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与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策略

2021-11-03 05:56蒋宏大
记者观察 2021年24期
关键词:网络安全价值观信息

文 蒋宏大

大学生作为国家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也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力量,因此必须要保证大学生具备较强的思想道德意识,只有树立健康发展的思想理念,才能够促进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复兴。但是新媒体的出现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以及网络意识形态的安全构成了一定的威胁,这就需要深入分析新媒体时代大学生价值观出现的问题以及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存在的隐患,才能够采取行之有效的针对措施,维护好大学生的网络意识安全,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并且保证社会的稳定以及国家的繁荣。

新媒体对学生意识形态安全的积极影响

高校作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重要场所,在新媒体背景下进行意识形态教育,能够不断增强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地位,保证社会主义学校的办学方向,并且牢牢把握住意识形态的主动权和领导权,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来宣传思想,保证大学生具备较强的政治意识和政治能量,自觉维护意识形态安全。

新媒体对大学生价值观形式所产生的影响

新媒体是与传统媒体相对应而言的,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之外的媒体形式,主要是指利用新的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电脑、手机或者数字电视等相关的数据终端向用户提供各类信息,并且提供舆论引导和娱乐服务等。大学生作为新媒体最活跃的群体,对新媒体的接受能力比较强,受新媒体的影响也相对较大。

大学生价值观的多元化

新媒体传播速度较快,打破了传统的单一传播形式,受众不仅可以进行传播,同时也是接受者和参与者。在新媒体的背景下,受众往往更加自由,信息传播也去除了中心化、个性化,传播迅速,从而使得大学生的思想比较多元化,在生活中出现了空间虚拟化的特征。大学生在进行网络娱乐的过程当中往往会受到一些不良思想的影响,或者是经常利用网络交流使大学生丧失了在现实社会中交流的能力。大学生通过应用微博微信平台,能够实现交流和互动,充分凸显个性,满足互动的需要。只要在新媒体平台上关注对方的相关信息及动态,并且进行广泛搜集,就可以对他人的价值观有深入的了解。在新媒体背景下,每个个体都是价值的中心,这种去中心化的信息交流方式使大学生的价值观存在多元化以及开放性的特点,新媒体的出现打破了传统媒介传播的环境。在传统社会中,个体的价值往往会受到家庭的影响,传统媒介仅仅通过电视、广播等将信息传播给受众。但是在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也成为了信息的传播者以及接受者,通过网络他们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价值观、生活方式以及相关的社会思潮,这些很容易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冲击,从而使得大学生形成不同的价值观以及价值取向。

网络垃圾信息易对学生价值观产生误导

由于新媒体具有开放性的特点,信息参差不齐,甚至会出现一些文化垃圾,受到这种垃圾短信息的影响,大学生的主流价值观往往会发生模糊,尤其是在物质感官以及享乐主义的影响下,大学生会丧失判断的能力,脱离现实生活,形成享乐主义以及物质消费主义相关的价值观。去中心的互动模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主观意识,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们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互动的方式、信息的内容以及娱乐的形式,这就大大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容易让学生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新媒体时代,许多大学生在鱼龙混杂的网络环境中变得急功近利,以个人为中心,价值观出现了庸俗化的现象,更加注重物质而轻视精神生活,注重利益而轻视情义,往往只重眼前而缺乏对长远的考虑,最终影响到了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价值观受影响的原因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打破了信息传播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人们可以更加自由地进行交流,但是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也会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产生误导。

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的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着一定的挑战

在新媒体背景下,一些西方国家利用网络语言对我国主流意识进行攻击,宣扬一些西方所谓的民主政治,很容易影响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

新媒体环境下西方国家对我国展开了网络意识形态的攻击

在新媒体时代,西方的一些不法分子借助网络这一手段,对大学生的意识形态进行攻击,很容易影响大学生主流价值观的形成。新媒体的发展使得网络舆论信息传播往往是双向的,一是容易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尤其是出现了一些非理性的网络行为,这样不仅会使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存在偏差,同时也会造成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感的削弱。二是部分大学生的网络政治素养不高,缺乏网络安全意识。从而给不良思想可乘之机,对大学生造成一定的影响,威胁主流价值观的发展以及意识形态的安全。

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存在滞后现象

当前我国在推进教育的过程中往往缺乏对网络安全教育工作的重视,相对关注学生的理论知识以及专业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以及网络安全教育存在一定程度的滞后现象,导致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学生的兴趣难以被有效激发,造成一些高校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趋于形式、浮于表面。

缺乏有效的监督以及引导

新媒体背景下网络信息参差不齐,如果学校缺乏对网络安全意识的教育以及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引导,缺乏相关的监督力度,那么将会造成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领域出现问题。尤其是在网络本身的话语辐射范围越来越广的情况下,一旦缺乏对网络舆情的监管和控制,就有可能威胁到社会的安定以及大学生群体意识形态的形成。当前,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网络舆情预警系统不够完善,大学生的群体网络语言不能有效地被收集和监控,就会存在一些不得当的现象,造成网络安全隐患。

全面加强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管理的有效举措

面对当下学生安全意识淡薄、网络安全问题频发的现象,必须要全面加强意识形态的管理和控制。

牢牢把握意识形态的话语权

意识形态工作的落实归根结底要以人为本,因此必须要围绕大学生这一主题,全面开展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工作,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真正起到主流引导的作用,才能够对相关工作进行有效的指导和帮助,因此要牢牢把握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在新媒体的背景下,对网络舆论进行引导,保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避免出现思想滑坡的现象,能够秉承实事求是的态度,解决实际问题,推动社会发展。

要进一步优化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教育环境

为了保证网络环境,促进大学生良好价值观的形成,应该进一步优化教育环境,可以通过互联网培养一些意见领袖,也可以建立特色的网络教育平台,使得网络教育平台充分发挥教育的重要作用,可以建立精品课程资源库,对大学生进行意识形态安全教育。

加强意识形态领域工作者队伍的建设

只有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队伍才能够借助于新兴的科技,采用有效的宣传方式和手段,使得主流意识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提高学生们的认同感,因此应该注重培养一些高校的网络技术人员,熟练掌握网络技 术,也能够联系实际,真正解决学生存在的实际问题。

要进一步提高学生们的安全意识,创新教育方式方法

为了全面提高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意识,可以广开言路,通过电子邮箱、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细心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尤其是在新媒体背景下,学生意识形态多元化,只有加强多元化教育,定期举办一些安全教育的培训班和讲座,才能够真正解答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也要开展一些教育活动,让学生受到实实在在的好的影响。

要营造良好的安全氛围

加强意识形态安全管理工作,要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要引导大学生们正确利用网络,建立积极的、健康向上的校园网络文化氛围,从而起到育人的重要作用,形成一种良好的道德风尚,对学生产生耳濡目染的影响。也要强化相关的监督管理机制,一方面加强监督管理,另一方面健全意识形态的管理机制,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创造一个良好的安全氛围。

新媒体背景下各种网络通信工具层出不穷,网络信息呈爆炸式增长,我国网络信息社会呈现出多样化、多元化和多变化的特点,会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一定的影响,不仅造成了大学生价值观的多元性,而且网络媒体上的垃圾信息也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误导。之所以会造成这种安全隐患,主要是由于网络的多元化削弱了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可,同时网络的共享性使传统教育的效果并不明显,网络监管不到位造成意识形态建设存在困难,因此为了全面推进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以及网络健康发展,应该全面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可以采取寓教于乐的新型教学方式,通过政府的干预对网络安全进行有效监督和控制,进行积极的引导,产生有效的促进作用,保证大学生向正确价值观的培养和形成。

猜你喜欢
网络安全价值观信息
云计算环境下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的实现途径
我的价值观
全国多地联动2020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启动
新量子通信线路保障网络安全
价值观(二)
价值观(一)
保护个人信息安全,还看新法
订阅信息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展会信息