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质量工作重要论述的思考

2021-11-02 18:40姚雷
中国质量与标准导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同志高质量质量

姚雷

重视质量、推动质量,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特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动我国质量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在这一进程中,习近平同志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质量文化,借鉴了国际质量科学有益成果,提出了“质量第一”“三个转变”“下最大气力抓全面提高质量”等一系列重要论述,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的关于质量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习近平同志关于质量工作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们认识和把握质量工作的规律,推进新时代质量强国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质量兴则国兴,质量强则国强。从质量工作的角度看,中国发展史、世界发展史,特别是我国的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也是我们不断深化对质量的科学认识、探索和把握质量规律、推动和提升质量发展的历史。习近平同志关于质量工作重要论述在新时代波澜壮阔的治国理政实践中应运而生,并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不断创新发展、日益成熟完备。习近平同志关于质量工作重要论述既遵循了质量自身发展规律这一历史逻辑,又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逻辑高度贯通,同时充分体现了我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大量质量工作的实践逻辑。

习近平同志关于质量工作重要论述从历史和现实相贯通、国际和国内相关联、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上,明确了质量工作的方向、原则和方式方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站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了当前做好质量工作的必要性、重要性、紧迫性,强调坚持发展导向,树立“质量第一、效率优先”的质量意识,把质量摆在全局突出的地位,对质量工作进行了系统性、战略性擘画,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突出强调质量,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突出强调质量,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突出强调质量。

习近平同志关于质量工作重要论述,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特质。坚持运用辩证法抓质量,明确抓质量就是促发展、促发展必须抓质量。要通过抓质量促进生产力进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通过抓质量提供高质量产品与服务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通过抓质量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形成国际竞争力,通过抓质量引领和创造新需求促进构建新发展格局,通过抓质量推动更高水平开放掌握全球经济治理主动权;也要通过深化改革抓质量,通过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抓质量,通过法治建设抓质量,通过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更好结合抓质量,通过形成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抓质量。抓质量既要有绵绵用力、久久为功的韧劲,也要有立说力行、立竿见影的狠劲。

二、蕴涵着深刻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

习近平同志关于质量工作重要论述是传承和发展的质量观念,是在继承中华优秀文化质量基因和党的质量观念的基础之上,根据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历史使命的新发展。质量是人类社会发展永恒的主题, 习近平同志在2017年9月15日致第二届中国质量(上海)大会的贺信中表示,“中华民族历来重视质量。千百年前,精美的丝绸、精制的瓷器等中国优质产品就走向世界,促进了文明交流互鉴。”

我们党的几代领导人都非常重视质量工作。1960年6月,毛泽东同志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强调,数量不可不讲,质量要放在第一位,要提高质量、规格,增加品种。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快,质量工作成为突出问题,邓小平同志特别重视质量,多次作出指示,强调“抓好产品质量。质量第一是个重大政策。这也包括品种、规格在内。”1)“要讲实在的,真正扎扎实实把品种质量抓上去,特别是抓质量。抓质量,这是调整里面最大的一个问题。如果把这一点抓住了,我们将来得到的益处大,基础就更扎实了。”2)“质量问题虽然经常提,但现在只是一般地提不行,要突出地提,切实地抓。”3)江泽民同志指出,质量第一是我国在经济建设方面的一个长期战略方针(1990年给中国质量管理协会的题词)。胡锦涛同志强调,把质量看作生命线,坚持安全至上,做到精益求精(2011年4月30日在考察空客天津总装有限公司时的讲话)。应该说,随着我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党对质量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也在逐步提升,提出了许多新观点、新看法,尤其是在质量法治建设、质量文化建设、质量提升、质量监管等方面作出了很多新部署,并把质量强国理论推向战略发展层面。

习近平同志关于质量工作重要论述与党的质量思想和我国的质量实践高度贯通。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质量、推动质量,把质量第一作为发展和解放生产力的关键,把质量第一作为实现人民利益的要求,把质量第一作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一招。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根植中国大地,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總结,在理论性、实践性和人民性上达到了高度统一,来自实践又指导实践,源于人民又造福人民,其指导性已经并将继续在新时代的实践中得到证实。必须准确把握其价值取向、价值目标和价值标准,将质量意识上升为行动自觉,不断推动质量提升,使质量成为发展的重要内涵和推动力。

三、基于中国质量生动实践的最新政治经济学阐释

习近平同志关于质量工作重要论述集中反映了我国质量实践的新思考,科学回答了新时代质量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作用的辩证关系。当前,我国“大而不强”问题深层次的制约因素之一就是质量发展水平不高。“过去,主要是数量扩张和价格竞争。现在,竞争正逐步转向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4)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树立质量第一的强烈意识,下最大气力抓全面提高质量,用质量优势对冲成本上升劣势。要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提高质量标准,加强全面质量管理。”5)

质量发展的自身规律表明,质量提升是一个从低级向高级不断演进的发展过程,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高度契合,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质量既会成为发展的目的,也会成为促进发展的变革力量。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历史表明,质量关联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方方面面,涉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是创新的基础,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越有机统一,经济社会就越能在质的大幅提升中实现量的有效增长。美国《纯净食品和药品法》的诞生动因、“德国制造”凤凰涅槃的艰难历程、日本“东洋货”的逆袭之路,生动映射了质量作为变革力量适配经济发展阶段并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一般规律。尽管我国的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但在数量型发展的过程中质量工作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累积了有关形成质量理念、提高质量治理能力、加强质量安全监管、推动质量能力提升、促进质量技术发展、培养质量人才、树立质量国际视野等一系列质量理论和实践经验,从而催生了今天的质量工作变化。

新时代,做好质量工作首先要改变发展的惯性思维,淡化速度“执念”,强化质量意识,经济增长的目的要从“以物为本”转到“以人为本”上来,优化要素投入,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辩证处理贯彻新发展理念与质量变革的关系,坚决实现数量型增长到质量型增长的转型。其次要改变发展的路径依赖,突破资源能源、环境等要素的瓶颈制约,从以物质生产要素的数量投入转到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以及与人自然和谐关系上来,尽快实现发展新旧动能的转换,准确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质量提升的关系,坚决实现“有没有”到“好不好”转变。

四、质量工作历史方位的科学判断

习近平同志关于质量工作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总书记洞察百年变局作出的战略选择。从当前我国所处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看,客观上要求内部的发展必须是质量型发展,外部的竞争必然是质量的竞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是制造大国和出口大国,但主要是低端产品和技术,科技含量高、质量高、附加值高的产品并不多。”6)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把握主动权,“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7)努力为世界提供更加优良的中国产品、中国服务。

检视国内,我国经济在多年高速增长后,出现结构性矛盾和资源环境瓶颈,要素低成本粗放型低效率增长模式已经不可持续;产业总体上仍处于国际分工产业链价值链中低端,供给体系质量不高,高端供给短板明显,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更加突出;我国质量总体上还处在追赶状态,大而不强,品牌竞争力较弱,关键核心技术、原材料、零部件仍然受制于人,质量水平低下制约着产业链供应链安全,质量基础设施的功能定位、支撑能力还需进一步提升;实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必须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完成经济发展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高的转变;同时,适应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对供给和需求在高水平上动态平衡提出了新要求。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必须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落实到商品和服务质量普遍持续提高,投入产出效率和经济效益不断提高上来,形成质量型发展。

环顾国际,当今世界,技术进步和规则演变促使质量成为国际竞争的主战场,国际竞争越来越多地表现为质量的竞争,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习近平同志指出,“世界各主要国家纷纷出台新的创新战略,加大投入,加强人才、专利、标准等战略性创新资源的争夺。”8)当代著名的战略权威、美国哈佛大学的迈克尔·波特认为,质量水平是国家竞争能力的直接体现,其他因素都附着其上,国际间的贸易竞争、经济竞争,本质上是质量竞争。美国质量大师约瑟夫·朱兰则断言,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质量将成为和平占有市场最有效的武器。计量、标准化、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已经成为国际通用的技术语言,是国际贸易规则的重要构成,每年影响着全球超过70%的国际贸易,越来越受到各国重视,主要发达国家纷纷将其作为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战略手段,积极布局通过规则、规制、管理、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等制度型对接实现“软联通”,形成以技术规则为纽带的利益共同体。

习近平同志的论述,深刻揭示了当今国际竞争质量化的特点,明确指出了我国质量图强的现代化发展路径。当今世界的竞争既是产品和服务质量的竞争,也是技术性贸易措施等规则规制的竞争。只有提高质量,才能在国际产业分工链中占据优势;只有有能力制定规则和标准,才能掌握话语权和主动权,不断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为此,必须高度重视质量工作,坚决贯彻落实好习近平同志关于质量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升我国质量竞争力。要强化国际视野,统筹国内外,立足国内,以科技进步质量创新作为质量提升的核心动力;构建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推动检测认证国际化发展实现互认,主导、参与国际标准等技术性规则的制定;营造国内去除“劣币驱逐良币”等阻碍质量溢价的质量竞争环境,培养质量品牌,提升高端装备制造业质量竞争力;实现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推进战略、规划、机制对接,加强政策、规则、标准联通;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切实把国内大市场的优势转化为国际质量竞争的胜势,依靠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赢得国际市场,依靠强大的质量竞争力赢得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更多话语权。

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顺应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决策部署

习近平同志关于质量工作重要论述是做好质量工作必须坚持的正确的价值导向。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深刻反映出新时代人民需要历史性的变化。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很大程度上就是对质量的需要,人民对质量的向往直接映射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高质量产品和服务的满足程度直接决定了人民的美好生活水平。习近平同志强调,“质量体现着人类的劳动创造和智慧结晶,体现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9)“高质量发展应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多样化、不断升级的需求”1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主要产业整体素质和企业质量管理水平有较大提高,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和环境质量也有较明显提升,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奠定了良好的质量基础,但问题也比较突出,一些领域的产品质量不合格率仍然较高,假冒伪劣现象依然存在,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老百姓质量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还不够强。习近平总书记以农业产品为例,指出,“我国农业发展形势很好,但一些供给没有很好适用需求变化,牛奶就难以满足消费者对质量、信誉保障的要求”11),并特别强调,“有效供给能力不足带来大量‘需求外溢,消费能力严重外流。”12)习近平同志强调,“要通过深化改革、创新驱动,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生产出更多更好的物质精神产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13)

习近平同志的论述,强调了质量工作的政治立场,指明了质量工作的发展方向。一个高质量发展的社会必须是体现发展为了人民这一价值引领和具体要求,质量供给能够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质量成果充分体现时代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的社会;一个高质量发展的社会必须是以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需求即时满足为特征,以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巩固夯实为底线,以自由选择自主消费的消费者主体意识充分尊重为保障的社会。做好质量工作,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原则和价值追求,关注中国国情和中国问题,围绕人民群众关切的质量问题、期盼的质量需求,将发展的落脚点放到以高質量产品和服务供给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增进民生福祉上来,不断进行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既具体展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又充分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六、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和关键

习近平同志关于质量工作重要论述不仅是认识论更是方法论,是解决当代中国质量工作的科学指引和行动指南。“高质量,就是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14)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好不好”的论述深刻揭示了发展的目标任务和价值判断标准,这个“好”必须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好”,必须以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作为最终体现。质量与新发展理念高度贯通,创新发展要以质量提升为核心,以高质量形成高效率;协调发展必须做到持续的质量改进;以质量要素提升推动绿色发展是实现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质量基础设施等质量要素作为国际通行语言既是开放发展的手段,也是开放发展的支撑;共享发展要求全面质量提升,没有人民群众质量体验和质量获得感的切实提高,改革就容易失去方向。质量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决“好不好”的一个重要支撑和抓手,作为“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聯结供给和需求两侧,产品和服务适应标准和需求的能力越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就越强。

当前内外部环境发生的广泛和深刻的变化,必然会给质量工作带来相应的困难、矛盾和挑战。必须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同志关于质量工作重要论述为指导,以辩证的和历史的唯物主义立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主动探求质量工作的内在规律,牢牢抓住突出矛盾和问题本质,保持战略定力,做好统筹协调,标本兼治,兴利除弊。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率优先,牢牢把握工作主线,坚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牢牢把握基本路径,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15)。产品质量是生产力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重要标志,要想有竞争力,必须在产品质量上狠下工夫,通过质量的竞争产生溢出效应,促进经营方式的改变,从而推动有利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而这正是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必有之路。

坚持质量工作的价值导向,大力推动质量强国建设。要大力实施质量强国战略,顺应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将发展的落脚点放到以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增进民生福祉上来,把质量摆在全局突出的地位,对质量工作进行系统性、战略性擘画,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突出强调质量,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突出强调质量,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突出强调质量。要通过抓质量促进生产力进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通过抓质量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形成国际竞争力,通过抓质量引领和创造新需求促进构建新发展格局,通过抓质量推动更高水平开放掌握全球经济治理主动权。要通过深化改革抓质量,通过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抓质量,通过法治建设抓质量,通过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更好结合抓质量,通过形成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抓质量,通过一个行业一个行业抓质量。

把握质量工作的科学发展内涵,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要以质量提升行动为重点,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全面提高质量对全要素生产率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提升国家质量总体水平。构建先进的质量理念体系,强化质量变革的发展路径,形成体现政府主导、统筹协调、效率优先的质量政策框架;构建促进质量提升的动力体系,强化科技创新、质量创新、数字赋能的核心作用,深化改革开放,以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更好结合激发市场活力;构建合理高效的质量共治体系,强化政府依法治理、消费者积极参与、企业主体责任充分落实、专业组织有效保障的运行机制,确保市场各参与主体不缺位、不越位;构建质量发展的支撑体系,强化质量基础设施准公共产品的属性,切实推动质量与产业、金融、市场协同融合;构建质量素养体系,强化质量人才、质量文化、质量诚信的基石作用,久久为功,厚植发展的质量基因。

猜你喜欢
同志高质量质量
对“高质量发展”的四个追问
推进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二年级下册期末质量检测(一)
FOR YOU, O DEMOCRACY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向雷锋同志学习
睡个好觉
一句赠言
“片名趣答”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