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游猎赋》与《两都赋》之比较研究

2021-11-02 18:12陈雨
青年文学家 2021年27期
关键词:子虚汉赋法度

陈雨

纵观人类文学史,常伴随着文化或文学体系之间的影响融合与变异。在此过程中,往往能“激活文化的内在因子……进而在文化机制内部发生一系列的‘变异”,而这“变异”往往又能够为文学自身带来新变。

司马相如的散体赋《天子游猎赋》结构宏大,气势磅礴,奠定了汉赋创作的基本体式,对后续东西两汉汉赋作家的创作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东汉辞赋家班固所写的《两都赋》深受其影响,在写作内容、构式等方面对西汉散体赋的风格进行了一定的模仿与融合。在模仿创作的过程中,《两都赋》亦有了一些创新性的变异,呈现出了“赋”的新气象。本文将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从影响与变异的角度出发,分析《天子游猎赋》对《两都赋》产生的影响及《两都赋》在《天子游猎赋》基础上的创造性变形。

一、《天子游猎赋》对《两都赋》的影响及作用

在《两都赋》的章句之间,足可见其对《天子游猎赋》的模仿痕迹。从这一角度而言,《天子游猎赋》对《两都赋》的影响或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证一二:

(一)思想内容

1.《天子游猎赋》与《两都赋》都极力歌颂了祖国大好河山、高超的建筑艺术

在司马相如的《天子游猎赋》中,汉朝的宫馆设计精美,巧夺天工:

于是乎离宫别馆,弥山跨谷,高廊四注,重坐曲阁,华榱璧珰……

在《天子游猎赋》中,也可以看到祖国的辽阔疆域,秀美山川:

于是乎崇山矗矗,巃嵷崔巍,深林巨木,崭岩参差,九嵕嶻嶭。……陂池貏豸,沇溶淫鬻,散涣夷陆,亭皋千里,靡不被筑。

在汉朝,长安便有“金城”之美称。在班固的《两都赋》中有如下描写:

建金城而万雉……内则街衢洞达,闾阎且千。

由上可知,《天子游猎赋》与《两都赋》,确然都极力歌颂了祖国大好河山、丰富的物产和建筑艺术。

2.两首赋作皆意在批判君主的穷奢极欲,讽谏君主厉行节俭、顾惜百姓

汉初,经济复苏,为帝王的奢华提供了条件。因此,辞赋家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将反对帝王骄奢淫逸作为汉赋的基本主题,以期讽谏君主厉行节俭、顾惜百姓,具有现实意义。

司马迁在《史记·司马相如传》中说道:“相如……然其要归引之节俭,此与《诗经》之讽谏何异?”司马迁在此处直言司马相如的赋作的最终导向,是要对君主帝王“引之节俭”。这一结论很好地抓住了《天子游猎赋》的创作要旨。

《天子游猎赋》采用大量篇幅铺陈帝王骄奢淫逸之事,后让天子自我反省,达到讽谏的目的。在《两都赋》中,班固在西都与东都的对比中,借东都主人之口达到讽谏目的。赋中,东都主人以东都天子的“仁义法度”来进行批判:

至于永平之际,重熙而累洽,盛三雍之上仪,修衮龙之法服,铺鸿藻,信景铄,扬世庙,正雅乐。

在《两都赋》中,班固没有从繁华壮丽的角度批判西都,而是在与以礼法治天下的东都的对比中,指出西都的壮丽繁华实为骄奢淫逸的表现,对天下百姓没有益处,并借东都主人之口达到讽谏的目的,提出君主应施行法度,厉行节俭,真正为百姓造福。这一点,和《天子游猎赋》实为殊途同归。

(二)艺术特色

《天子游猎赋》与《两都赋》作为汉赋代表性作品,除具备汉赋基本艺术特征之外,其文学传统、结构体式也深受先秦诗骚、诸子文化的影响,构成了承上而启下的创作模式。

1.在文学传统方面,两首赋作皆承传前代文学传统,化用词句并加以发扬

《册府元龟》言:“辞赋之起,原乎‘六艺。”其后,班固的《兩都赋序》言及:“赋者,古诗之流也。”从二者之言,不难看出,汉赋对前代文学传统的传承与发扬。

司马相如与班固承传《诗经》的文学传统,一是体现在乐歌的使用上。《天子游猎赋》中写道:“射《狸首》,兼《驺虞》。”《两都赋》中同样有类似表述:“抗五声,极六律,歌九功,舞八佾,《韶》《武》备,泰古华。”《韶》《武》《狸首》《驺虞》皆为古时乐歌乐曲。二是体现在“取辞”经艺上。取辞,意即取一部分前代经义中的言辞,化为己用。《天子游猎赋》写道:“荆吴郑卫之声。”取辞于《礼记》:“郑卫之音,乱世之音也。”《两都赋》言:“克己复礼,以奉终始。”取辞于《论语》:“克己复礼为仁。”

2.在思维模式方面,两首赋作都继承前代讽喻传统,呈现出“先颂再讽”的思维模式

“诗言志”最初含义便是讽喻与称颂结合,即“美刺”。《诗》的美刺传统更是为汉代辞赋家所学习,并进而呈现出“先颂再讽”的思维模式。

《天子游猎赋》先铺陈叙事,将帝王的骄奢景象一层层铺陈开,后从亡是公的角度明理陈志,借天子之口自我反省,曲意讽谏。《两都赋》则是先由西都宾夸耀长安都城繁华之景开始,后对东都主人用天子施行礼制的行为进行批判。

相比于《诗》的讽喻力度,汉赋并未很好地处理“颂”与“讽”的比重,体现出明显的“少兴而多比赋”的倾向,讽谏效力不足。

3.在结构体式方面,两首赋作皆采用主客问答模式,增强赋作条理性

《天子游猎赋》虚构了三个代表各方利益的人物—子虚、乌有和亡是公。三人分别代表不同立场、不同观点,通过辩驳与论争,达到讽谏君王的写作目的。《两都赋》则虚构了西都宾与东都主人,从名字上直接体现立场的不一致及其后续论说的方向。采用主客问答的模式,便于读者在两相对比下直观比较、领悟赋作的中心要旨。

还需注意的是,在正式叙写主客问答前,《天子游猎赋》与《两都赋》都选择用一段议论散文作为切入点,最后结尾亦是用议论散文结尾。

例如《天子游猎赋》开篇言:“楚使子虚使于齐,王悉发车骑,与使者出田。”结尾言:“于是二子愀然改容,超若自失,逡巡避席。”开头由议论散文导入,结尾再由散文而出。《两都赋》结尾亦是如此:“主人之辞未终,西都宾矍然失容,逡巡降阶。”

总结而言,两首赋作大抵采用议论散文-主客问答-论争、辩驳-折服、认同-议论散文的结构体式。

猜你喜欢
子虚汉赋法度
魏榆晓:遵循法度,方为上乘
《法度与美》写作指导
孟母断机子虚
“壮夫不为”与“不讽则劝”——扬雄对汉赋理论的改造与两汉之际文学批评思想的定型
Understanding Chinese Characters míng 明
三人成虎
他们去哪儿了
《金瓶梅》与《红楼梦》的“色空”阐释——从“子虚之死”到“贾瑞之死”说起
法无定法:禅宗法度论的审美意蕴
一篇汉赋一座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