿家长了解本项研究目的,自愿参与研究,并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

排除标准:患有先天性疾病患儿;临床资料不全患儿;中途退出研究患儿。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1)辅助医生给予患儿急救治疗措施,即退热、控制感染、吸氧治疗、用药治疗以及止惊,促使患儿的病情得以有效缓解;(2)健康宣教:为患儿家长开展健康宣教活动,使得患儿家长掌握正确的护理干预技巧,预防患儿出现并发症,且及时掌握并发症处理方法,在第一时间辅助护理人员控制患儿并发症;(3)呼吸道护理:清除患儿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呕吐物等,确保患儿呼吸道维持在通畅状态,避免患儿在发病时出现窒息休克情况,危及患儿的生命安全。

观察组(针对性护理干预):(1)护理支持:组建针对性护理小组,护理小组成员就高热惊厥患儿治疗期间容易出现的问题查阅资料,结合自身丰富的护理经验,为高热惊厥患儿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确保护理计划的合理性与针对性;强化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工作,护理人员能够扎实掌握高热惊厥复发病理类型、病情控制措施、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方案等内容,在患儿出现突发状况时,第一时间给予患儿护理,增强患儿、患儿家长的满意度;为患儿开放静脉通道,为避免出现反复穿刺情况,为患儿留置穿刺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掌握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按照医嘱给予抽搐反复发作患儿用药,即静脉滴注1-2g/kg20%甘露醇,以此改善患儿颅内压的水平;给予患儿病情观察期间,与患儿家长沟通交流,了解患儿有无家属病史、首次惊厥时间、入院前高热惊厥持续时间等内容,详细了解患儿病情,对患儿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有积极作用。(2)症状护理:①高热护理:由于患儿年龄较小、发育不完全,建议给予患儿物理降温干预,并将冰袋放置于患儿腋下部位,以此达到降低患儿体温的目的,护理人员密切监测患儿的体温变化情况并予以记录;对患儿头部进行物理降温干预;针对体温>39℃的患儿,利用冷毛巾冷敷头部,时间控制在20min左右;若患儿的体温>39.5℃,可利用温水擦洗患儿腹股沟及腋下等部位,发挥降温作用,护理人员指导患儿家长正确识别患儿高热表征,及时给予降温干预,避免患儿持续高热不退,增加惊厥发生的风险性;②惊厥护理:维持患儿呼吸道通畅,护理人员及时清理患儿呼吸道内分泌物,且指导患儿的头部偏向一侧,将毛巾放置在患儿上下齿之间,有助于预防患儿发病时咬伤自己;护理人员观察患儿瞳孔情况,一旦患儿出现瞳孔大小不等时,立即通知医生开展急救治疗:③皮肤护理:及时更换患儿的衣物,主要以舒适、绵柔、透气的衣物为主,避免对患儿皮肤造成损伤。(3)生活护理:待患儿清醒后,为患儿及时补充流质食物、半流质食物,确保患儿摄入治疗所需的营养物质;针对年龄过小的患儿,坚持为患儿进行母乳喂养,增强患儿的免疫力,在患儿每次进食后做好口腔清洁工作,改善口腔环境;给予患儿科学合理的运动指导,提高患儿的身体素质。(4)认知行为干预:护理人员将高热惊厥疾病的发病机制、护理干预措施、病情控制措施等内容予以汇总,形成健康手册,为每一位患儿家长发放,切实提升患儿家长的认知水平;也可以以健康讲座的方式开展健康宣教活动,且为患儿家长提供沟通交流的场所,患儿家长就自身护理期间产生的问题进行咨询,专家予以解答,强化患儿家长的知识水平;利用社交软件建立微信群,在群中持续宣教高热惊厥疾病的控制措施、预防措施等内容,实现高热惊厥患儿家长认知水平的持续性提升;指导患儿家长密切观察患儿的体温变化情况,做好预防高热惊厥疾病复发的工作,改善患儿预后生活。

1.3 观察指标

就患儿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复发情况、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进行评价,确定针对性护理干预的实践价值[5]。①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主要选择退热时间、惊厥持续时间以及留观时间作为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的评价指标;②复发情况:整理记录患儿高热惊厥的复发频率以及复发间隔时间,汇总数据,利用统计学软件分析;③临床疗效:主要以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作为标准,分为三个维度,即显效(患儿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即高热完全消失,未复发)、有效(患儿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即高热消退速度快,惊厥持续时间短,复发次数较少)、无效(临床症状改善不显或者未改善,即高热消退速度缓慢,且复发频率较高);④并发症:主要整理记录患儿出现虚脱、休克、食欲不振等症状的频率,并予以汇总、统计。

1.4 统计学分析

以SPSS 25.0软件处理数据,经T、χ2检验,P<0.05表示临床研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的比较分析

观察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缩短,即退热时间、惊厥持续时间均缩短,且患儿留观时间与住院时间也有所缩短,两组组间比较P<0.05(表1)。

表1 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的比较分析(±s)

表1 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的比较分析(±s)

组别 退热时间(h) 惊厥持续时间(s) 留观时间(h) 住院时间(d)对照组(n=36) 28.49±4.32 69.41±8.25 9.52±0.69 13.29±2.14观察组(n=36) 20.48±2.14 35.19±4.16 5.89±0.47 6.42±1.39 T值 9.9689 22.2220 26.0880 16.1533 P值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2.2 患儿复发情况的比较分析

观察组患儿复发间隔时间较长,且患儿复发频率降低,两组组间比较P<0.05(表2)。

表2 患儿复发情况的比较分析(±s)

表2 患儿复发情况的比较分析(±s)

组别 复发间隔时间(h) 复发频率(次)对照组(n=36) 5.69±0.98 4.69±0.48观察组(n=36) 12.26±1.19 2.18±0.68 T值 25.5710 18.0934 P值 0.0000 0.0000

2.3 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分析

观察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有所提升,且并发症发生率降低,两组组间比较P<0.05(表3)。

表3 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分析[n(%)]

3 讨论

高热惊厥的临床症状多表现为全身肌群强直性、阵挛性抽搐、意识障碍等,进而可诱发患儿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等,对患儿的健康成长、学习能力所产生的影响较大[6]。高热惊厥疾病在儿科疾病的占比较大,即15%-20%,重视高热惊厥对患儿产生的影响,及时给予患儿急救治疗,包括短期内控制体温、镇静止惊等对症治疗,以患儿体温变化情况作为主要观察指标,避免患儿持续高热。在患儿接受治疗期间辅以患儿常规护理干预,护理干预服务缺乏主动性和针对性,难以将急救护理干预的效果充分发挥,降低患儿的预后生活质量[7]。因此,给予患儿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其立足于患儿,查阅资料、结合经验制定针对性较强的护理方案,给予针对性护理支持,同时掌握高热惊厥疾病的应急处理方案,实现患儿突发事件的高效处理[8]。做好患儿治疗期间的辅助护理工作,对进一步提升患儿的治疗效果有积极作用;重视患儿的临床症状护理干预,尤其是降温护理、惊厥护理,降低对患儿机体的损伤程度,且可实现患儿临床症状的快速改善,降低高热、惊厥对患儿产生的负性影响;给予患儿日常生活护理,促使患儿获得较为充足营养物质,支撑患儿的高效治疗,辅以呼吸道护理,可有效避免患儿因呼吸道分泌物过多造成窒息、休克;给予患儿家长健康宣教活动,为患儿家长印发健康手册,并以集体讲座、微信群等宣教形式进行疾病知识的宣传,可提升患儿家长的认知水平,扎实掌握高热惊厥疾病的护理技巧,降低疾病的复发率,进一步提升高热惊厥疾病的控制效果[9-10]。

综上所述,为高热惊厥患儿提供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其可实现患儿临床症状、复发情况的改善,降低疾病对患儿的影响;患儿临床效果的提升,并发症发生率的降低,说明护理干预有较强的实践价值。

猜你喜欢
针对性体温护理人员
体温低或许寿命长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应时而著,为事而作——议论要有针对性
护理管理者如何保护和调节护士的身心健康
晓有机化学必考方向 提升备考针对性
学会“针对性”写作
有的放矢,始得鲜明——议论要有针对性
哪些因素影响体温
体温值为何有时会忽然升高?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