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时代新闻编辑记者的转型路径

2021-11-03 05:56曹雪皎
记者观察 2021年24期
关键词:新闻节目传统媒体受众

文 曹雪皎

社会发展智能化、数字化建设进程的全面推进,为新媒体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助力,为满足社会公众对信息整合、传播的多元化需求,传统新闻媒体不断突破创新,与新媒体技术、平台深化融合,全面推进了全媒体产业链的建设与完善。媒体领域迈入创新发展阶段,在新闻资源的编辑处理、新闻节目的制作与播放渠道的管理方面都需要进行对应的优化调整。作为新闻从业者,编辑记者应找准全媒体形势下自身的岗位职能定位,从长效发展的角度明确职业发展路线,以培养一专多能能力为导向,制定有效的转型发展路线,更好地服务于群众,为现代媒体产业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5G网络的广泛铺设与移动终端的大范围推广应用,拓宽了公众接受、处理、传播信息的渠道,同时,在媒体融合发展的影响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资源、平台、技术与内容等多方面不断深化整合,媒体产业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为进一步提升新闻节目社会公众的受众率,增强主流媒体的舆论影响力,在新闻资源收集、处理与整合的环节,需要更多的专业人才支持,加强对多层次新闻资源的挖掘。编辑记者应在全面认识全媒体时代媒体人重要职责的同时,从容应对改革时期职业转型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全媒体环境下媒体产业面临的新发展形势

新闻信息的传播形式更多元

新媒体产业与传统媒体产业的多方融合发展,不仅给原有新闻编辑带来了冲击,也推动了传统媒体在整合资源、媒体平台建设方面投入更多的关注,同时,相关媒体的上下游产业链也实现了创新发展,基于线上平台与线下资源的高效联动,构建起立体化、多层次的传播渠道,在全媒体平台上提升了信息交互、共享的速率,弥补了新闻媒体在传播平台方面的不足。借助于互联网虚拟环境,传统媒体在节目经营、平台运营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实践成果。与之相对应的,传播形式的多元化改革也对新闻编辑各环节的工作者提出了更专业化、多样化的要求,跨领域、个性化新闻节目的编辑与制作需要更多的复合型人才支持。

新闻节目的互动需求更强

全媒体时代的突出特点在于信息交互形式的转变,新闻节目由原有的以单向播放、传递为主,逐步过渡到双向、实时互动模式比重增加的局势,受众在接受信息的同时,也可以借助弹幕、评论、点赞或者拍照、录制短视频等形式反馈观点。如在微博平台的“新鲜事”模块,能够动态收集公众的反馈信息,或是征集新闻线索,拓展了新闻的来源渠道,也使得受众的参与感更强。

新闻产业的全媒体化趋势

全媒体化是指新旧媒体产业融合发展背景下,对社会信息传播相关产业造成的一系列影响,包括技术改革影响、平台建设影响以及对公众信息习惯产生的相应影响。为更好地应对全媒体给传统媒体领域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构建多元化的媒体平台,运用全媒体思维对节目运行形式进行改革成为当务之急。以新闻节目为例,主流媒体在运用纸媒、广播等形式进行报道的同时,还可以利用公众号、短视频、直播等形式进行传播,实现新闻信息的广泛性、高效性传播。

媒体编辑形式与渠道的不断创新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在资源、传播渠道等方面整合不断深化,社会公众的受众需求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全媒体时代,受众对待不同信息平台的态度不同,因此,媒体产业在现代化建设与发展的进程中,对人才的培养与引进机制也需要进行灵活调整,对新闻记者的职业发展进行合理引导。媒体从业者应把握产业改革带来的机遇,对新闻受众需求转变进行分析,合理规划新时期的发展路径。

媒体融合背景下编辑记者的职业转型路径

提升信息数据的整合能力,多角度解读信息

信息时代,无线网络、互联网平台、智能终端等技术的多样化应用,转变了信息传播的主体、形式、路径,社会公众既是信息的接收与传播者,同时也可以是信息发布者,具有双重主体的特征。为更好地发挥新闻媒体的社会舆论引导、政策宣传等方面的作用,面对线上与线下平台海量的信息资源,媒体从业者应针对性地提升自身的信息数据整合能力,动态把握社会公众对新闻信息的认识、反馈需求,合理选题,找准新闻信息编辑的目标,合理运用大数据分析、挖掘与整合技术,提炼重点,多角度、全方位地对信息进行解读,进一步提升新闻节目的整体受众率。

新闻节目相较于其他娱乐类、社会类等节目,更注重节目的真实性、信息的全面性、观点的客观性,在内容编辑上应运用简练、规范的语言,并确保逻辑链完整。为此,新闻编辑应针对性地培养自身信息素养,熟练掌握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技术。在编辑新闻内容时,更好地运用智能化、自动化信息分析、收集与匹配功能,根据编辑类型、播放平台的不同,挖掘对该类新闻、平台关注度较高的受众,提升节目的影响力。除此之外,新闻编辑还应加强对社会热点、各新闻播放平台的关注,分析新闻受众的评论,深度挖掘新闻信息的内在联系,准确把握节目主题,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强化自身的信息分析与处理能力。

熟练掌握多样化的表达形式,合理利用全媒体传播平台

全媒体平台建设在不断创新,媒体市场的竞争环境更复杂、多变。社会公众可以在直播、微信、短视频、广播、各新闻媒体门户网站等平台上,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实时获取新闻信息。为此,传统记者编辑在职业能力的培养方面,应将采访、编辑、策划、临场应变等业务能力放在训练强化的首要位置,注重新闻编辑中的采编、选题、节目框架设计、音视频剪辑、后台操作等工作环节的科学安排。随着媒体产业改革的不断深化与公众信息需求的变化,新闻编辑的形式也需要进行创新,如微信、微博等平台的运营管理以及短视频、直播新闻节目的制作等。

当前,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产业对新闻信息的收集、处理要求更多样,需要新闻编辑以更形象化、精炼化、高效化的形式,按照不同媒体平台的播放要求,对信息进行整合。如微信、短视频等新平台更注重新闻的时效性、生动性,因此,在实际采编过程中,可以融入表情包与特效等形式,抓住受众的目光;纸媒作为传统媒体平台,在编辑的过程中,应突出内容的真实性与逻辑的严谨性,需要编辑进一步提炼重点,同时,可以选用数据、图表、照片等对报道内容进行佐证。编辑记者在探索职业发展路径时,应根据具体的工作内容、形式表现需求等,进行调节,提升整体策划能力,合理利用全媒体传播平台。

扬长补短,树立一专多能的职业发展意识

媒体产业融合发展的关键时期,对专业人才、复合型人才的需求缺口较大,媒体从业者应在全面、深入分析自身优势与不足的基础上,扬长补短,逐步确立起一专多能的职业发展意识。一方面,编辑记者应根据新闻媒体相关产业的现代化发展特点,有意识地强化自身综合能力,全面提升业务能力;另一方面,媒体人应注重自身优势能力的发挥,针对性地锻炼专项能力,在新闻编辑、采访的过程中,融入自身特色,提升节目影响力。需要注意的是,传统媒体在改革的过程中,需要对技术工具熟练运用的专业人才,但媒体市场新闻节目的核心竞争仍旧是以内容为主。因此,在职业发展转型过程中,编辑记者还应以采编能力、政治理论、新闻敏锐度的培养为主,做好职业规划。

如在两会召开、国庆70周年等大型活动中,传统媒体转变了原有的新闻采访、编辑形式,使用讯飞设备、AR直播眼镜等技术,融合了传统采访与直播采访形式,在对节目内容进行科学编辑后,运用抖音、微博、微信、Vlog等媒体平台台,打造了互动性更强、时效性更高的节目形式。这种新闻编辑的创新通常需要专业性技术和团队的支持,在采访、摄影、出镜、后期剪辑、内容编辑等环节,需要团队成员发挥自身优势,形成合力,分工更精细,对一专多能的人才需求更高。

当前媒体产业向着多元化、融合性的方向发展,对新闻人才的需求也出现了较大的转变,媒体记者在探索新时期职业发展路径时,应准确、全面把握新闻产业的时代发展特征,确定发展目标,通过强化自身专业能力训练、掌握多元化的新闻编辑技术、合理运用大数据现代技术、树立职业创新意识等方式,实现对新闻资源的多层次、高效化整合与共享,拓展与公众的交流沟通渠道,基于媒体产业现代化建设与发展的需求,对自身的能力、知识结构进行优化调整,承担起新时代媒体人的岗位职责。

猜你喜欢
新闻节目传统媒体受众
新传播形势下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
短视频对传统媒体主流价值表达的推动
浅析电视新闻节目中的创新思维
浅析新媒体时代下受众观的演变
电视新闻编辑技巧的运用与艺术性研究
新闻主持人采编播一体化研究
论网络传播中受众的逆反心理
曲艺受众分析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如何实现融合与发展
培养多面能手 提高综合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