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播音主持艺术语言的时代感

2021-11-03 05:56丁承宏
记者观察 2021年24期
关键词:群众艺术语言

文 丁承宏

播音主持艺术语言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时代性特征,能够反映出一个时期的社会状况与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本文系统地梳理了不同时期播音主持艺术语言的变化特点与状况,并归纳、提炼出播音主持艺术语言的原则,以期为播音主持语言与时俱进发展贡献新的思路和看法。

不同时期播音主持艺术语言的时代特征

延安时期的播音主持艺术语言特征

延安革命时期的社会状况比较复杂,环境严峻,需要慷慨激昂与充满斗志的播报来鼓舞士气。延安新华广播应运而生,在前方战士奋勇拼搏之际,新华广播将斗争到底的信心与决心以鼓舞人心的方式播报出来,在气势上引领着人民群众走向胜利。这一时期播音主持艺术语言整体上倾向于爱憎分明、保家卫国、激情澎湃的特点,充满了昂扬的斗志和不败的精神,为广大人民群众、中国共产党员打下了一剂“强心针”,让全国人民团结一心,拧成一股劲,奔着抗战胜利而奋进。

解放后至改革开放时期的播音主持艺术语言特征

新中国成立后,国内百废待兴,战争遗留下的创伤亟需恢复;国外形势复杂,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等采取封闭、孤立政策,限制新中国的对外交往。国家领导人集中资源和力量搞建设,积极调动广大人民建设新中国的信心与决心,在国难之时与国家共进退、共存亡。因此,这一时期的播音主持艺术语言整体上向人民传递正能量,使用坚定、积极、昂扬的词汇进行传播,播报党和国家的建设成绩,并将抗美援朝中战士们的奋勇拼搏劲头向国内进行实时传播,以让全国人民认识到国家的胜利靠大家。

改革开放后至20世纪90年代末期的播音主持艺术语言特征

改革开放后,国家集中精力搞发展,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人们的生活状况得到改善,精神文化需求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此时的播音主持艺术语言也产生了巨大变化,新闻传播的内容和形式不断丰富,人们不再单一地接收播报内容,而是会根据自己的需求去选择。因此,播音主持艺术不断变革自己的播报方向与内容,拓展与丰富播报形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播音主持艺术语言呈现出显著的人文性意识,更加地亲近人民群众,内容也多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新时代播音主持艺术语言特征

进入新时代后,国内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中国国际地位提升,科学技术普遍应用,推动了播音主持艺术语言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伴随着选秀、美食、访谈、竞技等节目的革新,播音主持艺术语言更加和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相贴近,语言风格更为热烈与多元,紧跟网络发展趋势。针对这一时期的播音主持艺术语言来说,其风格和特点难以归纳,归因于这一时代在社会、经济、文化等领域所呈现出的百花齐放现象。

播音主持艺术语言的坚守原则

始终牢记责任底线

不管是什么时期,播音主持艺术都是需要向受众传播正能量、正确、真实、可靠、科学的信息的重要形式,是引导人们树立正确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关键性工具。因此,播音主持艺术语言要坚守住自己的责任底线,切实提升责任意识,实事求是,认识到自身责任与使命的重大,时刻摆正自己的位置与身份,树立坚定的政治信念,与国家共进退,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同时,作为一项和人民生活实际紧密相连的艺术,播音主持艺术语言要注重自身用词、用句的正确性,谨慎对待,对待任何一句话都需要反复思考与考量。

始终坚守审美底线

任何艺术都有自己的风格与审美,根据自身状况的差异,审美也会产生多元化的区别。播音主持艺术语言要充分结合我国的历史与现实,兼顾不同地区、人群、民族的具体情况,在播音过程中要坚持审美底线,不可肆意批评或讨论差异性文化,要坚持包容性的原则,以尊重的态度对待不同的人与事。特别是伴随着新时代的发展,融媒体不断创新,各种社交软件层出不穷,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播音主持艺术的发展难度。因此,要始终坚守审美底线,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避免低俗、负能量的信息出现。

始终规范语言用法

中国的汉字语言非常丰富,且同一词汇会有多种含义,有时候同一词汇语气语调的变化,都可能产生天差地别的意思。作为播音主持艺术而言,播音员主持人在播报的过程中,要严格规范用语,熟练掌握中国汉字文化,对不认识或者不熟悉的词汇要千万百计搞明白,不可乱用字、乱用词,以免影响传播信息的准确性,更要避免使用一些低俗的话语,给社会造成负面影响。

播音主持艺术语言与时俱进的对策

以现实为依托,促进艺术与现实紧密融合

播音主持艺术并非高高在上,而是要和人民群众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要不断从生活中找准切入点,切实把握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和人民群众的生活相切合,创造出符合时代发展特征的艺术语言。同时,要根据现实状况不断变化,充分运用科学技术,优化行业发展模式,加强同群众的沟通与交流,对艺术语言的风格与形式进行创新与变革,真正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形成多元化的播音主持艺术语言特色,打造老百姓乐于看、喜欢看的播音主持节目,扩大艺术的传播效益。

以创新为导向,满足群众的不同需求

播音主持艺术的受众面较为广泛,且不同群体的口味和接受度有着很大的差异。观众在收看播音主持过程中,主要依赖于第一观感,然后才会根据新闻内容进行判断。绝大多数条件下,播音主持更多的是将一些复杂、高深的政策方针进行解读,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传递给群众,群众不仅要能看,还要弄懂,这十分考验播音主持人的功力。因此,播音主持艺术要坚持创新理念,开拓知识面,拓展知识传播渠道,采取多元化的形式进行信息传播,全面领悟信息内容,以透彻、清晰的思路对信息进行解读与转化,让群众更容易接受与认可。因此对于播音主持艺术语言来说,在不同的时代都应该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基准,考虑各个受众群体的接受度与认知度,创新性地对信息内容进行解读与转换,实现对信息的高效率传播。

以开拓为目标,实现科技利用最大化

科技在不同时代都发挥着作用,在现今社会中,科技更是一举成为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动力。“互联网+”在不同行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播音主持艺术领域也深受影响,传统媒体受到了颠覆,新媒体异军突起,整个行业在迅速变革。特别是在短视频、社交软件等推动下,不同群体都积极参与其中,更是对播音主持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挑战。因此,播音主持人要变革思维方式,积极开拓,不再局限于传统媒体传播形式,要充分利用新媒体资源,打破传统电视、广播的限制,以多渠道的形式进行播音,增强自身的影响力和亲和力。

以情感为支撑,拉近与群众的心理距离

播音主持艺术要坚持以情感为导向,增强艺术语言的情感内容。对于自身所要播报的内容,要有敬畏心理,充分了解新闻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明白其前后逻辑,以及新闻背后所传达出的深层次情感。播音主持人要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去看待事件,在主持的过程中要情感充沛地对事件进行报道,准确传达出新闻的内在含义,从而引发受众心灵上的共鸣。同时,要注意情感性和真实性的统一协调,在确保客观事实的基础上融入情感,不能让情感影响到新闻的客观性。最后,要做到情感和审美的良好融合,确保政治立场坚定,在正确价值观的指引下实现对美的追求,充分发挥自身的影响力,引导人们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播音主持艺术语言在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特点,从延安革命时期延续至今,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体系,在其发展过程中有着其必须坚持的原则和准则。始终坚守责任意识、审美底线以及语言规范,有助于其自身的良好发展。播音主持艺术语言在时代的发展中会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只有直面时代变化大势,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艺术与现实的结合,以创新为导向满足群众需求,以开拓为目标最大化利用科技力量,以情感为支撑拉近和群众的心理距离,在时代变化中取其精髓和创新发展,才能更好地把握时代发展方向,创作出更好的艺术作品。

猜你喜欢
群众艺术语言
多让群众咧嘴笑
纸的艺术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各界群众前来省作协吊唁陈忠实先生5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我有我语言
爆笑街头艺术
语言的将来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